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 毫秒
1.
经络是"学说"还是"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富春  李铁 《中国针灸》2006,26(6):446-448
目的:明确经络理论的概念。方法:从学说和理论概念差异的对比入手,依据科学理论的实践性特征、抽象性特征和逻辑系统性特征,对经络理论的特点进行系统分析。结论:经络共有科学理论的各种特征,所以应该是科学理论。把经络定义为科学理论对于经络实质研究、针灸规范化研究和针灸学理论体系创新等方面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随着针灸的国际化推进,国内外对经络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然而,经络的实质研究尚没有重大突破。该文尝试从胚胎学角度,阐述经络的实质及存在形态,提出经络实质是从机化体演变而来的网络,并从这角度,解释经络的各种现象。  相似文献   

3.
从经络学说的起源考证经络之实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李瑞  谷世哲 《中国针灸》1998,18(10):619-621
经络学说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同阴阳学说、五行学说、藏象学说、气血津液学说等作为中医学术的核心理论,数千年来指导着中医理论的发展和临床辨证论治。然而有关经络实质的讨论一直是悬而未决的问题,尤其是在现代科学高速发展的今天,随着“中医现代化”的需要,对中医卓越临床疗效的认同,以及西方医学的东方回归,促成了国内及国际上学习中医和针灸的热潮。研究经络的实质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并作为国家八五攻关课题进行重点研究。不少专家学者纷纷撰文阐述对经络实质的认识,目前对经络实质及起源的认识主要有血管论和感…  相似文献   

4.
经络学说的演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黄龙祥 《中国针灸》1994,14(3):43-46
本文在"经络学说的由来"一文基础上,进一步论述早期的经络学说演变为《灵枢·经脉》经络系统的具体过程,并深入分析了其演变的原因及其文化背景,同时辑出三种与《经脉篇》不同的古代经络学说佚文,供进一步研究之参考。  相似文献   

5.
经络学说的由来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黄龙祥 《中国针灸》1993,13(5):47-50
古人通过诊疗实践发现人体腕踝附近诊脉处与头面躯干部诊脉处存在某种内在联系,从而形成“标““本“脉概念。连接上下相应的标,本脉形成最初的经脉循行线。随着阴阳学说的广泛运用,腕踝部的脉诊之脉-脉口,刺灸之穴-“经脉穴“及经脉,先后以三阴三阳相同的名称命名。脉口所诊断,“经脉穴“所主治的病症自然成为经脉病候。至此,最初的经脉学说基本形成。  相似文献   

6.
张中成 《中医药学刊》2002,20(2):183-184
从关于经络学说的起源,形成与发展,经络学说的形成时代背景,经络的重要性,现代经络研究的局限性,经络研究的科学思路与方法等论述 了经络学说形成背景与科研思路方法,指出;经络研究应发掘文献资料,密切联系临床实践,结合现代最新科技,结合神经生物,细胞信号传导,体液调节等方法,以期揭示经络本质。  相似文献   

7.
经络学说的理论结构与科学内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龙祥 《中医杂志》2002,43(10):746-748
依据对古代经络学说史学研究的成果及科学哲学的分析方法,将构成“经络学说”中不同性质、不同价值的两种成分剥离开来,呈现其本来面目。并在此基础上提炼出一个准确、完整表达古代“经络学说”科学内涵的,一个既可以被证实,又可被证伪的科学命题,从而使“经络问题”成为一个能够被科学界普遍理解的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8.
朱丹溪对经络学说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丹溪是金元时期的著名医家 ,倡导“阳有余 ,阴不足论”“相火论”,主张保存阴精 ,勿动相火 ,善用滋阴降火 ,为滋阴学派的创始人。丹溪对经络学说亦颇有研究 ,在《丹溪心法》中 ,他对经络的病候和诊断 ,提出了许多精辟的见解 ,进一步完善了中医学的经络学说 ,兹就此作一初步探讨。1 提出经络见证 充实经络病候《灵枢·经脉篇》阐述了十二经脉的循行与病候 ,奠定了经络学说的基础。朱丹溪在《丹溪心法·卷首》中提出“十二经见证”,即在《内经》经络病候的基础上 ,根据前人理论及其临床作了大量的增补。手太阴肺经见证增加“善嚏”“皮肤…  相似文献   

9.
10.
以耗散结构理论研究中医经络学说为目的,尝试从具有开放的、非平衡的、非线性相干效应的耗散结构解释独特的中医经络学说,分别从经络是人体的开放系统、经络的有序性、非平衡稳态以及经络系统的不可逆性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并认为依照耗散结构理论为认识研究经络学说提供了全新的概念,且为经络学说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1.
BonIghan系统(BHS)是一个新发现的循环系统,与传统经络相吻合.BH系统在血管、淋巴管、器官表而与内部、脑室中的存在得到证实.为进一步证实该理论,本文融入现代技术的新方法,发现BH系统特异性染料锥虫蓝,可清楚观察到BH系统.采用此技术,可追踪脂肪组织中的BH系统,发现肿瘤筋膜上的BH系统,这对肥胖、癌症等问题的解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Guiding Role of Muscle Region Theory in Acupuncture Anesthesia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刺麻醉是针灸体系的一部分,它的发展推动着针灸理论的完善。经筋理论也是针灸体系的一部分,它的主症决定了经筋理论在针刺麻醉临床应用中的指导地位。经筋分布与神经的相关性,是经筋理论对针刺麻醉指导的基础;同时,针刺麻醉推动着经筋理论的不断完善。两者间存在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的循环发展关系,符合辨证发展观。  相似文献   

13.
李定忠  傅松涛  李秀章 《中国针灸》2004,24(12):850-853
目的:探讨经络功能和作用的科学内涵.方法:通过50年的临床实践并应用超导量子干涉仪(SQUID)等进行检测及科学分析.结论:经络具有双向调整、整体调整、内病外治以及促进组织新生的四大功能,并创建出高效速效实现四大功能的经络环皮部挑治法.  相似文献   

14.
斑马鱼体表类穴位与类经络结构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斑马鱼是否存在类经络与类穴位结构。方法:将成年斑马鱼活体经10μmol/LDiA水溶液染色,麻醉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结果:DiA荧光标记物呈亮圆点状,若干标记物聚集在一起形成簇状,有规律地分布于身体各个部位。在躯体部,标记物从背部到腹部沿躯干纵轴形成4条线,背侧线、背外侧线、外侧线和腹侧线。在高倍镜下观察,又可依据其神经联系的不同将外侧线分为外侧上线和外侧下线,将腹侧线分为腹外侧线和腹侧线。结论:斑马鱼体表感觉器官分布有一定的规律性,若干感觉器官聚集在一起形成簇,若干簇又有规律地沿躯体长轴排成线,类似于传统经络与穴位。  相似文献   

15.
从形态学、生物物理学、生物化学等方面对有关文献进行分析和归纳,旨在全面了解经络研究状况,拓宽研究思路。从神经、血管-神经、缝隙连接、结缔组织几方面探讨经脉线的存在方式;从温度、疏松结缔组织、生物压效应、相干态电磁场等方面归纳了经络的生物物理学特性;从经脉线的离子浓度、二氧化碳呼出量、细胞外基质、酶学等方面归纳了经络的生物化学特性。虽未揭示经脉线的实质,但反映出当前探讨和研究的多学科性及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通过50多年的经络研究和临床实践,笔者认识到中医作为诠释人体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整体的、动态的系统医学,应该成为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经络是机体能量信息以电磁振荡形式在体内沟通和连动所形成的闭合环路体系,具有许多量子特征,不能用固定的组织结构硬套。经络感传研究发现,经络循行线具有漂移现象,这正是经络动态运行规律的体现。通过动态的信息触发和生物共振,经络系统自组织地发挥着整体调整作用。遵循经络的量子特征和规律,不仅创新了经络疗法,也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经络在量子信息医学中的科学定位为中医现代化提供了重要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7.
王鸿谟 《中国针灸》2005,25(3):191-193
目的:探讨经脉循行的基本规律.方法:以<黄帝内经>等经典医籍为依据,继承前人的成熟经验,并加以发展.结论:经脉循行规律有命名规律、分布规律、交接交会规律,表里配合规律,以及终始走向规律、经气双向运行规律、脏腑使道联络规律、经脉分野规律8项.  相似文献   

18.
经络及腧穴的生物物理学特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魏育林  屠亦文 《中国针灸》2005,25(11):817-819
目的:总结国内对经络和腧穴生物物理学特性的研究现状,为科研提供依据和思路.方法:综合相关文献29篇,分别从电、热、声、光、磁和同位素等方面筛选并介绍了近10年来的研究状况.结果:经络和腧穴的生物物理学特性已经在不同方面得到了一定的证实,经络和腧穴客观存在.结论:经络和腧穴的生物物理学特性研究具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9.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浅析国外针灸与经络研究40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灸疗法在国际上日益受到人们关注。对“Web of Science”和“Medline”数据库的检索结果显示:40年来,国际针灸研究出现了两次高潮,一次在1972-1974年,一次在1998年。国外的针灸研究主要集中在临床研究,即针灸疗法在其施治的各种病症的有效性确认。近年来,国外的针灸研究开始注重方法学,如双盲和随机对照试验等。针灸技术的标准化是另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由于文化的差别,经络研究在国外进行得不多。针灸与经络研究的手段急需现代化。  相似文献   

20.
黄金龙  许文翰 《中国针灸》2007,27(8):589-593
目的:用力学的观点描述经络生理与气血运行。方法:通过数值方法求解不具压缩性的定常牛顿流体电渗流运动的方程组。结果:经络线流体的流速与文献中小分子循经迁移速度相符。改变血管壁的渗透系数与动脉端的血压时,气的流速对应地改变,这符合针刺时的生理反应。若改变经络线的静压与入流的条件,可诠释气滞血瘀与气行血亦行的中医理论。结论:通过电渗流方程式,可解释中医经络理论,亦有助于经络电波、电流传导现象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