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鼻型肠梗阻导管联合生长抑素对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疗效。方法:对重庆市南川区人民医院2003年9月至2011年11月收治的43例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分别经鼻型肠梗阻导管减压联合生长抑素组(治疗组)、生长抑素联合鼻胃管胃肠减压组(生长抑素对照组)、鼻胃管胃肠减压组(胃管对照组)保守治疗。对三组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15例全部经保守治疗治愈,治疗组腹痛缓解时间明显短于胃管对照组和生长抑素对照组,三组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生长抑素对照组恢复排气时间明显短于胃管对照组(P<0.05),治疗组、生长抑素对照组之间恢复排气时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可先行鼻胃管胃肠减压联用生长抑素治疗,治疗48 h效果不明显时则换用经鼻型肠梗阻导管减压联用生长抑素治疗,对怀疑发生绞窄性肠梗阻或者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则应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鼻型肠梗阻导管联合生长抑素对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疗效.方法:对重庆市南川区人民医院2003年9月至2011年11月收治的43例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分别经鼻型肠梗阻导管减压联合生长抑素组(治疗组)、生长抑素联合鼻胃管胃肠减压组(生长抑素对照组)、鼻胃管胃肠减压组(胃管对照组)保守治疗.对三组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15例全部经保守治疗治愈,治疗组腹痛缓解时间明显短于胃管对照组和生长抑素对照组,三组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生长抑素对照组恢复排气时间明显短于胃管对照组(P<0.05),治疗组、生长抑素对照组之间恢复排气时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可先行鼻胃管胃肠减压联用生长抑素治疗,治疗48 h效果不明显时则换用经鼻型肠梗阻导管减压联用生长抑素治疗,对怀疑发生绞窄性肠梗阻或者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则应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3.
邢喆  赵莹  朱佳  孙婷  高娜  向国卿  刘欣 《吉林医学》2012,33(7):1374-1375
目的:探讨经鼻肠梗阻导管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保守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40例入院诊断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患者随机行经鼻肠梗阻导管(鼻肠管组,n=20)、鼻胃管(鼻胃管组,n=20)减压治疗,分别观察腹围、胃肠减压量、排气排便时间、气液平面消失时间,对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经鼻型肠梗阻导管的腹围减少(15.5±5.2)cm较鼻胃管组(5.8±3.4)cm更明显,胃肠减压量(1036.5±258.8)ml/d较鼻胃管组(658±315.2)ml/d明显增多,排气排便时间(4.8±3.1)d和气液平消失时间(10.7±8.3)均较鼻胃管组排气排便时间(8.2±4.1)d和气液平消失时间(15.8±10.6)d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鼻型肠梗阻导管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中的保守治疗中较鼻胃管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经鼻型肠梗阻导管在急性粘连性肠梗阻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7例急性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其中治疗组20例置入经鼻型肠梗阻导管减压治疗,对照组17例行传统鼻胃管减压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平均每天减压量,治疗第3天腹围缩小幅度,腹胀缓解时间,排气、排便恢复时间及腹部X线平片液气平消失时间.结果治疗组患者平均每天减压量、治疗第3天腹围缩小幅度大于对照组,腹胀缓解时间,排气、排便恢复时间及液气平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均P< 0.05).结论 应用经鼻型肠梗阻导管保守治疗急性粘连性肠梗阻效果良好,优于传统鼻胃管.  相似文献   

5.
雷忠 《中外医疗》2014,(28):94-95
目的探讨经鼻型肠梗阻导管治疗急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总结经鼻型肠梗阻治疗各类肠梗阻的优势。方法回顾性2011年7月—2013年7月该院普外科室收治的162例急性肠梗阻患者临床资料,参照数字对比法将162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传统的鼻胃管减压治疗,观察组直接行经鼻型肠梗阻导管胃肠减压治疗,记录观察两组临床症状恢复时间、临床疗效及不同类型急性肠梗阻有效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术后腹痛腹胀环节时间、排气排便恢复时间和影像学指标(腹部平片、CT)缓解时间等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总体有效率84.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1.2%(P〈0.01)。观察组对非癌性肠梗阻和大、小肠梗阻治疗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经鼻型肠梗阻导管导管减压治疗对非癌性肠梗阻、大肠梗阻的疗效要优于对癌性肠梗阻和小肠梗阻。结论经鼻型肠梗阻导管减压可迅速缓解不同类型急性肠梗阻患者梗阻状况,且鼻型肠梗阻导管有助于动态观察肠运动、腹部影像学特征,从而帮助锁定梗阻部位,明确手术指证,对提高手术效果有显著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鼻型小肠ED导管在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中应用价值。方法回顾研究2007-06~2010-10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采用非手术治疗27例,其中采用小肠ED导管治疗12例做为试验组,同期住院的采用鼻胃管减压治疗的15例做为对照组,将两组置管前5 d减压引流量、排气排便恢复时间、置管天数、腹部X线平片设为观察指标,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试验组患儿的胃肠减压量明显多于对照组。排气、排便恢复时间在试验组为(4.6±3.2)d,对照组为(7.8±4.3)d,置管天数试验组比对照组明显缩短[(5.81±1.17)d vs(9.43±2.56)d,P<0.01]。结论小肠ED导管能有效施行肠减压,促进肠蠕动恢复,治疗小儿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泛影葡胺联合生长抑素对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治疗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52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病人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应用泛影葡胺和生长抑素,对照组(18例)仅给予综合治疗。观察两组病人腹痛、腹胀缓解时间,恢复排气排便时间、胃肠减压时间、治愈时间。结果:治疗组病人在治愈时间,腹痛、腹胀缓解时间,恢复排气排便时间、胃肠减压时间均比对照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泛影葡胺联合生长抑素可以缩短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治愈时间,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徐志刚 《当代医学》2014,(11):62-63
目的分析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老年患者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效果。方法将60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老年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n=30)。患者均给予进食进水、纠正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抗感染、营养支持等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鼻胃管行胃肠减压,观察组行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减压。观察记录2组患者胃肠减压量、腹部疼痛不适症状消失起效时间、排便排气功能恢复时间等。结果观察组患者胃肠减压量、腹部疼痛不适等症状缓解消失所用时间、排便排气功能恢复时间、气液平面完全消失时间及治愈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较常规胃肠减压治疗,疗效更为肯定且更加安全,一方面可以缓解老年患者再次开刀的痛苦,另一方面也可以防止开刀后再次粘连的可能性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肠内全程导管减压法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为提高此类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提供可靠依据,保障患者生命安全。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鼻胃管减压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肠内全程导管减压法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后腹围减少情况、胃肠减压量、排气恢复时间、排便恢复时间、气液平面消失时间等,给予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结果:研究组患者经治疗后腹围减少量、胃肠减压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但其排气恢复时间、排便恢复时间、气液平面消失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两组患者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进行肠内全程导管减压法治疗,可显著缩短患者排气、排便恢复时间以及气液平面消失时间,增加腹围减少量以及减压量,具有更为有效的治疗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妇科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郏县妇幼保健院妇产科2013年1月至2017年10月11例EPISBO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经鼻肠梗阻导管减压治疗。结果 11例患者均经保守治疗痊愈。肠梗阻导管置入23~37 h后患者腹痛、腹胀明显缓解,中位时间为(26.8±1.8)h;6例置管后3~6 d、5例置管后7~8 d肛门排气、排便恢复,中位时间为(5.6±1.1)d,患者肠梗阻症状消失,逐渐恢复正常饮食。出院随访3~6个月,11例患者均无复发。结论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妇科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临床效果满意,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适时调整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1.
陕大治  赵正杰 《中外医疗》2013,32(26):23-24
目的探讨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老年患者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自该院2009年1月—2011年9月收治的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老年患者中筛选出140例进入研究,按照给予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治疗组给予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对照组给予普通鼻胃管胃肠减压术治疗。治疗期间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的情况及治愈率并进行对比。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84.2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4.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临床症状缓解情况如胃肠减压量、呕吐时间、恢复排气排便时间和液气平面消失的时间均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老年患者术后粘连性肠梗阻较传统胃肠减压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和治愈率。  相似文献   

12.
张二勇  张春军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5):122-122,128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治疗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96例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禁食水,胃肠减压,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肠外营养支持,抗感染基础上酌情使用激素等;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生长抑素6mg持续24h微泵静脉注入,症状好转后改用奥曲肽0.1mg皮下注射,每8h注射1次。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胃管引流量少、腹痛缓解时间短、肛门排气排便恢复时间快、平均住院时间少、中转手术率低(P〈0.05)。结论生长抑素治疗腹部术后早期炎眭肠梗阻效果良好,是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安全的、有价值的方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鼻型肠梗阻导管治疗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收治的肠梗阻患者88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42例和对照组46例。研究组采用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鼻胃管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置管治疗成功率,肠梗阻征象缓解情况和并发症率。结果全部患者置管成功率为98.9%,研究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腹痛腹胀缓解时间、肛门排气排便缓解时间和液气平面消失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置管后日均引流量及24 h胃肠减压量,研究组远大于对照组(P<0.01);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对照组要高于研究组,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肠道梗阻疗效确切,并发症少,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肠梗阻导管联合泛影葡胺对腹部术后急性粘连性小肠梗阻的治疗效果.方法 收集2013年9月至2016年9月206例急性粘连性小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5组.(1)胃管组(55例):为传统的经鼻胃管减压治疗;(2)胃管+泛影葡胺组(60例):为传统经鼻胃肠减压联合泛影葡胺治疗;(3)导管组(38例):应用经鼻型肠梗阻导管治疗;(4)泛影葡胺组(23例):为单纯口服泛影葡胺治疗.(5)导管+泛影葡胺组(30例):应用经鼻型肠梗阻导管联合泛影葡胺治疗.应用泛影葡胺组,口服或经鼻胃管以及肠梗阻导管注入60~100 mL 76%的泛影葡胺注射液,注药后夹管2 h,观察临床症状,并结合腹部X线摄片、螺旋CT动态观察梗阻加重和缓解情况.比较5组的腹部疼痛缓解时间、给予治疗后首次排便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治疗有效率.结果 所有患者均按要求置管成功.经鼻型肠梗阻导管联合泛影葡胺组患者腹痛缓解时间、首次排便时间、住院时间及有效率等情况明显优于传统鼻胃管、传统鼻胃管联合泛影葡胺、单纯泛影葡胺以及单纯肠梗阻导管组(P<0.05).结论 肠梗阻导管联合泛影葡胺可成为治疗急性肠梗阻的新手段、新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孔卓明 《当代医学》2011,17(27):54-54
目的观察评价经肛型肠梗阻减压导管在急性结直肠癌性梗阻中的治疗作用。方法将2008年11月~2011年2月收治的39例急性结直肠癌性梗阻患者遵照知情同意原则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9例采用常规胃肠减压方法,观察组20例采用经肛型肠梗阻减压导管,比较分析两种方法在急性结直肠癌性梗阻中的治疗作用。结果两组患者的腹痛、腹胀缓解时间、自主排气恢复时间、胃肠减压量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肛型肠梗阻减压导管在急性结直肠癌性梗阻中的治疗作用显著,在缓解腹痛、腹胀,恢复自主排气以及胃肠减压量方面均体现了治疗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导管减压术治疗急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科室2015年3月至12月收治的84例肠梗阻患者,其中44例患者采用经鼻型肠梗阻导管胃肠减压治疗,设为观察组.40例采用传统鼻胃管胃肠减压治疗,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引流量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的腹痛、腹胀缓解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气液平面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引流量和腹围缩小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1~5d的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导管减压术治疗急性肠梗阻的疗效较好,其减压效果好,住院时间短,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生长抑素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将74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按是否应用生长抑素治疗分为对照组(31例)和生长抑素治疗组(43例),治疗过程中均禁食,进行胃肠减压治疗,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和肠外营养支持,此外治疗组每日持续微泵静脉注射生长抑素6mg进行干预治疗。观察两组胃肠减压量、腹胀痛缓解时间、肛门排气、排便时间,以及治疗前后平均血红蛋白、总蛋白、白蛋白、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PK)水平。结果:生长抑素治疗组胃肠减压量、腹痛缓解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CPK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而白蛋白水平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长抑素可显著缓解术后患者早期炎性肠梗阻情况,缩短患者治疗时间,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术后早期中药灌肠对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防治效果.方法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近年来收治腹部手术创伤或腹腔炎症较重的患者25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29例,两组临床资料具有可比性.两组术后均给予常规治疗(包括禁食或胃肠减压、胃肠外营养、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抗生素预防感染等).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大承气汤水煎剂加减分次胃管内注入或保留灌肠.结果 治疗组术后恢复肛门排气、排便,肠功能恢复平均时间为2~4 d,1例出现术后炎性肠梗阻;对照组术后恢复肛门排气,排便平均时间为4~8 d,12例出现术后炎性肠梗阻;两组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及出现术后炎性肠梗阻机率差异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术后早期使用中药内服加保留灌肠能显著减少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发生率,起到预防作用,肠道功能恢复快,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病苦及经济负担,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经鼻肠梗阻导管联合大承气汤对术后早期气虚血瘀型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外微创胃肠外科符合本研究纳入标准的肠梗阻患者24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12例)和对照组(12例)。两组均在诊断明确且观察48 h仍未好转后,置入经鼻肠梗阻导管。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大承气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腹胀及腹痛症状出现缓解的时间、胃肠液引流量开始减少的时间、肛门或造口排气及排便恢复时间、腹部平片液平面消失时间、导管拔除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每3天复查1次血清学指标;并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炎症指标以及总有效率。结果 对照组患者平均腹胀及腹痛症状出现缓解的时间、胃肠液引流量开始减少的时间、排气及排便恢复时间、腹部平片液平面消失时间、导管拔除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普遍长于实验组(P<0.05);实验组患者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 WBC)、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 PCT)炎性指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  相似文献   

20.
刘建军 《中外医疗》2013,32(5):60-60,62
目的探讨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老年患者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及其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09年9月—2011年10月术后发生粘连性肠梗阻的老年患者6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为31例,观察组在综合对症治疗的基础上使用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观察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无中转开腹手术治疗,总有效率为93.6%;对照组中转开腹手术3例,总有效率为77.4%,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腹部症状平均缓解时间、气液平面平均消失时间、平均恢复排气排便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老年患者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显著,明显优于使用传统鼻胃管置入胃肠减压治疗,能够有效减少中转开腹手术,缩短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