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目的:探讨三种固定方法治疗髌骨骨折的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对102例髌骨骨折患者分别行克氏针张力带钢丝内固定、丝线环扎内固定+石膏外固定及经皮穿刺克氏针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治疗,对比3种方法的疗效、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术后下床活动、术后膝关节屈伸锻炼平均天数。结果:全部病例随访6~7个月,克氏针张力带钢丝内固定、丝线环扎内固定+石膏外固定及经皮穿刺克氏针张力带钢丝内固定的治疗优良率分别为71.4%、62.5%和96.4%。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术后下床活动、术后膝关节屈伸锻炼平均天数从高到低排列依次为丝线环扎内固定+石膏外固定、克氏针张力带钢丝内固定、经皮穿刺克氏针张力带钢丝内固定。结论:经皮穿刺克氏针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具有创伤小、患者恢复快的优点,同时能提供早期活动足够强度,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三种固定方法治疗髌骨骨折的效果及护理方法. 方法:对102例髌骨骨折患者分别行克氏针张力带钢丝内固定、丝线环扎内固定 石膏外固定及经皮穿刺克氏针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治疗,对比3种方法的疗效、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术后下床活动、术后膝关节屈伸锻炼平均天数. 结果:全部病例随访6~7个月,克氏针张力带钢丝内固定、丝线环扎内固定 石膏外固定及经皮穿刺克氏针张力带钢丝内固定的治疗优良率分别为71.4%、62.5%和96.4%.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术后下床活动、术后膝关节屈伸锻炼平均天数从高到低排列依次为丝线环扎内固定 石膏外固定、克氏针张力带钢丝内固定、经皮穿刺克氏针张力带钢丝内固定. 结论:经皮穿刺克氏针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具有创伤小、患者恢复快的优点,同时能提供早期活动足够强度,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3.
髌骨骨折为下肢常见的骨折,随着高能量损伤逐渐增多,粉碎型髌骨骨折发生率逐年升高。髌骨骨折属于关节内骨折,治疗原则为早期尽可能解剖复位,恢复膝关节伸膝装置的连续性及力学强度,最大限度恢复膝关节屈伸功能,早期功能锻炼,防止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目前治疗粉碎型髌骨骨折的方法包括钢丝环扎张力带固定法、克氏针张力带固定法及聚髌器内固定术等。本文对Cable-Ready钢缆系统环扎张力带固定与钢丝环扎张力带固定二种内固定系统作一对比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髌骨骨折患者行空心钉钛缆内固定与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的治疗效果。方法行空心钉钛缆内固定21例,行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34例。比较两种手术方式的临床效果。结果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半年损失角度等方面,空心钉钛缆组优于克氏针张力带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在膝关节屈曲角度和膝关节功能评分(Lysholm评分)方面,空心钉钛缆组在术后2、4周和半年均优于克氏针张力带组(P<0.05)。结论空心钉钛缆内固定与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对于髌骨骨折均具有较为满意的疗效,在手术操作、术后功能恢复方面空心钉钛缆内固定优势更加明显,而对于经济困难和骨折情况复杂的患者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仍具有无法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带孔克氏针+双钛缆张力带系统联合富血小板血浆(PRP)注射治疗老年髌骨骨折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髌骨骨折患者共计71例,采用抛硬币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34例和观察组37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克氏针与钢丝张力带治疗,观察组采用带孔克氏针与双钛缆张力带系统联合PRP注射治疗。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膝关节功能、膝关节疼痛程度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卧床时间、完全负重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Bostman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膝关节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带孔克氏针与双钛缆张力带系统结合PRP注射治疗老年髌骨骨折可有效缩短术后恢复时间,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减少膝关节疼痛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该手术成熟、简易,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改良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的优缺点.方法 回顾分析自2007年3月至2010年5月采用改良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治疗的45例髌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经6~12个月随访,45例骨折均愈合,优30例、良10例、可5例.结论 改良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符合生物学内固定原则,有利于早期功能锻炼,减少并发症,利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空心拉力螺钉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方法治疗髌骨骨折的手术适应证及其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髌骨骨折患者,其中18例髌骨横行骨折患者采用AO空心钉加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治疗。结果:经6个月~2年随访,18例患者骨折均愈合,其中:优13例,良4例,可1例。结论:空心拉力螺钉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疗效可靠,固定牢靠;其成本低于镍钛记忆合金聚髌器,但高于克氏针张力带钢丝;固定强度在所有方法中最强,故膝关节可以早期进行功能恢复,临床愈合时间短。但因2枚空心钉吃骨量大,不适合于严重粉碎性髌骨骨折,其最佳手术适应证为髌骨横行骨折。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医用钛缆张力带在髌骨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9年10月至2012年12月102例髌骨骨折,均遵循张力带原则,行环扎加"8"字张力带内固定术治疗,根据内固定材料分成医用钛缆组和带针钢丝组.比较两组术后首次锻炼时间、住院时间、医疗费用、并发症及远期膝关节功能情况.结果 102例患者术后随访10周~8个月,末次随访时骨折均达骨性愈合标准.两组患者在术后首次锻炼时间、住院时间方面无明显差异.医用钛缆组费用较高.医用钛缆组在并发症及远期膝关节功能上优于带针钢丝组.结论 医用钛缆在行张力带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具有内固定坚强、便于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弥补带针钢丝内固定强度不足的缺点.  相似文献   

9.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0):3777-3779
研究髌骨针在髌骨骨折中的应用效果。选取本院2013年1~12月采取普通克氏针内固定的28例髌骨骨折患者作为对照组,以本院2015年1~12月采取髌骨针张力带治疗的28例髌骨骨折患者作为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功能恢复时间,随访12个月评估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观察组临床疗效达优率为64.29%,总有效率为96.43%;对照组临床疗效达优率为28.57%,总有效率为85.71%;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膝功能恢复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两种治疗方法均可使髌骨骨折伤达到骨性愈合,但髌骨针更加符合张力带的原则,在生物力学意义上稳定性更好,固定更加妥善,可促使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尽早恢复,并且预后关节功能更加理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解决张力带内固定中的支持克氏针易于脱针而影响术后的早期功能训练问题 . 方法通过在张力带中对通过骨折线的双克氏针折弯部进行 " ? ”处理 , 同时结合选择钢丝的双点加压以增加 " 8”字张力带的张力 , 使髌骨骨折得到更加牢固稳定的固定 . 术后超早期膝关节功能训练 . 结果通过 30例的临床应用优良率 100% . 结论牢固稳定固定和术后超早期膝关节功能训练是髌骨骨折功能恢复关键 .  相似文献   

11.
背景:张力带缝合固定对髌骨骨折应用较多,由其改良而来的双克氏针加张力带钢丝应用也比较广泛,但其传统手术切口较长,瘢痕形成较多,一定程度上影响美观及膝关节功能。目的:观察微创经皮穿刺加张力带钢丝固定治疗髌骨横断骨折的临床疗效。设计:病例回顾分析。单位: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对象:选择2002-09/2004-06在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29例闭合性髌骨横行骨折患者,男17例,女12例;年龄18~69岁,平均36岁。纳入标准:①经X射线确诊。②依据骨折线的形状为横形或横斜行骨折。所有患者均对手术项目知情同意。方法:①手术方案:所有患者于伤后1周内实施手术,推挤分离的髌骨骨折块复位后以大号的艾力氏钳于两极钳夹固定,于髌骨上下两端各做两个小切口,将两克氏针子小切口处钻入髌骨,并自切口穿入钢丝将其贴髌骨穿绕于克氏针的上下两端,拧紧钢丝,折弯钢针,剪除钢丝及钢针多余部分,缝合。②术后评估:按照三级愈合法观察患者伤口愈合情况;术后4年参照胥少汀等制定的膝关节功能综合评定办法随访患者恢复情况(疼痛情况、膝关节活动范围及膝关节面骨折复位),同时对并发症进行观察。主要观察指标:患者伤口愈合情况、术后功能恢复及并发症。结果:29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伤口愈合情况:甲级愈合27例,占93%(27/29),乙级愈合2例,占7%(2/27),经换药及全身抗感染治疗,最终愈合良好。②患者恢复情况:疼痛缓解情况:评价标准参照胥少汀等制定的膝关节功能综合评定标准,26例为优,3例为良;膝关节活动范围:优27例;良2例;髌骨关节面骨折复位:优26例;良3例。③并发症:29例病患全部骨性愈合,未出现感染、钢丝脱落、钢针脱出等近期并发症。结论:经皮穿刺克氏针加张力带钢丝固定治疗髌骨横断骨折的手术方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及术区美观等特点,并能允许膝关节早期活动,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微创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治疗横形髌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河北省开滦总医院林西医院骨科收治的108例横形髌骨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关节镜组68例,对照组40例。关节镜组患者采用关节镜下微创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术,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临床疗效、随访Lysholm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结果关节镜组的切口长度[(3.5±0.8)cm]短于对照组[(13.7±2.2)cm],术中出血量[(47.4±12.5)ml]明显少于对照组[(86.9±14.7)ml],住院时间[(11.8±2.6)d]和骨折愈合时间[(11.5±2.4)周]明显少于对照组[(15.8±3.0)d、(15.7±2.8)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4.63、14.85、7.29、8.25,P均<0.05)。两组患者Lysholm评分随时间的推移显著升高(F组内=87.53,P<0.05)。关节镜组Lysholm评分升高幅度高于对照组(F交互=7.64,P<0.05)。关节镜组Lysholm评分整体水平高于对照组(F组间=11.42,P<0.05)。两组患者VAS评分随时间的推移显著下降(F组内=76.47,P<0.05)。关节镜组VAS评分下降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F交互=9.96,P<0.05)。关节镜组VAS评分整体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F组间=10.38,P<0.05)。结论关节镜下微创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治疗横形髌骨骨折具有较好的效果和安全性,损伤较小,术后疼痛轻。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评价早期综合康复对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后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的作用。 方法:80例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后出现膝关节功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2例,对照组38例,同时给予泥疗、平衡负重及关节活动度(KOM)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针刺及连续泥疗下关节活动度的训练,并通过视觉模拟评分(VAS)、膝关节水肿程度、ROM和依从性的评定,评价早期综合康复的作用。 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在疼痛程度、膝关节周径、关节活动度、依从性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结论:早期综合康复能减轻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后的膝关节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4.
背景:可吸收内固定材料具有手术简便、恢复快及无需二次手术等诸多优点,受到骨科界的青睐,并在临床上有一定的应用,但仍缺乏可靠的系统实验依据.目的:通过对可吸收材料(可吸收张力带加可吸收棒或螺钉)和钢丝张力带加克氏针在髌骨横断性骨折修复固定中的生物力学比较,研究可吸收材料替代钢丝张力带加克氏针的可行性.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分组对照实验,生物力学分析,于2007-03/2008-01在上海大学生物力学研究所实验室完成.材料:采新鲜成年尸体髌骨标本8个,保留完整髌骨、关节囊、髌韧带3.0~4.0 cm和股四头肌4.0~5.0 cm.方法:随机分成AO钢丝组2个和可吸收张力带组6个,制成横断骨折模型.分别用可吸收张力带、钢丝张力带加克氏针进行内固定,测定它们的生物力学性能,骨折端分离1.0 mm为固定失效.主要观察指标:髌韧带拉力、股四头肌拉力、髌骨分离性位移、股四头肌位移、髌韧带位移及髌骨拉应变在外载荷作用下的变化.结果:在外载荷作用下,可吸收张力带组的总体位移与AO钢丝组相差不大(两者相差9%~10%),可吸收张力带组髌骨的应变与AO钢丝组相差不大(两者相差9%~10%),可吸收张力带组的髌股关节力与AO钢丝组基本相似,且髌骨骨折内固定位移1 mm时,可吸收张力带组载荷为587 N,AO钢丝组载荷为650 N,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可吸收材料具有优越的生物性能和良好的骨折断端稳定性,在髌骨横断性骨折内固定中替代钢丝张力带和克氏针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单纯空心螺钉微创内固定对髌骨横形骨折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 方法 选择我院2012年3月~2017年5月收治的74例髌骨横形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观察组接受C型臂X线机辅助下微创空心钉内固定,对两组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 结果 术后随访6月,观察组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1.89%,高于对照组的72.97%(P<0.05);观察组术后感染、切合延迟愈合、固定物松动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微创空心钉内固定治疗髌骨横形骨折疗效确切,相比较切开复位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并发症发生率低,切口小,患者接受度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背景:髌骨粉碎性骨折的手术治疗应尽量保留骨质及精确的复位内固定,充分恢复髌骨的功能,目前髌骨粉碎性骨折尚无统一的治疗标准,仍是临床上的难点. 目的:比较AO改良张力带、钛缆环扎及镍钛聚髌器固定法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的效果.设计:前瞻性对比观察.对象:选择2004-11/2006-11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骨科收治的60例单纯单侧闭合性髌骨粉碎性骨折患者,男32例,女28例,年龄28~59岁.纳入标准:明确诊断为单纯单侧闭合性髌骨粉碎性骨折,受伤时间< 7 d.患者均对手术项目知情同意.方法:根据患者意愿选择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AO改良张力带固定组(n =22)、钛缆组(n =21)、聚髌器组(n=17).AO改良张力带组中12例行AO改良张力带单纯内固定,10例行AO改良张力带内固定取出术;钛缆组均行钛缆环扎术;聚髌器组中10例行聚髌器单纯内固定术,7例行内固定取出术. 主要观察指标:①观察术后有无宿主及材料反应,比较术中出血量、住院医疗费用以及工作日损耗.②比较术后3个月患膝主动活动范围及术后6个月术后功能恢复情况及疗效.结果:纳入患者60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所有病例均未发生宿主或材料反应,聚髌器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多于AO改良张力带单纯内固定组和钛缆组,工作日损耗少于AO改良张力带单纯内固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钛缆组住院医疗费用明显多于聚髌器及AO改良张力带单纯内固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②钛缆组患者患膝活动度最大,平均108°左右,远期患膝功能评分最高,平均21.3分,优良率达95.2%,且没有明显严重并发症,均明显优于其它组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AO改良张力带固定与聚髌器固定治疗某些髌骨粉碎性骨折能达到优良效果.钛缆环扎法适合髌骨粉碎性骨折的治疗并可取得更好的膝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关节镜辅助下微创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对髌骨骨折患者骨代谢和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8月该院髌骨骨折患者61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关节镜组(n=31)和传统组(n=30)。传统组行传统切开复位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关节镜组行关节镜辅助下微创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并发症发生率、术前、术后1 d和术后3 d血清体液免疫功能[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以及术前、术后2周和术后1个月骨代谢指标[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P-5b)、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P)和骨钙素(OCN)]水平。术后随访6个月,统计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和术后6个月膝关节功能评分(KSS)、视觉模拟评分(VAS)及术后6个月膝关节活动范围优良率。结果关节镜组术中出血量较传统组低,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较传统组短(P<0.05);两组患者术后1和3 d血清IgG、IgM和IgA水平较术前下降,但关节镜组高于传统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2周和术后1个月血清TRAP-5b水平较术前降低,且关节镜组低于传统组,血清BAP和OCN水平较术前增高,且关节镜组高于传统组(P<0.05);术后随访6个月,无失访病例,两组患者术后3和6个月KSS评分较术前提高,且关节镜组高于传统组,VAS评分较术前降低,且关节镜组低于传统组(P<0.05);关节镜组术后6个月膝关节活动范围优良率90.32%,高于传统组的70.00%(P<0.05)。结论关节镜辅助下微创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能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减轻体液免疫功能损害,缩短住院时间,促进骨折愈合,减轻疼痛程度,提高膝关节功能及活动范围。  相似文献   

18.
赵航  肖海军 《中国临床康复》2013,(52):9089-9094
背景:空心钉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是治疗髌骨骨折最常用的内固定方法。目的:评价空心钉张力带钢丝联合应用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的效果。方法:应用文献检索的方法获取空心钉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的相关研究文献,对符合研究标准的文献进行深入的数据分析。对应用空心钉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的患者进行观察随访,评估治疗后骨折愈合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患侧膝关节的功能恢复情况,明确空心钉张力带钢丝内固定髌骨骨折的效果。结果与结论:文献研究中结果显示,空心钉张力带钢丝联合应用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后,骨折愈合良好,螺钉或钢丝松动、断裂、脱落等并发症发生概率较低,患侧膝关节功能恢复评估可达90%以上。临床应用病例分析中结果显示,空心钉张力带钢丝联合应用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患侧膝关节功能恢复评估达90%以上,与文献研究中的结果一致。表明空心钉张力带钢丝联合应用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是理想可靠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9.
杨衡  王军  张定伟  王陶  石波  康斌  刘都 《华西医学》2012,(10):1446-1449
目的比较克氏针张力带与锁骨钩钢板治疗Rockwood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1999年1月-2007年3月,收治肩锁关节脱位患者29例,分别采用克氏针张力带联合喙锁韧带重建(克氏针组10例)和锁骨钩钢板(钢板组19例)治疗。其中男18例,女ll例;年龄19~50岁,平均38.2岁。患者均为新鲜RockwoodⅢ型肩锁关节脱位,受伤至手术时间1~16d,平均3d。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受伤至手术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两组患者术后临床及影像学评估比较。结果25例患者(克氏针组lO例,钢板组15例)获随访,随访时间2~12年,平均6年。术后克氏针组发生克氏针弯曲5例、断裂1例;钢板组切口浅表感染2例,经换药后治愈,其余患者切口I期愈合。两组患者肩锁关节均获得良好功能,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学方面:与克氏针组相比,在患肢负重位时钢板组喙锁间隙间距增加了23%(P〈0.05),非负重位两组间距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8~12周出现喙锁韧带钙化,钢板组12例、克氏针组2例(P〈0.05)。术后6个月出现肩锁关节骨性关节炎,钢板组2例、克氏针组1例(P〉0.05)。肩关节功能与影像学结果无相关性(r=0.096,P〉O.05)。结论克氏针张力带联合喙锁韧带重建和锁骨钩钢板固定治疗RockwoodⅢ型肩锁关节脱位均可获得良好的临床功能。与克氏针张力带相比,锁骨钩钢板固定具有手术操作简便、疗效确切、并发症少、能够早期康复锻炼等优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克氏针临时髓内固定联合微创锁定解剖钢板术治疗青少年锁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80例青少年锁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LCP)治疗,观察组进行克氏针临时髓内固定联合微创锁定解剖钢板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长度及骨折愈合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12、24 h及3 d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IL-1、TNF-α水平及Constant-Murley、GQOL-74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的IL-1、TNF-α水平及Constant-Murley、GQOL-74评分均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克氏针临时髓内固定联合微创锁定解剖钢板治疗青少年锁骨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可减轻炎症反应及术后并发症,促进肩关节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