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门冬氨酸乌氨酸对肝动脉栓塞化疗所造成的肝功能损害的作用。方法:对接受肝动脉栓塞化疗的31例原发性肝癌病人给予门冬氨酸乌氨酸保肝,并设30例为对照组。2组病人均于肝动脉栓塞化疗后当天开始给予常规护肝治疗。检测两组疗前和疗后胆红素(BIL)、丙氨酸氧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血氨(BA)水平。结果:对照组肝动脉栓塞化疗后BIL、ALT、AST明显升高,治疗组则未出现上述现象,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血氧亦低于对照组,但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门冬氨酸乌氨酸用于肝动脉栓塞化疗,可减轻肝细胞损害,保护肝脏功能,增强病人对栓塞化疗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门冬氨酸鸟氨酸与异甘草酸镁在原发性肝癌伽玛刀治疗中的护肝作用.方法 选择经B超、CT、MRI及AFP等明确诊断为肝癌并且已为中晚期而不宜手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对其进行伽玛刀治疗前后给予门冬氨酸鸟氨酸或异甘草酸镁治疗.实验分3组:A组92例给予门冬氨酸鸟氨酸,B组90例给予异甘草酸镁,C组86例为对照组并给予甘草酸二铵、肌苷等,3组均于伽玛刀治疗前3 d给药.检测3组伽玛刀治疗前后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和血氨(BA)水平.结果 A组和B组对伽玛刀治疗患者的肝功能有明显的保护作用,患者伽玛刀治疗后TBIL、ALT及AST均有所升高,但能较快恢复正常,与C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伽玛刀治疗后血氨明显下降,而B组伽玛刀治疗后血氨无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门冬氨酸鸟氨酸与异甘草酸镁均可防治伽玛刀治疗所致肝损伤,保护和促进肝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增加患者对伽玛刀治疗的耐受性,且门冬氨酸鸟氨酸与异甘草酸镁比较,能更有效降低血氨,预防肝性脑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门冬氨酸鸟氨酸在原发性肝癌放疗时的保肝作用。方法选择经细胞学、影像学及AFP等明确诊断为肝癌并且已为中晚期而不宜手术治疗的病人为研究对象,在对其进行三维适形放疗的前后给予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并设立对照组,通过生化检测观察原发性肝癌放疗同时给予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的肝功能改变。结果门冬氨酸鸟氨酸对放射治疗的肝癌病人的肝功能有明显的保护作用,病人放疗后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和胆红素有所升高,但能较快恢复正常。结论门冬氨酸鸟氨酸可以防治放射性肝损伤,保护和促进肝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增加对放疗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4.
刘联平 《西南军医》2016,(3):261-263
目的观察醒脑静联合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肝性脑病(HE)的临床疗效。方法52例HE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25例)在常规治疗措施基础上加用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观察组(n=27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两组疗程均为5d。比较两组疗程及治疗前后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血氨表达水平。以数字连接试验(NCT)及数字符号试验(DS),详细记录患者苏醒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8.9%)明显高于对照组(68.0%)(P<0.05);观察组血清ALT、AST、TBIL及血氨表达水平(217.1±81.8)U/L、(124.2±63.7)U/L、(114.2±50.2)μmol/L、(59.6±22.7μmol/L)降低,较对照组(271.2±87.5)U/L、(175.6±67.4)U/L、(158.4±57.9)μmol/L、(78.8±31.1)μmol/L)更为显著(P<0.05);观察组治疗后NCT(51.7±10.2)s较对照组(60.4±10.8)s降低更为显著(P<0.05),而DS(54.1±13.4)分较对照组(40.5±11.3)分升高更为显著(P<0.05);观察组苏醒时间(3.7±1.5)d明显快于对照组(2.5±1.4)d(P<0.05)。结论醒脑静联合门冬氨酸鸟氨酸可明显改善HE患者肝功能、NCT、DS和降低血氨水平,显著性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彭伟明  于强  杨勇  席启辉 《人民军医》2013,(11):1300-1301
目的:观察胸腺素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药物性肝损害8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3例。两组均停用肝损害药物,对照组给予门冬氨酸钾镁注射液、甘草酸二胺注射液静脉滴注等护肝降酶、退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还原型谷胱甘肽及胸腺素静脉滴注。疗程均为4周。观察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以及治疗前后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和总胆红素(TBIL)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8.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4.3%(P〈O.05)。两组治疗后血清ALT、AST、TBIL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或非常显著下降(P〈0.05,P〈O.01),观察组治疗后ALT、6舰、TBIL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O.05)。结论:胸腺素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药物性肝损害疗效确切,肝功能恢复较快。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商品名:美能)治疗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方法:将60例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采用护肝退黄综合治疗(维生素类、门冬氨酸钾镁、能量合剂等),治疗组加用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观察治疗前、后两组的临床症状、体征及肝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临床症状及体征大多消失或好转,尤以治疗组明显;在降低谷丙转氨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方面,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MR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乏血供原发性肝癌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对我院2018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80例乏血供原发性肝癌患者展开对照分析,将其分为观察组(MR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与对照组(手术治疗)各40例,分组方法为随机数字表法,探讨实施不同治疗对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 治疗前两组在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肝功能及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后两组TBIL、ALT、AST、AFP和CEA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 0. 05),但两组TBIL、ALT、AST、AFP和CE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在癌灶转移率、术后1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在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显著比对照组低(P 0. 05),两组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对比,观察组(7. 50%)显著比对照组(67. 50%)低(P 0. 05)。结论 对乏血供原发性肝癌采用MR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后,疗效显著,对肝功能及AFP、CEA的改善及癌灶转移率、术后1年生存率与手术治疗接近,且住院时间更短,住院费用更低,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安全性更高,此方法值得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化疗加栓塞对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70例原发性肝癌患 随机分为治疗组(n=45)和对照组(n=25)。全部病人均经导管灌注化疗药物,治疗组追加肿瘤供血动脉栓塞。治疗后,全部病人经随访观察1-3年。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患生存期明显延长,且两组间有统计学上的显差(P<0.05)。结论:化疗加栓塞是原发性肝癌非手术治疗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9.
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定量分析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人血清乙肝病毒(HBV)含量与血清标志组合和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的关系,并对干扰索的疗效进行评价。方法:将慢性乙型肝炎200例分为干扰素组(实验组)和不用干扰素组(对照组)各100例,两组均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法进行血清HBV-DNA定量,分析HBV—DNA水平与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和血清酶学(ALT、AST)的关系;实验组采用常规治疗加干扰素治疗,对照组单用常规治疗,6个月后评定两组疗效。结果:血清HBVDNA水平,大三阳病人较高,单纯HbeAb阳性病人较低;血清HBV-DNA随着拷贝数量的升高,其ALT和AST的异常率及平均值也随之增加;干扰素治疗低滴度HBVDNA的病人疗效较好。结论:采用FQ—PCR进行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定量分析,对乙型肝炎的诊断、治疗和预后的判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吴卫华 《人民军医》2009,(7):438-439
目的:观察硫普罗宁(凯西莱)联合甘草酸二铵(甘利欣)治疗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药物性肝损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分别给予硫普罗宁联合甘草酸二铵治疗和单用甘草酸二铵治疗。结果:肝功能指标恢复总有效率、γ-谷氨酰转肽酶恢复总有效率、临床症状改善率,观察组分别为90%、75%、90%,对照组分别为60%、30%、5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硫普罗宁联合甘草酸二铵治疗药物性肝损害疗效显著,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γ-GT)恢复早,效果优于单用甘草酸二铵。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全频超声乳化吸引刀(CUSA)切除原发性肝细胞肝癌的疗效。方法:选择原发性肝细胞肝癌患者54例,随机分为CUSA组(观察组)和常规钳夹组(对照组)各27例。观察比较两组术中情况、术后第7天肝功能水平、术后情况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输注浓缩红细胞数量,术后第7天ALT、AST和TB水平,术后引流量,拔管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或非常显著(P〈0.05,P〈0.01);手术时间、术后第7天ALB、PT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无需阻断肝门血流,并发症发生率低。结论:CUSA切除原发性肝细胞肝癌可避免肝门血流阻断及缝合肝断面,术中出血量少,肝功能损害程度轻及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自身免疫性肝炎(PBC-AIH)重叠综合征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治疗应答。方法对具有肝穿刺标本的11例PBC-AIH重叠综合征、21例Ⅰ型AIH和20例PBC(Scheuer分期Ⅰ、Ⅱ期)患者进行比较,重点分析PBC-AIH重叠综合征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及治疗应答。结果3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无显著差异;PBC-AIH重叠综合征血清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肽酶(GGT)、免疫球蛋白IgM以及抗线粒体抗体(AMA)、AMA-M2阳性率明显高于AIH组(P〈0.05或P〈0.01);而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γ-球蛋白、免疫球蛋白IgG以及抗核抗体(ANA)或抗平滑肌抗体(SMA)阳性率明显高于PBC(P〈0.05或P〈0.01)。肝组织学示界面炎/碎屑样坏死、小叶内炎症及胆管病变;重叠综合征熊去氧胆酸(UDCA)治疗组7例中4例(57%)肝功能改善(P〈0.05),UDCA及泼尼松龙联合治疗组7例中5例(71%)ALT、胆红素(BIL)、AST恢复正常,ALP、GGT明显下降(P〈0.05或P〈0.01)。PBC组中13例(65%)ALT、BIL、ALP、GGT明显下降(P〈0.05)。结论PBC-AIH重叠综合征临床、血清学及组织病理学表现出AIH和PBC双重特征,不同于单纯的PBC和AIH,UDCA及泼尼松龙联合治疗有助于生化指标改善。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注射液用于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非手术病的疗效。方法:治疗组在保守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注射液20-40 mL加入5%葡萄糖500 mL静脉滴注,1次/d,连用7-14 d,对照组不使用复方丹参注射液。两组均在治疗后7 d检查红细胞比容(HC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以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红细胞比容(HCT)下降;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降至正常等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复方丹参注射液能提高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4.
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海琴 《人民军医》2010,(8):586-587
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苷对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将不能应用干扰素治疗的慢性丙型肝炎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在基础用药基础上加用甘利欣治疗;观察组在基础用药基础上加用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临床症状及体征好转率;两组治疗前后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血清总胆红素(TBiL)水平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症状及体征有显著好转;两组治疗后ALT、AST、TBiL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ALT、AST、TBiL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86.7%,显著优于对照组73.3%(P〈0.05)。结论:复方甘草酸苷对不能应用干扰素治疗的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优于甘利欣。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复方甘草酸苷对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确诊为慢性乙型肝炎(CHB)的患者14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71例。对照组给予阿德福韦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复方甘草酸苷,观察24周。比较治疗前后两组肝功能参数、HBV—DNA转阴率和总有效率。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总胆红素(TBIL)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血清ALT、AST及TBIL水平明显降低,总有效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两组HBV-DNA转阴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甘草酸苷能有效降低CHB患者血清ATJT、AST及TBIL等肝脏酶学指标,改善患者症状.无明显不良反应,是治疗CHB安全、有效的辅助用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在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后的保肝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11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0例和治疗组60例,均给予肝动脉化学性栓塞和灌注治疗.对照组,静脉滴注维生素C 2.0g,维生素B6 0.2 9,肌苷2.0 g,以及支链氨基酸250 ml,每日1次,术后连续使用l周;治疗组,在前述基础用药上加用还原型谷胱甘肽1.8 9,以5%葡萄糖溶液250 ml配伍静脉滴注.同时检测术前和术后1周各项肝功能指标,进行两组间比较.结果 治疗前两组肝功能、病情无明显差异.介入治疗1周后,治疗组和对照组转氨酶(ALT、AST)、总胆红素(TBIL)均明显升高(P<0.05),血清前白蛋白(PA)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各项指标变化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还原型谷胱甘肽能明显改善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引起的肝功能损害,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建立与人类原发性肝癌相似的大鼠肝癌模型 ,探讨其薄层螺旋CT动态表现。方法 实验组大鼠自由饮用含DE NA水 1 0 0d。通过剖腹探查、病理切片证实诱发肝癌成功。通过血清学ALT、AST、γ -GT、ALP、BIL、ALB、A/G和PT检查 ,证实实验大鼠的肝功受损情况及肝硬化背景。通过薄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 ,了解诱发性肝癌的血供特征。结果 大鼠饮用DENA水后 ,肝癌发生率 1 0 0 %。血清ALT、AST、γ -GT、ALP、BIL升高 ,与临床肝硬化病人的血清学变化十分近似。薄层螺旋CT扫描诱发性肝癌动脉期早期 (0~ 1 0s)明显强化 ,并迅速衰减 ,呈“快进快出”表现 ,与人类肝癌表现十分相似。于 0~ 1 0s之间 ,肝癌与肝脏之间形成了最大的密度差 ,CT扫描最有价值。结论 DENA诱发性肝癌模型 ,成功率高 ,与人类原发性肝癌具有十分相似的肝硬化背景及血供特点 ,能为肝癌血管介入及新生血管抑制剂研究提供良好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131碘(131I)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合并重症肝损害的效果。方法:选择甲亢合并重症肝损害20例,服用(240.5±111)MBq的131I,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6个月患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KP)及总胆红素(TB)水平,以及游离三碘甲状原氨酸(FT3)和游离甲状腺素(FT4)水平。结果:治疗3个月后,患者ALT、AST、AKP水平,以及FT3、FT4水平均非常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治疗6个月后,患者ALT、AST、AKP、TB水平均显著或非常显著低于治疗3个月时水平(P〈0.05,P〈0.01)。结论:131I治疗甲亢合并重症肝损害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治疗原发性肝癌(PHC)介入术后综合征的疗效及对肝功能和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影响。 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02例PHC介入术后综合征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51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联合血必净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和安全性。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总积分、肝功能指标[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血清CRP、TNF-α和VEGF水平的变化情况。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0.39%,与对照组的56.86%相比显著上升(P < 0.05)。两组术后3、7 d中医证候总积分均显著下降(P < 0.05);且以观察组降低更显著(P < 0.05)。观察组肝区疼痛、发热、恶心呕吐、腹泻的持续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 < 0.05)。两组术后3 d时血清ALT、AST、TBIL、CRP、TNF-α水平均较本组术前显著升高(P < 0.05),术后7 d时则均较本组术后3 d时显著降低(P < 0.05);且观察组术后3、7 d时血清ALT、AST、TBIL、CRP、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时点(P < 0.05)。两组术后血清VEGF水平均显著升高(P < 0.05),但术后7 d相比观察组显著更低(P < 0.05)。所有受试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结论血必净注射液辅助治疗PHC介入术后综合征能有效抑制血清炎性因子与VEGF表达,减轻肝损伤,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保肝药物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甘草酸二铵对腹部开放伤后海水浸泡实验犬肝功能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 致腹部开放伤后的24只犬随机分为对照组(海水浸泡1.5 h后打捞出水,单纯观察),普通治疗组(经海水浸泡后打捞出水,给予一般急救及补液处理)和保肝药物治疗组(经海水浸泡后打捞出水,给予一般急救及补液处理,同时给予保肝药物治疗),每组8只.于致伤前及致伤后定时取血测定总胆红素(TB)、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凝血酶原时间(PT)、内毒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同时对肝组织进行病理检查.结果 对照组血清TB、ALT、AST和LDH明显升高,并且生存时间小于24 h.普通治疗组血清TB、ALT、AST和LDH也有明显升高,但生存时间均超过24 h.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甘草酸二铵能在伤后12~24 h内较明显减轻肝脏受损的程度.结论 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甘草酸二铵对外伤后海水浸泡导致的肝功能损伤的防治效果良好,可作为该类肝损害的首选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