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动静脉内瘘(简称内瘘)是目前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最常用的一种血管通路,血栓形成是内瘘最常见的并发症,也是内瘘失败的主要原因[1].我院自1997年1月~2003年11月对14例次内瘘阻塞的MHD患者,用尿激酶局部溶栓,再通后配合口服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自体动静脉内瘘(autogenousarterio—VENOUSfistu—las,AVF)是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的第一选择。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是血液透析患者内瘘失功的主要原因。目前虽然有经导管溶栓术、带气囊导管取栓术、经皮血管成形术及内支架置入术等一系列创伤小见效快的方法治疗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但费用较高,操作较为复杂[1]。应用尿激酶局部注射治疗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花费少,操作简单,但各家文献报道的治疗方案及疗效不一,且较少有后续治疗方案及预后报道。本文分析了姜堰市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2005年1月~2012年4月收治的26例30例次局部注射尿激酶治疗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伴后续巩固治疗的临床资料,研讨局部注射尿激酶治疗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治疗方案及溶栓成功后的后续治疗疗效,随访其长期通畅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尿激酶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的溶栓效果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7年6月至2021年6月简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2例MHD发生动静脉内瘘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尿激酶剂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40,采用50万U尿激酶治疗)和对照组(n=32,采用25万U尿激酶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溶栓治疗相关情况(48 h溶栓成功率、溶栓时间)、凝血功能指标[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 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和D-二聚体(D-D)水平]、氧化应激反应指标[一氧化氮(NO)、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和溶栓治疗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48 h溶栓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患者,溶栓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后24 h、7 d,两组患者的tPA、FDP水平均高于本组溶栓治疗前,APTT、TT均长于本组溶栓治疗前,PAI、D-D水平均低于本组溶栓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的tPA、FD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内瘘闭塞后再通术,延长动静脉内瘘的使用寿命.方法 对22例(23例次)动静脉内瘘栓塞患者在彩超定位血栓部位及范围后,采用4.5号或5号输液针头于血栓两端分点注射尿激酶,结束前加用低分子肝素,第2、第3天于桡动脉处微泵使用小剂量尿激酶,第4~7天改服华法林抗凝;观察患者的再通情况及出凝血功能,调节药物的用量、浓度与时间.结果 23例次成功22例次,成功率95.6%,彩超显示残存附壁血栓减少,患者出血及针眼处渗血无增加.结论 采用多药联合治疗动静脉内瘘栓塞效果好,安全.  相似文献   

5.
血管通路是终末期肾脏病(ESRD)患者的生命线,而透析通路失去功能(失功)是维持性血透患者高住院率、高死亡率的重要原因.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血管通路为自体动静脉内瘘(native arteriovenous fistula,AVF),其长期通畅率、感染率、花费方面均明显优于移植血管内瘘或者半永久深静脉置管,但是要维持长期血管通路通畅较为困难,AVF术后常因血栓、感染等并发症导致内瘘失功.故在内瘘术后,除了加强对患者的自我保护知识的宣教外,早期的中医治疗干预也成为一种较理想的措施.我中心采用隔三七灸动静脉内瘘,对于促进动静脉内瘘成熟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影响动静脉内瘘栓塞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血液透析(下称血透)患者内瘘栓塞是导致血管通路失功能的最常见原因。笔者观察近4年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栓塞发生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8.
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 arterio-venous graft,AVG)作为无法建立自体动静脉内瘘患者的重要选择,急性血栓形成是导致其失功的常见并发症,文献报道发生率可达9%~19.8%[1]。AVG血栓形成的治疗方法包括外科手术、介入治疗、药物溶栓,前两者存在操作较复杂、创伤较大、费用昂贵等缺点[2]。既往研究表明,尿激酶局部注射溶栓治疗AVG血栓形成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有效等优点[3],但多数报道均采用单针穿刺注射溶栓。近年来,我科采用多点穿刺微量泵注射尿激酶治疗 AVG血栓形成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动-静脉内瘘是维持性血透病人最常用的血管通路.通常都是在腕部将头静脉与桡动脉吻合.我们在工作中遇到几例病人由于种种原因其头静脉-桡动脉吻合建立内瘘失败,而利用尺侧贵要静脉与桡动脉/尺动脉吻合建立内瘘,兹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中心静脉留置长期血透导管是建立动静脉内瘘困难的维持性血透病人的常用血管通路,但常因血栓和纤维鞘形成导致导管功能不良,需用尿激酶干预.我们在临床应用中发现,相同剂量的尿激酶血透导管内推注,由于注射速度的不同其溶栓效果也不相同.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药物的疗效,我们对尿激酶推注速度与长期血透导管内溶栓疗效的相关性进行了探讨,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多点穿刺尿激酶溶栓治疗"U"形人造血管动静脉内瘘急性血栓的护理经验。方法对18例"U"形人造血管动静脉内瘘急性血栓形成患者,采用多点穿刺尿激酶溶栓治疗,在溶栓前后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结果 15例溶栓成功,内瘘恢复血流,3例无效;2例出现穿刺点出血,无其他并发症。结论采用多点穿刺尿激酶溶栓治疗人造血管动静脉内瘘急性血栓形成,方法简单、安全、有效,加强护理可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两种溶栓方法对动-静脉内瘘血栓的疗效.方法 采用前瞻性的研究将72例桡动脉头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治疗组通过血栓形成部位的动、静脉端血管分别给予尿激酶50万U注射;对照组通过外周静脉血管给予尿激酶100万u静脉滴注,通过观察动-静脉内瘘再通发生率评价治疗效果并对血栓形成的原因进行探讨.结果 糖尿病血管病变、造瘘血管内径细小、透析后按压不当、高凝、透析后低血压、穿刺后血肿形成是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常见原因.治疗组内瘘再通率为86.1%,对照组内瘘再通率为63.9%,治疗组内瘘再通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发现内瘘血栓及时应用尿激酶是内瘘再通的关键,尿激酶通过血栓形成部位的动、静脉端血管内注射溶栓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采用留置针溶栓治疗AVG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血管外科2018年3~12月行留置针溶栓治疗31例AVG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AVG复通的成功率、溶栓时间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31例患者平均溶栓次数1.5次(1~3次),23例溶栓成功,8例溶栓失败,溶栓成功率74.2%。需置入临时透析管12例,免于置入临时透析管19例(61.3%)。7例患者(22.6%)出血,未见肺栓塞病例。术中球囊扩张处理28例患者,其中支架植入4例。结论留置针溶栓处理急性AVG血栓成功率较高,可减少置管造成的血管损伤,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14.
对于尿毒症患者,需进行长期血液透析,而建立和维持一个良好的血液循环通路,是保证透析成功的首要条件。血液通路的建立,有体外动静脉瘘和体内动静脉瘘两种。因体外动静脉瘘的护理不便等各种原因,现基本不用。体内动静脉瘘随显微外科技术提高,已被广泛应用。1资料与方法我院自1999~2002年,应用显微外科技术进行动静脉内瘘手术92例,其中男性48例,女性44例,年龄31岁~65岁。手术方式:前臂头静脉与桡动脉端侧吻合88例,采用大隐静脉移植行贵要静脉与桡动脉端侧吻合4例。瘘口4mm~6mm,术后血流量300~500ml/min。内瘘使用时间1个月~3年,其中1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动静脉内瘘对维持性血液透析(血透)患者左心室结构及功能的影响。方法:观察44例血透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2个月、24个月时的血红蛋白水平、透析间期体重增长量、血压、内瘘吻合口直径、血流量、左心室结构及功能等指标。第24个月根据患者内瘘血流量的大小分为低血流量组(A组<900ml/min)及高血流量组(B组≥900ml/min)。结论:随血透时间的延长,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Dd)、室间隔厚度(IVST)及左心室心肌重量指数(LVMI)逐渐增大,心胸比例提高,以血透治疗后24个月高血流量组(B组)显著,左心收缩及舒张功能以射血分数(EF)及舒张早期及晚期最大血流速度比(E/A)变化明显。A、B两组重度水钠潴留者的心胸比例、LVDd及LVMI高于同组的轻度水钠潴留者,E/A低于轻度水钠潴留者。相关分析提示,内瘘血流量与LVDd、LVMI呈明显正相关(均P<0.05),与EF及E/A呈负相关(P<0.05),而在左心室收缩末内径(LVDs)、短轴缩短率(FS)及等容舒张时间(IRF)无显著相关性。结论:较高的内瘘血流量与左心室结构及功能的变化有关,水钠潴留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6.
尿激酶给药时间对内瘘血栓再通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尿激酶给药时间与内瘘血栓形成再通率的关系,为临床提供有效的给药时间,提高内瘘再通成功率。方法对16例内瘘血栓者采用尿激酶进行溶栓治疗,观察内瘘血栓形成(≤24 h与>24 h各8例)血管再通率、再通时间、用药剂量。结果≤24 h接受溶栓治疗的8例患者内瘘血管再通4例,血管再通时间(11.88±12.23)min;>24 h的8例仅4例血管再通,血管再通时间为(195.25±240.62)min。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两者的用药剂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尿激酶的溶栓效应与给药时间有关,缩短尿激酶给药时间,是提高动、静脉内瘘再通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对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目前得到公认并倡导的血管通路是自体动静脉内瘘。笔者就上肢各种动静脉内瘘的术式、优缺点以及在实际操作中如何选择术式、吻合方式加以述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尿激酶联合双嘧达莫早期治疗动静脉内瘘血栓的效果.方法 将62例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患者在内瘘血栓形成20 h内常规应用喜疗妥霜荆局部涂搽、按摩,同时使用周林频普WS311型治疗仪弱档照射,治疗1周;观察组30例患者在内瘘血栓形成24 h内取尿激酶100 000 U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5 ml从瘘口注入,未通者24 h后同法注入1次,再通后口服双嘧达莫1周.结果 对照组动静脉内瘘再通4例(12.5%),观察组再通24例(80.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两组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 内瘘血栓形成24 h内采用尿激酶瘘口注射联合双嘧达莫口服治疗效果确切,安全,可作为非手术早期治疗的首选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尿激酶联合双嘧达莫早期治疗动静脉内瘘血栓的效果。方法将62例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患者在内瘘血栓形成20h内常规应用喜疗妥霜剂局部涂搽、按摩,同时使用周林频普WS311型治疗仪弱档照射,治疗1周;观察组30例患者在内瘘血栓形成24h内取尿激酶100000U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5ml从瘘口注入,未通者24h后同法注入1次,再通后口服双嘧达莫1周。结果对照组动静脉内瘘再通4例(12.5%),观察组再通24例(80.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两组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内瘘血栓形成24h内采用尿激酶瘘口注射联合双嘧达莫口服治疗效果确切,安全,可作为非手术早期治疗的首选措施。  相似文献   

20.
2006年1月至2007年8月笔者对多次行前臂动静脉内瘘术成形瘘管耗竭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上肢自体动静脉内瘘重建术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