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路首届急诊医学学术会议于1991年9月6~9日在北京举行,与会代表86名。148篇,论文的涉及面很广,分述如下。 1 急诊科建设涉及铁路各级医院急诊科建设的重要性:现状和对策,以及急诊科模式的探讨。北京铁路总院朱宁报告了企业医院急诊科的领导体制必须健全,主管医院院长要经常深入急诊科,了解情况,协调关系,提出要求,协助急诊科自身不能解决的实际问题,将 相似文献
2.
为推动全路急诊医学及灾害医学的发展,健全铁路急救网络,交流急诊临床经验和科研成果,定于1991年9月由北京铁路总医院承办召开全路首届急诊/灾害医学学术会议。会议论文交流重点为:院前急救网络组织建没、群众性救护培训及重大事故和突发事件铁路院外救护经验;急诊 相似文献
3.
四川省首届医学皮纹学学术会议于1990年10月10~13日在成都市四川省卫生管理干部学院召开,出席会议的省内外代表75人,收到论文52篇。与会代表就如何开展皮纹学研究、加强联系、沟通信息、进行科研合作和今后研究方向及方法等问题进行了充分的讨论。会议对我省皮纹学基础理论研究、临床应用研究,对我省人口遗传素质的调查和遗传性疾病的筛查、防治、以及司法指纹学与医学皮纹学的联系等将起到积极的作用。代表们经过协商和充分酝酿,一致推举王遇康、罗太模、任建余、王德明、杨竹森等同志为四川省医学皮纹学研究协作组组长和副组长,推举谢燕群、宁郁玲同志为协作组正副秘书长,负责今后与各地皮纹研究工作者的联络工作。聘请张思仲、叶培基、李忠孝教授为顾问。 相似文献
4.
第7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会议于1998年4月20~24日在南京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510人到会。大会共收到论文1400余篇。会议邀请9位国内外专家作了专题报告,就急诊科建设、院前急救、危重病抢救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交流。现将会议交流的部分论文摘要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中华医学杂志》2001,(8)
中华医学会首届全国介入医学学术会议将于 2 0 0 1年 9月 3~ 6日在北京召开。现将有关会议的具体事项及征文要求通知如下 :一、会议时间 :2 0 0 1年 9月 3~ 6日 (9月 2日 )报到。二、会议地点 :北京友谊宾馆三、会议形式 :专家讲座、学术交流与研讨、操作表演。四、会务费每人 6 0 0元 ,食宿统一安排 ,费用自理。五、征文内容 :心血管、神经、泌尿生殖等系统疾病介入医学的临床与基础研究成果 ,包括有关介入医学的组织和程序、经济思考、病人监护、放射防护、质量控制、感染控制及人员培训等方面的论文、病例报告、疑难病例及经验总结。六… 相似文献
6.
7.
由中华医学会主办的第七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会议于1998年4月在南京召开。会议收到论文逾千篇,其中基础理论研究达到较高的水准,各类急症的诊治水平有所提高,创新的技术有所增加。表明,我国新生的急诊医学发展较快,水平明显提高。现根据大会交流的论文和分组讨论的情 相似文献
8.
9.
10.
11.
12.
13.
14.
15.
张曙光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1990,(3)
军区首届医学统计专业会议于90年6月20日至23日在武汉总医院召开,会议代表共十七人。军区卫生部景家江副部长、卫生部医疗处张超处长、武汉总医院杨永珍副院长等到会,并作了讲话。景副部长在讲话中着重强调了统计工作在医院现代化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大会共收到论文14篇,宣读9篇。会议传达了 相似文献
16.
山东省医学情报图书协会工作暨学术会议于1995年11月28~30日在济南召开,来自全省医学大专院校、地(市)以上医院、卫生防疫站及科研单位图书馆馆长及论文作者等65人参加,大会收到学术论文54篇。本届大会除主要改选了第三届医学情报图 相似文献
17.
张覃沐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1981,(4)
第八届国际药理学术会议于1981年9月19日至24日在日本东京召开,因某些干扰,我国代表未参加。从收到的本届大会论文摘要集来看,此次大会涉及到药理学各个领域。会议中有17个专题讲演,26个专题讨论,8个工作报告,论文集中收载了将近1900篇论文摘要(其中有我组的两篇)。17个专题讲演的内容为:1、白三烯(Leuko—triene),一类新的生物活性物质;2、表面受点布局的调节;3、囊泡学说与突触活动区;4、镇痛措施(包括针刺)的评述;5、关于脑啡肽及内啡肽知 相似文献
18.
我院有两篇论文“新生儿肺炎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的变化”和“苏州地区1970~1989年住院早产儿死因及病因分析”在本届大会上发表和交流。本届会议主要内容有下列诸方面:一、呼吸窘迫综合证(RDS)治疗的进展 相似文献
19.
急诊医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急诊医疗体系(EMSS)建设是我国急诊医学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把急救医疗迅速送到伤病员现场,实施有效的现场急救,是发展EMSS的根本宗旨,这对传统观念的等病人上门“求救”确实是一次重大的变革,这是急诊医学这一新兴学科受到世人关注,并得以迅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过去一年中不但大城市重视研讨如何改善EMSS,合理组织急救网络,加强通讯,改善救护车装备及人员培训,而且EMSS也已成为许多中等城市,毗邻大城市的郊县农村,大型厂矿企业,建筑系统,航空及铁路系统等各行各业共同关心的课题,例如探讨大型企业与三级医院之间组织急救联网;院前现场急救与医院急诊科心电遥测联络,开展急救咨询;农村建立以县医院为中心的急救中心,乡镇卫生院为分中心,村卫生室为基层急救单位的三级急救网模式研讨;发展现代化城市社区范围内的急救网络,将院前急救与社区服务相结合;以及在公路主干道沿线相隔5公里建立一个急救卫生室(站)等等.充分体现我国急诊医学工作者建设中国式的EMSS的巨大热情.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