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王秋媛  冷雪峰 《妇幼护理》2024,4(8):2015-2017
目的 探讨磁电联合肌筋膜手法治疗产后盆底肌筋膜疼痛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 2022 年 1 月至 2022 年 6 月期间本院收 治的 100 例产后盆底肌筋膜疼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50 例。对照组采取生物反馈电 刺激、筋膜手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开展磁刺激治疗。分析对比两组的疼痛程度、性功能、盆底肌电位恢复 情况以及治疗有效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的 VAS 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症状初次缓解治疗次数、盆底表面 肌电值恢复治疗次数、症状完全缓解治疗次数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治疗后的 FSFI 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磁电联合肌筋膜手法治疗,能缓解产后盆底肌筋膜疼痛患者的疼 痛程度,改善女性性功能,促进盆底肌电位恢复,提高治疗有效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盆底肌筋膜疗法结合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对女性慢性盆腔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19年9月在本院治疗的慢性盆底疼痛患者37例,根据患者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18例,采用肌筋膜疗法),观察组(19例,采取肌筋膜疗法结合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对比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程度及盆底表面肌电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VAS评分、盆底表面肌电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2个月后,两组患者具有明显疗效,其中观察组患者VAS评分、前静息、后静息平均波幅明显低于对照组,快速收缩、10s持续收缩平均波幅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底肌筋膜疗法结合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慢性盆腔疼痛,可缓解患者疼痛症状,改善盆底肌电值,恢复盆底肌肉肌神经协调功能,改善情绪及生活质量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下肢整体训练联合髋周筋膜手法对慢性足底筋膜炎症状的疗效。方法:取慢性足底筋膜炎患者5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8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体外冲击波、踝足牵伸及训练);观察组接受常规治疗及下肢整体训练联合髋周筋膜手法。2组分别于治疗前后测试美国矫形外科足踝协会踝-后足评分(AOFAS)、“第1步”数字疼痛评分(NPRS)、下肢Y平衡测试(YBT)值、髋外展和伸展肌群的峰力值;并比较观察组各指标间的相关性(Pearson分析)。结果:治疗3周后,2组AOFAS、观察组患侧YBT值较治疗前均明显提高(P<0.05),2组NPRS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AOFAS及YBT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髋外展及伸展肌群峰力值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髋外展肌群峰力值与AOFAS、YBT值具有相关性(P<0.05),髋伸展肌群峰力值与YBT值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下肢整体训练联合髋周筋膜手法可有效改善慢性足底筋膜炎患者的症状。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健身气功八段锦锻炼治疗大学生慢性颈痛患者的疗效。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2例大学生慢性颈痛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指导观察组患者习练健身气功八段锦一、二、四式,指导对照组患者进行颈部肌肉康复训练操练习。2组患者每天早、晚各练习1次,共治疗30 d。于入选时、治疗30 d及6个月后随访时采用颈痛量表(NPQ)对2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同时采用肌骨超声检查2组患者头半棘肌厚度及弹性变化情况。 结果 治疗30 d后发现2组患者NPQ评分及头半棘肌弹性、厚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观察组患者上述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P<0.05);6个月后随访时发现2组患者NPQ评分、头半棘肌厚度无明显改变,但头半棘肌弹性较治疗结束时明显增加。 结论 八段锦锻炼能有效改善慢性颈痛大学生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同时还能促进患者头半棘肌功能恢复,是治疗慢性颈痛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运动训练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合并肌少症老年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CHF合并肌少症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血管紧张素转受体抑制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利尿剂等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个体化运动训练。于治疗前、治疗2个月后评定2组患者临床疗效,包括检测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室射血分数(LVEF)、6分钟步行试验(6MWT)距离、步速(GS)、手握力(HS)、简易体能状况量表(SPPB)评分、血清补体C1q含量等;同时记录2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4.00%)显著高于对照组(82.0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LVEDV、LVESV、血清补体C1q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LVEF、6MWT、GS、HS及SPPB评分均显著增加(P<0.05),并且观察组上述指标改善幅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治疗期间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0.00%)亦显著低于对照组水平(36.0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运动训练可有效提高CHF合并肌少症老年患者临床疗效,进一步改善其心功能及骨骼肌功能,且治疗过程中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黄海  周晶  魏蒙 《中国康复》2021,36(8):486-490
目的:观察八段锦联合物理疗法治疗慢性腰痛的临床疗效及对竖脊肌表面肌电信号的影响。方法:将84例慢性腰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物理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八段锦训练,共治疗4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和随访6个月时记录2组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表面肌电仪分别采集腰部前屈、后伸及最大屈曲状态下竖脊肌平均肌电值信号并计算屈曲-放松比(FRR)。结果:治疗4周后,2组患者VAS评分及ODI值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均P<0.01),屈曲与后伸过程中平均肌电值(FLEXAEMG、EXEAEMG)及相应FRR值均显著升高(均P<0.01),最大屈曲状态肌电值(MVFAEMG)显著降低(P<0.01),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随访6个月时,对照组VAS评分及ODI值较治疗后均升高(均P<0.05),FLEXAEMG、EXEAEMG、FRR降低(P<0.05),MVFAEMG升高(P<0.05);观察组VAS评分及ODI值与治疗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FLEXAEMG、EXEAEMG、FRR降低(均P<0.05),MVFAEMG升高(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八段锦训练能够有效缓解慢性腰痛的临床症状且远期疗效更佳,这可能与八段锦训练提高竖脊肌收缩和放松能力并增强腰椎稳定性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手法牵伸联合低频脉冲电刺激对先天性肌性斜颈(CMT)患儿头部偏斜角度、颈部被动关节活动度的影响。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CMT患儿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给予低频脉冲电刺激及手法牵伸治疗,对照组则单纯给予手法牵伸治疗。于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2个月、3个月及6个月时测量2组患儿头部偏斜角度、颈部被动关节活动度(包括健侧侧屈和患侧旋转);同时记录患儿治疗周期。 结果 治疗前观察组、对照组患儿头部偏斜角度、颈部被动关节活动度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2个月、3个月及6个月时2组患儿头部偏斜角度、颈部被动关节活动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治疗后1个月、2个月时观察组各项评价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P<0.05);治疗后3个月时观察组头部偏斜角度[(1.50±2.98)°]及患侧颈部被动旋转角度[(89.67±1.27)°]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6个月时观察组患侧颈部被动旋转角度[(90.00±0.00)°]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另外观察组患儿治疗周期[(3.23±1.50)个月]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 结论 低频脉冲电刺激联合手法牵伸可有效改善CMT患儿头部偏斜角度,增加颈部被动关节活动度;而且相较于单纯手法牵伸治疗,低频脉冲电刺激结合手法牵伸能进一步改善CMT患儿临床症状,缩短其治疗周期。  相似文献   

8.
刘丹 《妇幼护理》2023,3(9):2026-2029
目的 探讨王琪教授经验方治疗气滞血瘀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慢性盆腔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盘州市人民医院妇科 门诊及病房 2021 年 11 月至 2022 年 12 月收治的 60 例气滞血瘀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慢性盆腔痛患者,按照组间基线资料可比 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 30 例。观察组口服王琪教授经验方,对照组口服甲硝唑片,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 疼痛程度及中医临床症候积分。结果 治疗前,比较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 视觉模拟评分(3.50±0.50)分,对照组视觉模拟评分(4.90±0.7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效 28 例,无 效 2 例,中医症候疗效 93.30%;对照组有效 17 例,无效 13 例,中医症候疗效 56.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 组有效 30 例,无效 0 例,体征改善疗效 100.00%;对照组有效 20 例,无效 10 例,体征改善疗效 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未发生不良反应及不良事件。结论 王琪教授经验方治疗气滞血瘀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慢性盆腔痛有效 率高,能有效控制临床疼痛及症状,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盆底肌肉锻炼联合电刺激在产后阴道松弛的临床应用及对患者性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4月至2022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产后阴道松弛患者60例,采用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盆底肌力(前静息阶段、快肌Ⅱ类纤维阶段、慢肌Ⅰ类纤维阶段以及后静息阶段)、生活质量(环境领域、心理领域、生理领域)、性功能(性唤起、性高潮、性欲)以及治疗有效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前静息阶段、快肌Ⅱ类纤维阶段、慢肌Ⅰ类纤维阶段以及后静息阶段肌力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性唤起、性高潮、性欲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6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产后阴道松弛患者选择盆底肌肉锻炼联合电刺激进行治疗,可以很好的改善性功能,在临床中的治疗效果较为明显,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注射A型肉毒毒素治疗足底筋膜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2015年7月至2017年1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足底筋膜炎患者6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32例)及对照组(32例)。观察组在超声引导下注射A型肉毒毒素,对照组在超声引导下注射复方倍他米松。于治疗前、治疗后1周、1个月及3个月时分别对2组患者进行简式McGill疼痛问卷评分、足底筋膜厚度检测,并于6个月后随访对比2组患者临床疗效。 结果 治疗后1周时2组患者McGill疼痛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2组患者足底筋膜厚度与治疗前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1个月、3个月时2组患者McGill评分、足底筋膜厚度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1周时对照组McGill评分[(10.88±3.44)分]明显优于观察组(P<0.05);但此时2组患者足底筋膜厚度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1个月时观察组McGill评分[(6.00±2.59)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但此时2组患者足底筋膜厚度仍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3个月时观察组McGill评分[(4.19±0.27)分]及足底筋膜厚度[(4.26±0.33)mm]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6个月后随访时发现观察组总有效率(78.1%)明显优于对照组水平(46.9%),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超声引导下注射A型肉毒毒素治疗足底筋膜炎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并且还具有定位精准、效果显著等优点,该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脊柱手法治疗对慢性非特异性颈痛的影响。 方法 选取慢性非特异性颈痛患者3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15例)和对照组(15例)。观察组患者给予脊柱手法治疗,每次20 min,每周2次,共2周;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颈痛治疗方案(中频和高频电疗法),每次治疗时间40 min,每周4次,共2周。治疗前、治疗结束后、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对2组患者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评分(NDI)进行评估。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记录2组患者的颈椎屈伸活动度和竖脊肌、斜方肌上束的振幅均方根值(RMS)及中位频率(MF)。 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VAS、NDI、颈椎活动度、竖脊肌及斜方肌上束肌电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2组患者VAS、NDI及颈椎活动度均较组内治疗前改善(P<0.05),且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2周后竖脊肌及斜方肌上束RMS、MF均较组内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竖脊肌RMS[(24.07±5.86)μV]、MF[(78.87±8.03)Hz]及斜方肌上束RMS[(27.67±3.72)μV]、MF[(75.73±7.42)Hz]改善较为优异(P<0.05)。 结论 脊柱手法治疗能有效改善慢性非特异性颈痛患者的颈部肌群肌力,提高肌肉抗疲劳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采用多潘立酮联合奥美拉唑肠溶片、荜铃胃痛颗粒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疗效。方法 选取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我院收治的5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给予多潘立酮联合奥美拉唑肠溶片+荜铃胃痛颗粒治疗,对照组给予多潘立酮联合奥美拉唑肠溶片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炎性因子水平、中医症状积分、HP清除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IL-6、IL-8、TNF-α、hs-CRP、Ngb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中医症状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P清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潘立酮联合奥美拉唑肠溶片、荜铃胃痛颗粒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降低患者炎性因子水平,降低患者中医症状积分,提高对患者Hp清除率,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低频脉冲电刺激联合门德尔松(Mendelsohn)手法对帕金森病(PD)吞咽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 方法 选取PD吞咽障碍患者15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79例和对照组79例。对照组仅给予Mendelsohn手法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给予低频脉冲电刺激联合Mendelsohn手法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治疗后)评估2组患者的吞咽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并对2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 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的吞咽功能评分和Barthel指数较组内治疗前均显著改善,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吞咽功能评分和Barthel指数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87.34%)显著高于对照组(65.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观察组呛咳、误吸和肺炎发生情况均优于对照组(χ2=8.515、9.109、5.01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低频脉冲电刺激联合Mendelsohn手法可显著改善PD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肌筋膜手法治疗联合电刺激、生物反馈盆底肌训练在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中活跃型或混合型肌电图病例的应用,达到更早显效、缩短疗程、提高疗效及患者满意度的目的。方法分析本院2019年6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中,Glazer评估为活跃型或混合型盆底肌电图病例92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将92例患者分为对照组(n=43)和观察组(n=49),观察组49例进行肌筋膜手法治疗联合电刺激、生物反馈盆底肌训练,对照组43例仅行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盆底肌训练治疗,对比患者显效时间、治疗效果、疗程长短、治疗前后主要参数变化、患者满意度等指标。结果肌筋膜手法治疗联合电刺激、生物反馈盆底肌训练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肌筋膜手法治疗联合电刺激、生物反馈盆底肌训练用于治疗活跃型或混合型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疗效确切,明显缩短疗程,患者满意度高,节约医疗资源,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5.
许玮玮  张婷 《妇幼护理》2022,2(9):1956-1958
目的 分析慢性盆腔炎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 2021 年 6 月至 2022 年 2 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慢性盆腔 炎患者 150 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分组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 75 例。两组采用相同的治疗方案,在此基 础上,对照组实施临床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人性化护理。分析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护理满意度以及心 理状态。 结果 观察组的护理有效率为 97.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86.67%(P<0.05)。观察组的 SAS、SDS 评分均显著低于对 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人性化护理干预能提高临床护理效果,改善患者心理状 态,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王彦博  张俏然  陶小香 《妇幼护理》2023,3(8):1793-1795
目的 分析女性盆底康复护理防治盆底功能障碍的效果。方法 选取 2021 年 6 月至 2022 月 6 月期间本院收治的 70 例盆 底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机分组法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 35 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实 施盆底康复护理。分析对比两组的盆腔肌纤维改善状况、不良反应、生活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护理前,两组的Ⅰ类肌纤 维、Ⅱ类肌纤维评分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实验组的Ⅰ类肌纤维、Ⅱ类肌纤维评分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 实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实验组的生活质量评分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实验组的护理满 意度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结论 女性盆底康复护理应用于盆底功能障碍的防治中,能改善盆腔肌纤维,减少不良反应, 提高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采用“扳机点”小针刀配合手法、封闭疗法治疗腰背部肌筋膜疼痛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1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腰背部肌筋膜疼痛患者纳入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灸治疗,观察组采用“扳机点”小针刀配合手法、封闭疗法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疼痛程度、功能状况以及肌电图信号。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表(VAS)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Oswestry功能障碍调查表(ODI)、Fugl-Meyer下肢功能量表(FM)及Barthel量表(MBI)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ODI功能障碍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FM下肢功能评分、MBI评分较对照组明显上升(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肌电图信号平均肌电波幅(AEMG)、平均功率频率(MPF)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肌电图信号AEMG、MPF较对照组明显上升(P<0.05)。结论:采用“扳机点”小针刀配合手法、封闭疗法治疗腰背部肌筋膜疼痛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腰背部肌肉肌张力、肌力以及疲劳感,从而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感,改善患者腰背部及下肢功能,提升患者独立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肌筋膜牵伸放松疗法对痉挛型脑瘫患儿上肢痉挛及上肢精细运动功能的影响。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5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患儿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组患儿在此基础上辅以传统推拿手法治疗,观察组患儿则辅以肌筋膜牵伸放松治疗。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分别采用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及Ashworth改良肌张力评估量表对2组患儿进行疗效评定。 结果 治疗后2组患儿上肢运动功能及肌张力均得到明显改善(P<0.05),并且上述指标均以观察组患儿的改善幅度较显著,与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肌筋膜牵伸放松疗法能有效缓解痉挛性脑瘫患儿上肢痉挛,提高上肢精细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9.
邓红秀 《大医生》2023,(15):24-27
目的 探讨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联合含吲哚美辛无支架固定式宫内节育器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至2021年9月广东省水电医院收治的90例子宫腺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58例)和观察组(32例)。为对照组患者单一放置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进行治疗,为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含吲哚美辛无支架固定式宫内节育器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月经量、内膜厚度、子宫体积、糖类抗原125(CA125)水平、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整体疗效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12个月、6个月及3个月的月经量少于治疗前,内膜厚度及子宫体积小于治疗前,治疗后12个月、6个月小于治疗后3个月,治疗后12个月小于治疗后6个月,且观察组小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治疗后12个月、6个月及3个月的血清CA125水平低于治疗前,治疗后12个月、6个月低于治疗后3个月,治疗后12个月低于治疗后6个月,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采用“扳机点”小针刀配合手法、封闭疗法治疗腰背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100例腰背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灸治疗,观察组采用“扳机点”小针刀配合手法、封闭疗法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疼痛程度、功能状况及肌电图信号。结果:治疗前两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VAS)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Oswestry功能障碍调查表(ODI)、Fugl-Meyer下肢功能量表(FM)及Barthel量表(MBI)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ODI功能障碍评分低于对照组,FM下肢功能评分、M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肌电图信号平均肌电波幅(AEMG)、平均功率频率(MPF)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肌电图信号AEMG、MPF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扳机点”小针刀配合手法、封闭疗法治疗腰背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腰背部肌肉肌张力、肌力以及疲劳感,从而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感,改善患者腰背部及下肢功能,提升患者独立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