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电张调整性T波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按传统概念T波异常可分为原发性改变和继发性改变。原发性T波改变是由于心室动作电位的形态或时程不均匀变化所致,激动顺序无改变,通常为病理性,偶见于心电图正常变异如Juvenile波等^[1]。继发性T波改变是因心室激动顺序改变引起T波与主波方向相反,动作电位形态或时程无改变,除极顺序正常时此种继发性T波改变瞬即消失,见于左、右束支传导阻滞,  相似文献   

2.
心脏记忆现象与电张调整性T波   总被引:22,自引:5,他引:17  
吴祥  郑毅雄 《心电学杂志》1999,18(3):181-185
传统概念的T波异常分为原发性T波改变及继发性T波改变两类.原发性T波改变(primary T wave inversions)是由于心室动作电位的形态或时程不均匀变化所致,而激动顺序无改变.通常为病理性,多见于器质性心脏病,诸如冠心病、心肌病、心肌炎、心脏肿瘤、二尖瓣脱垂、神经心源性,诸如脑血管出血、颈神经根切除、Q-T问期延长综合征、Friedrech共济失调;偶见于心电图正常变异如Juvenile T波、早期变异性除极(early repolariza-tion variant)等.  相似文献   

3.
林桦  苏勇  沈静  龙佑玲 《心脏杂志》2001,13(4):298-298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 ,79岁。临床诊断 :冠心病 ,心律失常 ,心功能 级。常规心电图示窦性心律 ,心率 67/ min,偶发室上性早搏。入院后 1周 2 4h动态心电图监测示 (图 1)窦性心律 ,HR 72 / min,频发房性早搏呈三联律 ,房早后第一个窦性 T波呈高尖改变 ,伴频发房早持续出现。治疗房早消失 ,T波恢复正常。图 1 房性早搏后 T波呈电张重整性改变2 讨论 临床心电图工作者常将 T波改变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 ,近年又发现了第三类 T波改变 ,称为电张重整性 T波改变。该类 T波改变是继发于心室除极改变 ,同时伴有心室梯度改变的一种 T波…  相似文献   

4.
T波记忆     
一.T波记忆的概念T波记忆(Twavememory)现象,又称为心脏记忆和T波电张性调整,1969年由ChatterjeeK最早描述,1982年Rosenbaum最早定义。T波记忆是指在一段时间的异常心室激动终止后,能引起随后的窦性心律出现时间依赖性T波改变,即T  相似文献   

5.
越过R波的房室传导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生在T波之前的P波可能下传心室的现象已为临床所认识,但发生在R波之前的心房激动能否下传心室尚未见专题探讨。近日我们在调搏检查中发现2例越过R波的房室传导现象,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起搏使心脏原有自身心律的T波发生改变称为电张调整性T波改变。起搏器工作一段时间后,当起搏停止或间歇起搏时,原有心脏自身节律T波发生了改变,自身心搏QRS波的T波方向倒置与心室起搏时的QRS波群主波方向一致,酷似心肌缺血,恢复正常除极一段时间后上述T波改变可消失。Rosenbaum于1982年将之称为电张调整性T波改变(Electrotonic  相似文献   

7.
心室预激对心脏活动影响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室预激(ventricularpreexcitation ,VPE)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异常心电现象,因心室预先激动使QRS综合波起始部顿挫形成预激波(delta波) ,进而形成以PR间期缩短、QRS增宽、继发性ST T改变和并发快速心律失常为特征的预激综合征(preexcitationsyndrome)。真正引起医患重视的VPE是  相似文献   

8.
心电图“T波记忆”发生机制的新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2年,Rosenbaum发现并提出一种新的T波改变,这种T波改变常发生在间歇性左束支阻滞、室性早搏、右室起搏、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预激之后。其共同的特点是异常心室激动终止后,能引起随后窦  相似文献   

9.
T波形成机制与T波改变的分类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T波是心室复极顺序发生细微变化的敏感指标。 T波异常是一常见现象 ,它可见于正常人 ,也可见于轻重不一的心脏疾病以及心外疾病。1 .T波形成机制1 .1心室阶差超强电休克可使心室肌同步除极 ,心电图上仅有 T波而无 QRS波 ,该 T波面积即代表心室阶差。它主要来自复极的非均一性 ,依赖复极速率的不同而不是心室肌激动顺序。局部动作电位的轻微变化可引起 T波形态明显的改变 ,但 T波变化并不一定与异常复极的心肌面积成比例 ,因为某些心电向量抵消和不同复极部位对 T波影响可不同。1 .2 M细胞近年研究表明 ,存在于心室壁中层的 M细胞对 T…  相似文献   

10.
继发性ST段改变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T段是指S波结束至T波开始的中间线段,代表心室缓慢复极期或称复极早期,T波代表心室复极的后期,ST-T共同代表心室复极,所以探讨其意义时有时很难将二者完全分开.临床上,ST段的偏移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之分.  相似文献   

11.
心室复极差力(VG)是使T波方向由与QRS相反的方向(OB)变为与QRS波方向(OR)相一致的一种力量,可借此区别原发性或继发性T波改变。本文通过肿瘤者经治疗前后的VG测量,对T波改变的诊断及临床意义进行探讨,其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2.
非冠状动脉病性的ST—T改变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黄从新 《心电学杂志》2001,20(2):120-125
临床上分析心电图时 ,对ST段和T波易出现错误的解释和诊断 ,尤其对于非心肌缺血因素导致的ST_T改变 ,鉴别常较困难。因为正常变异与心肌或传导系统解剖及功能紊乱所致的复极异常有时极为相似。由于非冠状动脉病变的原因出现ST_T改变的共同特征是无论各种运动或药物诱发试验的结果如何 ,其冠状动脉造影的结果均正常。一般来说 ,因心肌缺血影响心室复极过程而引起缺血性ST_T改变者称为原发性ST_T改变 ;而由于心室除极程序异常而引起复极程序出现相继变化者则称为继发性ST_T改变 ,见于心室肥大、束支传导阻滞、预激综合…  相似文献   

13.
心室复极梯度(ventricular gradient,VG)代表了心肌复极本身代谢的异常,通过对VG的观测有助于原发性与继发性T波改变的鉴别,为临床医师诊断冠心病及原发性心电疾病提供了新的参考指标。VGH对于ICD植入患者发生室性心律失常具有较好的预测性。VGx与肺动脉高压的诊断和死亡率的预测有很大的相关性。TCRT与心梗患者远期死亡率呈明显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在心电图改变中T波是一最常见的现象,也是临床医师和心电图工作者最为困惑的问题。传统观念认为T波改变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近年来又提出第三类一电张调整性T波(EMT)改变。  相似文献   

15.
ST—T改变(一)ST改变的机制与分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ST段在心电图上从 QRS波终末至 T波开始 ,正常时位于基线上。在体表心电图上 ,最容易产生错误分析的是 ST段和 T波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 :ST段和 T波常依据描述而不是所测的值 ,这就需要对其有足够理解以减少误诊。1 . ST段形成机制和 ST段改变分类ST段相当于心室肌细胞跨膜电位 2相 (缓慢复极期 ) ,位于基线上意味着心室复极平台 2期无明显电位差。ST段改变包括时程延长或缩短 ,或从基线向上或向下偏移 ,也可伴有 T波改变。其中 ST段偏移又分为 :原发性 ST段改变和继发性 ST段改变。前者与心肌复极有关 ,后者与心室肌复极无关。2 …  相似文献   

16.
浅谈一些少见的心电现象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一、心尖现象又称孤立负T综合征,见于无力型健康青年,属正常变异.ECG表现为V_4或V_5T波倒置,右侧卧位可使倒置T波恢复直立,可能是心尖与胸壁接触过紧,干扰了心肌复极程序所致.应注意与原发性T波改变相鉴别.二、阶梯现象1.起搏点频率的阶梯现象 又称起步现象、温醒现象,指阵发性心动过速、逸搏心律时  相似文献   

17.
电张调整性T波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T波变化在心电图学上传统地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二类,但对T波变化的确切机制还所知甚少,特别是对某些暂时性T波变化的机制及临床意义一直存在着争论。本文对电张性调整(Electrotonic modulation)所致的一类T波变化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心律失常后伴电张调整性T波改变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传统概念 T波异常分为原发性及继发性 T波改变两大类 ,近年来还发现另外一种性质不同于上述两类的 T波变化 ,Rosenbam等 ( 1 982年 )称之为电张调整性 T波。我院自 1 990年 1月~ 1 998年1 2月共收治 1 6例心律失常后伴电张调整性 T波改变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6例均为我院心血管病房住院患者 ,男 1 0例 ,女 6例 ;年龄 1 6~ 38(平均 32 )岁 ,病程 1~ 2 5年 ,既往有心悸史或阵发性心动过速 9例。 1 6例经体检、心脏摄片、心脏彩超、生化常规 ,部分患者作了 ECT、运动负荷试验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均正常 ,无器质性心脏病表现。室上…  相似文献   

19.
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可引起靶器官损害,早期可致心脏电学改变.这些改变主要包括心房除极的P波改变、心室除极的QRS波改变、心室除极和复极总时间的改变、ST-T改变和心律失常等.通过心电图检查可直接了解和观察心脏的电学变化.本文对近20多年来国内外关于EH患者心脏电学改变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一.正常心脏的心室除极和复极正常心脏,窦房结发出冲动后,电激动使心房除极产生P波,与此同时,电激动沿结间束下传至房室交界区并缓慢传导经过该区。此后,电激动便沿着左、右束支迅速下传至心室,使心室除极产生QRS波,之后心室复极产生ST段和T波。这样,每个心动周期,依次在心电图上出现P波、PR间期、QRS波、ST段和T波。左束支粗短、右束支细长,故心室最早开始除极的部位,即电兴奋最早部位是室间隔左侧中下1/3处,由此整个心室开始除极,除极的大致顺序如图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