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2 毫秒
1.
公共卫生体系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公共卫生学科则是国家公共卫生体系的基础。加强公共卫生学科建设,是培养高素质公共卫生人才队伍、提升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和应对区域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进而加强国家安全治理的关键。近年来,我国公共卫生学科建设呈现由专业化向融合化、人才培养由学术型向应用型、专业准入由自由化向规范化、科研评价由论文型向综合评价型等转变趋势,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的新形势又对我国公共卫生学科建设提出新要求。参考和借鉴美国、欧洲及亚洲其他国家在公共卫生学科建设上的经验,结合我国实践,探索公共卫生学科发展的中国模式。建议赋予高校学科设置更大的弹性和自主性,促进多学科与医药卫生学科深度交叉融合;提高公共卫生应用型人才培养层次和规模,加强专业教育和精英教育,为国家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建立健全学科评估标准,构建人才培养资质准入、公共卫生教育认证标准、学科认证评估等方面标准,为我国公共卫生实践成效打好根基;通过重塑学科发展价值观、优化科研组织体制机制、改革科研评价指标体系,引导学科建设方向,实现学科发展服务于社会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公共卫生学科建设包含教学、人才培养、师资队伍、科学研究、学科影响力等方面.在处置重大疫情和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我国相对薄弱的卫生应急能力从侧面反映出我国公共卫生学科建设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理论化的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卫生实践能力不足的师资队伍,唯学术化和唯论文倾向,缺乏学科影响力等.在后疫情时代,应当构建以卫生实践...  相似文献   

3.
在"十四五"期间,居民面临的健康风险因素愈发增多,各层次的健康需求将会不断增加,疾病谱发生变化,新发传染病频发、多发,对现代医疗救治体系与重点临床科室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作者围绕医疗救治体系构建和相关临床医学学科建设两大重点内容,就健全完善"十四五"期间国家公共卫生安全管理与医疗救治体系建设重点领域与相关路径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4.
公共卫生人才是疾病预防控制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的后备骨干力量,培养应急型卓越公共卫生人才是新时期医学实践教学改革趋势,具有重要社会意义。从分析我国公共卫生类学生应急能力培养薄弱环节,解读卓越公共卫生人才内涵,加强应急教学平台建设和学科建设,构建应急型卓越公共卫生人才培养模式、优化课程体系,改革实践教学体系等入手,全面培养卓越公共卫生人才。  相似文献   

5.
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地方高校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研究生教育面临一系列的机遇与挑战。南华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围绕下得去、留得住的高素质公共卫生人才培养目标,改革教育教学理念,构建了"一中心两基本点三注重"的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研究生人才培养体系。促进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研究生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构建了"四个突出"的公共卫生职业能力培养保障体系。加强校外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研究生培养基地建设,把双导师制落到实处。结合学校特色、促进学科交叉,组建公共科研平台,为研究生培养提供项目与平台支撑。为地方高校开展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公共卫生概念与研究领域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应用上,公共卫生实际包括三个主要领域,即健康改善、健康维护以及卫生服务能力改善。健康改善依赖于社会经济、专业能力、健康促进以及其他影响健康的决定因素;健康维护涉及传染病控制、环境与职业健康保护以及化学、射线防护等;卫生服务能力改善依赖于卫生系统的服务质量和效率以及卫生经济学。公共卫生的核心基础为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学、临床实验及法律和伦理。文章评述公共卫生学科内涵以及重点领域在我国的演变。  相似文献   

7.
伴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态势,高龄患者比例逐渐增加。同时,近20年来公共卫生事件中大量危重症患者的出现,都构成了对健康中国建设事业的新考验。在此背景下发展起来的重症医学不辱使命,展现了关键性的救治能力和引领作用,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扩大了国内、国际的影响力,学科建设逐步趋于完善。但同时也意识到学科建设的诸多不足,重症医学工作者需理清思路,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利用大数据和信息化健全诊疗体系和人才培养机制,促进创新与融合发展,提高科研水平,最终推动学科持续发展,更好地为人民健康服务。  相似文献   

8.
在应用上,公共卫生实际包括三个主要领域,即健康改善、健康维护以及卫生服务能力改善.健康改善依赖于社会经济、专业能力、健康促进以及其他影响健康的决定因素;健康维护涉及传染病控制、环境与职业健康保护以及化学、射线防护等;卫生服务能力改善依赖于卫生系统的服务质量和效率以及卫生经济学.公共卫生的核心基础为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学、临床实验及法律和伦理.文章评述公共卫生学科内涵以及重点领域在我国的演变.  相似文献   

9.
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是我国公共卫生三大体系之一,与医疗救治体系相比,预防控制体系发展较为缓慢。为促进公共卫生体系整体发展,各高等医学院校应加强预防医学学科建设,培养高质量预防医学人才,有效进行疾病预防与控制。本文对加强高等医学院校预防医学学科建设提出几点建议,希望对预防医学学科建设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概述公共卫生信息学的内涵与特点,分别介绍中美公共卫生信息学教育及学科建设现状并进行比较,分析我国公共卫生信息学教育和学科发展在学科体系建设、人才培养教育模式等方面面临的挑战并提出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1.
试论医学检验卫生检验方向创新性人才培养的实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医学检验卫生检验方向作为医学领域中的一门新兴学科,其发展有力地促进了我国公共卫生事业与国际化相接轨。本文结合我院实践教学经验,从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实验教学、实践能力等方面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科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全科医学(general practice,GP)面向社区与家庭,是一个综合性医学大类学科,整合了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及人文社会等多学科内容。全科医学的主旨是强调以人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整体健康的维护与促进为方向的长期负责式照护,既关注个体健康,又注重群体健康。建国70周年以来,全科医学在我国经历了蓬勃的发展,在面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与新发传染病持续威胁人民健康的新形势下,基于全科医学理念开展的疾病预防保健、健康管理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应对,在我国基层卫生系统内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伴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的进程,不断增加的养老服务需求也给全科医学提供了更多发展的角度与空间,在全科医学的视角下整合家庭、医院、社区与养老机构的资源,以全科医生作为纽带,推进“家庭式”“社区式”“一体式”医养结合模式综合构建,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减轻社会养老压力,培养具备全科医学理念与技能的全科专业团队,为全生命周期做好健康守护,既是我国医疗和养老改革的发展趋势,也是实现“健康中国”目标的必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为适应社会发展对公共卫生人才的需求、优化预防医学专业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开设了《卫生应急》课程。整合散布在多门课程中的相关内容,设置20学时理论和18学时实验/实践教学;以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为切人点,选取行业需求分值较高的项目进行重点讲授;完善平台建设,通过第二课堂、专题讲座等渠道,拓展应急实践培训内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探索有利于提升学生公共卫生核心能力的教学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14.
随着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人群患病特征和卫生需求发生规律性改变。提升基层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有助于改善人群健康,降低卫生费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提出新时期卫生工作要把“以基层为重点”放在首位。因此,本文聚焦基层公共卫生服务,并着重从慢性病管理、健康管理及基层卫生应急三大内容开展梳理,分别提出当前基层卫生需求存在着慢性病疾病负担增加、主动健康管理的卫生需求拓展以及疫情防控基层卫生需求提升这三大现况,对基层公共卫生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通过梳理当前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现况,发现当前在慢病管理方面管理形式丰富,但存在一级预防管理滞后、信息化建设迟缓等问题。在主动健康管理方面存在发展水平有限、管理流于形式、基层人力资源紧张等问题。在卫生应急方面存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事前”控制能力弱等问题。本文通过比较分析,针对两者主要矛盾和差距,提出要以慢病管理为核心,拓宽健康管理边界,丰富基层卫生资源,适当向公共卫生管理领域倾斜,提升工作积极性,推进信息化手段和平台建设,充分放大健康大数据效能,提升人群自我健康管理主动性,完善基层卫生应急响应政策法规和预案建设,改善应急效能的建议,以期提升新时期我国基层公共卫生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流行病学是公共卫生的主干学科,也是一门广泛应用于其他学科的应用科学。全科医学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在疾病预防与健康管理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是居民健康的“守门人”。分析流行病学思维方法在全科医生培养中的应用意义,为我国全科医学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启示。 方法 以“流行病学”“全科医学”“全科医生”“家庭医生”“全科团队”和“全科医学教育”为关键词,对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及Pubmed数据库中1990年以来近30年的文献进行分析,结合我国全科医学教育现状,总结和分析流行病学思维方法在全科医生培养中的主要结合点。 结果 目前全科医生培养过程中融入流行病学思维方法的教学理念与方法不足,应将预防为主的大健康理念贯穿于全科医生教育和工作中,并增加突发公共卫生疫情防控协调处置技能训练,突出流行病学三级预防理念、流行病学调查在全科医生培养中的融合效果。 结论 应将流行病学的思维方法融入到全科医学教育与实践全过程之中,培养具有大健康观念、能维护和促进居民健康的全科医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紧密型医连体模式下全科医学科的定位。 方法 通过对比分析国内全科医学科的发展和深圳市5家区属医院全科医学科的实际运行情况,探索紧密型医联体模式下全科医学科在组织架构、功能定位和学科发展方面的建设。 结果 我国全科医学科的发展主要依赖学科联盟,通过教学师资输出与师资培养在临床基地和实践基地间建立联系。紧密医联体模式下全科医学科发展可借用行政手段强力推进,有利于分级诊疗。2016年深圳市社康机构基本医疗服务人次占全市公立医疗机构门急诊总诊疗量的42.66%。选择在社区首诊的医保参保人数量863万,占全市参保人总数的70%。深圳市区属医院全科医学科在组织架构上多采用双重管理模式,即在业务上归属医务科等职能部门管理,行政上归属社区健康管理中心管理。全科医学科在功能定位上侧重于全科教学,着重于全科医学人才培养,为基层输送合格的全科医生。全科门诊是全科医生的主要带教场所,全科住院部适合收治多病共存、未分化疾病和教学患者,有利于全科医生对典型患者的系统学习。 结论 紧密型医联体模式有利于分级诊疗推进,该模式下全科医学科组织架构可采用双重管理,其功能定位为全科教学,其学科发展方向为多病共存患者照顾。   相似文献   

17.
于晓松 《中华全科医学》2019,17(11):1797-1799
国际上,全科医学起源于近代的通科医疗,作为一门临床二级学科,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期。从上个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城乡居民对健康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在政府的大力推动、全科医学及各学科专家同道的积极努力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下,全科医学这门学科在中国大陆正式建立并得到长足的发展。本文介绍了我国大陆地区全科医学发展历程,重点谈到了近30年来全科医学发展取得的成效。最后,阐述了全科医学发展面临的挑战,并且结合百姓健康需要和国家健康中国战略要求,就未来全科医学发展提出了六点建议,旨在与广大读者共同探讨如何进一步加强全科医学学科建设,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升全科医生服务水平,全面开启全科医学发展的新征程。   相似文献   

18.
通过简要介绍医院学科评估体系及其创新之处,如评估指标完善、评估方式创新、评估主体的丰富等.结合学科评估结果,医院从学科建设关键要素人手,优化学科布局,即制定院科二级学科建设规划、凝练学术方向等;完善运行机制,包括学科奖惩机制、科研管理机制;培育学术梯队等,科学有效地推进医院学科建设.  相似文献   

19.
王可为 《中国医院》2013,(10):44-46
近年来,医院探索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学科建设综合评价机制,制定了“学科建设考评方案”,包括医疗、教学、科研、学术交流、人才梯队等多方面内容。该考评方案以其特有的量化评价指标,达到了对学科发展评价工作的科学性、规范性、公平性和可及性。结合对医院各学科的综合实力客观评价后给与不同激励措施,激发学科带头人和学科骨干的工作激情、创新潜能和团队凝聚力,最终促进学科持续、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