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本文通过对辽河油田地区健康体检成人骨密度状况的调查,为了解该地区骨密度现状和诊断、预防骨质疏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放射线吸收法测量了参加健康体检的长期居住在辽河油田地区的2 131(男性1 209,女性922)例成人的第2~4手指的平均骨密度.记录年龄,测量身高、体重,计算出体重指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辽河油田地区指骨骨密度男性大于女性并有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性别BMI峰值均出现在30~39岁组,40岁以上随年龄增加逐渐减少.(2)人体在40岁后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发生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女性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发生率高于男性.(3)男女性BMD值均随BMI增加而升高.结论 辽河油田地区健康体验成人指骨骨密度随年龄变化,并与性别、BMI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西宁地区健康人各年龄段骨矿物含量正常值。方法用SD-1000单光子骨矿物测定仪窄束γ-线通过非优势侧桡、尺骨中下1/3交界处测试点横向扫描。获得骨线密度(BMC)、面密度(BMD)及桡、尺骨骨密度均值。结果1.男性的骨密度在31~40岁为峰顶,女性在41~50岁达峰;2.性成熟期(18~44岁)骨密度值最高,此后随增龄而下降;3.体重与骨矿的含量相关;4.按WHO制定的低于同性别性成熟期骨密度2.5 s为骨质疏松的诊断标准,女性老年期为此症者占24.2%,男性老年期为4.60%,女性为男性5.3倍;5.按低于同性别性成熟期骨密度1 s为低骨量,男、女老年期分别为54%、82.3%。结论1.女性骨峰值较男性晚10年;2.男女性者骨密度值在性成熟期(18~44岁)达峰,此后骨矿物质含量丢失随年龄增长增多;3.体胖者骨矿含量相对较多;4.老年期骨质疏松发生率女性比男性高5.3倍,表明性腺的衰退时间对骨矿物的丢失有重大影响;5.西宁地区低骨量的高危人群众多,应该行早期行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3.
骨质疏松是常见的骨代谢性疾病 ,其并发的骨折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 ,降低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影响骨密度的因素很多 ,近年来发现肌肉、脂肪组织对骨密度影响较大。本研究对 2 0~ 4 0岁女性的骨密度进行了检测 ,并探讨其与肥胖的关系。1 材料与方法1 .1 对象  为避免 4 0岁以上生理老化及多种继发性骨质疏松的因素对骨密度的影响 ,本研究仅纳入 2 0~ 4 0岁的健康女性 ,并通过体检和问诊排除其内分泌、肾脏疾病和其他影响骨代谢因素的健康志愿者 5 7例。整个研究时间为2 0 0 1年 8~ 1 2月。1 .2 方法1 .2 .1 体重指数测定  全部对象均清晨、空腹并在同一台秤上量身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绝经期骨质疏松症相关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以问卷调查方式调查151例老年(60~79岁)绝经后女性,运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仪(DXA)测定其骨密度(BMD),并开展统计学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51例绝经期女性中,62例患骨质疏松者(41.06%);体重指数、绝经年限、生育个数、青少年时爱好运动、规律运动为骨质疏松的相关危险因素。结论:绝经期老年女性绝经年限、体重指数、生育个数、青少年时运动情况及是否规律运动为其骨质疏松症的相关危险因素,老年绝经期女性,防治低体重指数及规律运动,对于骨质疏松发展有阻止作用。  相似文献   

5.
运动对男性腰椎骨密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不同运动时间量对男性腰椎骨密度的影响,明确运动与男性腰椎骨密度的相关性.方法 因骨关节疼痛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就诊的1169例男性患者,经双能X光骨密度测定仪测定L1~L4骨密度和骨矿含量;对患者身高、体质量(计算体重指数)、吸烟、基础疾病(高血压和糖尿病)患病率进行记录和分析;对患者运动状况进行问卷调查,按运动时间分为A组(经常运动)、B组(偶尔运动)和C组(不运动)3组,分析不同运动时间组间腰椎骨密度的差异.结果 在体重指数无明显差异情况下,即使A组患者年龄、吸烟比例和高血压患病率均明显高于C组(P<0.01),但其L2~L4的骨密度和骨矿含量、平均骨密度、总骨矿含量和T值均明显高于C组(P<0.05或P<0.01;而B组和C组在年龄、体重指数、吸烟比例、基础疾病患病率无明显差异情况下,B组L2~L4的骨密度和骨矿含量、平均骨密度、总骨矿含量和T值较C组亦有一定程度升高(P>0.05).结论 不论何种运动形式,均可增加男性腰椎骨密度,但运动必须达到一定时间量且持之以恒,且达到一定时间量的运动对男性腰椎骨密度的有利作用在某种程度上可预防年龄增长、吸烟和并发基础疾病导致的腰椎骨密度下降.  相似文献   

6.
中国北方人骨密度及影响因素的多元回归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确定我国北方人群的峰值骨量并分析影响骨峰形成与丢失的相关因素。方法:随机抽取425例北方健康志愿者,测量骨密度并做详细的相关因素问卷调查。对影响因素作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腰椎、股骨近端和全身的峰值骨量形成年龄,男性在20岁~24岁;女性除腰椎部位在30岁~34岁外,其余部位均在25岁~29岁,在随后的15a内,骨量基本稳定或稍有下降。体重除与男性股骨颈骨密度无关外,与其它部位骨密度均显著相关(P<005)。男女性峰值骨量形成之前,青少年时期活动量与骨密度成正相关。峰值骨量形成之后,活动量与骨密度无统计学意义。青少年男性组Ward氏和全身骨密度与每天吸烟支数呈负相关。女性腰椎部位骨密度与初潮年龄呈负相关。平均母乳喂养时间、茶叶消费、近5a活动量等因素与骨密度无关。结论:体重与骨密度显著相关;男性吸烟、女性初潮年龄对骨密度有一定的影响。男性25岁、女性30岁以前增加运动量有利于形成较高的峰值骨量,有助于预防骨质疏松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劳山  蒋凤艳  莫凤媚 《广西医学》2006,28(2):180-182
目的探讨运动、体重指数及牛奶摄入对妇女骨代谢、骨密度影响.方法测定空腹血ALP、尿钙(Ca)、肌酐(Cr)和DEXA以测定腰椎、股骨上段骨密度.结果体重指数与血ALP、骨密度呈正相关,与Ca/Cr呈负相关,常年运动组骨吸收率较对照组低(P<0.05),骨密度较对照组高(P<0.05),常饮用牛奶组尿Ca/Cr和血ALP低于对照组(P<0.05),骨密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体重越低,越容易发生骨质疏松,运动可维持骨量,摄入牛奶可延缓骨丢失,是防治骨质疏松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健康体检者行常规骨密度(BMD)测定,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旨在探讨导致骨密度降低高危因素,为有发生骨质疏松的高危人群提供个体化的健康指导,从而有效降低骨质疏松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1 351例不同职业健康体检者给予骨密度测定,同时记录年龄、体重指数、运动程度、生活饮食习惯(如烟酒不良嗜好、饮茶及咖啡习惯),并根据检查结果对不同年龄段进行结果分析,同时分析其与年龄、体重指数、运动程度、生活饮食习惯(如烟酒不良嗜好、饮茶及咖啡习惯)的相关性。结果:①在1 351例检查人群中,骨量减少率为37.88%,骨质疏松率为4.89%。②体重指数、户外运动程度与骨密度(BMD)减低率呈反比,年龄与骨密度(BMD)减低率呈正比。③长期吸烟、饮酒、饮浓茶及浓咖啡,骨密度减低率明显增高。结论:通过对照同龄人的检测结果比较,普及受检人员对自身骨密度及骨质疏松症的相关知识,知晓年龄、体重指数、户外运动及不良生活习惯等是影响骨密度的重要因素,从而提高该人群的健康意识,改变不良生活习惯,预防骨质疏松,对于骨量减少的人群给予针对性干预措施,以降低骨质疏松发生率及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宁夏回族绝经后女性不同体重指数下的骨密度值,探讨不同体重指数(BMI)及年龄与骨密度的相关性。方法:2013年10月-2014年11月在银川、洪寺堡地区医院门诊就诊的296名回族绝经后女性,测量体质指数(BMI)以及测量腰椎2-4椎体(L2-L4)、左髋关节股骨颈和全髋骨密度(BMD)的骨密度值。按照WHO对亚太地区肥胖的定义,分析BMI值与骨密度的关系。结果:296名绝经后女性,BMI正常组,骨量正常13人,占11.11%,骨量减少46人,占39.32%,骨质疏松58人,占49.57%,BMI≥25组,骨量正常40人,占22.35%,骨量减少55人,占30.73%,骨质疏松84人,占46.93%。结论:BMI正常组(18.5≤BMI25)的骨密度值低于肥胖组(BMI≥25kg/m2)的骨密度水平。  相似文献   

10.
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和皮质醇增多症均为内分泌系统疾病.2种疾病均易发生骨量减少,进一步发展成为骨质疏松[1].作者对此2种疾病对骨峰值期青年女性跟骨超声骨密度的影响进行了观察,为其骨质疏松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非绝经期女性糖尿病患者骨密度的影响因素.方法女性非绝经期2型糖尿病患者73例,根据腰椎1~4的骨密度分为骨质疏松组、骨量减少组和骨量正常组,采用全自动生化测定仪测定3组空腹血糖及血清钙、磷和碱性磷酸酶水平,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C肽水平,采用化学法测定糖化血红蛋白(HbA1c),并对3组进行比较.结果(1)3组的年龄、HbA1c及血清磷、空腹血糖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质疏松组、骨量减少组糖尿病病程明显长于骨量正常组(t分别为1.93、1.37,P<0.05),空腹C肽水平均明显低于骨量正常组(t分别为3.41、3.07,P<0.01),骨质疏松组体重指数明显低于骨量正常组(t=5.04,P<0.01),3组血钙水平均低于正常参考值下限[(2.16±0.37) mmol/L],骨质疏松组明显低于骨量正常组(t=2.83,P<0.05),3组血清碱性磷酸酶水平均在正常参考值范围内,但骨质疏松组和骨量减少组均明显高于骨量正常组(t松=3.69, P<0.01;t少=2.11, P<0.05).(2)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的多因素分析显示糖尿病患者骨质疏松相关因素是空腹C肽及血清钙、碱性磷酸酶水平.结论(1)糖尿病患者血清钙水平较正常标准低.(2)糖尿病患者应积极控制血糖,避免因糖代谢不佳导致的体重下降和对胰岛β细胞的毒性作用,尽量保护β细胞功能,以延缓或减轻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3)血清碱性磷酸酶水平升高是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该指标有助于及早诊治糖尿病合并的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症.  相似文献   

12.
骨质疏松是一种系统性骨骼疾病 ,是机体自然衰退、老化过程中以骨量降低、骨微结构的退化、骨折发生率增加为特征的一类疾病。骨量峰值和骨量丢失速度是骨质疏松及骨折的重要影响因素 ,家系调查显示骨量峰值受遗传控制 ,有腰椎和髋部骨折史的绝经后患者的女儿 (绝经前 )与没有此家族史同年龄的女性相比 ,前者腰椎、股骨颈处的骨密度(bonemineraldensity ,BMD)与其母亲的骨密度明显相关[1] 。双胞胎的研究也提示遗传对中轴骨和外周骨骨量及骨丢失速度有一定影响。各种遗传基因可能与骨质疏松有关。利用现代的分子生物学…  相似文献   

13.
目的:之研究老年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与糖尿病病程、体重指数(BMI)、糖化血红蛋白(Hb l AC)、空腹C肽及餐后2小时 C肽水平的关系.方法:老年女性2型糖尿病人共40例,按骨密度测定值分为骨质疏松组(20例)、非骨质疏松组(20例).计算病程、BMI,测定HbA l C、空腹C肽、餐后2小时 C肽.结果:两组比较病程、HbA l C无差异且与骨密度之间无关.非骨质疏松组的BMI与C肽值明显高于骨质疏松组,且与骨密度之间存在正相关.结论:老年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维持较好的β细胞功能及适当的体重将有益于骨骼的健康.老年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维持较好的β细胞功能及适当的体重将有益于骨骼的健康.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广西百色市某中学12~16岁壮族青少年年龄、性别、身高、体重、肌肉量、脂肪量与跟骨骨密度宽频超声衰减值(BUA)的相关性,为增强壮族青少年的骨骼成长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随机抽取780例(男性280例,女性500例)广西百色市某中学壮族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将受试者分为12~12.99岁、13~13.99岁、14~14.99岁、15~15.99岁、16~16.99岁五个年龄组,进行跟骨骨密度和身体成分的测试,并计算和比较骨密度测试结果及其与身体成分的相关性。结果随着年龄的增长,广西百色市某中学12~16岁壮族男、女青少年的身高、体重、肌肉量有逐渐增高趋势。对男女青少年体重、身高、BMI、肌肉量和脂肪量的成组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除男女性青少年脂肪量和女性BMI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各因子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BUA值男女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55,P=0.07;F=5.77,P<0.001)。男女性年龄、身高、体重及男性肌肉量与BUA呈正相关。男女性青少年脂肪量、女性青少年肌肉量与BUA值无关。结论广西百色市某中学壮族男女青少年年龄间隔1年左右同一性别在体重、身高、肌肉量、BUA值等变化并不明显,与脂肪量无关,BUA与T值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百色高校舞蹈专业大学生骨健康状况,探讨骨密度与舞蹈的相关性,为指导广大大学生合理运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生长发育正常,肝、肾功能无异常,无慢性病史,无影响骨代谢的疾病,排除曾发生骨折者和6个月内服用激素等影响骨代谢药物的百色市高校在校舞蹈专业及医学专业大学生男女各50人。用Achilles Express超声骨密度测量仪测量骨的骨密度T值、骨强度指数(SI)、宽带超声衰减(BUA)。结果广西百色高校舞蹈专业男生跟骨超声骨密度高于医学专业男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舞蹈专业女生跟骨超声骨密度与医学专业女生跟骨超声骨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动可促进大学生骨密度的增加,百色高校大学生应加强体育锻炼以提高自身骨密度,预防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 调查卷烟厂中老年女性人群骨密度(BMD)与生活方式的关系,为制订特殊职业人群简便易行、易于接受的预防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方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问卷调查参加健康体检的许昌市卷烟厂45岁~65岁的女性职工,并采用双能X线测定腰椎骨密度,分析许昌市卷烟厂中老年女性职工工龄、体重指数、运动及牛奶摄入等对骨密度的影响。同时,将所有调查对象分别分为:运动组Ⅰ[运动频率高于4次/周,运动时间大于1小时/次(小于2小时),已坚持半年以上者]和运动组Ⅱ(运动频率高于4次/周,运动时间大于2小时/次,已坚持半年以上者);喝牛奶组Ⅰ[饮用牛奶次数大于5次/周,每次饮用量大于或等于250ml(小于500ml),已坚持半年以上者]和喝牛奶组Ⅱ(饮用牛奶次数大于5次/周,每次饮用量大于或等于500ml,已坚持半年以上者)。结果 随着工龄增长,骨密度呈逐渐下降趋势,体重指数与骨密度呈正相关。运动组腰椎骨密度高于无运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组Ⅰ与运动组Ⅱ腰椎骨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喝牛奶组腰椎骨密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喝牛奶组Ⅰ与喝牛奶组Ⅱ腰椎骨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保持较高体重指数高、体育运动(每次运动1小时左右)、长期饮用牛奶或酸奶(每次大于250ml)是降低特殊职业人群骨质疏松发生的有效方法,亦是适易于群众接受、简便易行的健康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佛山地区健康女性峰值骨量的影响因素,为下一步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本地区1317名健康体检女性行腰椎骨密度测定,以问卷形式进行可能影响骨量的有关因素调查,分析峰值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峰值骨量与体重指数、运动、营养呈显著正相关,而月经初潮、母系骨折史与峰值骨量呈负相关。结论月经初潮、母系骨折史、体重、运动、牛奶摄入等因素与本地区女性人群峰值骨量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8.
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基于运动对骨骼健康的益处,提出2005世界骨质疏松日(10月20日)的主题为"选择运动,防止骨松",强调运动在骨健康中的作用:(1)儿童和青春期适量的运动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利于提高峰值骨量;(2)多一些休闲、多一些运动、做一点家务和少一点静坐可以明显降低髋部骨折的危险性;(3)体力活动和健身能够降低骨质疏松、骨折和跌倒摔伤的危险性;(4)流行病学证据表明体力活动与女性和男性髋部骨折降低相关;(5)加强背部肌肉锻炼可以减少椎体骨折和驼背的危险性;(6)研究表明治疗性运动可以维持或增加绝经后妇女的骨密度;(7)在衰弱的老年人中,活动可以增加平衡能力和自信心,并有利于预防摔倒.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个旧市健康汉族人群骨密度变化情况及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10月至2016年6月来昆明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进行体检的健康汉族人员共1 269人(年龄20~80岁),使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对腰椎及左髋部进行骨密度测量,按性别及年龄段分组,每10岁为一年龄段,一共有12组,并进行基本体征测量以及骨质疏松相关危险因素问卷调查.结果 (1)个旧市男女性峰值骨量均出现在20~29岁年龄段;(2)男女性骨密度丢失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多,女性50~59岁年龄段有一个快速丢失阶段;(3)50岁以上年龄组男性各组的骨质疏松患病率低于女性各组,其中70岁以上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旧市健康汉族人群骨密度随年龄增长而降低,其中50岁后骨密度丢失率和骨质疏松发病率女性高于同年龄组男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体脂分布与骨密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1年7月至2012年1月入我科门诊健康体检患者,按性别、骨密度分为不同的亚组,即男性骨密度正常组(39例)、骨量减少组(34例)、骨质疏松组(34例);女性骨密度正常组(45例)、骨量减少组(44例)、骨质疏松组(47例)。比较两组体脂分布是否存在差异。结果:男女两组各亚组体重、BM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各亚组腰围差异也存在统计学意义。将骨密度与体脂分布参数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提示,男女骨密度与体重呈正相关。结论:增加体重利于骨密度的保持,过度降低体重可能给骨密度带来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