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2 毫秒
1.
氧气湿化瓶消毒保存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目的 探讨氧气湿化瓶最有效的消毒、保存方法 ,减少湿化瓶的污染。方法 设常规组、观察组氧气湿化瓶各 10 3件 ,常规组用 0 .1%消毒灵 (含有效氯 4 0 0mg/L)浸泡 30min ,取出用无菌蒸馏水均匀冲洗晾干后安装在氧气瓶上备用。观察组用 0 .1%消毒灵浸泡 30min ,再用 95 %的酒精干燥处理后安装在氧气瓶上备用。二组均在消毒处理后 1,3,5 ,7d分别采样培养 ,比较污染程度。结果 随着保存时间延长常规组污染率明显增加 ,观察组污染率明显低于常规组。常规组、观察组保存 7d的污染率分别是 5 2 .2 8%和 9.71% ,两组比较 ,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 <0 .0 1)。结论 氧气湿化瓶在常规消毒处理后加用 95 %的酒精进行干燥处理 ,能提高消毒效果 ,延长保存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氧气湿化瓶与呼吸机螺纹管集中处置管理模式,为临床使用方便与安全提供保障,减少因其保存不合理造成的医院污染及对患者的感染。方法:在医院临床科室中选取68个氧气湿化瓶和68根呼吸机螺纹管,并随机均等分为A组和B组。A组湿化瓶与螺纹管在病区含氯消毒机浸泡消毒后自然晾干备用,B组统一收回供应室,清洗消毒后,氧气吹干,并用清洁透明塑料袋包装。观察并对比两组消毒效果、细菌种类及其存活情况。结果:B组消毒效果显著,细菌种类和细菌存活总数均低于A组,比A组消毒湿化瓶多保存1d,方便临床使用与质量控制保障。结论:氧气湿化瓶与呼吸机螺纹管集中处置管理模式效果明显,在医院感染控制方面起重要作用。但因保存时间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应该在不同的季节使用不同的干燥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氧气湿化瓶清洗方法改进的效果.方法 60个回收氧气湿化瓶随机等分两组,试验组:湿化瓶用改进清洗方法即洗衣粉和多酶混合液浸泡10 min,清洗后消毒;对照组:用传统方法即清水清洗后消毒,分别于7d进行肉眼观察和细菌学检测.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清洗后的氧气湿化瓶残留物检出率分别为6.7%、60.0%,试验组的透明度、外观清洁度为96.7%、100.0%,对照组为56.7%、50.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湿化瓶储存7d细菌总数<15 CFU/cm2,细菌监测合格率为100.0%,对照组为93.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洗衣粉及多酶混合液浸泡有助于清洗效果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我院使用的是中心供氧装置,仅呼吸内科一病区和二病区每天就各有约30例患者输氧和(或)做带氧雾化,氧气湿化瓶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其瓶内壁会产生一层水垢,若不清洗干净,既影响湿化瓶的美观,也给患者造成湿化瓶不卫生的  相似文献   

5.
王荣芝 《现代预防医学》2006,33(10):2004-2004
随着医学及相关科学的不断发展,中心管道给氧等装置广泛应用于医院临床,因此,对于如何杜绝氧气湿化瓶引发院内感染问题,已逐渐引起广大医护人员重视。我院自2003年6月上旬-7月下旬,对全院氧气湿化瓶液及管道进行反复检测。发现所有湿化瓶液都有大量的细菌生长,每ml湿化瓶液的细菌在4000个以上,有6份标本培养出绿脓杆菌与致病菌,这是一种重要的院内感染因素。  相似文献   

6.
氧气湿化瓶系统消毒管理的探讨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目的:加强医院氧气湿化瓶消毒管理。方法:对我院干部病房氧气湿化瓶污染的调查。制定消毒方法,进行消毒效果跟踪调查,结果:干部病房氧气湿化瓶污染严重,污染率达76%,通过使用新的消毒方法,完全可以控制氧气湿化瓶的污染。结论:加强氧气湿化瓶系统消毒管理是杜绝由氧气湿化瓶引起的医院感染发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呼吸机螺纹管消毒后保存的有效期限.方法 将复用呼吸机螺纹管使用-清洗-消毒后随机分为:A组自然晾干法、B组95%乙醇冲洗干燥法、C组烘干箱烘干法,分别在不同的保存时间内进行了576次螺纹管内表面采样后细菌学检测.结果 消毒后保存7、14、21、28 d采样检测阳性率分别为:A组6.12%、24.00%、12.77%、13.33%,B组6.00%、6.25%、2.50%、4.00%,C组0、0、2.17%、0;不合格率分别为:A组6.12%、6.00%、8.51%、11.11%,B组0、0、2.50%、4.00%,C组在不同时间内无不合格样本;不合格样本均在潮湿季节内.结论 潮湿季节不能采用自然晾干法;95%乙醇冲洗法干燥保存的呼吸机螺纹管,在<14 d达到消毒合格;烘干箱烘干法干燥保存的呼吸机螺纹管不受季节的影响,14 d无菌生长,28 d保持消毒合格.  相似文献   

8.
氧气湿化瓶是输氧装置的一部分,是一个易带菌的感染源.其有效地消毒处理操作流程,目前尚未规范.我院自2010年1月全院氧气湿化瓶采取集中在消毒供应中心处理,先后采用两种不同的处理方法对湿化瓶进行消毒,其监测结果有显著差异,现总结报道如下. 1医院概况 我院是一所三级综合医院、省医药学院附属医院.开放床位1000张,设有34个护理单元.年输氧>4万次,日氧气湿化瓶处理量>130个.消毒供应中心已通过省卫生厅按照卫生部《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3项标准组织的评审验收. 2消毒方法与效果监测 2.1消毒方法 方法(1)消毒:使用后的湿化瓶放入含氯消毒液有效浓度500 mg/L浸泡容器中浸泡30min;清洗:消毒后滤出消毒液漂洗;晾干:清洗后的湿化瓶甩干倒立,自然晾干;组装:密闭保存,注明消毒时间.(2)分类:将有水垢、污渍的湿化瓶捻出;去污:将捻出的湿化瓶用鲁沃夫水垢去除剂去污;漂洗:将所有需清洗的湿化瓶用专用篮筐盛装,在含有酶剂的清洗池中漂洗,再在冷热水清洗池中去酶;消毒:放入含氯消毒液有效浓度500 mg/L浸泡容器中浸泡30min;终末漂洗:消毒后滤出消毒液,用纯净水漂洗至去除消毒液为止;干燥:滤出水分,连同篮筐一起将湿化瓶倒立于干燥柜内,进行干燥,温度≥75℃,时间≥30 min;组装:用塑料自封袋组装,封闭封口,粘贴消毒标签,内容包括名称、责任人、消毒日期、失效日期.  相似文献   

9.
氧气吸入是危重及缺氧患者常用的治疗手段,氧气湿化瓶的污染与否关系到患者的切身利益,临床上应用较广泛.本年度医院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对全院各病区氧气湿化瓶进行了全面监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氧气湿化瓶细菌学调查   总被引:23,自引:5,他引:23  
目的探讨氧气湿化瓶导致医院感染的途径和预防措施. 方法采集10个氧气湿化瓶使用前、中、后各部位样品进行细菌培养检查,同时对湿化水、室内空气和医护人员的手进行细菌培养检测,并采集患者痰液进行培养检查. 结果 10个氧气湿化瓶使用前各部位、室内空气和医护人员的手未检到患者感染细菌,患者使用后40%的氧气湿化瓶的内芯、内壁、出气口及管道检到与患者痰液培养结果相同的致病菌. 结论氧气湿化瓶易被患者污染,其内芯是导致医院感染的最危险因素,应对其各部位进行彻底消毒.  相似文献   

11.
湿化瓶的微生物监测及消毒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告了我院临床使用的氧气湿化瓶的细菌污染状况并探讨了消毒方法。消毒前的染菌率为83.4%,消毒后使用第1~3天的染菌率分别16.7%、20%及33.3%。第1天和第2天的菌数无显著差异,第3天的染菌率和菌数均明显增多,与消毒前接近。各菌种比例为绿脓杆菌26.1 %、表皮葡萄球菌17.4%、酵母样真菌17.4%、其它假单胞菌21. 7%。用10%活力碘涂擦湿化瓶内壁3分钟后,细菌数为0。说明此方法效果良好。本文结果提示目前因输氧造成院内感染的常见病原菌是绿脓杆菌和其它假单胞菌。消毒次数和时间应视细菌污染量而定,但2天消毒一次应为最低要求。  相似文献   

12.
3种方法对呼吸机管道消毒效果的比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比较3种方法消毒呼吸机管道的效果。方法对呼吸机管道分别采用1%施康含氯消毒剂浸泡(方法A)、0.5%过氧乙酸溶液浸泡(方法B)和环氧乙烷灭菌(方法C)3种方法进行消毒灭菌,于消毒前、后采样进行细菌培养、菌落计数及生物学监测,比较3种方法的消毒效果。结果消毒前所有样本细菌培养阳性率100%;呼吸机管道的细菌数达70 000~120 000CFU/cm2;方法C生物学监测灭菌合格率为100%,细菌培养阳性率为零,与方法A、B(合格率分别为86.25%、90.00%,阳性率分别为16.25%、13.7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呼吸机管道污染严重;浸泡法消毒效果受外界因素和人为因素影响大,易造成消毒不合格或消毒后再污染;环氧乙烷法消毒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3.
MR410加热湿化器在呼吸机临床治疗中的使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桃 《医疗卫生装备》2010,31(2):83-83,89
目的:探讨MR410加热湿化器在呼吸机临床治疗中的使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科室2007—01—2009—02的45例MR410加热湿化器在呼吸机临床治疗中的使用效果。结果:45例呼吸机治疗患者应用MR410加热湿化器后,仅5例患者出现分泌物异常变化,其中3例患者因吸入气体湿化不足致分泌物黏稠,2例患者因吸入气体湿化过度致痰液稀薄。结论:MR410加热湿化器在呼吸机临床治疗中效果较好,推荐使用。精确控制其加热温度及湿化罐内水量是确保呼吸机临床治疗中气道被较好湿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究消毒供应室集中清洗消毒氧气湿化瓶所发挥的效果.方法 选择该院在2019年12月—2020年3月进行清洗消毒的氧气湿化瓶1000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0件,研究组应用消毒供应室集中清洗消毒管理方式,对照组实施病房分散消毒管理,对比两组消毒保存后第1、7、14、21、28天的细菌监测合格率.结果 两组在消...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无创呼吸机新型供氧管道的制作,以及临床上的应用。方法选取2009年10月—2011年10月来该院进行治疗200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按照1:1的比例将他们分为实验组(A组)与对照组(B组),实验组(A组)进行无创呼吸机新型供氧管道为患者供氧,对照组(B组)进行普通吸氧管为患者供氧。仔细观测这两组患者的管道供氧效果、供氧管道的折叠率以及脱管率。结果实验组(A组)进行无创呼吸机新型供氧管道的打折、脱管以及扭曲上的发生率比较低,无创呼吸机新型供氧管道相比普通吸氧管道供氧,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两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上意义(P<0.05)。结论无创呼吸机新型供氧管道的制作简便,操作简单、安全,安全性能高,同时和具有实用性,非常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高压氧舱的管路是设备的关键组成部分,也是高压氧治疗过程中与患者直接接触的元件,保持其通畅与清洁,直接关系到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根据高压氧舱管路繁杂不易辨别、管路内积尘积物影响治疗、管路共用致患者交叉感染等常见问题,总结出分类标识、定期检测、严格消毒、防尘防异物等管理与维护的方法与技巧,提高了管路管理的效率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呼吸机的消毒与使用管理调查及改进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呼吸机的消毒与使用管理情况,以便规范.方法 通过询问和现场查看,了解呼吸机的消毒方法、流程、呼吸机管道系统的使用周期和管理情况等.结果 调查呼吸机44台、7种型号;18台使用一次性呼吸机管道;另26台有2种消毒方式、4种消毒剂型、使用周期不确定,消毒流程不规范、责任不明确、消毒效果无监测,管理比较混乱.结论 呼吸机的消毒和使用管理急待规范.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加强高压蒸汽灭菌前对消毒包的监控与管理效果,以提高消毒灭菌质量。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3年5月该院灭菌前消毒包350个作为研究对象,参照《消毒技术规范》中对灭菌前物品的基本要求对其加强高压蒸汽灭菌前进行监控与管理,比较灭菌前消毒包监控管理前后检查合格率。结果管理和监控之后的灭菌前消毒包检查合格率明显高于未接受管理和监控之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效的监控和管理提高高压蒸汽灭菌前对消毒包的检查合格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环境细菌学状况,控制医院感染发生率.方法 分别对NICU消毒前后的室内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以及消毒液进行采样检测,并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ATB系统对细菌菌种进行鉴定.结果 消毒前合格率室内空气为62.4%、物体表面为51.0%、医护人员手为46.9%、消毒液为100.0%,检测到大肠埃希菌、表皮葡萄球菌、粪肠球菌、酿脓链球菌、溶血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等;消毒后合格率室内空气为87.2%、物体表面为90.2%、医护人员手为84.4%,检测到大肠埃希菌、表皮葡萄球菌、粪肠球菌、酿脓链球菌等条件致病菌;消毒前、后质量监测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医疗机构应加强NICU的消毒质量监测,及时发现存在问题,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新生儿呼吸机管路细菌学监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特点与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 方法对2001年3月~2003年3月收治入我院NICU 106例新生儿,从上呼吸机治疗第1~7天行呼吸机管路及附属部件和病儿气管深部分泌物的细菌培养,同时随机将患儿分成2组(研究组56例,对照组50例),采用2种不同消毒呼吸机管路及附件方法,比较不同消毒方法优劣. 结果呼吸机管路细菌阳性率随通气天数增加而增加,上机≤3 d细菌监测结果均为阴性,>3 d、≤7 d细菌培养有64例阳性;采用过氧乙酸浸泡消毒管路及附件细菌培养监测有8例阳性,需重新消毒灭菌,采用环氧乙烷或甲醛熏蒸灭菌细菌监测均为阴性. 结论呼吸机管路及附件更换消毒时间应在1~3 d内为宜;呼吸机管路及附件消毒应采用初步浸泡消毒,严格清洗后干燥经环氧乙烷或甲醛熏蒸灭菌,才能确保无菌,防止VAP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