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父亲从乡下进城来看孙子,午饭间,我拎出一瓶珍藏多年的茅台酒和他对饮了几杯。半瓶酒下肚,父亲脸放红光,话也多了起来:“嘿嘿……老家你四叔的三小子在省城当官了,也没见你四叔喝过茅台酒……哼!俺儿子当教师咋啦,俺也喝过茅台酒了……”父亲在城里只玩了三天,硬是放心不下老家90多岁的老奶奶,说个“回去”立马起身。临走时,妻子将那天没喝完的半瓶茅台酒也塞进了父亲的提包里。  相似文献   

2.
父亲不舍得花钱,可是对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他从不含糊。有一次.他把自己的路费给了一个被小偷洗劫一空的老人,自己步行40里路回家。 父亲没想到,有一天自己也成了小偷光顾的对象。那一次正是春播时节,父亲和乡邻去城里买种子,买完种子后,父亲的兜里还剩下I00多块钱.  相似文献   

3.
父亲和母亲结婚30多年了.我从来没见过他们拌嘴吵架。在我的心里.一直把父母的婚姻作为自己的楷模.也一直努力想让自己成为如父亲一样的好男人、好丈夫。但.愿望是一回事,做到却是那么难。结婚没多久,我和妻子就常常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家务小事纷争不断。  相似文献   

4.
生命的时钟     
朋友的父亲病危,朋友从国外给我打来电话,让我帮他。即使以最快的速度,他也只能在4个小时后赶回来,而他的父亲,已经不可能再挺过4个小时。  相似文献   

5.
生命的时钟     
李佳 《大家健康》2008,(6):68-68
朋友的父亲病危,朋友从国外给我打来电话,让我帮他。即使以最快的速度,他也只能在4个小时后赶回来,而他的父亲,已经不可能再挺过4个小时。赶到医院时,见到朋友的父亲浑身插满管子,正急促地呼吸。床前.囤满了悲伤的亲人。那时朋友的父亲狂躁不安,双眼紧闭着,双手胡乱地抓。我听到他含糊不清地叫着朋友的名字。  相似文献   

6.
好父亲与好男人 父亲越来越难当,这是许多做了父亲的男人切肤之痛,也是他们的难言之隐。 从血统角度讲,只要有了儿女,自然就成了父亲,尽管这种血统意义上的父亲与“好父亲”不能等同。但今人把父亲的内涵从社会学  相似文献   

7.
回娘家     
正自从把父亲暂时安顿在我家之后,撒谎便成为我每日必修的课题。清晨,房门"吱呀"一声被推开。知道又是父亲,我便睡眼惺忪地问:"爸,您找我有事啊?""女儿啊,我要回家看看。"我在被窝里翻了个身,问他:"您在我家吃得好、住得好,干吗要回北投呢?""哎,我要去拿钱!我想起来了,在北投的家里,还有我的存折、图章和钱哪。"他不是失智了吗?怎么钱的事就是忘不了?我想着想着,心头好似有乱鼓一阵急敲,睡意全消,只好下床,再度从抽屉  相似文献   

8.
上下求索路     
我出生于浙江萧山,这是一座在20世纪初就受到西方传教士垂青的城市。我的父亲也因为跟随传教士习医,成为萧山城里的第一位西医。但由于所学内容有限,他仅能做姜片虫病等流行疾病的治疗,未能系统掌握现代化的医学,这成为他毕生的遗憾。因此,他为我取名“济生”,希望我能获得正规的医学知识,普济众生。  相似文献   

9.
时艳 《肝博士》2014,(5):50-51
正那时我已经怀有4个月的身孕,怕他在外面吃早点凉一口热一口的对胃不好,因此我每天6:00起床给他做早点。我父亲给我婆婆打电话告诉她需要我对象签字,我婆婆竟然开口骂我父亲。就算有千错万错,都是我的错,和我父亲有什么关系。那时我绝望了,想吃安眠药一死了之。回忆起我和我对象的点点滴滴,我不敢相信他会这么绝情。家里47寸液晶电视没了,我们结婚的首饰没了,我妈留给我的遗物也没了,我的衣服也被他们放在一个大袋子里。  相似文献   

10.
在给母亲扫墓的路上,父亲因为遭遇交通事故离开了人世。人们都用好话来安慰我,说父亲开始表现出老年痴呆的症状,母亲大概担心他会给儿子和儿媳增添负担,于是把父亲带走了。父亲生前患中风,三次不省人事,后来便落得半身不遂。但是,在全家人的精心照料之下,父亲的健康状况大有改观,甚至可以自己爬山。不幸的是,父亲被酒后驾驶的司机夺去性命,可想而知,我该有多么愤怒。我连夜赶到事故现场,  相似文献   

11.
马良信 《大家健康》2013,(10):12-12
一天,与一位朋友吃饭,恰好父亲来看我,我便把父亲接来一起吃。父亲是个寡言之人,吃饭期间,他一直静静地听我们聊天,很少插话。回家的路上,父亲说:“你这个朋友,不可深交。”我愕然,问道:“爸,怎么了?”这个朋友,是因生意认识的,我与他合作过几次,对他印象不错。  相似文献   

12.
不谈耳朵     
在一次专家门诊中,我看完一位患者后呼叫下一位。电脑显示,这名患者是一个4岁的男童。可是,应声而入的却是一位神色不安的中年女性。她一进门就说:“大夫,我想请您给城里的小外甥看看病。”我说:“既然是城里的,为什么不就近看呢?”她答道:“我们看了两次不见好,因为我腿上以前有过相同的症状,是您给治好的,所以我相信您。”我让她先把孩子领进来看看。她却犹豫着说:“孩子是耳朵上的病。因为前两次在耳科诊治时受了些刺激.现在一说起耳朵就特别恐惧。所以,您在他面前千万不要谈耳朵的事。”我答应了她的请求。  相似文献   

13.
我们是来自贵州的求医者。2009年6月初,我父亲因身体不适去当地医院检查,医生确诊他患了尿毒症,经当地多家医院诊治均不见好转,且病情日渐加重。同年11月初,医生给我父亲下了病危通知书,并认为他只能活几个月了。我们束手无策,只好为父亲准备后事。就在此时,我的一位朋友告诉我,重庆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肾内科的袁发焕主任是一位医术精湛、德高望重的好医生,他也许能治好我父亲的病。然而,我们也不晓得父亲的身体是否能经得住颠簸之苦,如果袁发焕主任也治不好父亲的病怎么办?一连串的疑问让我们犹豫不决。经过全家的商讨,我们最终决定去重庆求医。只要有一线希望,也要治好父亲的病。于是,我们来到了重庆,找到了新桥医院肾内科的袁发焕主任。"我没有把握一定治好你父亲的病,但可以试试能否先缓和他的病情。"袁发焕主任说。第二天一大早,袁主任就来到了病房,仔细地为我父亲进行了检查,然后一边查看化验结果,一边询问他的身体状况。沉思良久后,袁主任给我父亲拟了一个方子,又开了几种成药,让我一并取来。药物取来以后,袁主任耐心地告诉我们每种药物的服用方法以及禁忌,并叮嘱我父亲要按时服药。两个星期后,我父亲的病情明显好转,已经能吃能睡,精神状态也大为改观,全家人都非常高兴!半年后,父亲的复诊结果出来了,他的尿毒症竟然奇迹般地痊愈了,我们这个大家庭又恢复了往日的欢声笑语。袁发焕主任不仅解除了我父亲的病痛,还延续了我父亲的生命。在这里,我代表父亲以及全家人向袁发焕主任表示万分的感谢!通过治疗父亲的病,我们认识到中医也能治大病。有些西医没法治疗的病,中医却能治。我们的国粹中医真是不能丢啊!  相似文献   

14.
一笑到底     
《大家健康》2011,(6):40-41
想我也得看地方 老林从城里回来,告诉太太:"我在街上一直打喷嚏."太太:"那是因为我在家里想你的缘故."一天,老林挑重担过危桥,又一连打了好几个喷嚏,差点失足坠桥,不由顿足大骂:"坏婆娘!就是想我也该看在什么地方!"  相似文献   

15.
路遥 《大家健康》2010,(7):24-25
我是个特困生,是村子里唯一的大学生。学校其实很一般,不过是本科,而且我的高考成绩是全县第一,爷爷说这就是状元啊。他坚持要摆酒席,要请客,我们那么穷的家,终于看到希望了。但是,他们不知道我在城里同学面前是多么自卑,不知道我是怎样费尽心血去学普通话,练英文,他们甚至不知道学费我是怎么一年年交上的。有次我无意间说起自己每个月做家教可以赚500元的时候,父亲第一次冲我发了脾气,他觉得我赚了那么多钱还不知道孝敬老人,不知道寄回家给弟弟交学费,太不懂事了。  相似文献   

16.
我们是来自广西玉林的求医者。我父亲今年72岁,因腹部疼痛去医院检查,被确诊患了胰腺癌。由于我们乡里的医院不具备做胰腺癌手术的条件,而且我父亲的年龄又大,受不了长途颠簸,无法去北京、天津的大医院接受治疗,这可把我们全家急坏了,四处托人打听附近有没有优秀的治疗胰腺癌的医生。后来我的一位战友打听到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肝胆医院的王捷院长在治疗胰腺癌方面很有经验,口碑也很好。于是我和父亲立即赶往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王院长为我父亲进行了详细的检查之后认  相似文献   

17.
有限忠诚     
曾子小的时候,有一天跟着父亲到田里干活,锄草时不小心把一棵瓜秧给铲断了.他的父亲曾皙脾气非常暴躁,看到后大怒,拿起一根大棒就朝曾子劈头盖脸打去.曾子经常听孔子讲孝,看到父亲生气要打他,心想假如逃跑的话,父亲打不到会更生气,那怎么能说是孝昵,就等在那里,一动不动.结果他父亲曾皙手头也没个准儿,一点分寸也不懂得拿捏,一棒子...  相似文献   

18.
一女孩在她年满二十三岁那年得了脑瘤。去医院就诊时,医生说她最多还可以活三个月。三个月91天的时间对还没真正恋爱过的女孩来说显得过于残忍,为这,女孩哭了。女孩的家人也哭了。医生,能救救这孩子吗?女孩的父亲泪流满面地恳求医生,可医生只是摇头。医生说:得马上做手术。医生还说得将女孩美丽的秀发剃去,将女孩的头颅打开……征求意见时,女孩问自己的父亲:我能好吗?父亲含着眼泪只是点头。  相似文献   

19.
蓝芸  吴心 《现代健康人》2004,7(8):35-37
我在一个单亲家庭中长大。父亲是个极其花心.不负责任的浪子。在我两岁那年.他丢下我和母亲.和另外一个女人去了新疆。母亲从此没有再嫁.含辛茹苦把我抚养成人。  相似文献   

20.
<正>立志医道我老家在山西省柳林县古黄河畔高家沟山村。十几岁时村上仅上百户人家。每年各种疾病就夺去二、三十条小生命。这些小尸体扔在一条沟里,人们将这条沟叫做"死孩沟"。我打柴、下地,常常路过这条沟,目睹这些横七竖八的小尸体,想能变成神仙,把这些小伙伴救活来,该有多好。真正促成我立志医道,是我母亲的疾病。一天,我母亲突然肚子疼得满炕打滚,大汗淋漓。离我村20里有个医生,祖父在大雨中去请那个医生,苦苦哀求,也没把医生请来,只买回了三粒药丸。说也奇怪,三粒药竟打下二百多条蛔虫,母亲转危为安。我深深感到求医的艰难和药物的神奇。从此,下定决心,长大后要当一名治病救人的医生。我父亲为生计所迫,不同意我求学,经我再三抗争,念完了高小,后来半耕半读。在我能背诵《药性赋》的时候,乡保健站医生收我当徒弟。 1958年,我考上了山西省中医学校,靠勤工位学1961年毕业。学校从120多名毕业生中选拨7名成绩优秀者留校,我是其中之一。留在省城太原,虽工作条件好,生活待遇高,但为了故乡,为了那些淳朴厚道的山民,为了不再有死孩沟,我决定返回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