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研究核糖体大亚基蛋白3(ribosomal protein L3,RPL3)在低级别胶质瘤(low-grade glioma, LGG)中的表达、潜在的预后价值及其对免疫细胞浸润的影响。方法 提取肿瘤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 TCGA)、基因型-组织表达(Genotype-Tissue Expression, GTEx)、基因表达谱交互分析(Gene Expression Profiling Interactive Analysis, GEPIA)、人类蛋白质图谱(Human Protein Atlas, HPA)和肿瘤免疫评估资源(Tumor IMmune Estimation Resource, TIMER)数据库中LGG相关数据集,应用多种生物信息学分析,探讨RPL3与LGG预后、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细胞浸润、免疫检查点表达等相关性。结果 与正常组织相比,LGG肿瘤组织中RPL3的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升高。单变量和多变量Cox分析发现,RPL3是LGG的独立预后因素,且RPL3低表达与LGG预后不良相关。RPL3表达与CD8+<...  相似文献   

2.
目的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ZNF217在低级别胶质瘤(LGG)中表达的临床意义。 方法通过GEPIA、HPA、UALCAN、CGGA、TIMER2.0、cBioPortal和LinkedOmics等数据库对低级别胶质瘤患者ZNF217的差异表达、临床病理特征、预后价值、免疫细胞浸润、基因突变和启动子甲基化水平进行分析。 结果LGG组织中ZNF217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较正常组织上调(P<0.05),ZNF217 mRNA表达水平与患者的肿瘤分级、免疫细胞浸润及相关标志物呈正相关(P<0.05),与患者总生存期和无病生存期呈负相关(P<0.05)。ZNF217发生基因突变和启动子低甲基化(P<0.05),进而导致LGG患者预后不良(P<0.05)。 结论ZNF217在LGG中表达上调,其高表达与LGG患者预后不良有关,ZNF217可能成为LGG预后生物标志物和潜在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 借助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研究低级别胶质瘤(LGG)组织中补体C3a受体1(C3AR1)的表达水平及其与LGG患者预后及肿瘤免疫细胞浸润的关系.方法 从TCGA数据库下载514例LGG患者的基因表达谱数据和临床信息.比较C3AR1基因在LGG组织和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分析不同WHO分级LGG组织样本中C3AR1基因的表达量及与患者预后的关系,分析LGG患者临床特征和C3AR1基因表达水平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分析LGG组织中C3AR1基因表达与肿瘤免疫细胞浸润的相关性及免疫细胞浸润水平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对与C3AR1基因表达呈正相关的基因群进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 LGG组织中C3AR1基因表达水平高于正常组织(P<0.05).C3AR1基因在WHOⅢ级LGG组织中的表达高于WHOⅡ级(P<0.05),C3AR1基因低表达组患者的预后优于高表达组(HR=1.7,95%CI 1.1~2.4,P=0.0036).患者年龄、LGG级别和C3AR1基因表达水平是LGG的独立预后因素(P均<0.01).C3AR1基因的表达水平与LGG的免疫细胞浸润水平呈正相关(P均<0.01),且后者影响LGG患者预后.与C3AR1基因表达呈正相关基因群的干扰素 γ介导的信号通路、Ig/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保守位点、Ig样Cl型结构域、MHCⅠ/Ⅱ类抗原识别蛋白、连接肽特定区域、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等多条通路参与调控LGG.结论 C3AR1与LGG的预后和免疫细胞浸润有关,可能成为LGG分级诊断、免疫治疗和预后判断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生物信息学技术分析细胞周期蛋白A2 (CCNA2)在泛癌中的表达和预后价值,并深入探索CCNA2与免疫浸润的关系。方法 从UCSC Xena数据库下载癌症基因组图谱计划数据库中33种肿瘤的数据,分析CCNA2在33种肿瘤中的表达和预后价值。利用TISIDB数据库计算免疫浸润丰度,分析CCNA2与免疫检查点基因的相关性及其与肿瘤突变负荷和微卫星不稳定性的相关性。利用GEPIA数据库获取肿瘤中与CCNA2相关的基因,进行基因本体以及京都基因和基因组数据库富集分析。结果CCNA2在多种肿瘤中普遍高表达,且CCNA2表达与生存率显著相关。同时,CCNA2表达与肿瘤免疫浸润和免疫检查点基因相关。CCNA2表达与不同类型肿瘤的肿瘤突变负荷和微卫星不稳定性明显相关。结论 CCNA2可作为肿瘤不良预后和免疫浸润的生物标志物,为癌症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目的 旨在通过多数据库的分析来揭示CCL18在33种癌症类型中的表达、预后及其与免疫细胞浸润的相关性。方法 通过GTEx数据库、CCLE数据库、TCGA数据库综合分析CCL18在泛癌中的表达模式。单因素Cox回归用于分析CCL18在泛癌中的生存和预后。通过TIMER2.0数据库分析CCL18与免疫微环境的关系。分析了CCL18与免疫检查点基因表达谱、DNA错配修复基因(MMRs)和甲基转移酶编码基因的关系。Spearman用于分析CCL18表达水平与肿瘤突变负荷(TMB)和微卫星不稳定性(MSI)的关系。结果 在本研究中,发现CCL18在大多数癌症中异常过表达。CCL18与肿瘤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分期和免疫亚型等临床参数密切相关。单因素回归分析表明CCL18表达与患者在ACC、DLBC、LAML、UVM、CESC和LGG中的不良预后密切相关。在大多数癌症中,CCL18的表达与28种免疫细胞亚型、免疫相关通路、肿瘤微环境呈正相关。CCL18与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免疫激活剂、免疫抑制剂、趋化因子和趋化因子受体相关基因共表达。此外,CCL18与许多癌症中的肿瘤新抗原、肿瘤突变负荷、微卫星...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硒蛋白硫氧还蛋白还原酶3(TXNRD3)在人类33种恶性肿瘤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对33种肿瘤生存预后的影响。方法 利用基因型-组织表达研究项目数据库、癌症细胞系百科全书数据库和癌症基因组图谱数据库,从硒蛋白基因TXNRD3出发,探讨其在人类33种恶性肿瘤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对33种肿瘤生存预后的影响,探讨TXNRD3与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细胞及免疫浸润的相关性,以及与免疫新抗原、免疫检查点、肿瘤突变负荷和微卫星不稳定性等的相关性,根据TXNRD3基因表达水平将人类肿瘤样本分为高、低表达组,并且对其进行生物功能和信号通路的富集分析。结果 多个数据库的差异分析结果显示TXNRD3在15种肿瘤中高表达。生存分析显示TXNRD3与胰腺癌患者预后不良显著相关。此外,TXNRD3的表达水平与肿瘤免疫浸润相关,也与免疫新抗原、免疫检查点基因、肿瘤突变负荷、微卫星不稳定性相关。TXNRD3影响DNA错配修复基因的表达。通过基因集富集分析显示TXNRD3参与调节许多涉及肿瘤代谢和肿瘤免疫的信号通路。结论 TXNRD3在肿瘤中广泛表达,TXNRD3对多种肿瘤的生存预后和治疗具有临床价值,揭示了TXNRD3在肿瘤靶向治疗中的潜力,表明TXNRD3在多种肿瘤中是一种很有前景的肿瘤预测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STON1对胃腺癌(STAD)患者的预后及其与免疫浸润之间的联系。方法 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中获得RNA测序数据,分析STON1表达,并进行功能富集、免疫浸润、免疫检查点探索、临床基线数据分析和生存分析。应用Cox回归分析确定独立的预后因素,并开发列线图模型,使用C指数及校准图来评价模型;通过HPA数据库进行免疫组织化学验证。结果 STON1 mRNA在STAD中显著下调,功能富集分析显示STON1与免疫反应相关,且大多数免疫细胞和免疫检查点与STON1表达呈正相关。Cox回归显示,STON1是STAD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HR=2.063,95%CI=1.306~3.260,P=0.002),且STON1的升高与STAD的病理分期、TNM分期和远处转移相关;此外,生存分析表明STON1高表达是STAD患者总生存率差的原因,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STON1表达水平在胃癌组织高于正常组织,在正常组织中未检测到。结论 STAD中STON1的高表达可能与肿瘤进展和不良生存相关;STON1可能作为一种刺激因子来诱导肿瘤免疫系统的激活,为STAD治疗提供潜在的免疫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8.
吕泊宁  宋红权  焦晓辉 《黑龙江医学》2021,45(15):1573-1578
SLC7A7是溶质转运蛋白超家族的重要成员之一,能够通过某些信号通路调控细胞周期、抑制肿瘤细胞迁移和侵袭,可能对肿瘤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然而,SLC7A7在肿瘤进展和肿瘤免疫学中的潜在功能和机制仍不清楚.应用TIMER比较了多种癌症类型和正常组织中SLC7A7基因表达量的差异.使用cBioPortal分析SLC7A7拷贝数变化和突变的频率.使用MANTIS评估TCGA队列中的微卫星不稳定性.CIBERSORT算法用于估计浸润免疫细胞类型和免疫评分的相对分数.进行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以评估泛癌的预后价值,SLC7A7在多种癌症中异常表达.在子宫内膜癌中SLC7A7突变频率最高.通过分析肿瘤微环境中SLC7A7表达与免疫细胞浸润之间的关系,发现对于不同的癌症,SLC7A7表达与浸润肿瘤的免疫细胞之间的相关性有所不同.发现24种癌症类型中SLC7A7的高表达与M1型巨噬细胞浸润相关.最后,泛癌生存分析表明,SLC7A7高表达在肾上腺皮质癌(ACC),肾嫌色细胞癌(KICH),胶质瘤(LGG),肝癌(LIHC),胰腺癌(PAAD),胸腺癌(THYM)和葡萄膜黑色素瘤(UVM)预后较差.SLC7A7低表达在肉瘤(SARC),皮肤黑色素瘤(SKCM)中预后较差.这些发现表明,SLC7A7在肿瘤免疫微环境中起着重要作用,并且已确定SLC7A7在某些类型的癌症中具有预后价值.因此,SLC7A7是癌症免疫疗法和有效的预后生物标志物的潜在目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明确食管癌组织中Siglec-15表达与免疫细胞浸润及PD-L1表达的关系,评估Siglec-15作为食管癌免疫治疗新靶点的价值。方法 使用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产生有效治疗的应用研究(TARGET)和基因型-组织表达(GTEx)数据库,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明确Siglec-15转录水平与食管癌免疫细胞浸润、肿瘤突变负荷水平、微卫星不稳定性状态和免疫检查点基因表达之间的相关性。收集129例临床食管癌肿瘤组织样本,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食管癌组织中PD-L1及Siglec-15表达,根据PD-L1染色的综合阳性分数(CPS)分为高PD-L1组与低PD-L1组,采用t检验比较Siglec-15在高PD-L1组与低PD-L1组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差异。结果 Siglec-15在食管癌等22种癌症的肿瘤组织中高表达(P<0.05)。食管癌组织中Siglec-15表达与免疫细胞浸润显著相关,Siglec-15高表达的肿瘤组织中CD4+T细胞及CD8+T细胞浸润减少(P<0.05)。Siglec-15表达水平与3种癌症(肉瘤、...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宫颈癌预后相关的分子标志物,为宫颈癌的预后预测提供依据。方法 从GEO、TCGA和GTEx数据库下载宫颈癌转录组表达数据和相应的临床数据。在GSE9750和GSE52903数据集中,通过WGCNA和LASSO两种方法联合筛选宫颈癌枢纽基因,GEPIA数据库进一步筛选与预后相关的枢纽基因。在GEO数据集(GSE9750和GSE52903)和TCGA联合GTEx数据集中比较预后相关的枢纽基因在宫颈癌和正常宫颈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在HPA数据库中验证其蛋白水平的表达。利用ssGSEA分析宫颈癌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 TME)中免疫细胞浸润情况,探究预后相关的枢纽基因与免疫细胞浸润和免疫检查点基因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WGCNA和LASSO两种方法共筛选出7个宫颈癌枢纽基因,GEPIA数据库进一步筛选得到3个预后相关的枢纽基因MCM2、APOD和RAD54L。在GEO数据集(GSE9750和GSE52903)和TCGA联合GTEx数据集中,与正常宫颈组织比较,MCM2和RAD54L在宫颈癌组织中表达上调,而APOD则表达下调,与HPA数据库中免疫组化结果基本一致。3个预后相关的枢纽基因与免疫细胞和免疫检查点的表达有相关性。结论MCM2、APOD和RAD54L基因可能是与宫颈癌预后相关的分子标志物,与TME中免疫浸润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利用在线数据库和生物信息学的方法,研究BUB1B在胰腺腺癌(pancreatic adenocarcinoma, PAAD)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与预后和免疫细胞浸润的相关性。方法:利用GEPIA数据库分析BUB1B在各种癌症中的表达情况;GEPIA、Kaplan-Meier Plotter数据库检索BUB1B的表达与PAAD患者预后的相关性;随后利用String数据库构建BUB1B共表达基因的蛋白互作网络,并用David数据库分析其GO生物学功能及KEGG信号通路;最后使用TIMER数据库分析BUB1B基因的表达与免疫浸润细胞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在PADD组织中,BUB1B表达水平高于正常组织(P<0.01);BUB1B的高转录水平与性别、年龄、种族、肥胖状况、饮酒习惯、慢性胰腺炎、淋巴转移和癌症阶段密切相关(P<0.05);BUB1B mRNA表达水平与PAAD预后和免疫细胞浸润相关(P<0.05)。结论:BUB1B在PADD中高表达,与PAAD预后、免疫浸润相关,可作为胰腺癌诊断、预后、药物治疗的潜在标志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筛选低级别胶质瘤(LGG)预后相关的免疫lncRNA,构建免疫相关lncRNA 预后风险模型。方法 从 公共数据库 TCGA 下载 LGG转录组数据及相应的临床信息,用 R 语言以共表达法获取免疫相关lncRNA,单因素和多 因素 Cox回归分析筛选得到有预后价值的免疫相关lncRNA,并以其构建风险模型。根据风险值将患者划分为高风险 组和低风险组,采用 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并绘制生存曲线图,使用 ROC曲线对风险模型的准确性进行评估。 同时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 Cox回归法分析风险评分和其它临床因素与 LGG患者生存预后的关系。通过 Cibersort软件 计算22种免疫浸润细胞在高、低风险分组中的相对比例。最后对风险模型中4个lncRNA 与主要的免疫检查点分子进 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通过免疫基因-lncRNA 共表达网络筛选出79个免疫相关lncRNA,利用单因素 Cox回归筛选出 8个有预后价值的免疫相关lncRNA,基于 多 因 素 Cox回 归 分 析 最 终 确 定 4 个 关 键lncRNA(RFPL1S、AC145098.1、 AC090559.1、TGFB2-AS1),并构建风险模型。根据中位风险值将患者分为高风险组和低风险组,生存分析显示两组生 存时间存在显著差异(P<0.01),预后风险模型曲线 AUC值为0.788。多因素 Cox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年龄、肿瘤级别和 风险分数均是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Cibersort法分析结果显示高风险组 LGG 患者肿瘤中有较多的单核细胞和 M2型巨噬细胞浸润。相关性分析显示模型中的4个lncRNA 与 PD1、PD-L1、CD47及 CTLA4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性 (均P<0.05)。结论 通过生物信息分析技术成功构建基于lncRNA 表达水平的 LGG患者预后模型,所确定的4个关键lncRNA 有望成为判断 LGG患者预后的指标和潜在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利用生物信息学,探讨谷氨酰胺酶(glutaminase,GLS)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免疫逃逸中的作用。方法 运用TCGA、TIMER2.0数据库,生信预测GLS在乳腺浸润性癌中的表达情况;利用STRING数据库、LinkedOmics数据库预测在乳腺癌中GLS蛋白表达及蛋白互作作用;利用TIMER2.0数据库,分析GLS对乳腺癌免疫浸润的影响,探讨GLS对免疫检查点分子表达的影响。结果 GLS mRNA在乳腺浸润性癌中表达下调,与谷氨酰胺代谢相关蛋白表达相关;GLS与免疫细胞浸润相关,且与PD1、PD-L1、CTLA-4等免疫检查点分子表达相关。结论 GLS在乳腺浸润性癌中表达下调,且与肿瘤免疫细胞浸润及免疫检查点分子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Toll样受体4(toll-likereceptors,TLR4)在不同癌症类型的表达水平、预后结果、免疫浸润等。方法使用GEO数据库、TCGA数据库、人类蛋白质图谱(humanproteinatlas,HPA)和多种生物信息工具对TLR4进行泛癌分析,从分子水平、基因表达水平、生存状态、免疫浸润、基因突变以及相关细胞代谢途径等方面来探讨TLR4在不同类型癌症发生发展和癌症患者临床预后中的作用。结果 TLR4在大多数癌症中呈现低表达(P<0.05),并且与癌症患者的预后有一定的相关性(P<0.05),TLR4在多数癌症的表达与癌相关成纤维细胞(cancer-associatedfibroblasts,CAFs)浸润有关。TLR4参与到免疫应答、DNA转录调控、肿瘤增殖、凋亡、翻译后修饰和自噬等多种生物过程。结论TLR4表达与癌症患者临床预后和免疫细胞浸润存在统计学相关性,这将有助于人们从临床角度认识TLR4在癌症发生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CD276在泛癌中的表达和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TCGA和GTEx数据库分析CD276在肿瘤组织与正常组织中的差异表达,采用R语言分析CD276对泛癌患者预后、肿瘤微环境、肿瘤突变负荷和微卫星不稳定性的影响,进一步分析肿瘤组织中CD276表达与肿瘤免疫细胞浸润的相关性,采用基因集富集分析(GSEA) CD276的生物学功能,最后采用实时PCR对CD276在肿瘤中的表达进行体外验证。结果 肿瘤组织与正常组织间CD276表达存在统计学差异(P <0.05)。CD276影响肿瘤预后并与肿瘤微环境、肿瘤突变负荷、微卫星不稳定性和肿瘤免疫细胞浸润密切相关。结论 全面的泛癌分析确定CD276是免疫浸润和癌症预后不良的生物标志物,可将其作为新的免疫调节靶点,用于开发新的免疫治疗靶向药物,为肿瘤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本项研究探讨脑胶质瘤的MRI诊断及昼夜节律基因CRY1对脑胶质瘤表达特性的研究。方法 通过MRI等主要影像学诊断脑胶质瘤,片状弥散性T1低信号、T2高信号,可无明显强化为中枢神经系统肿瘤诊断时唯一需要影像学标准的疾病。基于GEO和TCGA数据库下载CRY1基因在胶质瘤中的表达数据。生存分析采用Ka pia n-Meier和Cox比例-风险回归。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符(LASSO)筛选与生存相关的免疫细胞。RNA-Seq分析证实了结果 。结果 昼夜节律基因CRY1在脑胶质瘤中的高表达与较差的预后相关。GSEA软件筛选出的与胶质瘤相关的信号通路中参与上调的通路有7条。筛选与CRY1结合的蛋白,研究TCGA数据库中CRY1改变频率、突变类型。发现CRY1表达高水平和较高的免疫细胞浸润率相关,对免疫治疗的敏感性更高点结论 CRY1的高表达水平与胶质瘤的不良预后密切相关,且CRY1具有较高的免疫浸润率,对免疫治疗的敏感性更高,则C RY1可能做为胶质瘤免疫治疗的生物标志物的潜在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了解癌组织中免疫球蛋白轻链kappa恒定区(immunoglobulin kappa constant, IGKC)功能,并从临床角度认识IGKC在癌症发生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方法 使用UCSC、TCGA、GTEx、GEPIA2等数据库从基因表达、预后分析、基因变异、免疫细胞分析、肿瘤干性、富集分析等角度对不同癌组织中的IGKC进行全面分析。结果 大多数癌组织中的IGKC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织,IGKC表达水平显著升高与部分肿瘤患者预后、基因变异、肿瘤干性和免疫细胞浸润相关。IGKC相互作用基因和共表达基因参与了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癌症中PD-L1表达和PD-1检查点通路和Th1、Th2和Th17细胞分化通路等多种信号通路。另外,这些基因也参与了免疫应答、结合U1/2/6 snRNP和结合T细胞受体等多种生物过程。结论 IGKC在多种癌组织中高表达,在多种癌的4个病理阶段具有显著差异,与患者预后之间存在相关性,IGKC有望成为多种癌症新型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索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基因表达与结直肠癌预后及免疫浸润的相关性。方法 使用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RNA表达数据分析TIMP1基因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并分析TIMP1在结直肠癌和正常组织中的表达。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Cox回归分析TIMP1与预后的相关性。采用基因集合富集分析(GSEA)和单样本基因集富集分析(ssGSEA)研究TIMP1的富集通路和功能,并进行免疫细胞浸润的关联分析。结果 TIMP1在结直肠癌中高表达,并和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不良有关,ECM通路、MAPK通路及免疫相关通路等可能是TIMP1调控的关键通路。同时,TIMP1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与免疫浸润水平有关。结论 TIMP1可作为结直肠癌的潜在治疗靶点和预后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19.
秦远  黄娜  谭燕  黄丹丹  罗杨坤 《西部医学》2019,31(11):1651-1656
【摘要】目的 探讨宫颈癌中免疫细胞的浸润模式及预后价值。方法 对肿瘤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309 例宫颈癌肿瘤样本的基因表达谱进行分析,通过CIBERSORT计算22种免疫细胞类型的比例。Cox回归模型分析浸润免疫细胞及免疫检查点分子基因表达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宫颈癌肿瘤组织中巨噬细胞、γδ T 细胞、活化的CD4+ 记忆性T 细胞、滤泡辅助性T 细胞、浆细胞,未活化的肥大细胞比较丰富。高水平CD8+ T细胞,活化的CD4+ 记忆性T 细胞及未活化的肥大细胞与较高总生存率相关(P<005),而高水平未活化的CD4+ 记忆性T 细胞及活化的肥大细胞与较低总生存率相关(P<005)。活化的CD4+ 记忆性T 细胞及活化的肥大细胞为宫颈癌患者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免疫检查点分子基因表达(CD274,PDCD1,CTLA4,ICOS)与CD4+ 记忆性T 细胞浸润水平呈正相关(P<005),〖JP2〗与活化的肥大细胞浸润水平呈负相关(P<005)。ICOS是宫颈癌患者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基因表达。结论 肿瘤浸润免疫细胞在宫颈癌患者预后中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为宫颈癌免疫治疗揭示了潜在的生物标志物和靶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ORMDL2在人脑胶质瘤中的预后价值及其与免疫浸润的关系。方法:使用来自TCGA-LGG&GBM,CGGA和GEO的临床生存数据评估ORMDL2的临床预后价值。使用pROC包检测ORMDL2的cut-off值以绘制ROC曲线来证明其在鉴别胶质瘤诊断方面的价值。选择与ORMDL2最显著正相关的前300个基因通过STRING数据库建立PPI网络并进行GO和通路分析。利用ssGSEA和TIMER 2.0数据库探讨ORMDL2 mRNA表达与免疫细胞浸润的关系。结果:ORMDL2 mRNA在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邻近正常组织,这种差异在高级别胶质瘤中最为明显。ORMDL2在人脑胶质瘤中表达增加,与胶质瘤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不良相关。此外,ORMDL2表达升高与包括巨噬细胞在内的一系列免疫浸润细胞有关。结论:ORMDL2在胶质瘤免疫细胞浸润中起着重要作用,是胶质瘤患者预后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