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心肌微循环状态与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肌灌注之间的关系。方法系统分析心肌微循环的病理生理、急性心肌梗死对心肌微循环的影响、心肌灌注评估方法以及心肌灌注不良的治疗。结果急性心肌梗死后局部炎性应激、冠状动脉循环神经体液异常激活导致心肌微循环障碍、甚至闭塞,不利心肌灌注。结论心肌微循环状态直接决定了心肌梗死后心肌灌注的水平,心肌梗死后心肌灌注不良预示着再梗死,充血性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和心脏性猝死的发生率明显增加,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病患者心肌钙蛋白和心肌酶谱的检测指标。方法:应用化学发光法检测3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肌钙蛋白含量,同时检测患者血清心肌酶含量。结果:3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肌钙蛋白含量有29例超过正常上限,与临床符合率达96%,且心肌钙蛋白含量与心肌梗死面积密切有关。同时显示CK、CK-MB、AST、α-HBD和LDH的临床符合率分别为55%、40%、81%、67%、86%。结论:提示心肌钙蛋白含量增高是急性心肌梗死最早、最敏感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夏珊珊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9):1403-1404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由于心肌持久、严重缺血而引起的部分心肌坏死,绝大多数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合并血栓而形成的持续性痉挛,使管径发生急性阻塞.临床表现常有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急性循环功能障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发热、白细胞计数和血清心肌损伤标记酶升高及心肌急性损伤与坏死的心电图进行性演变.按梗死范围,心肌梗死可分为透壁性心肌梗死和心内膜下心肌梗死两类[1].本科自2009年以来共救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0例,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老年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3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病因及临床特点。方法对35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3例因心电图病理性改变而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12例以心电图和心肌酶阳性而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22例患者心肌三联为阳性。结论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诊断应结合实验室检查、心电图动态观察综合分析,及时诊断。  相似文献   

5.
不典型症状急性心肌梗死4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不典型症状急性心肌梗死(AMI)48例分析.方法 在急性心肌梗死189例中筛选出不典型症状心肌梗死患者为分析资料.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有不典型症状或以其他主诉来诊患者进行分析.结论 心电图有急性心肌梗死演变,心肌酶有动态变化及心肌标记物检测可以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  相似文献   

6.
<正>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引起的心肌持久而严重的缺血,致使梗死区心肌发生缺血性坏死而产生剧烈持久的胸痛及急性循环障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再梗死、不稳定心绞痛发生率均较高,病情凶险,甚至会发生猝死,而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探讨丹参注射液在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中抗过氧化损伤作用。方法 采用电刺激家兔冠脉形成急性心肌梗死模型 ,研究观测体表心电图、整体心肌功能指标、血清和心肌梗死组织脂质过氧化损伤的生化指标和病理指标。结果 尿激酶联合丹参注射液溶栓治疗 ,可明显减轻或避免尿激酶溶栓治疗引发的再灌注心律失常、心肌收缩力和心输出量的下降、血清心肌损伤酶学的升高及心肌脂质过氧化损伤程度。结论 丹参注射液在急性心肌梗死家兔尿激酶溶栓治疗中可以明显减轻或避免心肌过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前降支心肌桥与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的相关性。方法将我院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所收治的50例冠状动脉造影提示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为罪犯血管所引起的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及50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患者分别标记为心肌梗死组与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心肌桥的发生率、心肌桥患者年龄及心肌桥的相关参数。结果心肌桥均位于前降支(LAD),心肌梗死组心肌桥发生率为16.0%,对照组心肌桥发生率为4.0%,两组相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而两组心肌桥患者的年龄、心肌桥长度、距LAD开口的距离、收缩期心肌桥缩窄的程度相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前降支心肌桥是引起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的潜在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
邓迎春 《江西医药》2010,45(2):176-178
心肌梗死(AMI)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导致心肌坏死。临床表现有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发热、白细胞计数和血清心肌坏死标记物增高以及心电图进行性改变等:可发生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属冠心病严重类型。急性心肌梗死是老年人常见急诊之一.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不典型.并发症的发生率高。因此,掌握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对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心肌钙蛋白Ⅰ与肌酸激酶同功酶对急性心肌梗死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3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8例其他疾病患者以及35名健康志愿者进行心肌钙蛋白Ⅰ与肌酸激酶同功酶的测定。结果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肌酸激酶同功酶敏感性96.6%,心肌钙蛋白Ⅰ敏感性93.3%,两者无显著差异(χ^2=2.10,P〉0.05)。肌酸激酶同功酶检出急性心肌梗死特异性为67.0%,心肌钙蛋白Ⅰ特异性为100%,两者有显著差异(χ^2=4.65,P〈0.05)。结论心肌钙蛋白Ⅰ作为心肌损伤的血清标记物,具有高度灵敏、高度专一的特性。  相似文献   

11.
葛花异黄酮对急性心肌梗死小鼠心肌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小鼠急性心肌梗死模型观察葛花异黄酮对缺血心肌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开胸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小鼠急性心肌梗死模型,以丹参注射液为阳性对照,观察葛花总黄酮低、高剂量组对心肌梗死面积、血清心肌酶、血清SOD和MDA含量的影响;并通过RT-PCR的方法,检测葛花总黄酮对缺血心肌β-肾上腺受体激酶1(β-adrenergic receptor kinase,β-ARK1)表达的影响。结果葛花总黄酮可明显缩小小鼠心肌梗死面积,降低血清心肌酶和MDA含量,下调心肌β-ARK1 mRNA的表达,并随着剂量的增加其作用加强。结论葛花总黄酮对急性心肌梗死小鼠心肌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与其抗氧化损伤及下调心肌β-ARK1mRNA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2.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引起的心肌持久而严重的缺血,致使部分心肌发生缺血性坏死而产生剧烈持久的胸痛及急性循环障碍。患者可在情绪激动、精神紧张、过分劳累、饱餐尤其是高脂饮食时诱发心肌梗死,其发病率高,早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急诊PTCA后体表心电图ST段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总结42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急诊PTCA术后2h心电图ST段的改变情况,分析其与PTCA效果、心肌损害程度、心功能及预后的关系。结果糖尿病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PTCA后体表心电图ST段回落〉50%者PTCA效果好,心肌损害程度减轻,心功能较好。结论糖尿病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TCA后心电图ST段改变可作为判定PTCA疗效及心肌灌注情况,进而判定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4.
蒋艳芳 《现代医药卫生》2014,(23):3597-3598
目的:分析探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肌酸激酶(CK)的检测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0例作为研究组,另选取该院健康体检的健康人4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受检者均行血清CK及心肌蛋白检测,比较两组受检者指标。结果研究组受检者肌红蛋白、心肌肌钙蛋白T、肌酸激酶同工酶质量以及CK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发病与血清CK水平升高存在明显的相关性,但是临床上仅使用CK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特异度较低,可联合心肌蛋白检查共同诊断急性心肌梗死以提升诊断敏感度。  相似文献   

15.
尹刚  李越凡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0):1546-1547
急性心肌梗死是急性左心衰竭的常见原因之一.心肌梗死后心脏收缩力减弱、顺应性减低、心肌收缩不协调、、射血分数减低和心排血量下降导致心功能不全.由于心肌梗死引起心肌顿抑,单纯血运重建不能使患者渡过急性期.本组对31例出现左心衰竭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左西孟旦,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邵斌  袁琦 《医药论坛杂志》2004,25(23):20-21,23
目的 观察缬沙坦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室重塑的影响。方法 将6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32例、缬沙坦治疗组32例。并于急性心肌梗死后2周、24周分别进行超声心动图和平衡法桉素心室造影,测定左室心肌重量、左室收缩功能和舒张功能。了解缬沙坦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室重塑的影响。结果 AMI后24周时缬沙坦组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左室舒张末内径和左室心肌重量指数均明显降低。急性心肌梗死后24周时缬沙坦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左室射血分数明显增加,左室峰射血率时间下降。结论 缬沙坦能明显减轻心肌梗死后心肌肥厚和左室重塑,改善左室功能。  相似文献   

17.
急性心肌梗死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发生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导致心肌坏死。临床表现为持久的胸骨后疼痛、发绀、白细胞计数和血清心肌坏死标志物增高及心电图出现特征性和进行性改变[1]。同时可能诱发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病死率很高。因此一旦确诊应及时有效地进行护理,以降低心肌梗死患者的病死率。现结合临床实践,介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救护理。  相似文献   

18.
心肌梗死( MI) 是心肌缺血性坏死,为冠状动脉病变基础上发生的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所致。心肌梗死具有发病急、并发症多、病死率高的特点,严重威胁着人民生命安全[1]。笔者根据多年的临床观察认为,心肌梗死临床表现常有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心律失常、急性循环功能障碍、心功能衰竭、白细胞计数和血清心肌损伤标记酶的升高以及心肌急性损伤与坏死的心电图进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非典型症状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方法 将不以持续剧烈胸痛、胸闷为主要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 ,经心电图和 (或 )心肌酶确诊后 ,记录其首发临床症状。结果 首发症状不典型者占急性心肌梗死的 31 5 %,无疼痛症状者 5 8 1%。结论 非典型症状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高 ,病情重、死亡率高 ,对可疑病人应及时进行心电图和心肌酶学检查 ,以免误诊或漏诊。  相似文献   

20.
急性心肌梗死指在冠状动脉病变基础上,冠状动脉血液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心肌严重、持久急性缺血导致局部心肌坏死.属急诊科常见危重症,起病急,病情变化快、病死率高.笔者总结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9例急救护理体会,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