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评价电子束计算机断层摄影术(EBCT)平扫诊断冠心病的价值。方法:568例进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于冠状动脉造影前进行冠状动脉EBCT检查。采用心电触发单层序列平扫。以冠状动脉造影存在1支以上的管径狭窄≥50%为诊断冠心病标准。结果:568例患者中,冠心病患者376例,无冠心病患者192例。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钙化计分(283.85±563.63)明显高于非冠心病患者(33.46±92.11,P<0.001)。以EBCT有无冠状动脉钙化判断冠心病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82.98%、66.67%及77.46%。在50岁以下(不含50岁,50岁以下组)的患者,冠状动脉钙化判断冠心病的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较50岁以上(50岁以上组)患者高,但敏感性较低;50岁以下组的患者,左回旋支及右冠状动脉钙化预测冠心病的价值高于前降支钙化。结论:EBCT发现的冠状动脉钙化对冠心病诊断有重要意义,尤其对50岁以下组的患者,冠状动脉钙化其价值更大  相似文献   

2.
电子束计算机断层摄影术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电子束计算机断层摄影术(EBCT)是当今世界最先进的医学影像学设备,其扫描速度极快,可达50毫秒,消除了移动伪影,不仅可清楚地显示心脏血管的解剖,而且可评价心脏的运动功能及心肌血流灌注,在冠心病的早期诊断、无创心功能评价、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术后随访等方面有重要临床价值。本文对此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过去十年中,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CAG)已成为冠状动脉狭窄诊断和介入治疗临床决策的金标准。然而,CAG有一定局限性,例如有创、肉眼评估误差以及弥漫性、中重度病变程度评估的差异。近年来,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CTA)愈加成熟,技术进展使扫描速度更快、覆盖范围更广、空间分辨率更高,在冠状动脉病变评估和治疗指导中的价值日益增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电子束计算机断层摄影术(EBCT)在先天性冠状动脉(冠脉)异常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对EBCT诊断为先天性冠脉异常,并有心血管造影或手术结果的25例患者行回顾性分析。男15例,女10例。年龄5个月至70岁,平均23.5±22.0岁。除1例行连续容积扫描外,24例采用单层增强扫描。 结果EBCT诊断冠脉起源分布异常、单支冠脉畸形和冠脉瘘共25例,15例有手术结果并证明14例EBCT诊断正确。冠脉、升主动脉造影12例,亦含在上述手术病例中,其中11例确诊冠脉畸形。 结论EBCT是一种具较高准确性的无创性诊断先天性冠脉异常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多排螺旋 CT成像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其在冠心病无创诊断方面的作用日渐重要.伴随着64 排螺旋CT的普及,其在成像和诊断中所面临的问题,特别是钙化病变对多排CT冠状动脉成像狭窄准确性判断的影响问题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本文通过对有明显钙化血管段的冠状动脉血管成像(CTA)影像结果进行诊断试验评价(以冠脉造影为金标准),从而明确钙化病变对多排CT冠状动脉成像狭窄准确性判断的影响,及CTA评估钙化冠脉管腔狭窄程度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评估基于深度学习(DL)算法的冠状动脉CTA(CCTA)智能分析技术在辅助诊断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中的可行性。方法:基于卷积神经网络自动分割、重建CCTA图像,同时提供辅助诊断信息。回顾性分析我院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期间,行CCTA检查的冠状动脉CTO患者100例,所有入组患者同时接受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DSA)。以DSA检查为参考标准,比较基于DL的CCTA智能分析技术与人工判读诊断CTO病变的准确性。结果:与人工判读相比,CCTA智能分析技术显著缩短了约80%的后处理和诊断时间,分别仅需(2.7±0.9)min和(1.4±0.6)min,其在冠状动脉中度狭窄中的诊断准确率与人工判读相近(89.3%vs. 89.8%,P> 0.05);而智能分析技术对于重度狭窄与CTO病变的诊断准确性不及传统人工方法(重度狭窄:59.9%vs.74.3%;完全闭塞:61.3%vs. 80.8%;P<0.05)。结论:基于DL的CCTA智能分析技术可提高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评估效率,在冠心病患者中度狭窄病变中的诊断准确性较高,但其在重度狭窄...  相似文献   

7.
冠状动脉造影和心肌断层显象诊断冠心病...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李勋  何广仁 《中华内科杂志》1992,31(10):611-613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64排螺旋CT用于诊断冠状动脉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连续入选66名冠心病患者,均行64排螺旋CT冠脉三雏成像和冠状动脉造影,以冠状动脉造影的结果为“金标准”,计算64排螺旋CT诊断冠状动脉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假阳性率,假阴性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对照冠状动脉造影,64排螺旋CT诊断冠脉病变的敏感性为93.02%,特异性为98.21%,假阳性率为1.79%,假阴性率为6.98%,阳性预测值为97.56%,阴性预测值为94.83%。结论64排螺旋CT对于诊断冠脉病变有较好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可用于冠心病患者的筛查。但目前的技术水平和各项技术指标仍有待提高,还无法替代传统的血管造影。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64层计算机断层摄影扫描冠状动脉成像技术(64-slice computed tomography coronaryangiography,64-SCTCA)和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rtery angiography,CAG)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6例疑似冠心病的患者64-SCTCA和CAG检查资料,并对两组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64-SCTCA和CAG检查结果中可用于评价的病变血管段支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AG共发现≥50%狭窄节段242个,64-SCTCA共发现≥50%狭窄节段199个,两种检查方法对病变狭窄的显示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部126例冠心病患者中有91%通过64-SCTCA发现(110/121)。64-SCTCA诊断冠状动脉病变血管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1.6%、98.8%、79.5%、99%。结论 64-SCTCA可作为冠心病无创、便捷、可靠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128层螺旋CT(MS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冠状动脉疾病的价值.方法 对临床怀疑或确诊冠心病的非选择性连续78例患者进行128层MSCT冠状动脉成像,其中有15例患者既往置入冠状动脉支架.以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作为评价标准,探讨128层MSCT在诊断冠状动脉疾病及评价支架后再狭窄的临床价值.结果 基于冠状动脉血管节段分析,879个冠状动脉节段中有821节段(93%)进入统计学分析,128层MSCT诊断冠状动脉病变的敏感性87%,特异性97%,阳性预测值83%,阴性预测值97%.对15例共置入22个支架的患者中,有4个(18%)支架MSCT图像显示支架伪影,图像模糊,未能判断支架内血管腔通畅情况,其余18个支架MSCT结果与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比较,MSCT诊断支架再狭窄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77%,阳性预测值63%,阴性预测值100%.结论 128层MSCT冠状动脉成像对冠状动脉疾病的诊断和支架再狭窄的评价具有较高价值,可以作为一项无创检查技术用于对临床怀疑为冠心病的患者进行筛查.  相似文献   

11.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是筛查和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无创检查手段,但指南对于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结果用于临床决策方面并无明确推荐,治疗方案的选择仍多根据临床经验决定.现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和斑块类型等的预后价值及治疗策略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冠状动脉计算机体层成像血管造影是诊断冠状动脉疾病的一个优秀无创评价测试工具。虽然冠状动脉造影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金标准,但有充分的证据来支持冠状动脉计算机体层成像血管造影的性价比,而且它的临床应用范围广。本次综述的目的是对冠状动脉计算机体层成像血管造影在冠状动脉疾病临床应用中的诊断准确性和预测价值的概述;对冠状动脉计算机体层成像血管造影的新兴领域,包括双源计算机体层成像、多排螺旋计算机体层成像进行讨论,以及冠状动脉计算机体层成像血管造影的局限性和突出展示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评价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对成人单支冠状动脉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本院37980例行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检查资料,回顾性分析单支冠状动脉变异情况。结果 37980例冠状动脉血管成像(CTA)中,共检测出单支冠状动脉26例,检出率约为0.07%,其中男13例,女13例,平均年龄(62.23±13.47)岁。检测出单支冠状动脉类型包括LI型8例,RI型1例,LII A型4例,LII B型2例,RII A型7例,RII B型2例,RII P型2例。结论 CTA能准确评价单支冠状动脉变异及各种亚型情况,对临床干预及治疗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Background

The optimal noninvasive test (NIT) for patients with diabetes and stable symptoms of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CAD) is unknown.

Objectives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assess whether a diagnostic strategy based on coronary 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 (CTA) is superior to functional stress testing in reducing adverse cardiovascular (CV) outcomes (CV death or myocardial infarction [MI]) among symptomatic patients with diabetes.

Methods

PROMISE (Prospective Multicenter Imaging Study for Evaluation of Chest Pain) was a randomized trial evaluating an initial strategy of CTA versus functional testing in stable outpatients with symptoms suggestive of CAD. The study compared CV outcomes in patients with diabetes (n = 1,908 [21%]) and without diabetes (n = 7,058 [79%]) based on their randomization to CTA or functional testing.

Results

Patients with diabetes (vs. without) were similar in age (median 61 years vs. 60 years) and sex (female 54% vs. 52%) but had a greater burden of CV comorbidities. Patients with diabetes who underwent CTA had a lower risk of CV death/MI compared with functional stress testing (CTA: 1.1% [10 of 936] vs. stress testing: 2.6% [25 of 972]; adjusted hazard ratio: 0.38; 95% confidence interval: 0.18 to 0.79; p = 0.01).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nondiabetic patients (CTA: 1.4% [50 of 3,564] vs. stress testing: 1.3% [45 of 3,494]; adjusted hazard ratio: 1.03; 95% confidence interval: 0.69 to 1.54; p = 0.887; interaction term for diabetes p value = 0.02).

Conclusions

In diabetic patients presenting with stable chest pain, a CTA strategy resulted in fewer adverse CV outcomes than a functional testing strategy. CTA may be considered as the initial diagnostic strategy in this subgroup. (PROspective Multicenter Imaging Study for Evaluation of Chest Pain [PROMISE]; NCT01174550)  相似文献   

15.
随着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的飞速发展,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作为一项无创性的检查手段,以其较高的准确度在冠心病的临床诊断中逐渐受到人们的接受与重视,相比与传统的冠状动脉造影,它具有无创、经济、可重复性强、提供信息更全面等特点。现主要结合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自身特点,阐述这项诊断技术在指导危险分层,评估预后(如对主要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辅助冠状动脉造影,评估支架再狭窄,优化病人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并讨论目前所存在的问题如辐射剂量,运动伪影等及最近的发展情况,旨在令更多的人了解到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于临床的使用价值,我们应更充分更有效的利用这一临床资源,充分的发挥其使用潜力。更重要的是我们需要更多的临床试验来支持这项技术的每一步革新。  相似文献   

16.
17.
背景 CT血管造影(CTA)已成为影像学研究的热点,近年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目的 探讨CTA在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其斑块类型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江北院区2018年8月至2020年8月收治的冠心病(CHD)患者98例,均接受CAG和CTA检查.记录CTA对冠状动脉管腔的评价结果,以CAG为诊...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128层CTCA)在冠状动脉狭窄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0月在我院检查疑似冠状动脉狭窄患者305例,均采用128层CTCA进行检查,并于2周内行冠状动脉造影术(CAG)检查。结果 128层CTC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度为92.02%、特异度为95.76%、准确度为94.87%。128层CTCA诊断冠状动脉轻度狭窄的敏感度为91.60%、特异度为98.85%;诊断冠状动脉中度狭窄的敏感度为92.38%、特异度为98.72%;诊断冠状动脉重度狭窄的敏感度为93.83%、特异度为98.16%;诊断冠状动脉闭塞的敏感度为85.19%、特异度为99.43%。结论 128层CTC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有较高的敏感度、特异度,尤其对轻中度狭窄有更好的准确性,可以作为临床冠状动脉狭窄的常规筛检及舒缓随访手段之一,以避免不必要的有创检查。  相似文献   

19.
20.
背景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纤维蛋白原升高与患者预后不良有关,但其对ACS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影响尚不清楚。目的探讨纤维蛋白原与ACS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1—5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ACS患者108例,根据SYNTAX评分分为轻度病变组(SYNTAX评分<23分,n=74)和中重度病变组(SYNTAX评分≥23分,n=34)。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MI)、高血压发生情况、糖尿病发生情况、脑血管疾病发生情况、冠心病病史、吸烟史〕、实验室检查指标〔包括脑钠肽(BNP)、总胆固醇、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平均血小板体积、纤维蛋白原、同型半胱氨酸、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纤维蛋白原与ACS患者SYNTAX评分的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ACS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两组患者男性比例、年龄、BNP、纤维蛋白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BMI、高血压发生率、糖尿病发生率、脑血管疾病发生率、有冠心病病史及吸烟史者所占比例、总胆固醇、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平均血小板体积、同型半胱氨酸、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纤维蛋白原与ACS患者SYNTAX评分与呈正相关(r=0.348,P<0.05)。(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119,95%CI(1.021,1.226)〕、纤维蛋白原〔OR=3.458,95%CI(1.038,11.523)〕是ACS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纤维蛋白原与ACS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是ACS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