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MR扩散加权成像诊断膝关节骨关节病髌骨软骨病变的价值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 MR 扩散加权成像(DWI)在膝关节软骨早期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8例正常健康志愿者36个膝关节、10例骨关节炎(OA)患者18个膝关节行常规序列及 DWI序列扫描。测量髌软骨各个感兴趣区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比较各组间的差异。结果正常健康志愿者组36个髌软骨 ADC 均值(ADCav)为(7.8±2.3)×10~(-4)mm~2/s,髌软骨上、中、下部的 ADC值分别为(7.9±2.3)×10~(-4)mm~2/s、(7.7±2.7)×10~(-4)mm~2/s、(7.9±2.5)×10~(-4)mm~2/s,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50,P=0.951)。OA 患者髌软骨 ADCav 为(10.5±4.1)×10~(-4)mm~2/s,髌软骨上、中、下部的 ADC 值分别为(10.8±4.1)×10~(-4)mm~2/s、(10.4±4.4)×10~(-4)mm~2/s、(10.5±4.2)×10~(-4)mm~2/s,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940,P=0.910)。但 OA 组的 ADC 值明显高于正常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77,P=0.017),其中以髌软骨内侧份 ADC 值改变最为显著。结论MR DWI 能发现常规 MR 软骨信号尚未改变的更早期软骨病变。 相似文献
2.
钆对比剂增强及延迟增强MR扫描监测兔膝关节软骨退变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钆喷替酸葡甲胺(Gd-DTPA)增强及延迟增强扫描在监测兔膝关节软骨退变的表现及价值.方法 选用成年新西兰大白兔2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D、E 5组,A、B、C、D 4组分次在右膝关节腔内注入0.2 ml木瓜蛋白酶(10 U)溶液,为处理侧(A组1次,B、C、D组均在1、4、7 d各1次),建立早期至中晚期的关节软骨退变的动物模型;左膝则注入不含木瓜蛋白酶的稀释液作为对照侧,E组不作处理,作为空白组对照;A组于模型制作完成后24 h行MR检查,B组于第1次注药后24 h及最后1次注药后24 h行MR检查,C组于第1次注药后24 h、最后1次注药后24 h及最后1次注药后1个月行MR检查,D组于第1次注药后24 h、最后1次注药后24 h、最后1次注药后1个月及最后1次注药后3个月行双膝关节矢状面SE T1 WI、三维抑脂扰相梯度回波(3D-FS-SPGR)序列检查,再通过兔耳缘静脉注入Gd-DTPA后,于即刻、2 h、4 h进行双膝关节同层面、同序列MR检查,测量软骨的信号强度与腘窝处周围软组织的信号强度的比值(SIR),扫描后即处死动物,取双侧膝关节软骨组织作HE染色及检测蛋白多糖含量的阿尔新兰染色,进行观察.结果 在3D-FS-SPGR序列扫描中,Gd-DTPA增强及延迟增强扫描关节软骨SIR:A组增强后即刻扫描,处理侧为1.36±0.20,对照侧为1.14±0.24,增强后2 h处理侧为1.83±0.21,对照侧为1.39±0.30,增强后4 h处理侧为1.55±0.32,对照侧为1.42±0.36;B组增强后即刻扫描,处理侧为1.37±0.23,对照侧为1.05±0.26,增强后2 h处理侧为1.82±0.22,对照侧为1.24±0.28,增强后4 h处理侧为1.49±0.25,对照侧为1.27±0.18;C组增强后即刻扫描,处理侧为1.33±0.27,对照侧为1.07±0.26,增强后2 h处理侧为2.28±0.20,对照侧为1.29±0.23,增强后4 h处理侧为2.07±0.51,对照侧为1.48±0.15;D组增强后即刻扫描,处理侧为1.07±0.38,对照侧为1.40±0.10,增强后2 h处理侧为1.27±0.09,对照侧为1.79±0.12,增强后4 h处理侧为1.41±0.19,对照侧为1.89±0.10.所测得SIR值的改变,A、B、C、D各组处理侧之间(F=7.961,P<0.05)及各组处理侧与对照侧在静脉注入MR对比剂后即刻、增强后2 h及增强后4 h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259,P<0.05).A、B、C、D各组处理侧两两之间比较,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静脉注入MR对比剂后即刻、增强后2 h及增强后4 h之间的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值均<0.05).病理结果显示A组至D组处理侧HE染色软骨细胞逐渐减少,关节软骨面逐渐纤维化,在阿尔新兰染色时,由于软骨细胞的减少,显示深蓝染色逐渐变少的关节软骨退变过程.结论 (1)3D-FS-SPGR序列在观测关节软骨信号强度改变方面较SE-T1 WI更敏感;(2)软骨退变早期,静脉注入Gd-DTPA的MR增强及延迟增强扫描所测得的膝关节SIR值就可以发生变化,可以作为早期诊断骨关节疾病的参数. 相似文献
3.
膝关节软骨MR成像的技术探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探讨膝关节软骨MR I成像技术和三维(3D)软骨重建的方法,为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提供了有效的评估方法。方法对90例膝关节外伤、关节炎性病变患者和10例健康志愿者进行MR I扫描,采取常规和特殊的二维(2D)、3D多序列,多参数的比较。对3D快速梯度回波扫描序列获得膝关节各关节软骨3D图像,利用最大信号强度投影法(M IP)进行3D重建。对各关节软骨的平均厚度的测量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膝关节软骨MR I成像技术和3D软骨重建的方法,可以清晰显示膝关节各关节软骨的结构,在2D FSE序列上关节软骨约50%均显示为3层改变,在3D重建图像上,可清淅地多角度整体显示膝关节各关节软骨的结构,空间分辨率高。结论膝关节软骨MR I成像和3D软骨重建技术,为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和总结MR DWI扫描试验在甲状腺良、恶性疾病中的表现特征.方法 术前经MRI常规检查和DWI检查的甲状腺占位病变患者42例,男10例,女32例.年龄20 ~72岁,平均(42±13)岁,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利用美国GE公司图像后处理软件Functool,根据不同的b值(300、500、800 s/mm2)产生ADC值,比较良、恶性病变部位的ADC值,对其进行独立样本的£检验并绘制ROC曲线,分析试验的诊断效能.结果 42例甲状腺占位病变样本中,病理诊断为良性的28例,包括甲状腺腺瘤2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6例、桥本甲状腺炎2例;恶性肿瘤14例,包括甲状腺乳头状癌11例、滤泡样甲状腺癌2例、不典型增生1例.b值为300 s/mm2时,甲状腺良性病变的ADC值为(2.39±0.38)×10-3mm2/s,恶性病变的ADC值为(1.60 +0.56)×10-3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5,P<0.05).b值为500 s/mm2时,良性病变的ADC值为(1.85±0.33)×10-3mm2/s,恶性病变的ADC值为(1.65±0.42)×10-3mm2/s,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t=1.70,P>0.05).b值为800 s/mm2时,良性病变的ADC值为(1.61±0.30)×10.mm2/s,恶性病变的ADC值为(1.44±0.29)×10-3mm2/s,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1.76,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b值为300 s/mm2时,以1.98×10-3mm2/s作为甲状腺良、恶性病变ADC值的临界值,灵敏度为85.7%,特异度为78.6%.结论 b值为300 s/mm2时,DWI图像质量好,甲状腺良性病变的ADC值明显高于恶性病变的ADC值. 相似文献
5.
正常人膝关节软骨MR成像和软骨重建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研究正常人膝关节软骨的MR成像和软骨三维重建方法 ,为临床诊治关节软骨病变提供科学依据。材料与方法 使用Philips 1.0T磁共振成像仪对 2 0例志愿者行软骨序列扫描 ,然后进行三维软骨重建。 结果 软骨序列及软骨重建技术可以清晰显示软骨的结构 ,关节软骨在SE序列上显示为 3层结构 ,在SPIR/ 3D/FFE/T1WI上最多显示为 4层结构 ,重建后的软骨像具有立体直观的效果 ,并具有良好的空间分辨率。结论 软骨MR成像和软骨重建能清晰显示膝关节的软骨结构 ,可为临床对骨关节病变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6.
膝关节正常关节软骨及软骨缺损的多序列MR成像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筛选MRI评价关节软骨的最佳成像序列。材料和方法:应用五种不同MR序列,包括TlWI、PDWI、T2WI、STIR和3D-GE,对6位健康志愿者的正常膝关节和12个用外科方法制作的直径lmm—6mm的软骨缺损的膝关节标本进行成像比较。结果:与SE和STIR序列相比,3D-GE序列可作连续薄层扫描,具有高信噪比、高分辨率、良好的组织对比及成像时间短等优点,能清楚显示软骨的厚度及轮廓,并可检出直径小至2mm的软骨缺损。结论:3D-GE序列是检查关节软骨病变的最佳序列,若辅以TlWI和STIR成像,有利于关节软骨与关节液和脂肪组织的区分,可进一步提高MR诊断关节软骨病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膝关节单纯软骨损伤的MR成像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膝关节单纯软骨损伤MRI表现并讨论其损伤机制、成像方法。资料与方法搜集16例平片阴性的膝部疼痛患者的MRI资料,分别采用平面回波成像(EPI)和梯度回波(GRE)序列成像,矢状位为常规观察断面,横断面作为补充。结果 16例24处软骨出现形态或内部信号异常,包括软骨表面锯齿状凹陷、波浪状缺损、压缩变扁。信号异常在EPI上表现为条状低信号,GRE上略呈高信号。结论 膝关节单纯软骨损伤MRI依损伤程度可分软骨表面正常但信号有异常、软骨表面不同程度缺损、全软骨压缩或缺损3种改变,MRI是软骨损害最佳无创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ADC值及相对ADC值(rADC)在乳腺结节病灶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52例66个乳腺结节病灶行MR DWI扫描,b值分别为0、800、1000 s/mm2,测量乳腺结节及同侧、对侧乳头层面未受累乳腺实质组织ADC值,计算rADC1(病灶ADC值/同侧未受累乳腺实质ADC值)及rADC2(病灶ADC值/对侧未受累乳腺实质ADC值),对所获资料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x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所有病灶均经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结果 52例患者中,浸润性导管癌18例,纤维腺瘤34例,DWI显示50例,共64个病灶.b=800s/mm2时,良、恶性结节平均ADC值、同侧rADC800-1及对侧rADC800-2分别为(1.54±0.28)×10-3、(1.01±0.09)×10-3 mm2/s和0.77±0.15、0.52±0.07,0.76±0.14、0.51±0.06;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8.217、9.339、10.394,P值均<0.01);以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平均值95%参考值范围上限界值作为恶性病变上限阈值点,ADC值、rADC8o0-1及rADC800-2分别为1.05×10-3 mm2/s、0.55、0.53,诊断的敏感度分别为75.0%、65.0%、60.0%,特异度分别为100.0%、95.7%、97.8%,阳性预测值分别为100.0%、86.7%、92.3%,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2%、86.3%、84.9%,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2.4%、86.4%、86.4%.b=1000 s/mm2时,良、恶性结节平均ADC值、rADC1000-1及rADC1000-2分别为(1.45±0.28)×10-3、(0.93±0.08)×10-3mm2/s和0.75±0.16、0.53±0.09,0.74±0.15、0.52±0.07;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为11.844、5.820、8.082;P值均<0.01);ADC值、rADC1ooo-1及rADC1000-2阈值点分别为0.97×10-3 mm2/s、0.58、0.55,诊断的敏感度均为70.0%,特异度分别为100.0%、95.7%、93.5%,阳性预测值分别为100.0%、87.5%、82.4%,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8.5%、88.0%、87.8%,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0.9%、87.9%、86.5%.以上6种诊断方法的敏感度及诊断符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232、2.263,P值分别为0.942、0.812).结论 ADC值与rADC值均为鉴别良恶性乳腺病变的重要参数,尤其是b= 800 s/mm2时的ADC值临床应用价值最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利用MR DWI评价不同生理状态下涎腺功能的可行性.方法 对30例涎腺功能正常的鼻咽癌患者行DWI EPI扫描,b值取0、400、600、800、1000s/mm2.先于静息状态下对腮腺及颌下腺各扫描1次,然后给患者含服维生素C 100 mg×6片,于酸刺激状态下重复对腮腺扫描7次,每次间隔18 s.比较静息状态下腮腺和颌下腺ADC值的差别,以及酸刺激前后腮腺ADC值的变化.采用配对t检验对两组间数据进行比较.结果 静息状态下,腮腺的ADC值[(1.23±0.12)×10-3mm2/s]显著低于颌下腺[(1.34 ±0.07)×10-3mm2/s,t=4.545,P<0.01].酸刺激后第1次扫描腮腺ADC值为(1.41±0.19)×10-3 mm2/s,高于静息时基值(t=10.254,P<0.01).随后ADC值在基值上波动,酸刺激后ADC的最小值为(1.24±0.14)×10-3 mm2/s,与基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29,P>0.05);最大值为(1.49±0.20)×10-3mm2/s,7次扫描的平均值为(1.36±0.17)×10-3 mm2/s,均与基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5.127、l1.905,P值均<0.01).结论 MR DWI通过ADC值的量化,可观察到不同生理状态下涎腺功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MR T2图评价膝关节软骨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MR T2图(T2 mapping)评价膝关节软骨生物组织构成变化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0名健康志愿者运动前后双膝关节、19例骨性关节炎(OA)患者的患膝行矢状面SE序列8回波扫描.测量关节软骨各感兴趣区的T2值,比较志愿者运动前后及运动前浅、深层,以及志愿者与OA患者之间T2值的差异.原始图像经后处理后获得相应的T2图.运动前后T2值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运动前浅、深层及志愿者与OA患者间T2值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志愿者运动前膝关节胫骨面软骨浅、深层的T2值分别为(48.8±6.3)ms、(44.3±5.7)ms;运动后分别为(43.4±5.0)ms、(40.3±6.1)ms,运动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004和5.037,P值均<0.05);运动前胫骨面软骨浅、深层T2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48,P<0.01).运动前股骨面软骨浅、深层的T2值分别为(52.1±5.7)ms、(47.7±5.3)ms;运动后分别为(47.2±4.5)ms、(43.6±4.1)ms;运动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169和5.957,P值均<0.05);运动前股骨面软骨浅、深层T2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84,P<0.01).相应的T2图显示了T2值变化的空间分布趋势.OA患者膝关节胫骨面关节软骨T2值为(56.0±9.1)ms,较志愿者要高,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46,P<0.01).结论 MR T2图可用于评价运动前后、OA时关节软骨生物组织构成的变化,对关节软骨退变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MRI扩散加权成像在髌软骨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使用GE 3T成像装置对8例正常健康志愿者16个膝关节、25例髌软骨损伤患者25个膝关节行常规序列及DWI序列成像。测量髌软骨各个感兴趣区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比较各组间的差异。结果:正常健康志愿者组ADC均值为(9.1±2.9)×10-4mm2/s,软骨损伤组髌软骨ADC均值为(11.3±5.0)×10-4mm2/s,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832,P=0.000)。结论:MRI DWI对软骨损伤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水激励技术在关节软骨MR成像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水激励技术在关节软骨MR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三维快速梯度回波水激励(3D-FFE-WATS)及三维快速梯度回波预饱和反转恢复法脂肪抑制(3D-FFE-SPIR)序列组合对15名健康志愿者进行单膝关节检查,计算关节软骨信号噪声比(SNR),软骨与周围组织的对比噪声比(CNR)及其效率值,统计分析试验结果.采用上述2种序列对29例疑诊关节软骨损伤的30个膝关节进行检查,综合分析各序列中软骨病变表现特征及其对病变的检出能力.结果 健康志愿者软骨SNR:3D-FFE-SPIR为197.93±18.58,3D-FFE-WATS为187.32±21.50(P=0.159);软骨与骨皮质CNR:3D-FFE-SPIR为185.50±18.34,3D-FFE-WATS为169.55±24.57(P=0.054);软骨与肌肉CNR:3D-FFE-SPIR为61.40±19.04,3D-FFE-WATS为47.27±21.05(P=0.06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软骨与液体CNR:3D-FFE-SPIR为91.53±14.46,3D-FFE-WATS为149.28±32.30(P=0.000);软骨与骨髓CNR:3D-FFE-SPIR为159.26±18.83,3D-FFE-WATS:176.87±22.50(P=0.028);软骨与脂肪CNR:3D-FFE-SPIR为134.56±15.80,3D-FFE-WATS为154.01±22.42(P=0.0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0个膝关节病变中,2种序列分别对损伤的检出:3D-FFE-WATS为39处,3D-FFE-SPIR为45处,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7).结论 3D-FFE-WATS序列可清晰显示关节软骨,脂肪抑制均匀,扫描速度快,病变检出率高,可用于常规临床检查. 相似文献
13.
膝关节软骨损伤的MR诊断及与关节镜结果对照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目的分析不同MR扫描序列对关节软骨损伤的诊断能力,为关节软骨损伤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方法对临床拟行膝关节镜检查的膝关节疼痛患者进行术前MR成像,对MR图像进行二维和三维重建处理。结果与关节镜对照,34例膝关节软骨损伤患者的MR检查结果:脂肪抑制三维稳态进动快速成像序列(fat-saturated three-dimensional fast imaging with steady-state procession,FS-3D-FISP)敏感度为91.4%、特异度为97%、Kappa值为0.818,脂肪抑制二维快速小角度激发成像序列(fat-saturated tow-dimensional fast low angle shot,FS-2D-FLASH)敏感度为77.1%、特异度为98%、Kappa值为0.531,SE-T1WI序列敏感度为70%、特异度为99%、Kappa值为0.518。本组无明确急性外伤史的关节软骨损伤病例中有77.6%在病变部位出现与损伤软骨区相对应的软骨下骨及骨髓内片状T1WI低信号影,FS-3D-FISP及FS-2D-FLASH序列呈高信号。结论FS-3D-FISP序列对关节软骨损伤病变的准确性明显优于FS-2D-FLASH和SE-T1WI,与关节镜诊断结果之间具有良好的一致性。软骨下骨及骨髓内的异常信号是关节软骨损伤重要的间接征象。关节软骨损伤的三维成像有利于临床术前对重度膝关节软骨损伤进行立体定位诊断。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 :明确正常生长软骨的MR信号特征与细微解剖结构的相关性。方法 :用 1.5TGE全身MR仪对 12例出生 2周的乳猪的双膝关节骨骺进行扫描 ,扫描范围包括二次骨化中心的骨质、二次骨化中心周围的骺软骨、生长板软骨、干骺端。将MR所显示的各层细微解剖结构的信号特征、厚度与相应组织学构造和各层的厚度进行相关性比较对照。结果 :MRI显示了二次骨化中心骨髓和干骺端之间的 5种不同的微解剖结构 :①二次骨化中心的临时钙化带 ;②二次骨化中心的生长板 ;③骨骺软骨 ;④生长板 ;⑤临时钙化带。在SET1WI和T2 WI像上 ,各层不同信号区域的厚度与相对应的微细解剖结构的厚度具有良好的相关性 (r =0 .91)。结论 :MRI能够鉴别骨骺和生长板软骨 ,且与其组织学结构有良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The surgical management of knee injuries has increased in recent years. Postoperative magnetic resonance (MR) imaging of the knee following surgical intervention serve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iagnostic evaluation of patients with recurrent or residual symptoms following surgical intervention. MR imaging additionally assists in the noninvasive documentation of temporal changes at the surgical site potentially reflective of procedural success, or failure. Background understanding of the common surgical procedures performed, their normal postoperative MR imaging appearance, and imaging features of potential procedural complications are essential in the accurate evaluation of patients following prior knee surgery. The focus of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to review the clinical and MR imaging features of the postoperative knee following prior surgical treatment of ligamentous, meniscal, and articular cartilage injuries of the joint.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