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胃癌是一种上皮来源的恶性肿瘤,在我国恶性肿瘤中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排在第三位,全世界大约有50%的胃癌发生在中国。早期胃癌(EGC)的预后较好,胃癌的早期诊断及治疗尤为重要,是降低胃癌病死率、提高生存率的关键。本文对EGC的内镜诊治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胃癌是威胁生命健康的最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其预后与分期关系密切,进展期胃癌预后很差,早期胃癌(EGC)预后较好,EGC的5年生存率高于进展期胃癌,因此,降低胃癌的死亡率的关键在于提高EGC的诊断率。各种内镜技术的出现使EGC的检出率不断提高,本研究将对EGC内镜诊断技术的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陈坚 《上海医药》2014,(1):8-12
胃癌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提高胃癌治疗的疗效、改善患者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各类新型消化内镜不断出现,对早期胃癌的诊断和治疗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本文就这些消化内镜新技术以及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内镜下黏膜下剥离术等早期胃癌的内镜下微创治疗方法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期胃癌临床特点,内镜下形态,提高早期胃癌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月至2010年1月我科内镜检查以及组织病理活检确诊为早期胃癌18例病例。结果内镜下大体形态以平坦型和凹陷型为主,呈息肉、炎性增生;局部黏膜色泽改变;局部黏膜粗糙、颗粒样、糜烂。结论早期胃癌缺乏特异性临床症状,内镜下表现不典型,内镜医师必须掌握早期胃癌的镜下特征,细心全面观察,正确取材,以提高早期胃癌的检出率。注意积极随访复查,避免延误诊断和治疗,提高五年生存率。  相似文献   

6.
胃癌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日本是世界上胃癌发病率最高的国家之一,日本胃肠病学会和日本胃癌研究学会分别于1962年和1963年在各自的年会上定义了早期胃癌的概念,即早期胃癌是指不论病灶大小,不管有无淋巴结转移,凡胃癌组织的深度局限于黏膜下层以上的患者.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对早期胃癌的诊断及指导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2012年03月-2013年09月行普通胃镜检查发现胃黏膜可疑病变42例,可疑病变包括局部黏膜粗糙不平、糜烂、颜色异常、微隆起等,首次病理检查均提示为良性病变。在普通胃镜下观察可疑病灶黏膜,记录病变的大小、范围,然后在超声内镜引导下对可疑部位取活检,所有病变均以病理结果作为诊断标准。结果42例患者确诊为腺癌3例(7.14%),高级别内瘤样变4例(9.53%),低级别内瘤样变11例(26.19%),慢性炎症及肠化生24例(57.14%)。结论超声内镜对提高早期胃癌的诊断率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并对指导治疗亦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经内镜、手术及病理检查证实的22例早期胃癌,内镜判断正确者16例(72.7%)。病变直径小于20mm者,大多数为粘膜层癌(m癌);直径大于20mm者,大多数为粘膜下层癌(Sm癌)。在隆起型早期胃癌中,表面光滑、无结节、无糜烂、无出血者多为m癌;而表面不平、有结节、糜烂、出血、无蒂者多为Sm癌。在凹陷型早期胃癌中,边缘整齐、皱襞端部变细、基底部平坦、色泽正常者多为m癌;而边缘不齐、皱襞端部呈杵状隆起、中断、基底部糜烂、出血或硬化者多为Sm癌。  相似文献   

9.
《中国医药科学》2017,(3):45-48
胃癌是在我国具有比较高的发病率与病死率的一种恶性肿瘤疾病,对胃癌患者的机体健康带来严重威胁。对胃癌患者进行早期的准确诊断,并对确诊的胃癌患者进行及时的临床治疗,可以有效提高胃癌患者的预后情况,有助于改善胃癌患者的生存质量,进而对患者的胃癌疾病进行有效的控制或者治愈。内镜窄带成像技术是目前内镜诊断中的一个新兴技术,与传统的内镜诊断技术相比,内镜窄带成像技术在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中的临床诊断的优势比较明显,可以明显提高胃癌患者的诊断率,有助于改善胃癌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NBI联合放大内镜对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6年3月期间接诊的240例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进行随机分组,每组各120例,两组均进行电子胃镜检查,其中对照组患者用普通电子胃镜观察后进行活检,而研究组患者用NBI联合放大内镜观察后进行活检。记录两组患者的图像清晰度、活组织检查标本病理诊断结果、对早期胃癌的诊断能力的结果等,并对其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病变轮廓、胃小凹形态以及微血管形态的检测中,研究组患者的图像清晰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对两组患者的萎缩、萎缩伴肠上皮化生,低级别、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以及早期胃癌的诊断结果中发现,研究组患者的病症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对早期胃癌患者的敏感度检查率为26.7%,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15.0%的敏感度检查率,而在特异度方面的检出率为13.3%,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23.3%的检查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种不同方法在阳性预测、阴性预测以及准确率等方面的诊断能力均没有明显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方法对患者不同病变部位的检出率为75.83%,明显高于对照组51.67%的总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的方法对腺管开口分型均没有明显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BI联合放大内镜对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检测不仅安全简便,有效提高了患者图像清晰度,还可以大大提高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检出率,使患者可以及早采取治疗,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二氧化碳( CO2)环境下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ESD)对早期胃癌( EGC)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择期行ESD的EGC患者96例,随机分为CO2组和空气组,每组48例,观察两组组织学疗效、手术及术后恢复情况、血气指标变化及术后并发症,平均随访16个月,记录两组复发情况。结果两组组织学疗效、手术时间、术后出血、纵隔气肿、皮下气肿发生率、术后血二氧化碳分压和血氧饱和度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2组膈下游离气体深度小于空气组,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和气腹完全消失时间均较空气组短,术后穿孔发生率低于空气组(P<0.05,P<0.01)。 CO2组术后无一例复发。结论 ESD术中应用CO2对血气指标无影响,且能够缩短术后恢复时间,降低穿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早期胃癌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989年2月-2000年8月间早期胃癌患者51例的临床资料及生存预后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早期胃癌大体类型以凹陷型多见,其次为浅表型,全组淋巴结转移率为13.73%,早期胃癌最常见症状是上腹不适或隐痛,3、5年生存率为94.12%和82.35%,全组术后复发率为11.7%,复发均发生于D_1术式。结论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建议对早期胃癌尤其是癌细胞分化差侵犯黏膜下层者行D_2术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胃癌患者手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110例胃癌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观察组术后接受早期肠内营养,对照组术后接受肠外营养,对比两组患者胃肠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营养支持8d后,前清蛋白较之前明显提高,观察组前清蛋白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转铁蛋白较之前有所增加,观察组转铁蛋白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肛门排气时间及第一次排便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胃癌患者术后采取早期肠内营养,可改善患者术后营养状况,促进患者胃肠功能尽早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回顾分析早期胃癌和进展期胃癌的胃镜下不同和病理特点。方法收集我院2010年1月至2015年6胃镜检查发现并经病理确诊的36例早期胃癌患者和208例进展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内镜下表现和病理特点。结果早期胃癌病灶多位于胃窦部44.4%(16/36),病理分型以分化型为主88.9%(32/36),进展期胃癌多位于胃底/贲门部46.2%(96/208),病理分型以未分化型为主89.4%(186/208)。二者在病变分布和病理分型构成方面差异有显著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NBI放大成像技术和靛胭脂染色有助于观察早期胃癌的边界和表面形态,通过与进展期胃癌的内镜下和病理不同特点进行比较,有利于及早发现早期胃癌,利于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早期胃癌患者术后焦虑抑郁与生活质量改善的作用。方法将68例早期胃癌患者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4例。两组患者在接受手术后均继续维持胃癌专科治疗。对照组不进行心理干预。于术后1、2、4、8、16周末分别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和生活质量问卷(GQOL-74)评定患者的抑郁焦虑发生率和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干预组在术后4、8、16周末的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分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GQOL-74评定结果显示,术后4、8、16周末,干预组躯体健康维度各因子、心理维度的精神紧张度和正负性情感因子以及社会功能维度的社交与社会支持和娱乐与学习因子得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干预能减轻早期胃癌患者的抑郁、焦虑症状,有效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胃癌患者的大肠癌同步发生情况.方法 选取164例胃癌患者和328例年龄及性别匹配的非胃癌患者进行分析.结果 大肠癌的发病率在胃癌组为32.9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6.46% (P <0.01).大肠癌胃癌患者的比值比(OR)为3.11;95%置信区间(CI)为1.70 ~ 5.62.特别是大肠癌发病率的差异更加突出,在50岁以上的患者OR为3.53; 95% CI为1.78 ~6.97.结论 胃癌患者大肠癌的同步患病率高于非胃癌患者,故胃癌患者应视为大肠癌的高危险群,应进行筛选推荐和大肠镜检查.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病理检测胃癌与胃溃疡患者中幽门螺杆菌的结果及临床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在葫芦岛市中心医院就诊的100例经病理诊断为胃癌的患者,100例病理诊断为胃溃疡的患者,以及100例无症状者胃镜检验,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收集整理其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结果胃癌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为78%,溃疡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为74%,对照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为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感染HP的例数高于进展期(P<0.05),部位非贲门部HP的例数高于贲门部(P<0.05)。结论 HP感染与胃癌有着密切的关系,对于HP感染患者应当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18.
胃癌伴腹泻患者血清胃泌素浓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血清胃泌素与胃癌患者腹泻的关系。方法本文对21例伴腹泻症状,27例不伴腹泻症状的胃癌患者进行了血清胃泌素浓度放免测定和免疫组化学研究。结果血清胃泌素浓度在21例伴腹泻胃癌患者为(167.68±61.54)Pg/ml,在27例不伴腹泻胃癌患者为(63.82±30.18)Pg/ml,P<0.05。在34例正常对照者为(48.94±28.72)Pg/ml。胃泌素型癌细胞发现率在腹泻组为28.57%(6/21),无腹泻组为18.52%(5/27),P>0.05。癌旁G细胞计数在腹泻组为(248.56±77.24)个/mm2,无腹泻组为(169.72±42.94)个/mm2,P<0.05;正常人胃窦G细胞计数为(178.34±53.16)个/mm2。结论高胃泌素与胃癌患者的腹泻产生有关,高胃泌素血症来源可能是癌旁G细胞增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我院收治的56例老年胃癌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以及手术治疗效果等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年5月至2013年4月间收治的56例老年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在56例患者中,4例行剖腹探查术,6例行胃空肠吻合术,8例行姑息性胃切除术,23例行根治性胃切除术,在术后并发症中,肺部感染3例,切口感染2例,占3.57%;吻合口瘘1例,合并心血管系统感染5例。结论掌握老年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等,并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采取相应的手术治疗方式,积极有效的处理患者术后并发症,对提高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