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实脾固肾化瘀方对阿霉素(ADR)肾纤维化大鼠肾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将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模型组、治疗组、对照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大鼠均采用尾静脉注射阿霉素(4 mg/kg)法制成ADR肾纤维化大鼠模型。造模后2周,治疗组予实脾固肾化瘀方浸膏(43 g/kg)灌胃;对照组予福辛普利钠溶液(2 mg/kg)灌胃;正常组和模型组予生理盐水灌胃,1/d。观察30 d后留取大鼠24 h尿蛋白定量,取血处死并取肾脏组织,观察各组Ⅰ型胶原(ColⅠ)、层黏蛋白(LN)、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变化。结果:治疗组大鼠肾组织ColⅠ、LN、TGF-β1及α-SMA表达较模型组明显下降(P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脾固肾化瘀方能显著改善ADR肾病大鼠肾纤维化,保护肾功能,减轻肾功能损害,与福辛普利钠比较,前者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2.
益肾胶囊对糖尿病肾病模型肾小球足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益肾胶囊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肾组织病理改变及足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将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对照组)、DN模型组(模型组)、苯那普利组、益肾胶囊组。于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后3d起,苯那普利组每日每只灌胃苯那普利3.125mg.kg-1.d-1,益肾胶囊组每日每只灌胃益肾胶囊625mg.kg-1.d-1,对照组及模型组每日给予等量的蒸镏水。各组分别干预12周,观察24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Scr)、尿素氮(BUN)的变化,同时行肾脏病理检查。结果:12周末,模型组大鼠24h尿蛋白定量、Scr、BUN均高于对照组(P〈0.05)。苯那普利组及益肾胶囊组24h尿蛋白定量、Scr、BUN均低于模型组(P〈0.05)。光镜下模型组大鼠肾小球系膜基质增多,系膜区增宽;电镜下模型组大鼠肾小球基底膜增厚,足细胞排列紊乱,数目减少,足突增宽、融合。苯那普利组及益肾胶囊组肾小球基底膜病变减轻,细胞外基质减少,足细胞数目增多,足突融合减轻。结论:益肾胶囊能降低尿蛋白排泄,改善肾功能,并对足细胞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从而延缓大鼠糖尿病大鼠肾脏损害。  相似文献   

3.
黄芪对阿霉素肾病大鼠的足细胞影响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动态观察阿霉素肾病大鼠的蛋白尿、血清白蛋白及足细胞足突的变化;观察单味中药黄芪、泼尼松及两者联合应用对阿霉素肾病大鼠的蛋白尿、血清白蛋白及足细胞足突的影响。方法:单次尾静脉注射阿霉素建立阿霉素肾病大鼠模型,在14d、28d、56d时检测每组大鼠的24h尿蛋白、血清白蛋白、血脂的水平;同时各组处死2只大鼠留取肾脏标本,应用透射电镜观察各组大鼠各时间点的足细胞足突的变化。结果:(1)各肾病大鼠从14d开始24h尿蛋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24h尿蛋白持续增高,但到56d时尿蛋白有所下降,与此同时,血清白蛋白降低。(2)透射电镜显示14d时肾病组足突不同程度变宽,28d时足突弥漫性融合,56d时足突融合有所减轻。(3)与肾病组相比,到56d时黄芪组尿蛋白较对照组减少且足突融合较肾病组改善明显,血清白蛋白较肾病组升高(P〈0.05)。(4)到56d时,与其他各肾病组相比,泼尼松加黄芪组尿蛋白最少(P〈0.01),电镜显示足突病变改善最明显。结论:中药黄芪能减少阿霉素肾病大鼠的尿蛋白、改善蛋白质代谢及减轻足细胞损害;黄芪与泼尼松合用能更好地减轻尿蛋白,升高血清白蛋白,减轻足细胞和足突的病变。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越婢汤对阿霉素肾病(adriamycin nephropathy,AN)大鼠肾小球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尾静脉注射阿霉素6mg/kg建立AN大鼠模型,并随机分为空白组(A组)、模型组(B组)、越婢汤(C组)、激素(D组)、苯那普利(E组),给予相应干预;第3周、7周留取肾皮质,以醋酸铀和柠檬酸铅双重染色法,H-600透射电镜观察GBM超微结构,并计数单位肾小球基底膜上足突个数。结果:(1)造模成功后与A组相比,模型组大鼠24h尿蛋白显著升高(P〈0.01),血清Alb明显下降(P〈0.01),血清TG和TC明显升高(P〈0.01)。(2)模型成功时透射电镜示模型组大鼠肾小球足突呈部分或弥漫性融合,单位长度基底膜上足突计数明显减少。(3)干预结束后与B组相比,C、D组超微结构明显改善,足突计数明显增加,且排列相对整齐(P〈0.01)。结论:越婢汤可改善AN大鼠肾小球超微结构,从而改善修复肾小球电荷屏障。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温阳活血利水法治疗微小病变肾病综合征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SPF级雄性Wistar大鼠5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泼尼松组、中药组。正常组尾静脉一次性注射生理盐水1ml,其余各组均采用阿霉素5.5mg/kg一次性尾静脉注射。1周后开始药物干预,持续4周。观察实验大鼠的一般情况;检测大鼠24h尿蛋白定量;检测总蛋白、白蛋白、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的水平;采用RT-PCR和免疫荧光染色测定大鼠肾小球podocin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光学显微镜观察肾组织形态学变化;电镜下观察足细胞足突的变化。结果:模型组24h尿蛋白定量明显升高(P〈0.01),血清总蛋白、白蛋白明显降低(P〈0.01),血清脂质水平升高(P〈0.01),podocin mRNA与蛋白表达明显减少,足突融合明显。两个治疗组均能降低24h尿蛋白定量,升高血清总蛋白、白蛋白水平(P〈0.01)。温阳活血利水方能降低血清脂质水平(P〈0.01)。两个治疗组均能改善肾组织中podocin mRNA与蛋白的表达的减少,改善其肾组织的病理改变。结论:温阳活血利水方能改善阿霉素肾病大鼠肾小球podocin的表达减少,减轻肾组织的病理改变,这可能是温阳活血利水方减少蛋白尿的重要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西罗莫司对蛋白负荷肾病模型大鼠肾脏足细胞的影响及氯沙坦的保护作用,并探讨相关机制。方法:清洁级雌性Wistar大鼠36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西罗莫司组和联合用药组。采用向大鼠腹腔注射牛血清白蛋白(BSA)制备蛋白负荷肾病大鼠模型。西罗莫司组:在模型大鼠基础上给予西罗莫司;联合用药组:在模型大鼠基础上给予西罗莫司和氯沙坦。检测各组大鼠的尿指标变化,在电镜下观察肾组织的病理改变,并采用免疫组化检测肾小球足细胞损伤的标志——desmin蛋白的表达。结果:(1)实验第7天,模型组、西罗莫司组和联合用药组大鼠均出现明显蛋白尿。西罗莫司组和联合用药组大鼠24h尿蛋白量均较模型组尿蛋白量显著增多(P〈0.05),但联合用药组大鼠24h尿蛋白量较西罗莫司组有明显缓解(P〈0.05)。实验第14天,西罗莫司组大鼠24h尿蛋白量仍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而联合用药组与模型组间的24h尿蛋白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电镜结果:模型组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结构基本完整,无增厚,偶见电子致密物沉积,偶见足突局灶性融合;西罗莫司的肾小球足突融合多见,足细胞内可见较多电子致密物;联合用药组大鼠电镜下足细胞改变与西罗莫司组相似。(3)西罗莫司组和联合用药组大鼠肾小球desmin蛋白表达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虽联合用药组大鼠desmin阳性表达较西罗莫司组有不同程度地减少,但OD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罗莫司会加重蛋白负荷肾病大鼠的蛋白尿水平,其机制可能损伤肾小球足细胞后导致肾小球滤过屏障的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温阳活血利水法治疗微小病变肾病综合征的疗效,并观察对足细胞nephrin表达的影响,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用阿霉素(ADR)诱导一种类似人类微小病变肾病模型,一周后用温阳活血方(治疗组)治疗,持续4周。并设空白对照组(正常组)、病理对照组(造模组)。观察实验大鼠的一般情况;检测大鼠24小时尿蛋白定量;检测总蛋白、白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的水平;采用RT-PCR和免疫荧光染色测定大鼠肾小球Nephrin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光学显微镜观察肾组织形态学变化;电镜下观察足细胞足突的变化。结果模型组24小时尿蛋白定量明显升高(P〈0.01),血清总蛋白、白蛋白明显降低(P〈0.01),血清脂质水平升高(P〈0.01),NephrinmRNA与蛋白表达明显减少,足突融合明显。两个治疗组均能降低24小时尿蛋白定量,升高血清总蛋白、白蛋白水平(P〈0.01)。温阳活血利水方能降低血清脂质水平(P〈0.01)。两个治疗组均能改善肾组织中NephrinmRNA与蛋白的表达的减少,改善其肾组织的病理改变。结论温阳活血利水方减少蛋白尿,可能与改善阿霉素肾病大鼠肾小球Nephrin的表达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复制幼年大鼠阿霉素肾病模型,以期有助于研究儿童微小病变型肾病综合征的发病机制,预防肾小球硬化的发生。方法:给予4~5周龄SD雄性大鼠一次性尾静脉注射阿霉素6.5mg/kg体重,复制阿霉素肾病模型。动态观察24h尿蛋白定量、血清生化指标和病理形态学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从第2周开始出现大量蛋白尿、低白蛋白血症和高脂血症(均P〈0.01),从第4周开始出现水肿,一直持续到第12周试验结束。第4周前,模型组大鼠光镜下肾小球形态正常,透射电镜显示模型组大鼠第2周时足突轻度融合,第4周时足突弥漫性融合、消失,第8周光镜下可见肾小球局灶节段性硬化,电镜下肾小球基底膜局部增厚,第12周时肾小球硬化的表现进一步加重。结论:本模型早期呈现微小病变型肾病综合征的表现,后期出现肾小球局灶节段性硬化,提示幼年大鼠阿霉素肾病模型复制成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他克莫司对阿霉素肾病大鼠足细胞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通过阿霉素尾静脉注射建立大鼠微小病变肾病模型,并以他克莫司进行干预。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他克莫司组。每组分别于第0、7、14、21、28、35天采集尿液,检测尿蛋白排泄量,于造模第35天处死大鼠收集肾脏标本。电镜观察各组大鼠足细胞足突融合情况;TUNEL检测法对肾小球进行染色;免疫组化或免疫荧光对WT-1、caspase-3进行定位和半定量检测,观察大鼠足细胞的数量和凋亡。结果阿霉素尾静脉注射后大鼠尿蛋白显著增加,足细胞数目明显减少,足突广泛融合;与模型组比较,他克莫司组大鼠24 h尿蛋白明显减少,足突融合改善,足细胞数目增多。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肾小球内caspase-3蛋白表达增加,TUNEL染色加深;与模型组比较,他克莫司组肾小球内caspase-3表达量下降,TUNEL阳性率减少,说明足细胞凋亡减少。结论他克莫司可修复阿霉素肾病大鼠足细胞损伤,其机制与抑制足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柴芩肾安方对IgA肾病(IgAN)大鼠肾小球足细胞nephrin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切除单侧肾并反复静脉注射葡萄球菌肠毒素B(SEB)复制大鼠IgAN模型,分为正常组、切肾组、IgAN组、柴芩肾安方组和氯沙坦组。第12周末,检测各组大鼠24h尿蛋白量(Upr),观察肾小球形态学和超微结构变化,并采用免疫组化和实时定量PCR法检测肾小球足细胞nephrin蛋白及mRNA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相比,IgAN组大鼠Upr显著升高(P〈0.01),肾小球系膜增生,足突融合明显,足细胞nephrin蛋白及mRNA表达均明显下调(P〈0.01)。经柴芩肾安方治疗后上述指标均明显改善,与IgAN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柴芩肾安方能减轻IgAN大鼠蛋白尿及肾小球病变,这可能与其恢复肾小球足细胞nephrin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P-selectin在微小病变型肾病大鼠中的表达及祛风通络方对其的干预作用。方法:56只雄性清洁级SD健康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A组)和AN模型组,采用一次性尾静脉注射阿霉素(ADR)的方法,建立大鼠AN模型,造模成功后再将模型组分为病理组(B组)、祛风通络方组(C组)、泼尼松组(D组)和贝那普利组(E组),邻苯三酚红/钼酸盐法测定24h尿蛋白量;电子显微镜观察肾小球超微结构;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生化指标;ELISA法测定P-selectin浓度。结果:模型组大鼠于实验第21天时尿蛋白排泄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药物干预后,各药物组大鼠尿蛋白排泄均显著下降,与病理组比较(P〈0.01);祛风通络方组比模型组大鼠肾小球基底膜足突数目增多、且排列较整齐;与A组比较,血清Alb明显下降(P〈0.01),血清TG、TC、Scr及P-selectin均显著升高(P〈0.01);与病理组比较,祛风通络方组血生化指标及P-selectin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P〈0.05或P〈0.01)。结论:P-selectin可能参与了微小病变型肾病的发病过程,祛风通络方可能通过降低P-selectin的表达从而对肾脏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益肾胶囊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足细胞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观察益肾胶囊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足细胞损伤的影响。方法:32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肾病模型组(模型组)、益肾胶囊组、苯那普利组,每组各8只。益肾胶囊组每日每只灌胃益肾胶囊(2.5g·kg^-1·d^-1),苯那普利组每日每只灌胃苯那普利(2.5g·kg^-1·d^-1),正常对照组及模型组每日给予等量的蒸镏水。测定血压、24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并计算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光镜检查肾组织病理变化,电镜及免疫荧光法检测肾组织及尿液中足细胞变化等。结果:实验24周后,模型组大鼠血压、24h尿蛋白定量、BUN、Scr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均P〈0.05),益肾胶囊组和苯那普利组可降低糖尿病肾病大鼠血压、24h尿蛋白定量、BUN、Scr(均P〈0.05)等;模型组足细胞podocalyxin蛋白表达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益肾胶囊组及苯那普利组大鼠足细胞podocalyxin蛋白表达较模型组显著增加(P〈0.05);两治疗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正常对照组尿液偶见podocalyxin阳性足细胞,模型组尿液足细胞排泄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多(P〈0.05),益肾胶囊组及苯那普利组,大鼠尿液足细胞排泄减少(P〈0.05)。结论:益肾胶囊可通过减轻糖尿病肾病大鼠足细胞损伤而具有一定的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黄芪对大鼠睾丸扭转/复位模型保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对大鼠睾丸扭转/复位模型的保护作用。方法:将30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分为3组。分别为假手术对照组(A组,n=10);睾丸扭转/复位组(B组,n=10);睾丸扭转/复位+腹腔内注射黄芪注射液组(C组,n=10)。按Turner法建立睾丸扭转模型,喂养至术后7d处死,切取扭转侧睾丸检测凋亡指数(AI)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力及丙二醛含量。结果:A、B、C三组扭转侧睾丸AI分别为5.82±1.21、36.18±8.40、20.39±3.57,B、C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B组明显高于C组(P(0.05)。A、B、C三组扭转侧睾丸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力分别为48.03±2.01、30.93±1.25、38.44±1.06U/mg;丙二醛含量分别为1.43±0.17、3.98±0.36、2.57±0.53nmol/ml,三组之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可明显减少扭转侧睾丸生殖细胞凋亡,保护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力,减轻脂质过氧化程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去铁酮对糖尿病大鼠肾小管间质损伤的干预作用。方法:48只wistar雄性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正常组(10只)普通饲料喂养6周后,腹腔注射柠檬酸缓冲液(40mg/kg),余38只大鼠高糖高脂饲料喂养6周后,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40mg/kg)建立糖尿病模型。药物干预组分别给予50mg/kg,100mg/kg去铁酮溶液每日1次灌胃,共8用。糖尿病对照组造模后无药物干预。药物干预8周后测定24h尿总蛋白;取血测定血清铁和铁蛋白;取肾脏做病理检查,并测定肾脏组织丙二醛(MDA)、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含量。对TGF—β1、NF—κB进行免疫组化分析。结果:(1)50mg去铁酮干预组和100mg去铁酮干预组MDA分别为(32.44±10.83)nmol/mgprot和(62.48,4±18.46)nmol/mgprot、均低于糖尿痛组含量(81.7±23.54)nmol/mgprot;TSOD含量50mg和100mg去铁酮干预组分别为(146.724±14.61)nmol/mgprot和(253.5±85.39)nmol/mgprot,均高于糖尿病组(114.67±16.48)nmol/mgplo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1)。(2)尿总蛋白两两比较50mg干预组和100mg干预组的水平无差别,其余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1)。(3)HE染色糖尿病组和去铁酮干预组肾小管间质存在病理损害,电镜结果显示药物干预组病理改变较糖尿痛对照组明显减轻。(4)四组免疫组化TGF—B水平不相同(P<0.0001)。对TSOD和TGF—B,应用spearman相关分析提示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r=-0.76166,P<0.0001)。结论:去铁酮通过干预氧化应激反应来减少TGF—B1、NF—KB的表达以减轻糖尿病大鼠肾小管损伤。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糖肾平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足细胞裂孔隔膜蛋白分子nephrin和CD2AP表达的影响,探讨其防治DN的作用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74只,按体重随机分组为正常组10只,造模组64只.造模组大鼠腹腔一次性注射链脲佐菌素(STZ)(45 mg/kg),72 h后检测大鼠血糖和尿糖,以血糖≥16.7 mmol/L、尿糖(++++)者为DN大鼠造模成功.模型成功的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模型组、厄贝沙坦组、糖肾平小、大剂量组,各组分别干预14周.于第14周处死大鼠,无菌取肾,采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技术观察肾组织足细胞裂孔隔膜蛋白nephrin和CD2AP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与正常组相比,nephrin和CD2AP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明显下调(P〈0.01);与模型组相比,厄贝沙坦、糖肾平干预后糖尿病大鼠肾小球足细胞nephrin和CD2AP蛋白及mRNA水平表达明显增加(P〈0.05).结论:糖肾平可能通过维持足细胞裂孔隔膜蛋白nephrin和CD2AP的稳定性,从而发挥对DN肾脏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蛭龙胶囊联合坎地沙坦对早期糖尿病肾病(DN)大鼠纤溶系统的影响。方法:采用高糖高脂饲料联合腹腔注射STZ的方法制备DN模型,分别以不同药物对模型鼠进行灌胃,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各组大鼠血浆tPA、PAI水平,观察肾脏病理形态学的变化。结果:各治疗组均能显著下调PAI(正常组19.58±3.12,模型组42.10±6.40,蛭龙胶囊组33.24±7.08,坎地沙坦组32.41±4.15,联合用药组28.08±4.94)含量及PAI/tPA值,上调tPA(正常组12.78±2.80,模型组6.32±1.46,蛭龙胶囊组7.63±1.85,坎地沙坦组7.87±1.66,联合用药组9.61±1.77)含量(P<0.01,P<0.05),减轻肾小球及肾小管损害,以联合用药组为著。结论:蛭龙胶囊联合坎地沙坦可以调节tPA与PAI的平衡,促进细胞外基质降解而延缓早期DN的进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七氟烷诱导大鼠海马血红素氧合酶-1(NO-1)表达的信号转导通路。 方法: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n=8):正常培养组(C组)、0.6MAC七氟烷组(s组).0.6MAC七氟烷+SB203580组(SB组)、0.6MAC七氟烷+U-0126组(u组)、0.6MAC七氟烷+SP600125(SP组)。C组大鼠正常喂养。S组大鼠吸入0.6MAC七氟烷60min后继续培养24h。SB组、U组和SP组在大鼠吸入0.6MAC七氟烷时分别腹腔注100mg/kg SB203580、100mg/kg U-0126或1mg/kg SP600125后同S组处理。检测大鼠海马组织中HO-1-mRNA和磷酸化ERK1/2(p^ERK1/2)、磷酸化P^38(PP^38).磷酸化JNK(P^JNK)、磷酸化HO-1(P^HO-1)蛋白的表达。 结果:与C组比较,S组大鼠海马HO-1~mRNA的表达增加(P〈0.05),p^ERK1/2(P〈0.05),PP38(P〈0.05)和HO^-1(p〈0.05)蛋白表达增加。与S组比较,SB组大鼠海马HO^-1 -mRNA的表达减少(P〈0.05),PP^38(p〈0.05)和PHO^-1(P〈0.05)蛋白表达减少,P^ERK1/2(p〈0.05)和P^JNK(p〈0.05)蛋白表达变化不明显(P〉0.05)。与S组比较,U组大鼠海马HO^-1-mRNA的表达减少(p〈0.05),P^ERK1/2(P〈0.05)和PHO^-1(P〈-.05)蛋白表达减少.PP^38(p〉0.05)和P^JNK(p〉0.05)蛋白表达变化不明显。与S组比较,SP组大鼠海马HO^-1-mRNA的表达变化不明显(p〉0.05),p^JNK蛋白表达减少(P〈0.01).P^ERK1/2(p〉0.05),PP^38(p〉0.05)和PHO^-1(P〉0.05)蛋白表达变化不明显。 结论:七氟烷通过^ERK1/2和P^38信号转导通路诱导大鼠海马HO-1-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血管钠肽对皮瓣碾压撕脱后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的影响。方法:39只sD大鼠用皮肤碾压撕脱伤模型机制作背部3cm×9cm大小碾压撕脱皮瓣后随机分为生理盐水1ml/kg腹腔注射组,血管钠肽0.1mg/kg静脉注射组,地塞米松5mg/kg腹腔注射组,每纽13只动物。各组给药时间点为术后2h、1天、2天和3天。大鼠的血清于术后12h、1天、2天和3天收集,用以体外内皮细胞通透性改变的检测。术后7天观察皮瓣成活面积。结果:各组皮瓣成活面积:生理盐水组37.42%±4.36%,血管钠肽组49.96%±2.32%,地塞米松组43.16%士4.13%:各组内皮细胞通透性改变:生理盐水组(6.65±0.09)μg/ml,血管钠肽组(5.50±0.11)μg/ml,地塞米松组(5.95±0.09)μg/ml。血管钠肽用药组术后7天皮瓣成活面积明显高于其它两组,内皮细胞通透性也较其它两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钠肽可以降低内皮细胞的通透性进而增加碾压撕脱皮瓣的成活面积。  相似文献   

19.
目的:将体外培养的胚胎后肾间充质细胞,通过尾静脉注射移植给急性肾小管坏死的模型大鼠,观察是否改善对肾功能起修复作用。方法:(1)体外培养、扩增及生物学鉴定大鼠胚胎后肾间充质细胞株(RIMM-18);(2)通过皮下注射总量为900mg/kg庆大霉素,建立急性肾小管坏死的大鼠模型;(3)除空白组外,将造模大鼠随机分为3组:①移植组:造模后通过尾静脉注射移植培养的RIMM-18细胞1~6×107/ml;②培基组:造模后通过尾静脉注射等量的无血清培养基;③急性肾小管坏死组(ATN组):皮下注射总量为900mg/kg的庆大霉素×3d。(4)留取标本:分别于成模后1d、4d、1周、2周及4周杀鼠,留取尿和血标本;(5)生化指标检测:BUN、Scr、尿蛋白、尿肌酐、β2-MG、NAG和RBP等。结果:(1)RIMM-18细胞体外生长良好,保持间充质细胞特性。(2)皮下注射总量900mg/kg的庆大霉素3d成模。(3)移植组大鼠毛发有光泽、脱毛少,体重及尿量的恢复较快,死亡率下降。(4)各组大鼠生化指标比较:移植组尿蛋白于4d时达峰值,2周时下降接近正常;而培基组和ATN组于1周达峰值,持续至4周降至正常。移植组、培基组和ATN组于1周、2周时其值分别为(1.37±0.10)mg/L、(1.97±0.21)mg/L、(2.05±0.19)mg/L,(0.56±0.07)mg/L、(1.59±0.07)mg/L、(1.66±0.11)mg/L,移植组与培基组及ATN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UN、Scr、NAG、RBP及β2-MG变化规律类似。(5)肾脏病理:移植组4d时肾小管病变最显著,培基组和ATN组则于1周时肾小管病变最明显,恢复较移植组慢。肾小管Paller氏评分显示于1周、2周、4周时移植组与培基组及ATN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胚胎后肾间充质细胞通过尾静脉移植能改善ATN的肾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L-肉碱(LC)对糖尿病(DM)大鼠生精细胞凋亡及附睾精子数量和活动率的影响。方法: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3组,一组作为对照组,剩余两组分别注射链脲佐菌素(STZ,65 mg/kg)建立DM模型。建模成功后,各组大鼠分别给予如下灌胃剂量:对照组:生理盐水;DM模型组:生理盐水;LC组:300 mg/kgLC溶液,连续灌胃6周。末次给药24 h后,麻醉处死所有大鼠,分别进行附睾精子计数并检测精子活动率,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大鼠睾丸生精细胞凋亡情况。结果:用LC治疗后的大鼠附睾头、尾精子活动率(%)分别为53.7±1.8和60.3±1.6,显著高于DM模型大鼠(分别为32.2±2.0和40.5±1.4,P<0.05),但低于对照组大鼠精子活动率63.1±2.4和68.9±1.3。与对照组附睾尾精子相对计数[(37.8±1.1)×106/100 mg]相比,DM组显著减少[(25.5±1.1)×106/100 mg],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LC治疗后大鼠附睾尾精子相对计数[(32.0±1.5)×106/100 mg]比DM组显著增加(P<0.05),但仍低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生精细胞凋亡率[(3.7±1.3)%]相比,DM组生精细胞凋亡率[(52.5±4.4)%]显著上升(P<0.05);经LC治疗后,LC组大鼠生精细胞凋亡率为(35.3±3.5)%,比DM组显著降低(P<0.05),但仍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LC(300 mg/kg)灌胃DM大鼠6周,可以减少DM大鼠生精细胞凋亡,增加附睾精子数量,提高精子活动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