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俐燕 《妇幼护理》2023,3(11):2533-2536
目的 探讨生物刺激反馈仪联合盆底肌肉训练在盆底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 2021 年 1 月至 2023 年 1 月在我 院接受盆底康复治疗的 80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 40 例。对照组给予盆 底肌肉锻炼及保健,研究组给予生物刺激反馈仪联合盆底肌肉训练。对比两组的干预效果,盆底肌力评分、肌纤维肌电压、疲 劳度评分,盆底功能,盆底障碍发生情况以及生活质量。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盆底肌力评分 及肌纤维肌电压高于对照组,肌纤维疲劳度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 PISQ-12 高于对照组,PFID-20 与 PFIQ-7 评 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盆底功能障碍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 PFIQ-7 各维度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 组(P<0.05)。结论 生物刺激反馈仪联合盆底肌肉训练在盆底康复治疗中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盆底肌力和盆底功能,降低盆 底功能障碍的发生率,提升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姜丽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3,(20):3135-3137
目的 分析生物刺激反馈仪联合盆底康复护理干预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收治的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68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实施盆底康复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生物刺激反馈仪联合盆底康复护理干预。两组患者均于产后6周后开始干预,持续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盆底肌最大电压、平均电压、盆底肌力等级、盆底功能、阴道肌张力和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盆底肌最大电压和平均电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盆底肌力等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阴道肌张力大于对照组,PFDI-20评分和PFIQ-7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采用生物刺激反馈仪联合盆底康复护理具有较好的康复效果,利于改善盆底功能和提升盆底肌力,促进阴道肌张力恢复,有助于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咸德英 《妇幼护理》2023,3(13):3131-3133
目的 探讨在产妇护理中实施康复护理对产后妇女盆底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20 年 1 月到 2023 年 1 月在我院分 娩的 80 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产妇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 40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 用康复护理。分析对比两组的康复锻炼依从性、产妇盆底肌力与疲劳度、盆底恢复情况以及负性情绪。结果 研究组的康复锻 炼依从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Ⅰ类与Ⅱ类肌纤维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疲劳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 阴道静息压力显著高于对照组,盆底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盆底肌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 HAMA、 HAMD 量表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产妇护理中实施康复护理可缓解其负面情绪,提高康复锻炼依从性,改 善盆底功能并促使盆底功能尽早恢复,建议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产后盆底康复治疗仪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对患者盆底功能恢复效果的影响。方法:抽取2016年3月~2018年12月收治的盆底功能障碍患者80例,按产后护理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40例(实施常规护理)和研究组40例(实施产后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前两组盆底压力分级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研究组Ⅰ级、Ⅱ级、Ⅲ级率低于对照组,Ⅳ级率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盆底肌力指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研究组盆底Ⅰ类肌纤维疲劳指数、盆底Ⅱ类肌纤维肌电压、盆底Ⅰ类肌纤维肌电压、手测阴道横断面肌力均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盆底Ⅱ类肌纤维疲劳指数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尿失禁发生率2.50%(1/40)低于对照组25.00%(10/40)(P<0.05)。结论:产后盆底康复治疗仪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可促进产妇产后盆底功能恢复,改善肌纤维,降低尿失禁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5.
路红  徐娜 《妇幼护理》2024,4(4):827-829
目的 探讨盆底康复物理治疗对自然分娩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22 年 1 月至 2022 年 12 月 在我院的自然分娩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处理方法不同,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 43 例。对照 组采取电刺激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盆底康复物理治疗方法。分析比较两组的应激反应指标、盆底肌肌力、肌纤维 肌力、膀胱颈角度、膀胱颈旋转角度异常率。结果 研究组谷胱甘肽、超氧化物歧化酶高于对照组,丙二醛低于对照组(P<0.05)。 研究组阴道收缩肌电值、盆底静息压、阴道收缩压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Ⅰ类肌纤维持续时间、Ⅱ类肌纤维收缩数高 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膀胱颈角度与膀胱颈旋转角度异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盆底康复物理治疗能 够改善自然分娩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的应激反应指标、盆底肌肌力、肌纤维肌力指标。  相似文献   

6.
叶玉珠  梁艺  陈雪庄  谭惠莲  李磊 《妇幼护理》2023,3(9):2070-2072
目的 分析不同时机实施盆底康复护理干预对产后盆底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 2021 年 3 月至 2022 年 3 月期间 收治的 94 例产后盆底肌松弛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产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 47 例。对照组在产后 3 个月实施盆底 肌康复干预护理。研究组在产后 6~8 周实行盆底肌康复干预护理。分析对比两组的护理满意度、训练依从性、并发症和盆底 压力恢复情况。结果 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训练依从性、盆底压力恢复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总并发症 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产妇产后 6~8 周使用盆底康复护理,能提高护理满意度和训练依从性,减少并发 症,促进盆底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7.
张淑华  管莉萍 《妇幼护理》2022,2(13):2981-2984
目的 分析针对性护理应用于初产妇产后盆底康复依从性及盆底肌功能恢复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于 2019 年 2 月 至 2021 年 7 月期间进行生产的初产妇 90 例为研究对象,并将产妇分为研究组 47 例与对照组 43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 研究组采用针对性护理模式。分析对比两组的盆底康复依从性、盆地肌功能、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生活质量。结果 研究组的盆 底康复总依从性、盆底肌功能恢复三级以上比例、生活质量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 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初产妇产后实施针对性护理,可以提高初产妇 的盆底康复依从性,促进盆底肌功能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肌电刺激配合盆底肌功能锻炼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90例盆底功能障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个45例。对照组行盆底肌功能锻炼,研究组行肌电刺激配合盆底肌功能锻炼。比较两组手测盆底肌力、盆底Ⅰ类肌纤维肌电压、盆底Ⅰ类肌纤维疲劳度、盆底Ⅱ类肌纤肌电压、盆底Ⅱ类肌纤疲劳度、POP-Q分度、尿失禁发生率、PFIQ-7、PFDI-20评分。结果研究组手测盆底肌力、盆底Ⅰ类肌纤维肌电压、盆底Ⅰ类肌纤维疲劳度、盆底Ⅱ类肌纤肌电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盆底Ⅱ类肌纤疲劳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3个月后研究组POP-QⅠ度、POP-QⅡ度及尿失禁发生率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6个月及干预12个月时研究组PFIQ-7、PFDI-20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肌电刺激配合盆底肌功能锻炼在盆底功能障碍患者中应用可显著改善患者盆底功能,降低患者尿失禁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神经肌肉电刺激配合康复按摩治疗产后腹直肌分离与盆底肌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8年10月至2019年9月本院产后康复中心腹直肌分离且伴有不同程度盆底肌力降低的78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治疗,研究组39例采用神经肌肉电刺激配合康复按摩治疗,对照组39例采用单纯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治疗疗程为3周,观察比较两组腹直肌分离距离及盆底肌肌力水平的差异。结果治疗后两组腹直肌分离距离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研究组腹直肌分离距离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Ⅰ类及Ⅱ类盆底肌纤维电压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研究组Ⅰ类及Ⅱ类盆底肌纤维电压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肌肉电刺激配合康复按摩对产后腹直肌分离与盆底肌修复治疗效果良好,显著促进腹直肌愈合并提升盆底肌力水平,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应用产后盆底肌肉锻炼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20年8月就诊的盆底功能障碍患者14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70例。对照组给予生物反馈电刺激,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盆底肌肉锻炼。观察两组盆底肌力、阴道压力指标、性生活质量、盆腔器官脱垂情况。结果:研究组产后6个月盆底Ⅰ类肌力、盆底Ⅱ类肌力、阴道静息相内压、阴道收缩相内压、阴道持续收缩时间、性生活满意程度、性感程度自我评价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阴道后壁脱垂、尿失禁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盆底肌肉锻炼应用于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可通过增强盆底肌力、改善阴道压力来改善性生活质量、降低盆腔器官脱垂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何静  吴晓丽  何南  陶倩 《妇幼护理》2023,3(13):3096-3098
目的 探讨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应用 WAFF 女性盆腹力整体运动的价值分析。方法 选取 2022 年 6 月至 2022 年 10 月 我院收治的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 100 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 50 例。对照组采用家庭盆 底肌训练干预;研究组采用家庭盆底肌训练+针对性 WAFF 女性盆腹力整体运动。分析对比两组的盆底肌力、尿失禁以及脏器 脱垂率以及生活质量。结果 研究组的盆底肌力康复效果比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研究组的尿失禁及脏器脱垂的发生率均 比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研究组的生活质量比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结论 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应用采用家庭盆底 肌训练+针对性 WAFF 女性盆腹力整体运动,能够明显恢复患者的盆底肌力,降低尿失禁以及脏器脱垂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联合盆底肌锻炼用于产后盆底肌力康复的价值。方法:筛选2017年7月至2019年1月在本院分娩的180例产妇,按照简单的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盆底肌锻炼,观察组进行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联合盆底肌锻炼,对比两组产妇盆底肌力,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对比治疗后盆底收缩压观察组高于对照组;治疗结束时观察组Ⅲ级以上肌力人数多于对照组;对比产后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产后盆底肌力康复应用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联合盆底肌锻炼可提高康复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概率,是产妇预后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3.
王莉  刘谋荣 《妇幼护理》2023,3(16):3900-3902
目的 探讨盆底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强化核心肌群的呼吸训练及护理改善产后腹直肌分离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 2020 年 5 月至 2022 年 8 月本院分娩且产后腹直肌分离行康复治疗的 480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自愿原则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 究组,每组各 240 例。对照组采用盆底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及对应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强化核心肌群的呼吸 训练及护理。分析对比两组的腹直肌分离距离、腹围及腰背部酸痛程度。结果 研究组干预后脐上 3cm、脐水平、脐下 2cm 腹 直肌分离距离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干预后脐上 3cm、脐水平、脐下 3cm 腹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 究组干预后腰背酸痛 VAS 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盆底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强化核心肌群的呼吸训练,可改善产 后腹直肌分离状态,降低产后腹围,缓解腰背部酸痛。  相似文献   

14.
张红艳  冯雅琦  孙彦娇 《妇幼护理》2023,3(17):4065-4067
目的 探究初产妇实施产后康复护理对其盆底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 我院 2022 年 1 月至 2022 年 12 月接纳的 72 例初产 妇,采用随机数分组法分成参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 36 例。参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试验组实施产后康复护理。比较两组的负 性情绪、盆底肌力、盆底阴道压力、并发症和满意度。结果 试验组 HAMA 与 HAMD 评分低于参照组(P<0.05)。试验组盆底 肌力评分高于参照组(P<0.05)。试验组盆底阴道压力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 试验组满意度明显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 初产妇开展康复护理,能改善消极情绪,提升其盆底肌力,改善盆底功能,减 少产后并发症,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张润斐 《循证护理》2024,(1):100-103
目的:探讨盆底康复操锻炼联合音乐心理疗法在产后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1年5月在我院分娩及产后复查的20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依据产妇康复治疗意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盆底康复操锻炼联合音乐心理疗法干预,比较两组产妇干预前后盆底肌力、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及产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产妇盆底肌力、SAS评分、SDS评分、产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底康复操锻炼联合音乐心理疗法干预有助于提升产妇产后盆底肌力水平,缓解负性情绪,降低产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盆底肌电刺激联合阴道哑铃训练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院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7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39例和对照组37例。对照组采用阴道哑铃训练法干预,观察组加用盆底肌电刺激进行联合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各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Ⅰ、Ⅱ类肌纤维电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PFDI-20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POP-Q分度0度人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OP-Q分度Ⅰ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尿失禁0度人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尿失禁Ⅰ度人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盆底肌电刺激联合阴道哑铃训练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具有良好的干预效果。  相似文献   

17.
【摘要】目的 探讨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阴道康复锻炼对产妇产后盆底肌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2019年12月至2021年8月期间收治的61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采用阴道康复锻炼,观察组31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观察两组盆底肌功能恢复情况、盆底不同阶段肌电值、尿动力学参数以及性生活质量。结果 干预4个月后,观察组盆底肌功能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快肌评估、10s慢肌、60s慢肌阶段肌电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最大尿流率(Qmax)、腹压漏尿点压力(ALPP)、最大尿道压(MUP)高于对照组,排尿达峰时间(TQmax)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女性性功能量表(FSFI)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阴道康复锻炼可通过调节产妇盆底不同阶段肌电值,增强盆底肌肌力,改善盆底肌功能,从而调控尿动力学参数,提高膀胱功能,显著提升性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梁洁萍  黄淑琼  钟银彩 《妇幼护理》2023,3(18):4329-4331
目的 探究规范化盆底康复护理对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尿失禁程度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20 年 9 月至 2022 年 12 月期间本院妇科门诊纳入的压力性尿失禁患者 160 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 80 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规范化盆底康复护理干预。分析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盆底肌肌力、 尿失禁程度、生活质量。结果 试验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 97.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87.50%(P<0.05)。相较于干预前,干预 后,两组总肌电值、Ⅰ类肌纤维肌电值、Ⅱ类肌纤维肌电值均上升,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相较于干预前,干预后,两 组 ICIQ-SF 评分均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而干预后两组 I-QOL 评分均上升,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规范化盆底康复护理应用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能提高疗效,改善盆底肌肌力,降低尿失禁程度,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曹琼方 《妇幼护理》2022,2(18):4160-4163
目的 探究坐式盆底磁刺激联合赟具式促进训练对初产妇产后盆底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 2020 年 1 月至 12 月收治 的初产妇 100 例,按基础资料具有匹配性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50 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 基础上增加坐式盆底磁刺激联合赟具式促进训练。比较两组初产妇产后盆底肌肌力、盆底功能障碍、生活质量。结果 与干预 前相比,干预后的观察组和对照组的 I 类肌、II 类肌肌力均有明显提升,而后静息有明显降低(P<0.05)。干预后观察组初产 妇 I 类肌、II 类肌肌力明显高于对照组,后静息肌电值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压力性尿失禁及盆腔脏器 脱垂发生率为 2%小于对照组的 18%(P<0.05)。相较于干预前,观察组和对照组干预后生活质量各指标分值均明显升高,且 观察组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坐式盆底磁刺激联合赟具式促进训练在初产妇产后护理中的应用, 能增强盆底肌力,降低盆底功能障碍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产后盆底肌综合康复治疗对盆底神经肌电生理的影响,评估盆底肌功能的康复情况。方法:将162例经阴道分娩的初产妇采用掷币方法分为对照组80例和治疗组82例。治疗组于产后24 h进行盆底肌综合训练,产后42 d进行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对照组仅在产后给予一般性康复指导。产后3个月分别测量两组产妇的盆底肌Ⅰ类、Ⅱ类肌纤维电压,盆底肌收缩力及盆底器官脱垂情况,从而评估盆底肌功能的康复情况。结果:产后3个月治疗组产妇Ⅰ类、Ⅱ类肌纤维肌电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盆底肌收缩力、盆底器官脱垂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早期进行生物反馈-电刺激结合盆底肌综合训练对产后盆底肌功能的康复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