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肛愈宁软膏对大鼠肛周脓肿术后模型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将6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肛愈宁组和马应龙组,每组32只。制备大鼠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模型,药物干预后,分别于造模后第3、7、10、14d取创面肉芽组织,观察病理变化。结果在创面愈合早期(3~7d),肛愈宁组毛细血管数量及成纤维细胞数量大于马应龙组(P〈0.05)。结论肛愈宁软膏对肛周脓肿术后模型创面肉芽组织的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能显著促进创面的愈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肛周感染性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将124例肛瘘(挂线疗法者未收入)、肛旁脓肿手术后的病人,随机分成治疗组61例和对照组63例,记录创面愈合时间、4周内愈合率及治疗总体费用.结果: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为(26.2±5.8) d,对照组为(32.1±6.2) d,(P<0.01);治疗组4周内愈合率为96.72%,对照组为85.71%,(P<0.05).结论:碱性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肛周感染性创面具有促进愈合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 FGF)对肛周疾病术后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  1996年 4月~2 0 0 0年 12月 ,因肛周外伤、痔疮及肛瘘手术后 10 9例 ,其中 6 8例局部应用 b FGF,4 1例常规换药法治疗的肛周术后创面的愈合、全身及局部反应情况进行观察。结果 应用 b FGF治疗组肛周术后创面的愈合时间为 (17.0 0± 1.5 4 )天 ,局部疼痛轻 ,3周内愈合率 97.1% ;常规治疗组肛周术后创面的愈合时间为 (2 0 .0 0± 1.16 )天 ,换药时局部剧痛 ,3周内愈合率87.8% ,两组的愈合时间与愈合率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 (P<0 .0 1) ,两组均未见肝、肾功能异常及过敏反应。结论 局部外用 b FGF可加速创面的愈合过程 ,患者痛苦少 ,应用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肛愈宁软膏促进肛周脓肿术后模型创面愈合的作用机制。方法3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肛愈宁组、凡士林组。制备肛周脓肿术后创面的大鼠模型,分别于造模后第7天和第14天.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两组创面中TGF—β1及smad7含量的变化。结果造模后第7天,肛愈宁组TGF—β1含量明显高于凡士林组(P〈0.05);而smad7含量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14天,肛愈宁组TGF—β1含量明显低于凡士林组(P〈0.05);smad7含量明显高于凡士林组(P〈0.05)。结论在创面愈合早期,肛愈宁软膏可促进创面生长因子的表达及其信号转导.从而起到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而在创面愈合晚期.肛愈宁可有效降低TGF-β1的生物学效应.抑制成纤维细胞的过度分裂.减少瘢痕形成。  相似文献   

5.
透明质酸与创面愈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创面愈合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学过程,而胶原代谢又贯穿于组织修复的整个过程中,影响胶原代谢的因素很多,实验证明作为细胞外基质重要组成成分的透明质酸,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手术创面愈合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介绍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作用机理及对手术创面愈合的任用,并探讨了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生长因子和创面愈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Mφ、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血小板和成纤维细胞释放的生长因子通过细胞表面特异受体与靶细胞结合,引导细胞的迁移、分化或产生创伤愈合所需的其它因子。本文介绍全身性的生长因子(如生长激素)和局部性生长因子在创伤愈合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含成纤维细胞的胶原膜覆盖物对创面愈合的促进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于自体游离皮片在整形外科、烧伤外科中的广泛应用,如何加速供皮区愈合、减轻疼痛、减少瘢痕形成对提高患者创面愈合质量、缩短供皮间隔时间具有重要意义。常规的处理方法如覆盖凡士林纱布常导致供皮区愈合后出现水疱,反复破溃,甚至形成瘢痕。我们制备了含成纤维细胞的胶原膜创面覆盖物,并观察了其生物学活性及初步临床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9.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软膏对烧伤创面修复的促进作用   总被引:38,自引:2,他引:36  
目的 探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 (rh EGF)软膏治疗烧伤的有效浓度 ,并观察对创面愈合的促进作用。方法 将 12 0例烧伤患者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选择 15例浅 °烧伤患者 ,采用开放实验 ,分三组每组 5例 ,进行三种不同浓度 rh EGF软膏 (0 .5 μg/ g,10 μg/ g,5 0 μg/ g)的疗效比较 ,确定临床使用浓度。第二部分 ,选择浅 °和深 °烧伤患者10 5例为试验对象 ,在第一部分研究的基础上选取最适药浓度 ,进行多中心随机双盲实验 ,所有患者均采用自身对照。以创面愈合为指标 ,判断创面愈合时间 ,并观察创面动态愈合率及不良反应。结果 第一部分患者 10 μg/ g和 5 0 μg/ g组的创面愈合时间差异不显著但较 0 .5 μg/ g组明显缩短 ,有统计学意义 (P<0 .0 1)。第二部分选用 10 μg/ g浓度的 rh EGF软膏与水溶性软膏基质进行随机双盲研究。浅 °创面用药组愈合时间为 (8.39± 2 .2 5 )天 ,空白对照组为 (9.5 2± 2 .5 6 )天 ,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P<0 .0 1) ;用药组不同时间内的愈合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 ;深 °创面愈合时间用药组、对照组分别为 (16 .80± 2 .99)天 ,(18.2 7± 3.17)天 ,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 .0 1)。结论 rh EGF软膏对烧伤创面有明显的促进修复作用 ,且 10 μg/ g的浓度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10.
成纤维细胞在创面愈合和疤痕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创伤发生后,伤口底部及边缘大量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或静止的纤维细胞转化为成纤维细胞,聚集在伤处.Bucala等[1]用免疫荧光法和功能分析法证实在创伤修复中进入伤口的一类白细胞亚群(CD34+)具有成纤维细胞的特性,称为fibrocyte,因而可以认为创伤愈合中成纤维细胞的另一来源是血液细胞.正常真皮成纤维细胞单层培养时呈长纺锤体形态,直径小,生长速度快;而创面来源的成纤维细胞呈星形,直径较大,生长速度较慢,并含较多α-肌动蛋白[2].  相似文献   

11.
皮肤β射线损伤创面难以愈合,晚期易恶变,其具体机制不明。笔者采用直线加速器建立大鼠深Ⅱ度急性β射线皮肤损伤模型,检测创面愈合过程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mRNA和蛋白表达的变化,探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对该创面愈合的影响。[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氢气对创面愈合产生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将36只昆明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组、腹腔注射富氢生理盐水组,每组12只。记录创面愈合时间并在第3、7天采集创面进行组织学观察。采用H 2O 2对原代分离的人成纤维细胞进行氧化刺激,检测细胞活力及细胞活性氧(ROS)...  相似文献   

13.
肌成纤维细胞在创面愈合及瘢痕形成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4.
影响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促进烧伤创面愈合因素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大白鼠15%Ⅲ度烧伤模型,探讨了影响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促进烧伤创面愈合的因素。结果发现,烧伤面早期切痂可保持bFGF的活性。40天创面愈合率达84.0%,而未切痂组愈合率仅9.0%。肝素可增强bFGF促进创面肉芽组织生长、毛细血管增生、纤维母细胞增殖及细胞DNA合成。创面感染的控制有利于保护bFGF的活性。伤后1周开始使用bFGF为适宜时期。  相似文献   

15.
创面愈合中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用药方法探讨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为了探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不同用药方法对创面愈合的影响,以大鼠后背中厚断层皮创面愈合过程为模型,观察FGF小剂量持续用药法、大剂量早期用药法及大剂量晚期用药法对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和组织结构变化。结果表明,相同的FGF应用总量,持续用药方法加速创面愈合速度最快;应用FGF后创面愈合比不用FGF创面愈合速度快;应用FGF创面内细胞DNA、细胞间质胶原纤维及弹性纤维明显增多。认为,FGF促进创面愈合以持续用药方法为最好,FGF促进创面愈合与促进细胞增殖和胞外基质有关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龙珠软膏对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疼痛及创面愈合的影响,将80例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术后服用双氯芬酸钠肠溶片治疗,观察组使用龙珠软膏创口外涂及龙珠软膏纱条引流并换药.对比两组术后创口疼痛及创面愈合情况.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1、3、5和7d的创口疼痛评分和疼痛持续时间均优于...  相似文献   

17.
采用大白鼠15%Ⅲ度烧伤模型,探讨了影响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促进烧伤创面愈合的因素。结果发现,烧伤创面早期切痂可保持bFGF的活性。40天创面愈合率达84.0%,而未切痂组愈合率仅9,O%。肝素可增强bFGF促进创面肉芽组织生长、毛细血管增生、纤维母细胞增殖及细胞DNA合成。创面感染的控制有利于保护bFGF的活性。伤后1周开始使用bFGF为适宜时期。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创面愈合的机制,本实验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大鼠断层供皮区创面愈合过程中伤后4天,8天,12天和16天创面内源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ibroblastGrowthFactor.FGF)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创面愈合过程中内源性FGF有规律性变化,以伤后8天时相对含量最多,伤后早期和伤后晚期次之,创面愈合后其内源性含量进一步减少。结论:创面愈合过程中,内源性FGF的变化促进了创面愈合,是创面愈合的机制之一,结合内源性FGF变化,合理外用FGF对促进创面愈合可能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Ⅰ-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Ⅰ,IGF-Ⅰ)基因转移对烫伤大鼠创面愈合的作用效果。方法利用我们成功构建的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IGF-Ⅰ,通过脂质体介导转染烫伤大鼠皮肤组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IGF-Ⅰ基因在皮肤及肝脏组织的表达情况,观察烫伤大鼠体重、刨面愈合情况等指标。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脂质体介导的IGF—Ⅰ基因转移可在创面注射点周围皮肤成纤维细胞中出现阳性表达,而肝脏组织中未出现阳性表达,实验组大鼠创面注射IGF-Ⅰ重组质粒后,创面愈合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大鼠体重与对照组大鼠比较未出现减轻现象(P〈0.05)。结论脂质体介导IGF-Ⅰ基因转移,可促进创面愈合,并可避免IGF-Ⅰ全身应用所带来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对皮肤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胶原合成的影响,以研究细菌内毒素与皮肤创面愈合的关系。方法取正常皮肤按黄勇等方法行成纤维细胞培养后,分为1个对照组及6个实验组。实验组分别与终浓度为0.005、0.010、0.050、0.100、0.500和1.000μg/ml大肠杆菌LPS(E.coli055:B5)培养,对照组为DMEM培养。分别通过MTT比色法及细胞计数法观察各组1~9d吸光度(A)值和细胞数量的变化;于LPS加入后7d细胞处于融合状态时,通过^3H-脯氨酸掺入、胃蛋白酶消化法检测细胞胶原合成量的变化,并绘制细胞生长曲线。结果与对照组比较,0.005~0.500μg/ml组A值增加,于5~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00μg/ml组A值降低,于3~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0.005~0.500μg/ml组促进细胞胶原合成,且0.100μg/ml组作用达高峰(P〈0.05),1.000μg/ml LPS抑制细胞胶原合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0.005~0.500μg/ml组细胞数量明显增加,分别于3~6d、1~6d、3~6d、2~6d及3~6d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000μg/ml组细胞数量明显降低,于2~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一定浓度范围内LPS促进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胶原蛋白合成,但过高浓度LPS则产生抑制效应。提示一定量的细菌内毒素可能有利于皮肤创面愈合,当内毒素过多时将对创面愈合产生负面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