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糖尿病病因,病机,治法新探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糖尿病病因除先天禀赋外,主要为饮食所伤,即饮食过饱、饮食肥甘、饮食过饥。糖尿病的病位在脾,病机为脾精下流。采用自拟扶脾散精汤治疗糖尿病,并由该方派生出抑胃扶脾散精汤、解毒扶脾散精汤、抑肝扶脾散精汤、宁心扶脾散精汤和益肾扶脾散精汤,分别用于治疗糖尿病之变证。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助脾散精法治疗2型糖尿病(胃强脾弱证)的临床疗效。方法:运用玉女煎合参芪散精汤(石膏、熟地、麦冬、知母、太子参、黄芪、茯苓、炒白术、鸡内金、陈皮、薏苡仁、荔枝核、苍术、藿香梗、佩兰、炙甘草等)为主方,治疗本病46例,并设立对照组、治疗组,评定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明显高于对照组78%。结论:助脾散精法对于治疗2型糖尿病(胃强脾弱证)的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证治新理论--"脾弱胃强"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脾弱胃强阐释糖尿病的证候,认为本病以脾胃气阴两虚为本,燥热、痰湿、瘀血为标,其病机以脾胃失调为主要特点,从而确立扶脾抑胃是治疗糖尿病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减少血糖波动是目前干预糖尿病和预防并发症的重点,西医目前尚无针对胰岛功能本身的治疗方法。笔者基于中医脾胰同源的理论,分析“脾气散精”环节在机体糖调节中的重要作用,认为胰脏内分泌细胞所分泌的激素(胰岛素等)属于脾气散“精”的物质基础,“脾气散精”障碍而致精滞为浊、浊邪壅塞是糖尿病发生的使动环节与糖尿病全病程的关键病机。故提出以“助脾散精”作为治疗总则,运用补脾气、滋脾阴、通脾络等治法,促进糖尿病患者“胰”中精微物质的布散,令“精”散而不壅,“精”尽为所用,恢复糖调节激素间的平衡,从而减少血糖波动。  相似文献   

5.
肠道菌群是目前医学研究的热点话题,其与糖尿病的相关性已在基因、分子层面进行了揭示。中医典籍无关于"肠道菌群"的记载,其功能的论述散见于脾的相关章节。笔者通过多年临证探索,提出针对糖尿病治疗的助脾散精法,并发现助脾散精与肠道菌群有着密切联系,对于糖尿病治疗有其实际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冯建华教授从"脾不散精"理论论治糖尿病肾病,思路取于《内经》中"脾为胃行其津液"的思想,以温运脾阳,助脾散精为治疗之总则,在临床诊治糖尿病肾病方面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胃轻瘫是临床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具有发病率高、漏诊率高、医疗负担重等特点。现代医学对糖尿病胃轻瘫的治疗主要包括基础治疗和对症治疗但均收效甚微。本文以《黄帝内经》中“脾气散精,脾主肌肉”立论,结合糖尿病胃轻瘫的现代医学研究及临床特点,通过探讨“脾气散精,脾主肌肉”的理论内涵及与糖尿病胃轻瘫的关系,认为脾不散精、脾主肌肉功能失常是糖尿病胃轻瘫的重要发病机理,并由此提出“助脾散精以固本”是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总体原则兼以调畅中焦气机,但在遣方用药过程中应当根据病程长短、证候虚实进行灵活调整。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肾病为糖尿病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可出现水肿、蛋白尿、渐进性肾功能损害、高血压病、肾功能衰竭等症状。临床上应关注糖尿病肾病中医病机,探索发病机制,防治本病。在传统中医学中并未记载“糖尿病肾病”的名称,根据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症状,其多属“肾消”“水肿”“尿浊”的范畴,现代医家多称之为“消渴病肾病”。大多数当代医家认为糖尿病肾病病性为本虚标实。关于糖尿病肾病的病机,目前并未统一。文章介绍浊毒学说,分析“脾不散精”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认为浊毒分为湿浊毒、谷浊毒、瘀毒,从“脾不散精、浊毒内蕴”继而“损伤肾络”的角度探析糖尿病肾病的中医病机,提出在治疗方面应遵从中医的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综合调理,采用“助脾散精、化浊解毒、化瘀通络”,兼补肾健脾扶正、利水消肿、通腑泄浊、搜风通络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自拟抑肝扶脾汤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32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新一 《北京中医》2005,24(6):328-329
目的 观察抑肝扶脾汤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的疗效。方法将60例IB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患者给予自拟抑肝扶脾汤治疗,对照组28例患者给予得舒特治疗。结果治疗组愈显率为59.4%,总有效率为93.8%;对照组愈显率为25%,总有效率为71.4%。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愈显率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总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抑肝扶脾汤治疗IBS疗效优于得舒特。  相似文献   

10.
扶脾抑胃法治疗胰岛素抵抗性糖尿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扶脾抑胃法对胰岛素抵抗性糖尿病的疗效.方法:选择72例胰岛素抵抗性2型糖尿病患者,以扶脾抑胃法治疗,治疗前后检测空腹血糖,胰岛素水平,采用稳态模型评估(HOMA)法评估胰岛素敏感性.结果:治疗前后FPG、Fins、HOMAIR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扶脾抑胃法可改善糖尿病患者临床症状,降低血糖水平,并可改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1.
浅谈脾散精功能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中的重要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属祖国医学"消渴病"范畴。其论治自古以来,均强调从肺胃肾治之。但证之临床,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不管是在临床表现上,还是治疗方法上,均与中医"脾"具有密切关系。故本文试图从"脾主运化散精"之角度来阐述其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李新一 《北京中医药》2005,24(6):328-329
目的观察抑肝扶脾汤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的疗效.方法将60例IB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患者给予自拟抑肝扶脾汤治疗,对照组28例患者给予得舒特治疗.结果治疗组愈显率为59.4%,总有效率为93.8%;对照组愈显率为25%,总有效率为71.4%.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愈显率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总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抑肝扶脾汤治疗IBS疗效优于得舒特.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扶脾固肠汤治疗Crohn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8例采用扶脾固肠汤治疗,对照组12例采用柳氮磺胺吡啶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86%,对照组为75.00%,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扶脾固肠汤治疗Crohn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抑肝健脾汤治疗小儿厌食症8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亚岚  安君玲 《新中医》2008,40(2):86-87
目的:观察抑肝健脾汤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0例患儿以抑肝扶脾立法,采用抑肝健脾汤治疗.结果:总有效率为91.25%.结论:抑肝健脾汤治疗小儿厌食症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5.
减少血糖波动是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重点与难点。脾胃为中土之脏,脾胃气机升降是维持机体五脏气血生化的枢纽。“脾胃转枢”是从气机升降运动角度强调脾胃之气斡旋中焦,协调脏腑气机、营卫循行、气化转枢,对周身气机运行起着重要的中轴转枢功能。脾胰受损、脾不散精、五脏气机升降失调是血糖波动的基本病机。在糖尿病血糖波动治疗中,临床上应秉承重在助脾散精,兼顾五脏,协调气机升降、平衡气血阴阳的治疗理念,使水谷精微的转输与利用恢复正常,则糖浊可化、并发症得以缓解,彰显中医维持血糖稳态的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16.
杜克宽教授是我省名老中医,从事教学、临床40余载,经验丰富,“抑肝扶脾”是杜师独特学术经验的精髓。现将杜师临证运用“抑肝扶脾”思想调治儿科杂病的治疗特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是一组与生活观念和饮食类型密切相关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脾”在中医理论中 ,既指人体消化系统 ,亦可指消化机能 ,因此糖尿病的发生与否 ,与脾之间必然存在着相关性。利用现代研究成果并古典医籍有关理论 ,本文试就脾精不行为糖尿病的病机作一讨论。1 糖尿病诊治回顾与分析历代医家对糖尿病多从三消辨治 ,认为口渴而多饮为上消 ,多饮善食为中消 ,渴而尿数如脂为下消。现代中医治有发展 ,类多采用疏肝、补肾、化痰、活血为主 ,虽亦有学者提出健脾之法 ,然和者不众。究其原因 ,我们认为无论是先贤的三消辨治 ,还是今人的疏肝补肾、…  相似文献   

18.
睡眠障碍是肿瘤患者常见的不适主诉之一,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关注并缓解其睡眠障碍,具有积极的意义。导师运用扶脾抑肝清心法治疗肿相关睡眠障碍,效果显著。文章将从立法依据,方药精解等方面论述扶脾抑肝清心法治疗肿瘤相关睡眠障碍的特征和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实脾散精对糖尿病治疗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脾散精对糖尿病治疗意义张亚明江苏省兴化市中医院(兴化225700)糖尿病是一种由于体内胰岛素的绝对或相对分泌不足而引起以糖代谢紊乱为主的全身性疾病。中医古称“消瘅”,后世谓“消渴”。是以消水、消食、消浚、消瘦、尿糖及血糖增高为主要症状。祖国医学认为...  相似文献   

20.
补精活络为主和扶脾清化为主治疗老年慢性肾炎52例,显效38.5%,总有效率为78.9%,提示对清除蛋白尿、改善肾功能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