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掌握铅蓄电池生产企业职业病危害现状,提高防护水平,减轻职业病危害。方法通过现场调查,了解生产工艺、工人接触危害因素方式、通风防护设施状况及其整改前后工作场所铅烟(尘)浓度、局部排风罩控制风速等关键因素,研究通风防护措施的科学性与有效性。结果生产工艺以手工机械和半自动化操作为主;采取整改措施,采用密闭罩、外部排风罩周边加设围挡、提高控制风速至1.0~1.7 m/s等措施,铅尘(烟)浓度点合格率由整改前43.7%提高到83.3%。结论原通风防护设施存在结构性缺陷,维护保养不善。改进生产工艺,科学设计局部排风装置,缩小铅尘(烟)的逸散范围、合理确定/修正控制风速是有效控制铅烟(尘)危害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某铜冶炼厂电除尘出灰工序防尘设施改造效果,为相同行业类似工序的防尘设施设计、改造提供参考。方法通过现场职业卫生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和控制风速检测,对该除尘设施工程改造前后作业场所的铅尘浓度进行分析、评价,对密闭罩的控制风速进行评价。结果工程改造之后,电除尘出灰工序工作场所的铅尘浓度从0.18 mg/m~3下降到0.005 mg/m~3;密闭罩的控制风速为0.97~1.18 m/s。结论本次电除尘出灰工序防尘设施改造基本合理、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某公司丝网印刷机局部通风排毒系统改造前后效果进行比较与评价,为今后改善类似作业环境提供依据。方法对丝网印刷室设备布局、存在的污染物种类进行分析;对丝网印刷机局部排风罩的罩型选择、设计、安装情况进行现场调研与分析;按照规定的方法对局部排风罩的罩口风速及控制点风速进行现场测试;对局部排风罩改进前后丝网印刷工序操作工位污染物浓度进行现场采样及分析。结果局部排风罩正确设计、安装及使用可以有效地提高控制效果;排风罩距污染物发生源的距离较远、罩口风速及控制点风速过低都会影响局部排风罩实际控制效果;罩口围挡可提高局部排风罩的控制效果;净化系统对污染物能否达标排放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结论改造后局部通风排毒系统能够发挥正常功效,可以及时有效地将污染物捕集,通过净化系统将达标气体排放到大气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某企业投料设备和除尘设施改造前后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水平。方法依据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对改造前后工作场所的粉尘和噪声进行检测,对危害因素的接触水平和改造措施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技术改造后,除尘通风管道单独设置,除尘排风罩的罩口风速增大,除尘效率提高;同时投料设备得到密闭,除尘风机功耗降低。改造后的粉尘浓度和噪声强度均比改造前明显降低:其他粉尘时间加权平均浓度由12.4 mg/m~3降至1.8 mg/m~3,40 h等效声级由91.4 dB降至83.2 dB,均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结论局部通风设施是职业病危害防治的重要防护措施,直接影响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接触水平,企业需特别重视生产设备和通风防护设施的合理设计与设置。  相似文献   

5.
纤维板生产企业粉尘控制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密度纤维板生产企业防尘措施,为该类企业选用粉尘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检测分析不同粉尘控制措施扬尘测定点短时间接触浓度(STEL)和作业班时间加权平均浓度(TWA)达标率,以及局部通风吸尘罩罩口的控制风速。结果冲击式扬尘组内STEL点达标率密闭100%,隔离室97.1%,其他形式吸尘罩局部通风29.1%;TWA达标率隔离室95.6%,其他形式吸尘罩局部通风32.1%,密闭、隔离室的达标率优于其他形式吸尘罩局部通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密闭(罩)、隔离室测定点的冲击式扬尘组STEL和TWA达标率与非冲击式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造成冲击式扬尘组其他形式吸尘罩局部通风防尘效果差的原因主要是吸尘罩形式不适应于现场尘源放散情况和罩口风速偏低。结论密闭和密闭罩局部通风是该类企业首选的粉尘控制措施,配合设计合理的其他形式吸尘罩局部通风和隔离室等,可达到较好的防尘效果。  相似文献   

6.
刘涛  杨艳  焦洁 《中国卫生工程学》2013,(4):272-274,277
目的比较某铅冶炼厂局部通风设施改造前后的防护效果。方法对该铅冶炼厂电解车间生产工艺及通风排毒设施进行调查,对排风系统改造前后工作场所铅烟浓度进行检测,对改造前后除铜岗位、熔铅铸锭岗位排风罩罩口风速及控制风速进行测试,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改造前,除铜岗位控制风速为0.30 m/s,铅烟浓度为0.17 mg/m3,改造后,该岗位控制风速提高到2.20 m/s,铅烟浓度降低到0.08 mg/m3;改造前,熔铅铸锭岗位控制风速为0.25 m/s,铅烟浓度为0.19 mg/m3,改造后,该岗位控制风速提高到2.00 m/s,铅烟浓度降低到0.06 mg/m3。结论经改造,除铜岗位、熔铅铸锭岗位局部通风设施的防护效果得到明显提高,能够达到控制工作场所铅烟浓度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釉砖厂适用的通风除尘系统设计方案.方法 选择试点厂,为产尘工序设计、安装通风除尘系统并测定其控尘效果.按照GB 5748-85和GB/T16157-1996测定了工作场所和通风管道中粉尘浓度,使用WY-1型尘粒分级仪测定粉尘的粒径分级组成和除尘器的粒径分级除尘效率,并进行论证.结果 (1)轮碾、斗式提升机、筛分别设置了密闭吸尘罩,轮碾机罩罩口风速为2.5 m/s,斗式提升机、滚筒筛罩的抽风量为1800m3/(h·m2);冲模、质检吸尘罩罩口风速为5和1m/s;(2)上述工序无吸尘罩时粉尘浓度为29.5.255-3 mg/m3,设置吸尘罩后为0.7~1.8 mg/m3;(3)对通风系统排出的含尘空气采用冲击式水浴除尘器净化,除尘后尾气含尘浓度为56.5 mg/m3,除尘效率为97.6%,阻力为800 Pa.结论 釉砖厂安装通风除尘系统后,工作场所粉尘浓度由严重超标降低到1.8 mg/m3;通风系统尾气含尘浓度为56.5mg/m3达到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8.
《现代医院》2015,(1):146-148
目的探讨铅蓄电池企业进行优化改造铅尘浓度超标岗位的通风系统的防治模式。方法对惠州市2所铅酸蓄电池企业通风系统进行调查及检测,根据调查检测结果,结合企业生产特点和整体工艺布局,对其铅尘浓度超标岗位的通风系统进行科学优化改造,评估改造前后排风罩罩口风速、控制风速、空气铅尘TWA浓度、铅作业人员血铅浓度等。结果改造前,两所企业包板、烧焊检测点的控制风速、排风罩口量、罩口面积、罩口平均风速分别为0.29 m/s、0.25 m/s;9 550.0 m3/h、11 230.0m3/h;0.49 m2、2.23 m2;5.24 m/s、1.40 m/s,进行吹吸式排风改造后,2个检测点的控制风速分别达到2.20 m/s、2.00 m/s;44 327.6m3/h、441 427.0 m3/h;4.80 m2、4.80 m2;2.26 m/s、2.57 m/s,改造后通风系统参数能满足控制工作场所铅烟/铅尘的要求;改造前测定铅尘58次,超标15次,合格率为74.1%;改造后测定铅尘58次,超标1次,合格率为9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造后工作场所铅尘TWA浓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改造后两所企业铅作业人员血铅浓度显著低于改造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优化改造铅烟/铅尘浓度超标岗位的通风系统等综合治理模式,可有效控制职业铅接触危害。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某采石场筛分工序的局部通风除尘系统进行设计,使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水平达到国家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方法根据某采石场筛分岗位工艺特点及粉尘性质等基础资料,由工程通风设计人员以外部排风罩、通风管、风机选型和除尘器的选择为重点,设计局部通风除尘系统,安装后测定其粉尘控制效果。结果外部排风罩采用罩口尺寸为1.6 m×1.6 m的带法兰边框的上吸式排风罩,控制距离为1.1 m。除尘系统的总排(送)风量为148 072 m~3/h;风机的风量和风压分别为171 023 m~3/h和1 255.5 Pa;据此选择型号为4-79的普通中压风机和处理风量为186 000 m~3/h的WDJ47-3/1型WDJ型卧式电除尘器设备作为局部通风除尘系统。局部通风除尘系统安装实施后,筛分岗位空气中粉尘时间加权平均浓度为6.2 mg/m~3,低于国家职业接触限值8.0 mg/m~3。结论所设计的局部通风除尘系统达到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柜式水幕排风罩应用于小型喷砂机防治矽尘的效果,提出粉尘通风防护设施新思路,有效保护劳动者职业健康。方法:于2018年8至10月,选取某研究所喷砂间喷砂工艺配置的柜式水幕排风罩为研究对象,采用职业卫生调查、现场检测和气流组织物理相似模拟的方法,对其改造前后的局部排风设施设置情况、矽尘浓度、控制风速、气流组织进行...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某冶金矿业公司所属厂矿防尘设施的类型、技术性能、运行效果的调查,选择有代表性设备进行检测.结果 显示,密闭罩及除尘设备选型比较合理,选矿系统优选低压文丘里除尘器,烧结系统优选电除尘,铸造系统优选布袋除尘器.除尘效率以电除尘和低压文丘里为好,布袋除尘器次之.随着防尘设施的逐步完善,尘肺发病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介绍某汽车胶管配件公司涂胶车间局部机械排风系统改造经验及效果, 为今后改善类似作业环境提供参考。
方法 对涂胶车间涂胶机设置的局部排风罩的选择、设计、安装情况进行现场调查; 按照《排风罩的分类及技术条件》(GB/T 16758-2008)规定的方法对排风罩的管道风速、罩口风速、控制距离及控制点风速进行现场测量, 分析排风系统设计问题并进行整改; 对改造后的涂胶机局部排风罩再次进行评价, 确认改造效果。
结果 该企业原先设置的涂胶机局部排风罩不完全合理, 结合车间职业接触情况对局部机械排风系统进行管路集中整合, 减少排风管路分支并对控制距离、排风罩扩张角进行整合改造。改造后控制距离、罩口风速、控制点风速以及空气动力学均满足《简明通风手册》以及《局部排风设施控制风速检测与评估技术规范》(AQ/T 4274-2016)的相关要求, 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均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
结论 局部机械排风系统的正确设计、安装及使用可有效提高控制效果。管道风速、罩口风速、控制距离以及控制点风速都会影响局部排风罩的实际控制效果; 罩口围挡可提高局部排风罩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3.
移动式电焊烟尘治理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开发研制一套移动式焊接烟尘处理装置,为非固定电焊烟尘治理提供技术依据。方法采用现场调查及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方法,对该套除尘系统进行效果评价。结果采用除尘装置后对工作场所空气中电焊烟尘进行检测,CSTEL为2.8 mg/m3、CTWA为0.98 mg/m3,比治理前分别下降了4.5倍和5.3倍,符合职业接触限值要求。结论该套移动式电焊烟尘除尘设施符合局部通风排风系统的设计原则,罩口风速及控制点风速足以将产生的尘源吸入罩内,达到高捕集效率,效果良好,可供同行业借鉴。  相似文献   

14.
张宏光 《职业与健康》2012,28(6):665-667
目的了解惠州地区铅酸电池生产铅职业病危害情况,为监管部门整治铅酸电池生产行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现场进行职业卫生学调查、工作场所通风防尘(毒)设施检测、工作场所铅烟(尘)浓度检测及对接触铅作业工人职业健康检查等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铅酸电池生产工艺落后,工作场所通风防尘设施设计、安装不合理,效果差;工作场所中铅尘超标率达75%,铅烟超标率达100%,最高超标29倍;接触铅作业工人血铅超正常值29人,占14.4%;疑似职业性慢性轻度铅中毒6人,占3.0%。结论该铅酸电池组装厂铅职业病危害严重;建议企业加强对工作场所局部通风设施的改造,提高其控制效果,治理铅酸电池铅职业病危害的根本途径是采用先进的工艺和自动化生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湖南省部分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的基本情况,为制定职业病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流行病学调查,制定专用表格,对全省部分已完成的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被调查的61个建设项目中60个采取了防噪、防毒技术措施,47个采取了防尘措施.防噪措施是选择低噪声设备、隔声、消声;防毒是通风排毒、密闭负压、事故应急报警;防尘是抽风除尘、个体防护. 结论 各建设项目防噪、防毒、防尘措施已建立,但防护效果有待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16.
防尘防毒措施评价是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评价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主要从防尘防毒设施的设置情况及预期效果、建设单位对职业病防护设施的日常维护管理等方面进行评价,包括通风方式、排风罩、通风管道、通风强度等。本文主要从通风方式、通风量、日常维护管理等方面分析防尘防毒措施效果。  相似文献   

17.
<正>卫生工程技术措施中防尘防毒的技术措施主要是机械通风设施,大多数建设项目产生有毒物质及粉尘的地点固定,通常采用局部机械通风设施排除有害物质,本文主要探讨局部机械通风系统中上吸式排风罩的防护效果。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企业生产印刷涂料过程中产生的有毒有害物质状况,评估其通风排毒设施的防护效果,为企业控制职业病危害及预防职业病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职业卫生学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与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检测等方法,对整改前后通风排毒设施的防护效果进行检测与评价。结果整改前检测多个岗位空气中甲醇超标严重(甲醇CTWA2.1~78.0 mg/m3,CSTEL3.6~131.7 mg/m3),超标原因为全面通风效果未达预期、局部排风罩罩口面积不足且离毒源距离过大,防毒设施的防护能力不符合要求。针对性整改后甲醇检测结果 CTWA2.9~10.0 mg/m3,CSTEL4.0~12.4 mg/m3,符合职业卫生要求,通风排毒设施防护效果明显提高。结论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化学毒物为主要的职业病危害来源,对工作场所内的通风排毒设施进行合理有效的整改,对控制化学毒物的浓度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某化纤企业通风排毒系统的效果,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方法对通风排毒系统进行调查分析,测定罩口风速、管道风速、作业场所空气和通风管道中二甲基乙酰胺浓度。结果局部排风系统罩口平均风速2.5 m/s,排风量21 600 m3/h;通风空调系统送风管道平均风速5.4 m/s,送风量37 300 m3/h;回风管道平均风速3.8 m/s,回风量19 700 m3/h;作业场所空气和管道中二甲基乙酰胺浓度均未检出。结论通风排毒系统目前运行良好,对空气中二甲基乙酰胺浓度的控制起到较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排风罩是指设置在有害物源处,捕集和控制有害物的通风部件,局部排风系统的技术对其性能、经济效果具有很大的影响。本文通过对当前国内局部排风罩设计及应用特点、新型局部排风罩的应用前景分析,发现有毒有害作业场所设计安装的排风罩仍以传统的排风罩为主,类型以外部上吸罩、侧吸罩、下吸罩最为常见,而新型排风罩由于价格比较昂贵、抽吸的有毒有害物质有限等原因,尚未普及。综上,局部排风罩的设计与安装要在遵循基本设计原则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成本效益分析,并把局部排风罩的利用效率最大化,充分论证其可能带来的长远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