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朱江龙  苏波  王大伟 《中医正骨》2012,24(5):60+63-60,63
目的:观察评价健骨注射液肩峰下注射治疗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对应用健骨注射液治疗的49例肩峰撞击综合征患者进行了随访.结果:经4~12个月随访,采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评分标准评价,优26例,可7例,差4例,总有效率达91.84%.结论:健骨注射液肩峰下注射,治疗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效果肯定,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肩峰下间隙臭氧注射合并手法治疗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20例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患者,均予以患肩肩峰下间隙注射7~8 ml浓度为40μg/ml的医用臭氧-氧混合气体,每肩每周注射1次,连续5次。结合手法治疗隔天1次,10次为1疗程,共1~2个疗程。结果:治疗后予以6个月随访,根据UCLA评分标准,治疗前患者平均得分18.9分,治疗后6个月患者平均得分30.8分,其中有6例评分达到优,11例达到良,3例达到可,优良率85%。结论:臭氧注射并手法治疗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有着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王韬 《四川中医》2003,21(11):80-81
为观察中药熏蒸联合肩峰下注射疗法对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疗效,对42例患者进行了治疗及1年随访。结果:治愈率为73.8%,显效率14.3%,好转率7.1%,无效率4.8%。显示该方法治疗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疗效明显,无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比较关节镜下肩峰成形术和肩峰下封闭治疗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确诊的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肩峰下封闭治疗组(对照组)及关节镜下肩峰成形术组(实验组),经随访采用VAS疼痛评分法和UCLA评分法,分别对两组进行疗效评定.结果:对照组随访平均时间分别为23.3个月,实验组平均随访21.8个月.VAS疼痛评分,对照组平均(2.6±1.8)分,实验组两组平均(1.1±1.3)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UCLA评分,对照组平均(29±2.3)分,实验组两组平均(33±1.2)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结论:关节镜下肩峰成形术治疗肩峰下撞击综合征将肩峰下进行有效的减压,提高了临床疗效,可作为治疗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更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评价关节镜下肩峰成形术治疗肩峰撞击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了采用肩峰成形术治疗的112例肩峰撞击征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UCLA评分法及VAS疼痛评分法进行疗效评估,对术前后的评分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112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24个月,中位数7个月,VAS疼痛评分,术前5~9分,中位数7.1分;术后第2天2~6分,中位数4.2分;术后3个月以后的最后随访0~6分,中位数2.7分,F=384.678,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CLA评分:术前7~ 14分,中位数11.6分;术后最后随访,25~35分,中位数31.5分,F=3675.614,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在最后随访的时候都对手术结果表示满意.结论:通过关节镜下肩峰成形术可以有效缓解肩峰撞击征患者疼痛并改善活动度,患者对肩峰下成形术耐受较好,术后康复快,并发症风险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是否进行运动康复训练干预对最终疗效的影响.方法:分析肩峰下撞击综合征两种不同方法保守治疗6个月后的疗效.结果: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关节活动度(ROM)作为评价对比标准,结果用t检验方法作统计学处理后显示运动康复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结论:保守治疗对于肩峰下撞击综合征Ⅰ、Ⅱ期患者的疗效比较满意,对症处理并结合有效的运动康复训练能获得更为确切的远期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基于解剖认识,使用量表客观评估使用毫针点刺的方法治疗肩峰下滑囊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104例肩峰下滑囊炎患者随机分成3组:试验Ⅰ组37例,采用毫针点刺加参麦针痛点注射方法治疗;试验Ⅱ组35例,采用毫针点刺法治疗;对照组32例,采用局部封闭法治疗。采用SPADI评分方法评估治疗后肩关节活动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缓解,术后随访1周总有效率分别为95%,91%和91%,术后随访3个月总有效率分别为92%,77%和72%。3组术后1周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术后3个月试验组疗效明显优于试验Ⅱ组和对照组。结论毫针点刺法治疗肩峰下滑囊炎疗效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肩关节镜联合药物透明质酸钠及得保松治疗对肩峰下撞击综合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2011诊断为肩峰下撞击综合症在我院行肩关节镜联合药物透明质酸钠及得保松治疗的患者16例,男9例,女7例,年龄32岁-72岁,平均48岁。所有患者都有夜间痛及肩痛病史,疼痛孤试验和撞击征(Neers’sign、Hawkins’sign)阳性。摄片选取肩关节正位和冈上肌出口位x线片。Neer分型其中Ⅰ度2例,Ⅱ度4例,Ⅲ度10例。术中患者均采用关节镜探查加肩峰下减压成型,手术结束前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商品名施沛特,山东正大福瑞达制药有限公司生产)与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商品名得宝松,上海先灵葆雅制药有限公司)。其中3例患者合并有肩袖损伤,均行肩袖修补术。术后常规抗炎镇痛治疗,1月后开始主动活动。术前及术后3个月随访测定VAS评分,肩关节外展及外旋角度。结果:手术顺利,所有患者都得到随访,未出现并发症。术前VAS评分(8.7±0.8),肩关节外展(55.2±14.5°),外旋角度(25.2±3.50)术后VAS评分(1.8±0.4),肩关节外展(110.2±3.4°),外旋角度(35.2±13.4°)。与术前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肩关节镜联合药物阿尔治及得保松对治疗肩峰下撞击综合症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不仅可以止痛,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恢复肩关节的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关节镜下肩峰成形术治疗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3年3月至2017年8月,采用关节镜下肩峰成形术治疗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患者46例,男28例、女18例;年龄34~68岁,中位数53岁;左肩20例,右肩26例;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根据Neer分期,Ⅱ期28例、Ⅲ期18例;均在门诊接受3~6个月非手术疗法治疗,症状无缓解。病程1~8个月,中位数6个月。术后观察肩关节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手术时间(42.18±10.17)min,术中出血量(110.23±11.29)m L,住院时间(5.41±1.50)d。术后3个月,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调查量表评分由术前(48.59±4.08)分升高至(88.54±5.28)分。参照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价疗效,术后1个月,优24例、良19例、可2例、差1例;术后3个月,优26例、良19例、可1例。1例出现切口感染,经对症处理后感染得到控制;其余患者均未发生感染等并发症。结论:关节镜下肩峰成形术治疗肩峰下撞击综合征,创伤较小,手术和住院时间短,能促进肩关节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且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2003年以来,我们对46例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患者采用推拿联合肩峰下透明质酸钠注射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保守治疗肩峰撞击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26例用挑刺疗法配合超短波治疗。结果:治愈7例,显效10例,好转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4.6%。结论:挑刺疗法配合超短波治疗肩峰撞击综合征疗效好。  相似文献   

12.
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是指肩峰下间隙内结构受到摩擦、撞击引起炎症、损伤等的一种病理改变.肩关节是人体功能最多、最灵活的关节,肩关节受损必将导致关节的功能障碍.临床常表现为肩部疼痛和肩关节功能障碍.我院2004年5月~2007年7月共收治肩峰下撞击综合征13例,通过手术治疗,临床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超声导入元胡止痛膏治疗工型肩峰撞击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就诊的60例肩峰撞击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3组(各20例),单纯中药外用组采用元胡止痛膏外敷,超声波导入组采用超声导入止痛凝胶,中药超声导入组采用超声导入元胡止痛膏.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和3个月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相似文献   

14.
丁志清  丁勤能  谢财忠 《河南中医》2012,32(12):1683-1684
目的:观察医疗体操结合关节松动术治疗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4例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试验组22例,对照组22例,两组患者均采用中频电疗加磁热治疗,日1次,10d为1个疗程,试验组同时施以关节松动术以及医疗体操,结果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以及测量关节活动范围(ROM)进行疗效评估.结果:2个疗程后,试验组疼痛评分及肩关节活动范围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医疗体操结合关节松动术对缓解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疼痛,改善关节活动度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5.
李杰 《中医正骨》2004,16(6):30-31
肩峰下疼痛弧综合征又称肩峰下撞击征.自2001~2003年,作者采用透明质酸钠针剂(Sodium Hyaluronate SH商品名施沛特)局部注射治疗肩峰下撞击征36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摘 要目的:分析新身痛逐瘀汤联合针刺在肩锋成形术治疗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患者术后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万载县中医院 2021 月 6 月至 2022 年 6 月期间诊治的 80 例肩峰下撞击综合征且开展肩峰成形术治疗的患者,随 机分组方式均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 40 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新身痛逐瘀汤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新身痛逐瘀汤联 合针刺治疗,比较不同治疗方式对患者术后的临床疗效。 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中医症状量化、视觉模拟评分法 (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美国加州大学肩关节评分(UCL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 97.50 %,高于对照组的 82.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对开展肩锋成形 术治疗的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患者采取新身痛逐瘀汤联合针刺方案,能降低术后疼痛程度同时改善其临床症状,加快肩 关节功能恢复速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患者功能恢复中运动训练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接收的86例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平均分配原则为依据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VAS评分及关节活动度比较均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保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患者有效的运动训练可有效的促进功能恢复,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针刀治疗Bigliani分型为Ⅰ型肩峰撞击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肩峰撞击综合征Ⅰ型肩峰的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观察组予针刀治疗,每周1次,连续3次为1个疗程,对照组予口服非甾体抗炎药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每次50 mg,2次/d,联合红外线照射、超声药物透入及肩关节活动功能锻炼,1次/d,治疗3周。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定检测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脱落2例,其余均获得12周以上随访。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2.86%,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00%,且组内比较2组患者VAS评分显著降低(P <0.05),Constant-Murley评分显著升高(P <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观察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Constant-Murley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刀松解可显著缓解Bigliani分型Ⅰ型肩峰撞击综合征患者的疼痛,改善肩关节活动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葛根汤联合肩峰下滑囊封闭治疗早期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临床效果与症状改善。方法:将2012~2016年我院骨科收治的80例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患者纳入本次研究,根据患者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给予封闭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葛根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肩关节功能改善及疼痛改善。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5.0%明显高于对照组80.0%,对照组与研究组治疗1个月、3个月、5个月后的VAS评分及UCLA评分相比治疗前均明显提升,但研究组治疗后的每次评分均在对照组之上,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葛根汤联合肩峰下滑囊封闭治疗早期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效果可靠,能有效改善患者钝痛的症状,提高肌肉力量与肩关节活动功能,值得临床借鉴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针刺插剥治疗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治疗组采用肩峰下间隙针刺插剥治疗,对照组采用针刺肩髎、肩前、肩贞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肩关节功能(CMS)评分,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愈显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90.0%和95.0%,对照组分别为55.0%和80.0%,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1、2、4星期后CMS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肩峰下间隙针刺插剥是一种治疗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