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低盐饮食知识和行为状况并分析盐摄入量状况。方法给患者发放控盐勺和酱油杯,收集患者连续3 d在家进餐的饮食日记,计算患者盐摄入量。并进行一对一访谈,评估患者饮食日记的正确性及对低盐饮食的知识和行为情况,分析不同人口特征血液透析患者盐摄入量状况。结果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盐摄入量为(6.49±1.64)g/d;患者在低盐饮食知识的平均百分比是51.00%;低盐饮食行为平均百分比是47.00%;年龄较高、文化程度较低患者的盐摄入量较高。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盐摄入量远高于标准;其低盐饮食知识处于中等水平,其低盐饮食行为处于中下水平;护理人员需加强年龄较高、文化程度较低患者低盐饮食的教育。  相似文献   

2.
有研究发现,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ained hemodialysis,MHD)患者应激水平过高是造成患者心理健康水平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对于患者来说,慢性肾功能衰竭及透析治疗是一件重大的负性生活事件,作为压力源,可引发个体强烈而持久的应激反应.患者不仅面临与疾病和治疗相关的压力源,同时还必须面对如:自我概念、自信、家庭角色改变以及尊严丧失等社会心理压力源.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舒适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方便抽样法选择2010年1-7月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血液净化科95例血液透析患者,采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舒适量表对其进行舒适状况的测评,并分析影响因素。结果本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整体舒适状况属于中等水平,生理维度舒适状况最差,其次是心理维度和社会维度,而环境维度舒适状况相对较好。年龄、家庭经济水平、透析频率、透析龄及血肌酐水平可影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舒适状况。结论临床护理人员应在护理过程中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理不适、注重心理护理及加强社会支持,同时对年纪较轻、家庭经济状况较差、透析频率较少、透析龄较短及肾功能较差的患者给予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肾移植患者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水平的差别。方法采用一般情况调查问卷和国际通用的生活质量调查问卷,对肾脏移植患者和维持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水平的进行对比。结果所调查的肾移植患者及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人口学特征无明显差异;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8个维度得分均低于肾移植术后患者;年龄、婚姻状况、家庭社会关系、家庭经济情况、睡眠质量、透析年限、文化程度7个因素是影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和肾移植患者生活质量的因素。结论 2种治疗方法均能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肾移植患者总体生活质量高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影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和肾移植患者生活质量的因素均为:年龄、婚姻状况、家庭经济情况、文化程度、家庭和社会支持、透析或移植年限、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感受负担水平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对长沙市三所大型医院的19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结果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自我感受负担得分为(37.1±8.9)分,为中度自我感受负担;影响患者自我感受负担的因素有年龄、医疗支付形式、患者自理程度、并发症及照护时间。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自我感受负担较大,应针对其影响因素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与心理护理,减轻患者的自我感受负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持续血液透析治疗的98例终末期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KDQOL-36TM量表评价患者生存质量,并统计性别、年龄、透析龄、家庭收入等情况。结果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肾脏病负担得分最低,其次是躯体状况,得分最高的是症状与不适;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KDQOL-36TM评分低于中青年患者,透析龄长的患者KDQOL-36TM评分低于透析龄较短的患者,家庭收入高的患者KDQOL-36TM评分高于家庭收入低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较低;年龄、透析龄与家庭收入是影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住院患者所承受的压力源以及突出的心理压力问题.方法 采用非精神科住院患者心理压力评估量表对150例非精神科住院患者进行调查,分析住院患者承受的压力源和突出的心理压力问题.结果 住院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压力,其中盼望早日康复是平均得分最高的压力源(7.21±3.17)分;而担心患病后自己在家中的地位降低的得分最低(2.56±2.15)分.患者的心理压力状况与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家庭收入、婚姻状况等呈现显著相关性.结论 住院患者存在一定心理压力,不同心理压力源的心理压力反应不同,应针对不同类别的压力源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提高住院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习得性无助感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就诊于徐州民政医院血液透析中心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问卷、习得性无助感量表、心理健康自评问卷、自我感受负担量表对入组患者进行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习得性无助感的因素。结果 研究共纳入8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年龄38~76岁,平均(59.58±12.63)岁。习得性无助感问卷得分(73.82±12.47)分;心理健康自评问卷(6.88±2.08)分;社会支持得分(29.34±9.87)分。性别、婚姻状况、居住地、受教育程度、心理健康得分及社会支持得分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习得性无助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习得性无助感处于较高水平,社会支持水平较低,心理健康问题突出。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个体化差异,提高社会支持,改善不良心理健康问题,以降低患者习得性无助感。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影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治疗依从性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干预.方法 回顾性分析12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可能影响依从性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影响依从性的单因素分析发现女性、年龄大、高中以下文化程度、医疗费不可报销、经济收入低、家庭支持少、透析时间长、医患关系不良、求医不方便、未回归社会与依从性差有关;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文化程度、经济状态、透析时间、家庭社会支持、医患关系是相关因素.结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依从性较低,与多种因素有关,针对上述相关因素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其依从性,有助于血液透析患者的长期存活.  相似文献   

10.
韩丹  杜晓莉  张银玲 《护理学报》2017,24(13):57-61
目的 调查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乐观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便利抽取2016年10月—2017年3月西安市3所三级甲等医院335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乐观量表、自我感受负担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正负性情绪量表进行调查,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乐观总分为(120.76±14.77)分.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自我感受负担、一般自我效能与正负性情绪进入回归方程(P<0.01).结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乐观水平有待提高,文化程度、自我感受负担、一般自我效能及正负性情绪是其影响因素.建议护理人员应用自我效能理论培养患者的自信,利用社会支持系统减轻患者自我感受负担,疏导负性情绪,关注积极力量、激发正性情绪等,以提高其乐观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影响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饮食治疗态度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诊治的MHD患者500例,采用血液透析患者饮食治疗态度量表(ASDTH)评估患者饮食治疗态度,并对患者的疾病负担、患病情况等一般资料进行调查,分析影响其饮食治疗态度的相关因素;同时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探讨其与饮食治疗态度的相关性。结果MHD患者ASDTH分值为(39.96±11.63)分;ASDTH评分比较,无营养不良者>轻中度者>重度者,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MHD患者ASDTH评分与营养状况呈负相关(P<0.05);低龄、高文化程度以及家属备餐者ASDTH评分更高(P<0.05),不同性别、婚姻状况、职业状况、家庭经济、医疗付费方式者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龄、低文化程度、短透析龄均是影响MHD患者ASDTH评分的高危因素(P<0.05)。结论年龄、文化程度以及透析龄均是影响MHD患者饮食治疗态度的高危因素,故今后应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保定市临床护士的工作压力源和健康状况,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识别工作压力的影响因素。方法应用中国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康奈尔健康问卷对保定市临床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主要工作压力来源是工作量及时间分配方面(2.45±0.67)分,其次是患者护理方面(2.38±0.68)分。保定市临床护士的健康状况一般,护士群体常感到疲劳、容易愤怒、抑郁和紧张。工作压力源各因子与健康水平之间呈正相关,相关系数最大的是工作量及时间分配和患者护理方面。婚姻状况、职称和科室是工作压力的影响因素(p〈Q05)。结论建议相关部门采取干预措施,减轻护士工作压力,以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3.
背景:由于病情和治疗方法的特殊性,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时时面对着种种与治疗有关的压力,生理功能、心理状况和社会功能都受到严重影响,容易导致生活质量下降.目的:测量并评估肾移植前后实施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分析影响其生活质量的主要相关因素.设计、时间及地点:以健康人为对照的病例-对照研究,于2008-01/06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血液净化中心完成.对象: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20例作为患者组,同期选择120例在年龄、性别、居住地、婚姻状态、受教育情况和经济地位等方面与患者组相匹配的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方法:采用个人一般资料问卷调查两组对象的年龄、性别、居住地、受教育情况、职业、婚姻状态、家庭经济状况、医疗保障方式等8项个人一般资料,采用一般临床的资料问卷调查患者组的原发病、并发症、接受透析治疗的年限、血清肌酐水平、血红蛋白含量、血清钙水平、血清磷水平、血清钾水平、血清钠水平、血清尿素氮水平、尿素下降率以及透析间期体质量的增加最占干体质量的百分比等12项临床资料.主要观察指标:采用中国版SF-36量表、家庭支持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及对照组进行生活质量评分,并进行比较;采用医学应对方式问卷对患者组进行评估,并将得分与常模进行比较;对影响生活质量的因素进行单因素线性回归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两组分别发放问卷120份,患者组收回112份,回收率为93.3%,对照组收回117份,回收率为95.7%.与对照组比较,患者组SF-36量表的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的平均得分明显下降(P<0.01),焦虑自评量表得分和抑郁自评量表得分明显上升(P<0.01),家庭支持问卷得分明显下降(P<0.01).医学应对方式问卷测试结果显示.患者组的面对因子得分显著低于常模(P<0.01),回避和屈服两因子的得分显著高于常模(P<0.01).单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并发症、年龄、血红蛋白含量、透析年限、经济状况、抑郁、焦虑、家庭支持、应对方式中的回避因子,以及受教育程度与心理健康总分显著相关(|r|=0.376~0.561,P<0.051);发症、年龄、血红蛋白含量、透析年限、经济状况、抑郁、焦虑、家庭支持、应对方式中的回避因子,以及受教育程度与心理健康总分显著相关(|r|=0.376~0.561.P<0.05).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患者的片发症、抑郁、年龄、透析年限、家庭支持和经济状况是影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理健康总分的6个主要因素,患者的抑郁、焦虑、并发症,家庭支持和应对方式中的回避是影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理健康总分的5个主要因素.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牛活质量普遍较差,并与患者的肾功能、躯体症状及社会心理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4.
张磊雷  吴光峰  唐静姬  张娟 《全科护理》2016,(17):1818-1821
[目的]了解肿瘤科护士的压力来源,提出减轻护士工作压力的措施,维护护士的心身健康。[方法]采用中国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对福建省肿瘤医院126名临床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肿瘤科护士总体压力源得分为2.21分±0.84分,处于中度压力等级。在工作量及时间分配方面、工作环境及资源方面、护理专业及工作方面、病人护理方面4个维度得分也处于中度压力等级,而从工作压力源单项分析得出担心工作中出现差错事故是最大的影响因素。[结论]肿瘤科护士的压力源是多方面的。根据压力源提出针对性的措施,通过合理排班、加强护士的专业培训、提高护士的待遇及社会地位、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等方面缓解护士的工作压力源。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军队医院精神科护士的工作压力状况及影响因素,并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方法 对某军队医院56名精神科护士采用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和自制一般情况调查表进行测评分析.结果 本组精神科护士在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的病人护理方面得分最高,其次是工作环境及资源方面问题,工作量及时间分配问题和护理专业及工作方面的问题得分相对较低.精神科护士的压力与护龄、职务、学历、健康状况、兴趣爱好、家庭经济状况和心理卫生知识知晓状况呈显著相关性(P<0.05或0.01).结论 精神科护士存在较大的工作压力,其影响因素较多,应从多方面予以有针对性的干预,以缓解或消除工作压力.  相似文献   

16.
肺癌晚期患者照顾者负担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肺癌晚期患者家庭照顾者负担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资料问卷和Zarit照顾者负担量表,对2009年12月至2010年10月住院治疗的肺癌晚期患者家庭照顾者227例进行调查。结果肺癌晚期患者家庭照顾者负担总分为(29.79±13.89)分,184例(76.7%)照顾者存在照顾负担,其中轻度负担者占53.7%。女性照顾者负担高于男性,家庭经济状况好者负担低于经济状况不好者,身体健康状况好者负担低于身体健康状况不好者,文化水平高的照顾者负担高于文化水平低者。结论肺癌晚期患者家庭照顾者普遍存在照顾负担,负担程度以轻度为主;照顾者性别、家庭经济状况、身体状况、文化水平等因素影响照顾者负担水平。  相似文献   

17.
我院护士长工作压力源与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了解护士长的工作压力源、心理健康状况及其相关性,以提高护理管理水平及临床护理质量。方法采用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症状自评量表对我院80名护士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除恐怖因子外,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得分均高于常模得分(P<0.05),表明护士长的心理健康水平处于相对不健康状态。SCL-90得分与工作压力源及各方面均呈正相关,主要压力源来自工作量及时间分配、工作环境及资源方面的问题。年龄越大、工作年限越长,压力越小。结论护士长存在着多种压力源及影响心理健康的因子,应引起关注和重视,以提高临床护理管理水平,满足社会及病人对护理工作的需求。  相似文献   

18.
护理学生应对方式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丽荣  冯先琼 《现代护理》2005,11(15):1194-1196
目的 调查护理本、专科学生的应对水平、应对方式及其影响因素,以采取有效措施,引导学生正确应对,保持身心健康。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临床实习的60名护理本科生和48名护理专科生的应对方式进行调查。结果 护理学生的应对状况得分处于中等水平;本、专科护生应对水平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本、专科学生常见的应对方式有:看到事情积极的一面、跟同学或朋友谈论感受、寻求有关信息、独自解决问题等。结论 影响应对水平的因素主要是学生健康状况及对专业志愿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护士长工作压力源、心理健康状况及应对方式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护士长工作压力源、心理健康状况、应对方式及其关系。方法对北京市4所二级综合医院的92名护士长工作压力源、心理健康状况、应对方式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护士长工作主要压力源来自工作量及时间分配方面,最大的压力源为担心工作中出现差错事故;护士长心理健康水平较低;护士长工作压力源除病人护理方面的问题与人际关系敏感、敌对、偏执因子无相关性外,其余均与SCL-90各因子呈正相关;护士长积极应对得分高于常模,消极应对得分低于常模;护士长消极应对方式与SCL-90各因子呈正相关,而积极应对方式与SCL-90各因子无明显相关。结论护理管理部门应重视护士长工作压力源,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引导护士长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减轻工作压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20.

Background

High levels of stress among ambulance personnel have been attributed to the conditions of ambulance work. However, there is little research to support this notion, and it has been questioned whether ambulance work is inherently stressful. We compared the severity and frequency level of organizational and ambulance-specific stressors, and studied their relationship to organizational conditions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Methods

A comprehensive nationwide questionnaire survey of ambulance personnel (n = 1180) in operational duty. The questionnaire included the Job Stress Survey, the Norwegian Ambulance Stress Survey, the Basic Character Inventory, 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 and questions addressing organizational conditions.

Results

Serious operational tasks and physical demands were identified as the two most severe stressors. Lack of support from co-workers was the most severe and frequent organizational stressor. Higher frequency of stressors was most strongly associated with size of service districts (beta ranging between .18 and .30, p < .01) and working overtime (beta ranging from .13 to .27, p < .05). Stressor severity was related to lack of support after exposure to critical event (beta ranging from .11 to .24, p < .01) and working overtime. Neuroticism (beta ranging from .09 to .17, p < .01) and low general self-efficacy (beta ranging from -.12 to -.16, p < .001) were equally strongly related to severity of stressors, as were organizational conditions.

Conclusion

Ambulance-specific stressors were reported as both more severe and more frequently occurring stressors than were organizational stressors. Organizational working conditions were more strongly related to frequency of job stressors than were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general,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ccupational stressors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was weak.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