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多茎委陵菜中的黄酮苷类成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多茎委陵莱(Potentilla multicaulis Bunge)中的化学成分。方法多茎委陵菜的70%乙醇提取物经大孔吸附树脂、硅胶柱层析、ODS柱层析及凝胶柱层析,采用化学及光谱学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纯化得到5个黄酮苷类化合物和1个挥发油。分别为翻白叶苷A(Ⅰ)、槲皮素-3-Oα-L-鼠李糖苷(Ⅱ)、槲皮素-β-O-β-D-葡萄糖苷(Ⅲ)、山柰酚-3-β-D-葡萄糖苷(Ⅳ)、异鼠李素-3-O-β--D-吡喃葡萄糖-7-O-α-L-吡喃鼠李糖苷(Ⅴ)、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Ⅵ)。结论化合物Ⅰ-Ⅳ,Ⅵ均为首次在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Ⅴ为首次从委陵菜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从工业大麻甲醇提取物的石油醚萃取部分分离鉴定了14个化合物,分别为β-谷甾醇(1)、豆甾醇(2)、二十二烷酸甲酯(3)、△^5。22.豆甾醇乙酸酯(4)、α-菠菜甾醇(5)、表无羁萜醇(6)、无羁萜酮(7)、四氢大麻酚(8)、大麻二酚(9)、大麻二酚酸(10)、cannabielsoicacidA(11)、大麻酚(12)、催叶萝芙叶醇(13)和去氢催叶萝芙叶醇(14)。从正丁醇萃取部分分离鉴定了15个化合物,分别为芦丁(15)、槲皮素-3-O—α—L-鼠李糖苷(16)、山奈酚-3.O—α—L-鼠李糖苷(17)、芹菜素-7-O-α-L-鼠李糖苷(18)、芹菜素-7-O—α-D-吡喃葡萄糖苷(19)、木犀草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20)、1,3,6,7-四羟基-2-C-β-D-吡喃葡萄糖口山酮(21)、牡荆素(22)、荭草素(23)、芹菜素-6,8-二-C—β—D-吡喃葡萄糖苷(24)、牡荆素-2”-O—α—L-鼠李糖苷(25)、荭草素.2”.O—β—D-吡喃葡萄糖苷(26)、肌醇甲醚(27)、肌醇(28)、尿嘧啶(29)。其中化合物3、4、5、21、24、27、29为首次报道从该属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3.
马尾松松针的黄酮类化学成分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松科植物马尾松松针亲水性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Sephadex-LH 20、ODS和硅胶等柱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马尾松松针的醋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部分分离得7个黄酮类化合物,其化学结构分别确定为3',5-二羟基-4'-甲氧基二氢黄酮-7-O-α-L-鼠李糖基(1→6)-β-D-葡萄糖苷(1),3',5-二羟基-4'-甲氧基二氢黄酮-7-O-β-D-葡萄糖(1→2)-α-鼠李糖苷(2),4',5-二羟基二氢黄酮-7-O-α-L-鼠李糖基(1→2)-β-D-葡萄糖苷(3),木犀草素(4),木犀草素-7-O-吡喃葡萄糖苷(5),槲皮素(6)和双氢槲皮素(7)。结论:化合物1~5为首次从本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Guo QL  Li B  Li J  Li JJ  Xia LY  Dong JX 《药学学报》2011,46(4):428-431
为了研究苋科植物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Mart.)Griseb]抗病毒活性的物质基础,对其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本文主要报道从空心莲子草正丁醇部位分离得到的5个三萜皂苷类化合物,经图谱分析,结构分别鉴定为:3-O-β-D-吡喃葡萄糖(1→3)-O-[β-D-吡喃葡萄糖]-齐墩果酸-28-O-β-D-葡萄糖醛酸苷(1)、齐墩果酸-3-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苷(2)、齐墩果酸-3-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28-O-β-D-吡喃葡萄糖苷(竹节参苷Ⅳa,3)、3-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丁酯-齐墩果酸-28-O-β-D-吡喃葡萄糖苷(4)和3-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常春藤皂苷K(尼泊尔常春藤皂苷K,5),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4和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对斯里兰卡天料木茎的乙醇提取物进行化学成分研究。应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柱色谱,HPLC和制备薄层等多种色谱方法进行分离和纯化,从中分离得到了13个化学成分,包括5个木脂素类(1–5),3个异香豆素类(6–8)和7个其他类化合物。经波谱解析并与文献数据相比对,其结构分别鉴定为:(–)-5'-甲氧基异落叶松脂素3α-O-β-D-吡喃葡萄糖苷(1),(+)-南烛木树脂酚-3α-O-β-D-葡萄糖苷(2),(+)-异落叶松脂素3α-O-β-D-吡喃葡萄糖苷(3),(–)-异落叶松脂素3α-O-β-D-吡喃葡萄糖苷(4),icariside E5(5),3-苯基异香豆素(6),homalicine(7),(–)-dihydrohomalicine(8),木栓酮(9),儿茶酚(10),对羟基苯甲酸(11),甲基呋喃阿拉伯糖苷(12),尿苷(13)。除了化合物6–8外,其他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得到,化合物6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北葶苈子的黄酮苷类成分进行研究,为该植物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综合应用大孔吸附树脂、硅胶、Sephadex LH-20和ODS等柱色谱以及HPLC制备法对北葶苈子化合物进行分离纯化,利用理化性质与核磁共振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体积分数为50%的北葶苈子乙醇溶液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7个单体成分,分别为芹菜素-7-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苷(apigenin-7-O-β-D-pyranglycuronide,1)、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luteolin-7-O-β-D-glycuronide,2)、(+)-4'-O-methylcatechin-7-O-β-D-glucopyranoside,3)、山奈酚-3-O-β-D-葡萄糖醛酸苷(kaempferol-3-O-β-D-glycuronide,4)、山奈酚-3-O-β-D-葡萄糖(1→2)-β-D-葡萄糖苷(kaempferol-3-O-β-D-glucosyl(1→2)-β-D-glucoside,5)、山奈酚-3-O-β-D-吡喃葡萄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基7-O-β-D-吡喃葡萄糖苷(kaempferol-3-O-β-D-glucopyranosyl(1→2)-β-D-glucopyranosyl-7-O-β-D-glucopyranoside,6)及kaempferol 2G-glucosylgentiobioside(7)。结论在对北葶苈子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分离鉴定了7个黄酮苷类化合物。化合物1~7均为首次从独行菜属中分离得到,并首次对化合物7的核磁数据进行报道。  相似文献   

7.
梅叶冬青根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梅叶冬青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凝胶柱层析和反相硅胶柱层析等方法分离纯化梅叶冬青根的化学成分,并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梅叶冬青根的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β-O-乙酰熊果醇(Ⅰ)、3β-O-乙酰熊果酸(Ⅱ)、泰国树脂酸(Ⅲ)、齐墩果酸(Ⅳ)、咖啡酸(Ⅴ)、乌索酸(Ⅵ)、2α,3β,19α-三羟基乌索-12-烯-23,28-二羧酸(Ⅶ)、β-谷甾醇(Ⅷ)和胡萝卜苷(Ⅸ)。结论化合物Ⅰ~Ⅴ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江南星蕨Microsorium fortunei(Moore) Ching的化学成分。方法用系统溶剂提取,常规的硅胶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和波谱特征鉴定其结构。结果从乙酸乙酯及正丁醇部位分离得到了7个化合物,分离鉴定的7个化合物分别为β-谷甾醇(Ⅰ),谷甾醇β-D-吡喃葡萄糖苷(Ⅱ),松脂素(Ⅲ),槲皮素(Ⅳ),槲皮素3-O-β-D-吡喃半乳糖苷(Ⅴ),瓦利苷(Ⅵ)和蕨素A(Ⅶ)。结论所有化合物均系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火绒草中的黄酮苷类成分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研究火绒草[Leontopodium leontopodioides(Wild.)Beauv.]中黄酮苷类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反复硅胶柱色谱法、Sephadex LH-20柱色谱法、ODS柱色谱法和反复重结晶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理化常数测定和波谱分析鉴定了其化学结构。结果从体积分数为60%的火绒草乙醇溶液提取物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并鉴定其结构为:芹菜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apigenin-7-O-β-D-glu-copyranoside1)、木犀草素-4′-O-β-D-吡喃葡萄糖苷(luteolin-4′-O-β-D-glucopyranoside2)、6-羟基-木犀草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6-hydroxyluteolin-7-O-β-D-glucopyranoside3)、6-羟基-芹菜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6-hydroxyapigenin-7-O-β-D-glucopyranoside4)、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quercetin-3-O-β-D-glucopyranoside5)。结论化合物4,5为首次从火绒草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3为首次从本植物火绒草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毛冬青中环烯醚萜苷类化合物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毛冬青的化学成分。方法以溶剂法和色谱法分离化合物,经IR、NMR、MS确证化合物结构。结果与结论分离得到7个已知的环烯醚萜苷类化合物,其结构分别鉴定为oleoacteoside(1)、木犀榄苷-11-甲酯(2)、橄榄苦苷(3)、(R)-β-羟基橄榄苦苷(4)、(8Z)-ligstroside(5)、(8E)-女贞子苷(6)、2'-(3',4'-二羟基苯基)乙基-(6"-O-木犀榄苷-11-甲酯)-β-D-吡喃葡萄糖苷(7)。7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裸花紫珠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洁  柳文媛  冯锋 《海峡药学》2010,22(9):77-79
目的研究裸花紫珠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各种柱层析方法分离纯化,运用光谱数据解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11个化合物,分别为:2α,3α,24-三羟基-齐墩果烷-12-烯-28-酸(Ⅰ),2α,3β,24-三羟基-齐墩果烷-12-烯-28-酸(Ⅱ),2α,3β,19α-三羟基-齐墩果烷-12-烯-28-O-β-D-葡萄糖苷(Ⅲ),2α,3α,19α,23-四羟基-齐墩果烷-12-烯-28-O-β-D-葡萄糖苷(Ⅳ),岳桦素(Ⅴ),芹菜素(Ⅵ),木犀草素(Ⅶ),无梗五加苷B(Ⅷ),aurantiamide acetate(Ⅸ),β-谷甾醇(Ⅹ),β-胡萝卜苷(Ⅺ)。结论化合物Ⅱ~Ⅳ,Ⅷ和Ⅸ为首次从紫珠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Ⅰ和Ⅴ为从裸花紫珠中首次分得。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麻黄科植物草麻黄(Ephedra sinica Stapf.)草质茎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多种色谱方法,对草麻黄草质茎的n-正丁醇提取部位分离、纯化,并结合波谱方法鉴定其结构。结果:从提取部位分离与鉴定10种化合物,分别是l-麻黄碱(l-Ephedrine,1),d-伪麻黄碱(d-Pseudoephedrine,2),N-甲基麻黄碱(N-Methylephedrine,3),苯丙醇胺(Phenylpropanolamine,4),4-O-β-D-葡萄糖苷苯甲酸(4-O-β-D-glucopyranosi-debenzoic acid,5),杜鹃醇-4'-O-β-D-葡萄糖苷(Rhododendrol-4'-O-β-D-glucopyranoside,6),cis-丁香甙(cis-Syringin,7),Pseudolaroside B(8),腺苷(Adenosine,9),黄嘌呤(Xanthine,10)。结论:从提取部位分离与鉴定的化合物7,8,9为首次从该植物分得。  相似文献   

13.
石磊  ;姬志强  ;康文艺 《中国药房》2014,(35):3308-3310
目的:研究复方半边莲煎剂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硅胶色谱法、凝胶柱色谱法对复方半边莲煎剂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方法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复方半边莲煎剂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分析,分别鉴定为芹菜素-7-O-β-d-葡糖苷(1)、没食子酸(2)、木犀草素-7-O-β-d-葡糖苷(3)、橙皮苷(4)、正丁基-α-d-呋喃果糖苷(5)和正丁基-β-d-呋喃果糖苷(6)。结论:化合物16均为首次从复方半边莲煎剂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四合木Tetraena mongolica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和HPLC制备色谱方法分离纯化得到单体化合物,采用有机波谱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四合木醋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为11α,12α:13β,28-diepoxyoleanane-3β-caffeate(1),3β-hydroxy-11α,12α:13β,28-diepoxyoleanane(2),3β-(3,4-dihydroxy-cinnamoyl)-erythrodiol(3),槲皮素(4),(E)-22-(3-(4-hydroxy-3-methoxyphenyl)acryloyloxy)docosanoic acid(5)。结论:化合物1~5均为首次从该属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为未见报道的新化合物,化合物2为新天然产物。  相似文献   

15.
王超  李军  屠鹏飞 《中国药学》2014,23(11):778-782
研究冬青属植物岗梅叶的化学成分,通过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反相硅胶柱色谱、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色谱方法分离纯化得到11个化合物,经多种波谱方法鉴定及与文献对照,其结构分别为kaempferol-3-O-β-D-6′′-acetylglucopyranoside(1),kaempferol-4'-methylether(2),quercetin(3),quercetin-3-O-glucopyranoside(4),tormentoside(5),suavissimoside R1(6),3β,19α-dihydroxyolean-12-ene-24,28-dioicacid-28-O-β-D-glucopyranoside(7),3-O-β-sulfooxy-19-hydroxyurs-12-ene-28-oic acid(8),coniferin(9),adenoside(10),1′-O-benzyl-α-L-rhamnopyranosyl-(1′′→6′)-β-D-glucopyranoside(11)。其中化合物1,2,5,9–11为首次从冬青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4,6–8为首次从岗梅叶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藏药多腺悬钩子的黄酮类成分。方法采用各种柱色谱技术对其成分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8个黄酮类化合物,经鉴定分别为:槲皮素(1),5,7,4′-三羟基双氢黄酮(2),木犀草素(3),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4),5,7,3′-三羟基-8,4′,5′-三甲氧基黄酮(5),香叶木素-7-O-β-D-葡萄糖苷(6),槲皮素-3-O-β-D-葡萄糖基-7-O-α-L-鼠李糖苷(7)和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8)。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塔黄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通过各种柱色谱对其成分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解析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大黄素(1),大黄酚(2),大黄素甲醚(3),1,8-二羟基-2,3-甲氧基-6-甲基蒽醌(4),大黄酚葡萄糖苷(5),大黄素葡萄糖苷(6),β-谷甾醇(7),胡萝卜素(8)。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南海短指软珊瑚(Sinulariasp.)的生态活性物质。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LH-20及HPLC等层析手段,对短指软珊瑚粗提物进行分离纯化,应用现代波谱技术(NMR、MS等)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该珊瑚中分离鉴定了7个甾醇类化合物,分别是:麦角甾-7,24(28)·二烯-3β,5β,6β-三醇(1),(24R)麦角甾7,22二烯-3β,5β,6α-三醇(2),麦角甾-24(28)-烯-3B,5α,6β-三醇(3),(24S)-24-甲基-麦角甾-7-烯-3β,5α,6β三醇(4),23-去甲基柳珊瑚甾-7-烯。3β,5α,6β-三醇(5),过氧化麦角甾醇(6),胆甾醇(7)。结论除海洋无脊椎动物中常见的胆甾醇和过氧化麦角缁醇外,这些化合物均为具有3β,5α,6β-三羟基结构片段的麦角甾醇类似物。初步的体外活性测试实验表明这些化合物对细菌、真菌和藻类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麦冬花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采用正相硅胶、反相硅胶和聚酰胺柱层析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麦冬花正丁醇部分中分离得到了6个化合物,经鉴定分别为β-谷甾醇(1)、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2)、薯蓣皂苷元3-O-[α-L-吡喃鼠李糖(1→2)]-β-D-吡喃葡萄糖苷(3)、薯蓣皂苷元3-O-[α-L-吡喃鼠李糖(1→2)][α-L-吡喃鼠李糖(1→4)]-β-D-吡喃葡萄糖苷(4)、薯蓣皂苷元3-O-[α-L-吡喃鼠李糖(1→2)][β-D-吡喃木糖(1→3)]-β-D-吡喃葡萄糖苷(5)、鲁可斯皂苷元1-O-[α-L-吡喃鼠李糖(1→2)][β-D-吡喃木糖(1→3)]-β-D-吡喃岩藻糖苷(6)。结论化合物4和6是首次从麦冬花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