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摘要目的分析我院门诊筛查确诊甲型H1N1流感的胸部X线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37例我院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的胸部X线表现,并与l例重型病例作对比分析。结果137例我院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胸部X线表现显示双肺纹理粗厚其边缘模糊74例(54.0%)、点絮状影21例(15.3%)、肺门增大增浓15例(10.9%)、大片状影伴胸腔积液1例(0.07%)、磨砂玻璃样改变3例(2.1%)、单肺受累82例(59.8%)、双肺受累33例(24.0%)。结论我院甲型H1N1流感的胸部X线主要表现为双肺纹理粗厚其边缘模糊、点絮状影、肺门增浓增大以单侧为著、磨砂玻璃样改变、肺野淡片状稍高密度影、大片状渗出影伴胸腔积液及单肺受累、肺部中下野多见。  相似文献   

2.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肺、胸膜损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效鹏 《江西医药》2003,38(2):90-92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肺胸膜损害。方法:回顾性分析106例住院SLE患者的胸部X线片结果。结果:发现肺胸膜改变76例,占71.7%。76例中表现为胸膜炎48例,占63.2%;急性狼疮性肺炎20例,占26.3%,其中有8例合并有胸腔积液;弥漫性间质性肺炎11例,占14.5%;肺不张3例,占3.9%;SLE性尿毒症性肺水肿2例,占2.6%。结论:肺胸膜是一个富含结缔组织和血管的脏器,常可因免疫复合物的沉积而形成免疫损伤。因此,SLE患者应常规定期胸部X线检查,以便早期发现肺胸膜改变,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3.
曹智  朱理珉  吉建国  陈利蓉 《天津医药》2003,31(10):650-652,T001
目的:探讨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SARS)患者胸部X线表现特征。方法:54例SARS患者进行胸部X线检查及分析。结果:41例(占75.93%)患者在发病后2~7d肺部可表现为毛玻璃样阴影,且单侧肺出现较多见。33例(占61.11%)以右肺中叶及左肺舌叶出现最早,继而双肺出现或表现为游走现象。在重症组13例患者中,有10例(占18.52%)双肺同时出现沿肺纹理走向的局灶性浸润影和(或)斑片状浸润影。3例(占5.55%)为单肺出现局限病灶后,蔓延至双肺。本组预后较差,病死率较高。结论:本病胸部X线表现特点为发病早期肺内即出现异常,表现为肺间质病变,且较呼吸症状出现早。肺内病变常累及多叶,重症者多弥漫双肺,很少累及肺尖。未见合并空洞及肺门淋巴结肿大,无胸膜渗出性改变。在缺乏可靠的血清学检查之前胸部x线检查对SARS的诊断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典型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的X线表现及变化规律 ,有助于与其他类似疾病的鉴别诊断。方法 :收集我院有明显传染源的 18例SARS患者的一系列胸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患者均以发热为首发症状(10 0 % ) ;从发病到第 1次拍胸片时间为 1d~ 7d ;第 1次胸片单侧肺出现病灶者 6例 (33% ) ,双侧肺出现病灶者 7例(39% ) ,双肺纹理明显增粗、紊乱者 5例 (2 8% ) ;从发病到X线胸片出现双肺病灶的时间平均 (4 .7± 1.8)d ,病情进展迅速 ;从发病到X线胸片病灶最重的时间平均 (12 .3± 5 .2 )d ,即 2周之内病灶达高峰 ;病灶部位以右上肺及双下肺多见 ;形态以斑片状及磨玻璃样阴影为多见。从发病到病灶明显吸收的时间平均 (2 0 .6± 6 .3)d ,即 3周左右病灶明显吸收 ;3例SARS患者病灶恶化而死亡 ;5例出院前做胸部CT ,3例留有纤维索条样阴影。结论 :SARS的X线特点为 :右上肺及双下肺为好发部位 ,以斑片状及磨玻璃样阴影为主要表现 ,病灶出现早 ,进展迅速 ,易累及双侧肺野 ;一旦出现发热症状 ,积极地动态观察胸片变化情况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5.
王曦  要文娟  王力荣 《首都医药》2007,14(10):31-31
目的提高腭裂患儿胸部X线表现的认识。方法随机连续性抽取腭裂患儿术前胸部X线片36份,分析其X线表现,并随机抽取同期同年龄段非胸部疾病非腭裂住院36例患儿胸片作对照。结果36例腭裂患儿中,X线表现正常的21例。X线表现异常的15例:两肺纹理稍增多6例;两肺广泛性的肺纹理增多,以及在两肺野内有密度较淡的斑片状云絮样阴影1例(急性吸入性肺炎);两侧肺纹理紊乱增多,两侧肺门阴影增深4例(类脂质肺炎初期);两侧肺纹理紊乱增多且可见到细小的粟粒状阴影2例(类脂质肺炎慢性期);两肺纹理增多伴线条状纤维化改变2例(慢性吸入性肺炎)。对照组同年龄段非胸部疾病非腭裂住院患儿2例X线表现异常,表现为肺纹理稍增多。结论腭裂患儿易患吸入性肺炎,年龄越小越容易患吸入性肺炎,腭裂程度越严重越容易患吸入性肺炎,大部分吸入性肺炎患儿在肺炎吸收后肺部不留任何痕迹,仅少数患儿遗留间质纤维化改变。  相似文献   

6.
目的进一步提高对支原体肺炎的认识和X线的诊断水平。方法收集2002~2004年间我院明确诊断250例小儿支原体肺炎的胸部X线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支原体肺炎胸部X线表现为:肺间质浸润病变115例(46%),小叶性实质浸润病变25例(10%),节段性或大叶性实质浸润病变65例(20%),混合性病变45例(18%);其他伴随表现:胸膜反应,或.者胸腔积液20例(8%)。肺不张15例(6%),肺门淋巴结肿大15例(6%)。结论支原体肺炎X线呈多样性表现,易与病毒性、细菌性肺炎及肺结核相混淆。诊断需认真分析肺部X线征象,密切结合临床及实验室检查。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老年人肺结核不典型X线表现,以提高认识,避免误诊。方法:本文收集本院1998~2008年收治的中老年不典型肺结核误诊30例,均摄胸部X线正侧位和复查片,对全部患者的胸片和临床病案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22例经纤维支气管镜活检、手术切除病检、痰涂片结核菌培养阳性所证实。8例经临床随诊所证实。结果:X线误诊分五类:①肺门纵膈淋巴结肿大12例。②肺段和肺叶片状实变影8例。③直径大于4cm的团块状阴影4例。④肺内特殊形态的空洞4例。⑤胸膜肿块阴影2例。结论:中老年肺结核发病出现新的趋势,X线表现多种多样,缺乏特征性,应根据各种征象、实验室检查及临床表现综合分析,避免误诊。  相似文献   

8.
陶艳红  周仲志 《中国基层医药》2006,13(10):1664-1665
目的 探讨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检查与影像学(胸部X线和CT)征象对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纤支镜检查后组织病理学确诊的肺癌120例,全部病例在行纤支镜检查前1周内进行胸部X线或CT检查,并将影像学征象与纤支镜下表现及其病理学类型进行对照分析。结果中央型肺癌114例(95.0%),周围型肺癌6例(5.0%);纤支镜下主要表现有:外向型生长73例(60.8%),浸润型生长35例(29.1%),仅见间接征象4例(3.3%),未见异常8例(6.6%);组织病理学类型:鳞癌79例(65.8%),腺癌19例(15.8%),小细胞癌16例(13.3%),其他肿瘤6例(5.0%);影像学征象表现有:肺部肿块影79例(65.0%),阻塞性肺炎表现18例(15.0%),局限性肺不张表现12例(10.0%),片状模糊阴影9例(7.5%),两肺多发结节影3例(2.5%)。结论 纤支镜和影像学征象对肺癌的诊断各有特点,两者联合应用,可提高肺癌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9.
扶明华  谭长连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6):2431-2432
目的:探讨肺淋巴管平滑肌瘤(pulmonary lymphangiomyomalosis,PLAM)的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分析比较经手术与病理证实为PLAM的30例患者的胸部X线及CT表现.结果:胸片示早期双肺弥漫网状阴影,晚期呈蜂窝样改变.胸部高分辨CT(HRCT)表现为双肺广泛分布的薄壁小囊样病变.结论:胸片及胸部HRCT对PLMA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X线胸片对新生儿常见肺疾患诊断和预后评估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邢刚  郑军  盛刚  廉宗澂 《天津医药》2005,33(1):27-29,i002
目的:分析新生儿常见肺疾患的临床和胸片特征,探讨X线胸片在该类疾病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对50例新生儿湿肺症(WLD)、45例胎粪吸入综合征(MAS)、31例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25例肺出血(NPH)X线诊断结果与临床资料、病理报告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本组影像诊断总准确率为96.7%。WLD病程短,预后良好,X线表现演变迅速;NRDS症状出现早,病程长,萎陷的肺野内大量含气支气管影;MAS临床无特异性,影像表现复杂,肺野呈现羊水异物影;NPH起病急,发展快,以出血性肺水肿为主要表现。结论:新生儿常见肺疾患具有支气管充气征、蝴蝶征和肺野异物等多种特征性胸片表现,并可以通过对胸片征象及其演变规律的分析,判定病变严重程度及预后转归。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石棉肺不规则小阴影X线表现。方法通过对256例石棉肺高千伏X线胸片出现影像进行整理分析,备期石棉肺X线小阴影形态,以S影最多见,占本组44.13%,总体密集度Ⅰ期患者绝大多数为1级,占85.16%,病变分布范围Ⅰ期石棉肺病变超过两个肺区占63.28%,胸膜斑出现率占38.67%,“蓬发心”出现3例,各工种发病情况与工龄成正比,与工种有绝对关系即决定于作业场所粉尘浓度、劳动条件及个人防护情况,本组病例中所提到3个多发病工种与上述3个因素有关。结果石棉肺主要X线表现为不规则小阴影,胸膜斑。结论X线表现能准确地反映石棉肺的发展进程,变化规律及分期,胸膜斑在石棉肺诊断中的价值。结合临床和实验室检杏对其诊断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2.
HRCT在肺部间质性病变诊断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高分辨率CT(HRCT)检查对间质性肺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6例临床疑诊为间质性肺疾病的患者进行胸部X线、常规CT和HRCT检查,并对照分析。结果 HRCT对肺内小结节阴影、线状或网状阴影、蜂窝状阴影、毛玻璃样阴影以及细支气管病变、肺气肿和等间质性肺疾病常见征象显示率明显高于X线胸片和常规CT。结论 HRCT对肺部间质性病变诊断明显优于X线胸片和常规CT。  相似文献   

13.
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是指在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含肺泡壁即广义上的肺间质)炎症。包括具有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而在入院后平均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本文收集了我院自1990年以来的50例CAP。现总结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33例,女17例。年龄20~63岁,<60岁46例,>60岁4例。均具有肺炎发热、咳嗽、胸痛、咳黄痰或铁锈色痰等临床表现。1.2 辅助检查:(1)胸部X线表现:<60岁46例患者X线胸片呈大片实变型阴影20例,余均为点片状阴影。其中右侧病变25例,左侧病变21例(双侧病变4例)。>60岁4例,X线表现为右下肺片状阴影。(2)痰菌检查:嘱患者晨起后刷牙,用3%双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非心源性肺水肿(NCPE)的胸部X线影像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NCPE患者胸片。其中,溺水后肺水肿21例(60%),神经源性肺水肿9例(26%),有害气体中毒性肺水肿2例(6%),有机磷农药中毒肺水肿2例(6%),百草枯中毒肺水肿1例(3%)。结果早期表现为两肺纹理增多、增粗、模糊或伴弥漫小点状模糊影9例(26%);中晚期表现为多发斑片状阴影8例(23%)或融合成大片状阴影10例(29%),云雾状模糊阴影5例(14%)及多发棉球状阴影3例(8.5%)。所有病例均无心影改变。结论各类NCPE的病理机制不尽相同,但最终均导致肺毛细血管渗透性改变,肺血容量过高,血浆渗透压过低等,液体渗入肺泡及肺泡间隙,形成弥漫性肺水肿。  相似文献   

15.
1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概念非典型肺炎是指由支原体、衣原体、军团菌、立克次体、腺病毒以及其他一些不明微生物引起的肺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因是冠状病毒家族的变种病毒 ,又命名为SARS病毒。非典型肺炎是通过近距离空气飞沫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 ,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 (高于 3 8℃ )和咳嗽、呼吸加速、气促或呼吸窘迫综合征等。有关专家指出 ,最近我国部分地区流行的非典型肺炎患者首先高热、干咳 ,没有一般流感的流涕、咽痛等症状 ,也没有通常感冒常见的白色或黄色痰液 ,偶有患者痰中带血丝 ,患者出现呼吸急促的现象 ,甚至出现呼吸窘迫综合征。非典型肺炎患者白细胞正常或下降 ;值得一提的是X线胸片特点与临床症状分离 ,一般的肺炎先有很重的临床表现 ,后在X线胸片上可以看到肺部有阴影变化 ;但最近流行的非典型性肺炎是在临床症状还不严重时 ,X线胸片中已显示患者肺部有絮状阴影 ,并呈快速发展趋势。注意有少数患者不以发热为首发症状 ,尤其是有近期手术史或基础疾病的患者。2 非典型肺炎流行病学特点从我国部分地区最近流行的非典型性肺炎可以看出 ,男女之间发病无差别 ,青壮年约占 70 % ,与既往的呼吸道传染病中 ,老少患者较多的情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重症甲型H1N1流感胸部CT表现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重症甲型H1N1流感住院患者(2例行CT复查)的胸部CT影像表现。结果9例重症甲型H1N1流感胸部CT表现为斑片影9例(100%)、磨玻璃密度影7例(77.8%)和实变影3例(33.3%)。双肺受累6例(66.7%),单肺受累3例(33.3%),多肺叶受累9例(100%),胸膜下受累为主6例(66.7%),伴少量胸腔积液1例(11.1%)。伴心包积液2例(22.2%),伴胸膜增厚3例(33.3%)。纵隔小淋巴结9例(100%)。结论重型甲型H1N1流感常累及肺部,以两肺、多肺叶及胸膜下受累多见。CT表现以磨玻璃密度影为主。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肺曲霉菌病肺部的X线征象分析,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减少误诊。方法收集肺曲霉菌病的胸部X线平片和临床资料,动态摄片观察各型X线表现并进行诊断性治疗。结果40例肺曲霉菌病各型均有不同程度的肺部X线改变,表现为条索状、柱状、蜂窝状阴影(25.0%),单发或多发结节或小斑片状影(45.0%),空气半月征(17.5%),肺实变(12.5%)。经正确诊断及有效治疗的病例痊愈,误诊病人因呼吸衰竭和全身其他多脏器损伤而死亡。结论肺曲霉菌病的胸部X线表现具有一定的特点,动态摄片观察和结合临床全面分析有利于提高对本病诊断的正确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肺下叶结核的X线特点。方法:收集我院1996 ~2002年有较完整资料,确诊为肺结核,X线表现病灶在肺下叶的68例,探讨其X线征象特点。结果:病灶位于两肺下叶基底段,表现为斑片状、结节状阴影,似小叶肺炎样或流沙样58例(85% ),片团状阴影8例(12% ),结核球和原发型肺结核各1例(3% )。结论:肺下叶结核病灶仅在肺下叶基底段,符合肺结核病理X线特点,结合临床和实验室检查,可以诊断肺结核。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100例不典型肺结核X线影像学临床特点。方法所选患者均为2010年11月-2013年11月期间就诊病例,共100例,所选患者均行胸部X线检查,分别行胸部前后位及侧位方向摄片,对所摄片进行复查,综合患者的胸部x线摄片结果进行分析,部分患者同时结合透视结果进行综合观察分析。结果①病灶部位分别情况:所选患者中,病灶在肺的右上叶共有36例、病灶在肺的右中叶患者共10例、病灶在肺的右下叶共18例、病灶在肺左上叶的患者共34例、病灶在肺的左下叶患者共16例、病灶在右肺门患者共12例、病灶在左肺门患者共6例、病灶在上纵膈患者2例。②病灶形态观察:14例患者肺门外或者下方显示肺纹理紊乱、模糊或者有结节;22例患者表现为纵膈及肺门肿块;10例患者表现为两个肺有多发结节;24例患者表现为下肺野有小斑片状阴影;20例患者表现为中舌叶或者下叶有大片状阴影;8例患者表现为直径超过4cm的肺内肿块。结论了解不典型肺结核X线影像学特点有助于不典型肺结核诊断,利于早期治疗,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0.
<正>本文收集2007年1月至2010年9月的8例确诊百草枯(paraquat,PQ)中毒的病例,对其不同伤害程度的胸部X线平片加以分析。1资料与方法此8例患者均系口服中毒,男性3例,女性5例,年龄15~41岁。按其结局和胸部X线表现、其口服量分类为以下3种:①口服5~20 mL的3例患者,48 h内拍胸部X线片均未见异常。其中1例患者第3天平片显示肺纹理增多,第10天胸部X线片显示左侧胸腔少量积液,第30天胸片全部恢复正常,其余2例经连续拍片30 d均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