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检测G0S2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的甲基化率及表达量,并探讨其成为NSCLC早期诊断和预后预测特异性分子标志物的可能性。方法 采用焦磷酸测序法测定组织细胞中G0S2基因甲基化率,荧光定量PCR测定组织细胞中G0S2基因mRNA的表达量,根据NSCLC患者的人数平均分为两组后,cut-off值为0.2,以此分为G0S2基因高表达组与低表达组,并对G0S2基因表达量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并分析该基因表达量与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 在NSCLC患者中G0S2基因存在高甲基化率(40%),并且该基因在正常组织中的表达量与肿瘤组织中的表达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在单因素分析中发现NSCLC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史、肿瘤的病例类型、分期分级对G0S2基因的表达量均无明显影响(P>0.05);G0S2基因的表达量与NSCLC患者的预后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检测G0S2基因的表达情况对NSCLC患者早期诊断有一定的作用,但在后续指导肺癌分期、预测患者预后等方面无明显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C型凝集素结构域家族1成员B(CLEC1B)在肝细胞癌(H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HC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利用基因表达汇编(GEO)数据库检索HCC组织芯片数据(GSE49515、GSE115018)对癌组织及正常对照样本中的基因进行差异表达分析。在肿瘤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筛选HCC转录组数据集,分析CLEC1B在HCC中的差异表达。采用基因集富集分析(GSEA)探寻HCC中与CLEC1B相关的信号通路。收集37例HCC患者的癌组织和相应的癌旁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CLEC1B mRNA表达,蛋白质印迹分析法检测CLEC1B蛋白表达,并采用χ2检验分析CLEC1B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通过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分析CLEC1B mRNA表达与HCC患者预后的关系;留取37例HCC患者和37名健康志愿者血液标本,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浆中CLEC1B水平,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CLEC1B对HCC的诊断价值。结果 CLEC1B在HCC癌组织中低表达,CLEC1B的低表达与HCC患者的肿瘤出血有关(P<0.01)。血浆中CLEC1B水平可作为诊断HCC的生物标志物,以62.44 ng/mL作为截断值时,CLEC1B的诊断效能最佳(ROC曲线下面积为0.966,灵敏度为92.7%,特异度为91.3%)。高表达CLEC1B的HCC患者总生存期长于低表达CLEC1B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HCC中,CLEC1B基因与ATR通路(ATM and Rad3-related pathway)、细胞周期通路、DNA修复通路、myc信号通路呈现出一致的表达差异趋势。结论 CLEC1B在HCC中低表达并与肿瘤出血有关,CLEC1B低表达的患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ATP柠檬酸裂合酶(ACLY)在肝细胞癌(HC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对HCC免疫微环境的影响。方法 采用美国阿拉巴马大学伯明翰分校癌症数据分析网站和肿瘤基因表达谱交互分析数据库在线检索ACLY在癌症基因组图谱数据库收录的不同肿瘤中的表达情况和预后改变,选取HCC为疾病模型,分析ACLY在基因表达数据库HCC标本中的表达情况,并采集HCC患者临床标本在mRNA、蛋白水平进行表达验证;同时在细胞水平敲减ACLY,并利用转录组测序分析差异表达基因,进行细胞增殖实验等功能验证;探讨ACLY与肿瘤微环境中免疫细胞及免疫浸润的相关性,以及与免疫新抗原、免疫检查点基因的相关性。结果 ACLY基因在包括HCC在内的多种实体瘤中高表达(P均<0.05),且ACLY高表达与HCC的总体存活率具有显著相关性(P=0.005)。ACLY的高表达可影响包括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在内的多种免疫细胞的数量以及脂代谢基因的表达(P均<0.05)。结论 ACLY与HCC的发生发展及脂代谢异常密切相关,并对HCC的免疫微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张玉松  韩亚迪 《医学研究杂志》2023,52(12):89-92, 133
目的 探讨糖蛋白M6A(glycoprotein M6A,GPM6A)在脑胶质瘤标本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中国脑胶质瘤基因组图谱(Chinese Glioma Genome Atlas,CGGA)数据库325例患者GPM6A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关系。运用STRING在线数据库筛选分析GO功能注释以及与GPM6A相互作用的可能蛋白-蛋白作用功能网络。利用TIMER2.0数据库评估GPM6A与胶质瘤细胞纯度及浸润性CD8+T细胞水平之间的关系。结果 CGGA数据库在线分析显示,在各病理组织学分级(WHO:G2、G3、G4级)与各组织学病理分型中均有GPM6A表达,各分级或各分型脑胶质瘤的GPM6A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级:F=50.25,P<0.001;分型:F=14.26,P<0.001);GPM6A表达水平与分子IDH突变状态、1p19q联合缺失以及患者年龄密切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但与患者性别无关(t=1.45,P>0.05)。GPM6A表达水平在原发性胶质瘤中稍高于继发性胶质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2,P>0.05)。患者生存期数据分析显示,在低级别胶质瘤中GPM6A低表达的患者生存期较GPM6A高表达患者明显缩短(χ2=69.79,P<0.001),但GBM患者中,无论GPM6A表达水平高低,生存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3,P>0.05)。GO功能分析显示,GPM6A与神经系统中跨膜蛋白运输、突触形成与发育、细胞之间信息交流等功能密切相关。TIMER2.0数据库分析显示GPM6A与胶质瘤肿瘤细胞纯度和浸润的CD8+T细胞水平正相关。结论 GPM6A低表达胶质瘤患者预后显著差于高表达患者,其表达水平可作为评估胶质瘤预后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番茄红素(lycopene,LP)对人骨肉瘤MG-63细胞顺铂化疗敏感度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并取对数生长期人骨肉瘤MG-63细胞,设空白对照组、LP组(10μg/ml)、顺铂组(40μg/ml)和联合组[LP(10μg/ml)+顺铂(20μg/ml)];药物干预48h后,采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测定细胞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状况,反转录PCR(RT-PCR)法检测Bax mRNA、bcl-2 mRNA表达并计算Bax/bcl-2比值,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caspase-3蛋白表达。结果 联合干预组与顺铂组比较发现,联合干预组人骨肉瘤MG-63细胞增殖抑制率显著升高(P<0.05),细胞周期G0/G1期显著延长(P<0.05)、S期和G2/M期显著缩短(P<0.05,P<0.01),细胞凋亡率(apoptosis index,AI)显著升高(P<0.01),Bax mRNA表达明显上调、bcl-2 mRNA表达显著下调(P<0.05)且Bax/bcl-2比值显著升高(P<0.01),caspase-3蛋白表达上调(P<0.01)。LP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发现,LP组MG-63细胞周期明显改变(G0/G1期延长、G2/M期缩短),bcl-2 mRNA显表达著下调(P<0.05)、Bax/bcl-2比值显著升高(P<0.05),caspase-3蛋白表达显著上调(P<0.01)。结论 LP具有提高人骨肉瘤MG-63细胞顺铂敏感度的药理学作用,其机制可能与LP能够阻滞细胞周期以及调节凋亡相关调控基因和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挖掘肝细胞癌(HCC)血管侵袭相关的特征基因并筛选其预后标志物。方法:使用R软件limma包筛选出癌症基因组图谱数据库(TCGA)、基因表达数据库系列(GSE19977和GSE20017)中HCC血管侵袭相关差异表达基因,对其进行GO功能富集和KEGG信号通路分析。采用最小绝对收缩选择算子(LASSO)和支持向量机递归特征消除(SVM-RFE)筛选重叠的HCC血管侵袭特征基因。采用单因素Cox回归分析筛选出的特征基因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3个数据库中上下调表达一致的差异表达基因有517个。GO富集结果显示3个数据库交集的差异基因主要富集于线粒体基质、核糖体,血红素结合、氧化还原酶活性等。KEGG分析结果显示交集的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在新陈代谢、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补体和凝血级联等信号通路。两种算法共筛选出10个重叠的特征基因:爱帕琳肽受体(APLNR)、残疾基因同源物1(DAB1)、分泌磷蛋白2(SPP2)、甲状腺激素应答蛋白(THRSP)、溶质载体家族22成员7(SLC22A7)、溶质载体家族16成员2(SLC16A2)、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ESM1)、...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长链非编码RNA(lncRNA)ACTA2-AS1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探讨ACTA2-AS1对子宫内膜癌细胞周期和迁移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GEPIA数据库分析ACTA2-AS1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qRT-PCR检测ACTA2-AS1在子宫内膜癌细胞系和正常子宫内膜上皮细胞ESC中的表达水平。分别转染空白质粒(NC组)和ACTA2-AS1过表达质粒(ACTA2-AS1组)至AN3CA细胞。流式细胞法和细胞划痕实验分别检测ACTA2-AS1对子宫内膜癌细胞AN3CA的G0~G1期细胞比例和迁移能力的影响。LncBase v.2数据库预测ACTA2-AS1的潜在靶基因,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和qRT-PCR验证ACTA2-AS1对靶基因的调控作用。qRT-PCR或Western blot法检测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物基因(PTEN)和PI3K-AKT-mTOR信号通路蛋白表达。结果 GEPIA数据库显示ACTA2-AS1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癌旁组织(P<0.01)。ACTA2-AS1在子宫内膜癌细胞系中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ESC细胞(P<0.05),ACTA2-AS1表达最低的细胞系是AN3CA(P<0.01)。与NC组比较,上调ACTA2-AS1表达可以增加G0~G1期细胞比例(P<0.01)。NC组和ACTA2-AS1组AN3CA细胞迁移率分别为69.54%±6.64%和40.46%±3.76%,上调ACTA2-AS1可以抑制AN3CA细胞迁移能力(P<0.01)。ACTA2-AS1能够靶向结合miR-586(P<0.01)。与NC组比较,上调ACTA2-AS1可明显抑制miR-586表达(P<0.01),PTEN基因表达明显增加(P<0.01),PI3K-AKT-mTOR信号通路蛋白表达降低。结论 ACTA2-AS1在子宫内膜癌组织和细胞系中表达降低。对于存在PI3K-AKT-mTOR信号通路的子宫内膜癌类型,上调ACTA2-AS1表达通过靶向调控miR-586,促进PTEN基因表达和抑制PI3K-AKT-mTOR信号通路活化,抑制子宫内膜癌细胞周期和迁移。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铜死亡相关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中的预后价值及其在治疗中的潜在价值。方法 从肿瘤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中收集肝细胞癌的转录组数据及对应患者的临床资料。筛选癌组织与正常肝组织差异表达的铜死亡相关基因,并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数据库(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分析。筛选与肝细胞癌预后相关的铜死亡lncRNA,对肝细胞癌患者进行分组并比较总体生存率。采用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LASSO)Cox回归分析建立预后风险模型。建立用于预测肝细胞癌患者总体生存率的列线图。结果 获得由5个铜死亡相关lncRNA组成的预后模型,包括:RPS6K6、SNRPEP2、PRELID2、GOT2和RTL8A。风险评...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人硫氧还原蛋白结构域蛋白12(thioredoxin domain-containing 12,TXNDC12)基因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情况、临床价值以及TXNDC12参与肝细胞癌发生、发展的机制。方法 基于TIMER2.0和GEPIA数据库分析TXNDC12在肝细胞癌组织和正常组织的表达差异;选用GEPIA数据库、TCGA数据库分析TXNDC12表达与肝细胞癌患者病理分期和生存预后的关系;选用Linked Omics数据库分析TXNDC12在TCGA-LIHC中共表达基因;进一步探究TXNDC12在肝细胞癌中发生、发展的上游调控机制,分析TCGA-LIHC中TXNDC12的甲基化探针与基因表达水平和患者临床预后的相关性。再选用TCGA-LIHC分析TXNDC12与免疫细胞的相关性。结果 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TXNDC12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组织。随着肿瘤分期的进展,TXNDC12的表达量明显升高,在肝细胞癌患者中TXNDC12高表达患者总体生存期明显低于低表达患者,且预后模型具有显著的预测效果。与TXNDC12正相关的差异性表达基因有PPIH、MAGOH和BTF3...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乙型肝炎病毒(HBV)慢性感染是原发性肝细胞癌(HCC)发生的重要因素,HBV的复制与表达受宿主肝细胞内多种转录因子调控,寻找宿主细胞内抑制HBV启动子活性的转录因子,将为实现控制HBV复制、阻断HCC发生提供重要理论依据。研究证实,新型转录抑制因子ZHX2能抑制肝癌重要标志物AFP和GPC3的表达,并通过抑制cyclinA/E启动子,在HCC发生中发挥抑癌作用。本室前期研究发现HCC组织中ZHX2表达与HBcAb相关,然而ZHX2是否抑制HBV转录迄今尚未报道。本研究旨在探索ZHX2对HBV基因启动子活性的调控作用及其分子机制。 【方法】 设计引物,以pcDNA3-HBV1.1质粒为模板PCR扩增获得HBV不同启动子片段,克隆入pGL3-Basic,构建HBV启动子报告基因表达载体。ZHX2过表达载体分别与HBV不同启动子报告基因表达载体共转染肝癌细胞系HepG2.2.15、BEL7402、HepG2细胞,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启动子活性变化;干扰NF-YA后检测启动子活性变化。在HepG2.2.15细胞过表达ZHX2,ELISA、RT-PCR、蛋白质印迹法检测HBV基因转录表达。 【结果】 成功构建HBV核心启动子(core promoter, CP)、前S1区启动子(SPI)、前S2及S区启动子(SPII)和X基因启动子(XP) 的报告基因表达载体pGL3-CP、pGL3-SPI、pGL3-SPII、pGL3-XP。4种载体在不同细胞中均表现出良好启动子活性(P<0.05)。共转染及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结果显示,HepG2.2.15细胞内ZHX2过表达可明显抑制CP、SPII、XP活性(P<0.01);干扰NF-YA可抑制SPII 活性(P<0.05),并消除了过表达ZHX2对SPII启动子的作用,提示ZHX2通过抑制NF-YA下调SPII活性。蛋白质印迹结果证实了ZHX2的过表达效果;与对照组相比,ZHX2过表达组actin水平基本一致,提示ZHX2并非通过影响细胞增殖而调节HBV转录。ELISA结果显示,ZHX2转染6 h 后细胞上清中的HBsAg、HBeAg显著降低 (P<0.05);RT-PCR结果发现,ZHX2转染48 h后明显降低HBV pgRNA表达,进一步证明ZHX2能抑制HBV基因的转录活性。 【结论】 ZHX2能抑制HBV CP、SPII、XP启动子活性,并抑制HBV pgRNA的合成,降低HBV抗原表达,提示ZHX2在HBV相关疾病防治中的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丹酚酸B(salvianolic acid B, SalB)对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1-methyl-4-phenylpyridinium, MPP+)所致PC12细胞线粒体损伤的保护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 使用MPP 处理PC12细胞建立损伤模型,线粒体膜电位和线粒体ATP合成被用于检测线粒体功能,使用PCR检测线粒体DNA、PGC-1、NRF-1和TFAM基因表达,蛋白免疫印迹用于检测线粒体融合相关蛋白表达变化。结果 ①SalB显著减轻MPP 所致线粒体膜电位下降和线粒体ATP合成减少。②SalB明显增加MPP 处理后线粒体DNA、PGC-1、NRF-1和TFAM基因表达。③SalB增加MPP 处理后Opa-1和Mfn-1表达,而抑制Drp-1和Fis-1的表达。结论 SalB可能通过调控线粒体生物发生和线粒体融合相关蛋白对MPP 所致PC12细胞线粒体损伤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与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肝细胞癌(HCC)发生发展相关的异常甲基化修饰的差异表达基因及分子机制,以期望用于肝癌的早期诊断。方法 从公共基因表达数据库(GEO)中下载表达谱芯片GSE121248、GSE107170和DNA甲基化芯片GSE136319,采用R语言筛选HBV相关HCC中癌组织和癌旁组织间差异表达基因(DEGs)和差异甲基化基因(DMGs),并绘制可视化火山图。对甲基化差异表达基因(MDEGs)进行基因本体论(GO)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并使用Cytoscape软件进行分子复合物检测(MCODE)分析和利用cytoHubba插件筛选关键基因。通过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验证关键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并采用皮尔逊相关系数来评估关键基因在HCC中甲基化和基因表达之间的关系。使用HPA数据库、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Kaplan Meier-plotter数据库和ROC分析对关键基因进行蛋白表达、生存分析验证以及预测准确率效能;并分析关键基因的表达与临床指标(肿瘤大小、病理分期)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银杏内酯B(ginkgolide B,GB)对H2O2诱导H9C2心肌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将对数生长期的H9C2心肌细胞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H2O2(200μmol/L)干预、GB(100μmol/L)+H2O2(200μmol/L)干预、GB(200μmol/L)+H2O2(200μmol/L)干预,每组设10个复孔。经药物干预16h后观察各组细胞形态,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检测培养液中心肌酶(AST、CPK、LDH)活性;测定细胞中抗氧化酶(SOD、GSH-Px、CAT)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培养液中炎性因子(CRP、TNF-α、IL-1、IL-6)含量水平;采用流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状况并计算细胞凋亡率,采用反转录PCR(RT-PCR)技术检测细胞中bcl-2 mRNA、Bax mRNA表达并计算bcl-2/Bax表达比值,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NF-κB蛋白表达并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 与H2O2干预组比较,GB(100、200μmol/L)+H2O2(200μmol/L)干预组细胞培养液中AST、CPK活性和TNF-α、IL-6、CRP、MDA含量均显著降低,SOD、CAT活性显著升高,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bcl-2 mRNA表达显著上调、Bax mRNA表达显著下调,bcl-2/Bax表达比值显著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其中GB(200μmol/L)+H2O2(200μmol/L)干预组细胞生存状态明显改善、存活率显著升高,LDH活性、IL-1含量以及NF-κB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细胞中GSH-Px活性显著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GB对H2O2诱导损伤H9C2心肌细胞具有保护作用,作用机制可能与GB能够有效改善抗氧化酶活性、抑制氧化应激损伤,上调抑凋亡基因bcl-2表达、下调促凋亡基因Bax表达,提高bcl-2/Bax表达比值,下调NF-κB蛋白表达,降低炎性因子含量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环状RNA circSP3(hsa-circ-0002642)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及其对HCC细胞增殖及迁移的影响。方法 收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胆外科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42例HCC患者手术切除的癌组织和癌旁组织标本,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组织中circSP3的表达,分析癌组织中circSP3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学指标的关系。培养人HCC细胞系Hep-3B、Huh7、SMMC-7721、Bel-7402及人正常肝细胞系HL-7702,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细胞中circSP3的表达。使用circSP3过表达及干扰质粒分别转染Hep-3B和Huh7细胞后,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检测细胞增殖情况,Transwell法检测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蛋白质印迹法检测上皮-间质转化(EMT)相关标志物波形蛋白、E-钙黏蛋白的表达。结果 HCC患者癌组织中circSP3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P<0.01),并且circSP3的表达与HCC肿瘤最大径及TNM分期呈正相关(P均<0.05)。circSP3在4种HCC细胞系中的表达均高于正常肝细胞系(P均<0.01)。circSP3过表达可以促进HCC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P<0.05、P<0.01),而干扰circSP3表达则抑制HCC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P<0.05、P<0.01)。波形蛋白表达在circSP3过表达的HCC细胞中高于对照细胞(P<0.05),而在干扰circSP3表达的HCC细胞中低于对照细胞(P<0.05)。E-钙黏蛋白表达在circSP3过表达的细胞中低于对照细胞(P<0.01),而在干扰circSP3表达的HCC细胞中高于对照细胞(P<0.01)。结论 circSP3的异常表达与HCC肿瘤大小及TNM分期呈正相关,有助于评价病情及预后。circSP3能促进HCC细胞的增殖,并且可能通过促进EMT进程进而促进HCC细胞的迁移和侵袭。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溶质载体家族10成员1 (SLC10A1)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作用机制及免疫浸润特征。方法 利用肿瘤和癌症基因组图谱数据库和高通量基因表达数据库中的HCC数据信息,分析SLC10A1的表达与HCC临床病理特征、生存期之间的关系,Western blotting验证其在HC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利用“DESeq2”差异表达分析和基因集富集分析探讨其潜在作用机制;TISIDB和TIMER数据库用于免疫浸润分析。结果 SLC10A1在HCC中显著低表达,低表达SLC10A1的HCC患者总体生存期、疾病特异性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更短,临床预后不良。组成型雄烷受体通路、硫氨基酸代谢、过氧化物酶体脂质代谢和脂肪酸Ω氧化等胆汁酸代谢相关通路是SLC10A1参与HCC进展的潜在机制。SLC10A1表达与细胞毒性T细胞、辅助型T细胞1、辅助型T细胞2、滤泡辅助性T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呈负相关关系。结论 SLC10A1在HCC中低表达,其表达降低致使HCC患者预后差、复发率高,胆汁酸代谢相关通路失调、免疫逃逸促进可能是SLC10A1参与HCC发生发展的关键途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筛选与肝细胞癌(HCC)预后、进展和临床诊断相关标记物。方法 分析来自癌症基因组图谱数据库(TCGA)和基因表达综合(GEO)的TCGA-LIHC、GSE84432、GSE14323和GSE63898数据集。利用GEO2R和edge R包获得各疾病类型之间共同差异基因(DEG),并对DEG进行基因本体论(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将DEG在TCGA-LIHC中正常和癌组织进行差异表达验证分析,挑选在HCC中上调基因。利用R语言进行生存分析、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基因与患者临床特征关系分析。再通过RT-qPCR验证15对临床HCC和癌旁组织中基因的差异表达。结果 数据库挖掘共获得118个共同DEG,挑选出2个基因:ATP酶Na+/K+转运亚基Beta 3(ATP1B3)和肌动蛋白调节器(ENAH),其表达随疾病进展升高。结合TCGA-LIHC数据集生存分析发现两者高表达与HCC患者不良预后显著相关(P<0.05)。ROC曲线分析ATP1B3和ENAH的AUC值分别是0.821和0.933。ATP1B3高表达与晚期病理T分期、Stage和Grade相关(P<0.05),而ENAH高表达仅与晚期病理Grade有关(P<0.05)。RT-qPCR结果发现,ATP1B3和ENAH在临床HCC组织中表达上调(P<0.05)。结论 ATPIB3和ENAH有望成为肝脏疾病恶化和肝细胞癌的不良预后标志物。  相似文献   

17.
严苏纯  王光普  刘彤 《医学教育探索》2010,41(11):1853-1856
目的 观察生血丸对60Co 合并环磷酰胺致骨髓抑制小鼠造血功能的影响,探讨该方促进全血细胞上调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外周血象;流式细胞术检测骨髓细胞细胞周期;ELISA (酶联免疫吸附法) 检测骨髓基质中红细胞生成素 (EPO)、血小板生成素 (TPO)、粒细胞生长因子 (G-CSF) 的量。结果 生血丸能明显改善骨髓抑制小鼠外周血中白细胞 (WBC)、红细胞 (RBC)、血红蛋白 (HB)、血小板计数 (PLT)、骨髓有核细胞 (BMC) 的量 (P<0.05),生血丸组升红细胞疗效更为突出 (P<0.05);生血丸组能解除 G0/G1 期细胞阻滞,促进 G0/G1 期细胞进入增殖周期;生血丸能有效平衡微环境中 TPO 的量;能改善 EPO 的表达;对骨髓抑制小鼠骨髓细胞上清中 G-CSF 有明显的正调控作用。结论 生血丸能提高骨髓抑制小鼠外周血血细胞和骨髓有核细胞计数;可促进骨髓抑制小鼠骨髓细胞从 G0/G1 期进入增殖周期;并能有效调节骨髓微环境中 TPO、EPO 和 G-CSF 的表达,从而促进骨髓抑制小鼠的造血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丹参酮IIA对腹部术后粘连模型大鼠成纤维细胞增殖,以及对成纤维细胞粘连相关基因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1(PAI-1)和炎症相关的环氧酶-2(COX-2)表达的影响。方法 腹部术后粘连模型大鼠成纤维细胞经不同质量浓度丹参酮IIA培养后,以CCK-8法检测丹参酮IIA对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荧光定量RT-PCR技术检测丹参酮IIA对成纤维细胞中TPA、PAI-1、COX-2 mRNA表达的影响,以地塞米松注射液为阳性对照。结果 丹参酮IIA对成纤维细胞增殖有显著抑制作用(P<0.001),并呈质量浓度相关;还可显著降低成纤维细胞中TPA、PAI-1、COX-2 mRNA的表达量(P<0.001),且丹参酮IIA质量浓度为1.0 μg/mL时作用较强。结论 丹参酮IIA能有效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明显降低成纤维细胞中TPA、PAI-1、COX-2 mRNA的表达,表明丹参酮IIA对腹部术后粘连发生机制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白花丹醌对瘦素刺激的体外培养人肝星状细胞(HSC-LX2)细胞周期及周期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白花丹醌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 ELISA法检测HSC-LX2细胞培养上清液中自分泌瘦素水平。将HSC-LX2细胞分成对照组,瘦素组,白花丹醌2、8 μmol/L组,秋水仙碱6.25 μg/mL阳性对照组。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细胞用瘦素100 μg/mL刺激24 h、再与药物共同培养24 h后,流式细胞仪检测HSC-LX2细胞周期,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周期相关蛋白cyclin D1、cyclin E1、p21的表达。结果 HSC-LX2细胞自分泌瘦素的浓度先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而递减,24 h达到低谷值,48 h后又升至6 h水平,每个时间点分泌的瘦素量无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瘦素组HSC-LX2细胞增殖能力显著增强,S期和G2/M期细胞比例显著增加;而白花丹醌2、8 μmol/L干预后,HSC-LX2细胞G0/G1期细胞的比例明显提高,而S期和G2/M期细胞比例明显降低,且呈明显的浓度相关性。与对照组比较,瘦素组HSC-LX2细胞经瘦素刺激后细胞周期相关蛋白cyclin D1、cyclin E1的量显著增加,p21蛋白的表达受到抑制;白花丹醌2、8 μmol/L和秋水仙碱明显降低cyclin Dl、cyclin E1蛋白水平,增强p21蛋白表达。结论 白花丹醌可明显抑制瘦素诱导的HSC-LX2细胞增殖,该作用主要是通过抑制细胞由G0/G1期向S期转变而产生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其降低cyclin Dl、cyclin E1蛋白水平,增加p21蛋白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多聚(rC)结合蛋白4(PCBP4)的表达对肝细胞肝癌(HCC)发生发展及其预后的影响。方法: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TCGA数据库中HCC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PCBP4基因的表达差异并分析其预后情况;使用小分子干扰RNA抑制人肝癌细胞株HepG2和Hep3B细胞中PCBP4基因的表达;CCK-8法和Edu增殖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Western blot实验检测细胞周期相关关键蛋白。结果:HCC癌组织中PCBP4基因的表达水平高于癌旁组织(P<0.05);PCBP4基因高表达的患者与低表达的患者相比总体生存期和无病生存期较差(P<0.05);PCBP4基因的下调抑制了肝癌细胞的增殖能力(P<0.05);PCBP4基因表达下调导致CDK1、CDK2和cyclinB1表达水平均下降(P<0.05)。结论:在HCC中,PCBP4基因的表达与不良预后相关;抑制PCBP4基因的表达可能通过下调cyclinB1的表达来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