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重组巴曲酶作用机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重组巴曲酶(rBAT)对凝血系统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研究rBAT对实验动物的凝血4项: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g)含量的影响;rBAT对血小板功能的影响;以及rBAT对纤维蛋白原的作用,来考察rBAT对凝血系统的作用机制。结果rBAT对实验动物的PT、TT、APTT和血小板功能无显著影响,但是能降低血中Fig的含量,并能释放Fig分子中的纤维蛋白肽A(FpA),促进Fig分子发生不完全的聚合反应,同时rBAT能缓慢的降解Fig的α肽链。结论rBAT的作用机制在于能够释放Fig分子的FpA,使Fig聚合成为不完全的纤维蛋白单体和纤维蛋白聚合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重组巴曲酶(rBAT)连续静脉注射30d对大鼠的长期毒性。方法健康SD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低、中、高剂量组(3.0、10.0、30.0KU·kg^-1)和溶媒对照组(n=20)。连续30d尾静脉注射给药。末次给药后处死一半动物做病理解剖,另一半停药后继续观察15d。观察症状和检测指标包括:一般症状;血液学指标;血液生化指标;凝血指标;非特异性免疫学检查;抗体检测;病理检查等。结果rBAT可能对大鼠的CT有一定的影响,且不同剂量对CT的作用不同;rBAT能显著降低大鼠血浆Fig含量,且呈剂量依赖性。30d雄性大鼠血清ALT呈剂量依赖性的升高。以上作用均是可逆的。结论rBAT对大鼠凝血系统及肝功能有一定的可逆的毒性作用。大鼠静脉注射rBAT的安全剂量为3KU·kg^-1。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蛇毒巴曲酶对肝素抗凝者术中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术前使用低分子肝素进行抗凝的全髋关节置换术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切皮前10min静脉注射蛇毒巴曲酶2U;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比较两组术中凝血功能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692.0±51.8)ml、术后24h引流量(106.8±15.3)ml,对照组分别为(826.9±44.8)ml和(141.4±15.2)ml,观察组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肝素抗凝者术前使用蛇毒巴曲酶能显著减少术中出血量及术后24h引流量。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低强度脉冲电磁场对兔血液凝血时间的影响。方法健康雌性新西兰大耳白兔30只,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A组)用常规饲料喂养,模型组(B组)和磁场组(C组)用高胆固醇饲料喂养,C组暴露饲养于低强度脉冲电磁场环境中。饲养7W后,采血用比浊法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结果比较各组胛和APTF,B组低于A组(P〈0.01);C组高于B组(P〈0.01);A组和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低强度脉冲电磁场可以明显延长盯和APTT,提高血液流动性,为心血管疾病预防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应用双抗联合阿加曲班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后影响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早期达标的因素.方法 选取自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北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应用阿加曲班治疗的62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APTT达标情况将患者分为早期达标组(n=26)与早期不达标组(n=36).收集患者入院时...  相似文献   

7.
重组干扰素α—b加利巴韦林对慢性丙肝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国俊  王柏川 《人民军医》1998,41(8):473-474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病毒性肝炎患者凝血酶原时间 (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指标的变化范围及意义。方法 采用BC 1型血凝分析仪对各期肝炎及正常人进行PT ,APTT指标测定。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急性肝炎PT ,APTT值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慢性肝炎、肝炎后肝硬化及重症肝炎组的PT指标与对照组相比 ,有极显著差异 (P <0 .0 0 1) ,其APTT指标也有显著差异 ,P值依次为 :P <0 .0 5 ,P <0 .0 1及P <0 .0 0 1。结论 病毒性肝炎PT ,APTT指标延长说明肝脏合成凝血因子减少 ,其指标检测对于判断预后及出血有意义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观察多疗程高压氧(HBO)治疗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长期住院进行HBO治疗的27例患者,对血小板(PLT)计数、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时间活动度、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等凝血指标进行比较。所有患者均在治疗前进行了凝血功能指标的化验检查。其中16例患者在3个疗程结束时,14例患者在5个疗程结束时,9例患者在7个疗程结束时,13例患者在8个疗程结束时,16例患者在10个疗程结束时进行了凝血功能指标的化验检查。结果HBO治疗3个疗程时,PLT计数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个疗程结束时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PT与治疗前比较,只有5个疗程结束时的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个时间点的FIB与治疗前比较均有下降趋势,但只有3个疗程结束时(P〈0.01)和10个疗程结束时(P〈0.05)的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BO治疗结束,各个时间点的凝血酶原时间活动度和APTT两项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疗程HBO治疗对患者凝血功能并没有造成明显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1.
高原移居汉族凝血纤溶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高原环境下移居汉族血液凝血纤溶系统的状态。方法 检测 4 8例移居汉族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 (PAI)和纤维蛋白原 (Fbg)含量 ,并与内地健康人进行比较。 结果 与内地健康人比较 ,移居者组t-PA活性降低 (P <0 .0 5 ) ,PAI活性升高 (P <0 .0 5 ) ,Fbg含量升高 (P <0 .0 5 )。 结论 高原环境下移居汉族血液处于高凝状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巴曲抗栓酶与氟桂利嗪治疗眩晕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83例眩晕病人分为两组,巴曲抗栓酶组42例,在常规输注肌苷和维生素C基础上,给予巴曲抗栓酶治疗;氟桂利嗪组41例,给氟桂利嗪片治疗。均于入组前及治疗2周后对眩晕强度、频度和持续时间进行定量评价及统计学处理。结果两组治疗2周后,眩晕3项指标均明显改善(P〈0.01),巴曲抗栓酶组眩晕强度及频度的改善较氟桂利嗪组更显著(P〈0.01)。巴曲抗栓酶不良反应少,而氟桂利嗪不良反应较多,并有因不良反应重而停药者。结论巴曲抗栓酶治疗眩晕的疗效和安全性均优于氟桂利嗪。  相似文献   

13.
李丽娟  王超  陈蓉 《西南军医》2003,5(6):11-12
目的 评价肾脏透析对机体凝血和纤溶功能的影响。方法 3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行维持性血透患者,于透析前1小时,透析开始后1小时,透后1小时、透后3天,分别检测: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D-二聚体(D-D)。结果透析开始后PLT下降(P<0.05),PT延长(P<0.05),APTT显著延长(P<0.01),术后恢复,透析后t-PA和D-D增高(P<0.05)。结论 肾脏透析可启动患者内源性凝血途径和继发性纤溶。  相似文献   

14.
苏丽艳 《航空航天医药》2010,21(8):1350-1351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孕妇凝血功能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日本Sysmex CA-1500全自动凝血分析仪,对168例妊娠晚期孕妇(实验组)和55例健康育龄非孕非孕妇女(对照组)进行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及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等指标进行检测和比较。结果:实验组PT、APTT和INR值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Fib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TT值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妊娠晚期孕妇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孕妇临产前进行凝血功能检测对预防和早期治疗产科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凝血及纤溶功能变化在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原发性肝癌患者189例为试验组,男111例,女78例,年龄45~86岁,平均(66.8±5.2)岁;正常对照组63例,其中男40例,女23例,年龄40~70岁,平均(55.8±6.2)岁.试验组于术前及术后检测凝血、纤溶、血常规及生化等系列指标,包括P-选择素(Ps),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含量(Fg),凝血酶时间(TT),凝血因子Ⅶ(FⅦ),凝血因子Ⅷ(FⅧ)及凝血因子X(FX),观察凝血/纤溶功能及酸碱失衡的变化,分析可能存在的影响因素及其与凝血/纤溶功能的相关关系.结果 试验组患者介入治疗前PT、APTT、Tr、Ps、vWF、uPA均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g、FⅦ、FⅧ、FX均降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介入治疗后PT、APTT、TT、Pss、vWF、uPA均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g、FⅦ、FⅧ、FX均降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介入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PT、APTr、TT、Ps、vWF、uPA均降低(P<0.05);FⅦ、FⅧ均升高(P<0.05).结论 原发性肝癌患者出现凝血功能障碍、纤溶功能亢进,经介入治疗后减轻,但未恢复正常,出凝血指标可能作为评价预后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6.
尿激酶治疗颅内血肿对凝血机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尿激酶冲洗治疗颅内血肿对凝血机制的影响。方法 检测分析33例应用尿激酶治疗的颅内血肿患者的术前、术中、术后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差比值(INR)、激活凝血酶原时间(APTT)及纤维蛋白酶原含量(FIB)。结果 术中、术后凝血机制无明显改变,经统计学检验无明显差异。结论 尿激酶冲洗治疗颅内血肿疗效确切、损伤小,且不会破坏凝血机制。  相似文献   

17.
创伤性腹腔内出血血液不凝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目的 研究创伤性腹腔内出血血液不凝固的机制。方法 采用Coulter(JT-IR),ACL3000plus和ELISA分别检测15例创伤性腹腔内出血病人外周静脉血和腹腔血的血小板计数(PC)、血浆血小板α颗粒膜糖蛋白140(GMP-140)、纤维蛋白原(Fg)和D-二聚体(D-D)含量。结果 与外周静脉血比较,腹腔血中PC和Fg明显减少(P〈0.01)、GMP-140和D-D明显升高(P〈0.01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日本Sysmex公司生产CA 15 0 0型血凝仪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方法 我们对该机与德国生产的BC 4plus血凝仪做了对比试验、重复性试验、互染率及性能测试。对不同病例的血标本 ,进行凝血酶原时间 (PT)对比测试分析。结果 通过试验显示 ,两机有良好的相关性。结论 CA 15 0 0型血凝仪性能好 ,可满足目前临床常规血液凝固指标检测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