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螺内酯对老年肺心病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螺内酯(安体舒通)对老年肺心病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 入选48例符合标准的病例,其中28例应用螺内酯,根据心衰纠正情况观察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应用螺内酯组总有效率达85.7%,对照组有效率为70.0%。结论 醛固酮拮抗剂可最大程度拮抗醛固酮作用,对抗因应用转化酶抑制剂而造成的醛固酮逃逸,可做为肺心病心力衰竭常规用药,临床疗效较肯定。  相似文献   

2.
螺内酯对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某些体液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螺内酯对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血浆儿茶酚胺、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Ⅱ及醛固酮的影响。方法 :入选 2 0例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 ,随机分入螺内酯组与对照组 ,各 10例 ,用螺内酯治疗前与治疗 1个月后 ,用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测定血浆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 ,同时采用均相竞争放射免疫方法检测血浆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 Ⅱ与醛固酮。结果 :治疗 1个月后螺内酯组血浆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肾素活性及醛固酮明显低于治疗前 ,也低于对照组。结论 :螺内酯可明显抑制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的儿茶酚胺水平 ,降低肾素活性及醛固酮 ,这些改变有可能为螺内酯明显改善心力衰竭病人预后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螺内酯对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 82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 4 2例 ,对照组 4 0例 ,对照组选用利尿剂、ACEI、β_受体阻滞剂、洋地黄制剂为主要治疗药物。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 ,以螺内酯替代保钾利尿剂氨苯喋啶 ,治疗 2 0周后评判疗效。结果 应用螺内酯的治疗组总有效率达 92 8%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 75% ,两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结论 醛固酮拮抗剂螺内酯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可明显提高临床效果 ,作为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的常规用药  相似文献   

4.
螺内酯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神经内分泌激素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螺内酯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神经内分泌激素的影响。方法9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Ⅱ~Ⅳ级),随机分为贝那普利组(对照组),贝那普利+螺内酯组(螺内酯组)。测定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血浆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内皮素水平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血浆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内皮素水平均有明显下降(P<0.01),肾素、血管紧张素Ⅱ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醛固酮水平在对照组无显著变化(P>0.05),螺内酯组有显著下降(P<0.01)。结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只有与螺内酯长期联合治疗才可以显著降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浆醛固酮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醛固酮水平的变化,经螺内酯干预治疗后改变及意义.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328 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和80例无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清醛固酮水平,进行统计分析.9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经予螺内酯干预治疗,测定其治疗前后醛固酮水平改变.结果 CHF 组血清醛固酮水平[(165.6±36.9)ng / L] 显著高于对照组[(79.3±28.3)ng / L,t=19.53,P<0.01],而且在Ⅱ、Ⅲ、Ⅳ级心力衰竭组间依次显著递增(F=34.03,P<0.01),住院期间死亡组血清醛固酮水平显著高于好转出院组(t=5.599,P<0.01).9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经螺内酯治疗[平均(78.2±14.2)d]后,血清醛固酮水平并未出现显著性改变[(163.4±34.3)ng / L、(161.3±33.1)ng / L,t=0.432,P>0.05 ].结论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醛固酮水平显著升高,且与心力衰竭严重程度和病情预后相关,短期螺内酯治疗并未显著改变醛固酮水平.  相似文献   

6.
低剂量螺内酯治疗严重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低剂量螺内酯对严重心力衰竭(心衰)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85例严重心衰竭患者(NYHA分级Ⅲ-Ⅳ级,心脏射血分数<35%)进行随机双盲实验。常规抗心衰治疗,20mg/d螺内酯治疗,对照组接受安慰剂治疗,共进行12个月。监测血清肌酐、尿素氮、钾、血压和脉搏的变化,Holter监测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最后评价其死亡率。结果 对照组高钾血症的发生率为4.8%,治疗组高钾血症的发生率只有9.3%,治疗组动脉血压比对照组降低,而血肌酐、尿素氮水平并无明显变化。Holter结果显示1年前后治疗组每小时室性早搏的发生频率(P<0.0001)和24h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的发作率均有明显减少。1年对照组死亡19例(45.2%),治疗组死亡12例(27.9%),死亡率下降38%,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小剂量醛固酮拮抗剂螺内酯(20mg/d)用来治疗严重心衰疗效肯定,副作用小,较为安全,能有效降低严重心衰病人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7.
醛固酮拮抗剂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醛固酮拮抗剂在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择符合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标准的患者10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6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应用慢性心衰的常规治疗;治疗组除应用常规治疗外每天服用螺内酯20~40mg,并且长期应用,定期测定血清钾和肝、肾功能,随访2年。结果治疗组56例因心衰恶化反复住院18例(占32%),死亡14例(占25%);对照组50例因心衰恶化反复住院26例(占52%),死亡21例(占42%)。经卡方检验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再次住院率和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醛固酮拮抗剂,有助于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8.
醛固酮拮抗剂对心力衰竭的治疗作用:从基础到临床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因为醛固酮拮抗剂能与醛固酮竞争结合肾远曲小管和集合管细胞中的醛固酮受体 ,从而阻滞醛固酮保钠排钾和水钠潴留的病理生理作用 ,所以早在30年前 ,临床上就开始使用醛固酮拮抗剂螺内酯治疗心力衰竭。此后又由于螺内酯的利尿作用不强 ,而且易发生高钾血症、氮质血症等副作用 ,所以不主张常规用于心力衰竭的治疗。但近期的研究发现 ,醛固酮除引起水钠潴留外 ,还可作用于心血管系统 ,引起血管和心肌间质纤维化 ,影响心脏泵血功能而加重心衰。于是醛固酮拮抗剂的应用又成为研究的热点。大量的动物试验和临床试验已证实它在心衰的治疗中有不可替…  相似文献   

9.
越来越多的证据证实醛固酮具有心脏毒性作用,它可导致心肌炎症、内皮细胞功能失调和纤维化,由于存在着醛固酮逃逸现象,醛固酮拮抗剂在充血性心力衰竭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选择性醛固酮拮抗剂依普利酮能有效地降低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的死亡率,而与性激素相关的不良反应远较传统醛固酮拮抗剂螺内酯小,有望成为心血管领域中的广泛用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卡托普利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76例肺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卡托普利治疗作为观察组.54例仅用常规治疗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心功能恢复等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5.6%;两组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卡托普利治疗晡心病合并心衰的疗效比较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丹参注射液对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并与常规治疗的疗效进行对照。方法2004年1月~2006年9月收治慢性肺,12,病,12,力衰竭155例,对照组用持续低流量吸氧,改善通气功能、强心、利尿、纠正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上述综合治疗基础上用丹参注射液40ml+5%葡萄糖液250ml静滴,每日1次,2周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84例,显效56例,有效22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2.9%;对照组71例,显效29例,有效24例,无效18例,总有效率74.6%。两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的基础上辅以丹参注射液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对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对20例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患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阿替洛尔观察治疗前后心功能,心率的变化。结果:阿替洛尔组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为76%(P<0.05),阿替洛尔组平均心率减慢非常显(P<0.01),不良反应少,未诱发支气管痉挛或加重哮喘,结论:阿替洛尔用于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患的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螺内酯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醛固酮水平及心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观察慢性心力衰竭 (心衰 )患者应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ACEI)治疗中加用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螺内酯对血浆醛固酮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心衰患者 6 9例 ,心功能 (NYHA)分级为Ⅱ~Ⅳ级 ,左心室射血分数 (LVEF)≤ 0 45 ,均接受利尿剂、洋地黄、ACEI类药物治疗。随机分为 :治疗组 ( 34例 )每日给予螺内酯 40mg ,并行上述治疗 ;对照组 ( 35例 )除不给予螺内酯外 ,余处理与治疗组相同。所有患者于治疗前 (基线 )、治疗后 1、3、6个月化验血清钾、血浆醛固酮浓度 ,同时测定LVEF值和心功能分级。结果 :①血浆醛固酮水平的变化 :1个月时治疗组和对照组血浆醛固酮水平均有所降低 ,两组血浆醛固酮水平与基线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但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 3个月时治疗组和对照组血浆醛固酮水平均有所回升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0 0 1)。 6个月时血浆醛固酮水平回升至基线水平 ,对照组较治疗组组间无明显差异 (P>0 0 5 )。②观察 6个月时心功能明显改善 ,较基线时及治疗组与对照组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③血清钾水平治疗组呈上升趋势 ,6个月时已明显高于对照组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①慢性心衰患者在应用ACEI治疗中 ,早期血浆醛固酮水平降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美托洛尔、依那普利、螺内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3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常规强心、利尿、扩血管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美托洛尔、依那普利、螺内酯治疗.3周及12周后作疗效判定,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3周总有效率47.22%,12周总有效率91.67%.结论 美托洛尔、依那普利、螺内酯联合应用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疗效确切,能有效改善心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螺内酯对老年高血压心力衰竭患者血浆儿茶酚胺、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Ⅱ及醛固酮的影响。方法 入选 32例老年高血压心力衰竭患者 ,随机分为螺内酯组与对照组 ,各 16例 ,用螺内酯治疗前与治疗 1个月 ,用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测定血浆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 ,同时采用均相竞争放射免疫方法检测血浆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Ⅱ与醛固酮。结果 螺内酯治疗 1个月的螺内酯组血浆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明显低于治疗前 ,也低于对照组。结论 螺内酯可明显降低老年高血压心力衰竭患者的儿茶酚胺水平  相似文献   

16.
充血性心衰患者尿Na+/K+比值和螺内酯应用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尿Na^ /K^ 比值作为应用醋固酮拮抗剂螺内酯指标的可行性。方法:检测41例心功能Ⅲ-Ⅳ级病人的尿Na^ /K^ 比值,按比值的不同(<1.0或>1.0)分两组,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应用螺内酯后尿Na^ /K^ <1.0受益大。结论:尿Na^ /K^ <1.0,可以作为使用螺内酯治疗心力衰竭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正>NO.1 TOPCAT试验(Treatment of Preserved Cardiac Function Heart Failure with an Aldosterone Antagonist)TOPCAT研究旨在评估醛固酮拮抗剂螺内酯对慢性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的疗效。研究入选3 445例患者,随机至螺内酯组(15 mg/d递增至3040 mg/d)或安慰剂组。结果显示,两组主要复合终点(心血管死亡、因心力衰竭住院或心脏骤停复苏)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螺内酯组的因心力衰竭住院率显著降低(12.0%比14.2%,P=0.042);全因住院率或全因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严重不良反应也  相似文献   

18.
螺内酯对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某些体液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螺内酯对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血浆儿茶酚胺、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Ⅱ及醛固酮的影响.方法:入选30例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入螺内酯组与对照组,各15例,用螺内酯治疗前与治疗1个月后,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同时采用均相竞争放射免疫方法检测血浆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Ⅱ与醛固酮.结果:治疗1个月后螺内酯组血浆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Ⅱ及醛固酮明显低于治疗前,也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0.01).结论:螺内酯可明显抑制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的儿茶酚胺水平,降低肾素活性及醛固酮.  相似文献   

19.
刘杰 《内科》2009,4(5):704-706
目的探讨螺内酯在慢性心衰患者以及合并肝硬化的慢性心衰患者的活性水平及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49例合并有心源性肝硬化按是否加用螺内酯分为对照组(单纯基础治疗25例)和观察组(基础治疗+螺内酯24例)。在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分别测定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S)活性及心功能指标。结果治疗第3个月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获益更大.EF值及6min步行距离均较对照组增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螺内酯能改善合并肝硬化的慢性心衰患者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20.
安体舒通(螺内酯)是传统保钾利尿剂。近年来因其在抗心力衰竭治疗中所独具的抗醛固酮作用而受到广泛的重视。我们在常规抗心衰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安体舒通治疗重度心衰,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