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比较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不同产程硬膜外分娩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要求硬膜外分娩镇痛的初产妇360例,随机分为3组(n=120)。所有患者在完成硬膜外腔置管后,硬膜外腔注射负荷剂量局麻药(0.1%罗哌卡因+2μg/ml芬太尼),阻滞平面达T_(10)后接PCA泵行PCEA。A组PCA采用0.1%罗哌卡因+2μg/ml芬太尼,宫口开全时停止PCA。B组PCA采用0.1%罗哌卡因+2μg/ml芬太尼全产程镇痛。C组PCA采用0.08%罗哌卡因+2μg/ml芬太尼全产程镇痛。观察产妇镇痛前(T_0)、镇痛后1小时(T_1)、2小时(T_2)、3小时(T_3)、宫口开全时(T_4)、分娩时(T_5)、会阴部修复时(T_6)VAS评分;采用Bromage评分评价运动阻滞程度;记录产程时间、镇痛时间、分娩方式、新生儿Apgar评分、满意度评分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与T_0时比较,B、C两组产妇T_1~T_6时点VAS评分较低,A组T_1~T_5时点VAS评分较低(P0.05)。与A组比较,B、C两组产妇T_6时点VAS评分较低;产妇对分娩镇痛效果满意度较高(P0.05)。3组产妇第一产程时间、第一产程镇痛时间、第二产程时间、分娩方式、新生儿Apgar评分、Bromage评分及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产程硬膜外分娩镇痛效果优于第一产程分娩镇痛,而0.08%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用于全产程分娩镇痛具有较好的效果与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罗哌卡因硬膜外持续输注下氯诺昔康PCIA的临床效应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研究硬膜外持续输注罗哌卡因期间氯诺昔康静脉PCA的临床效应和不良反应,并以吗啡对照比较。方法 选择60例(ASAⅠ~Ⅱ)妇科经腹子宫全切手术病人,随机分为L组与M组,双盲观察,均采用双泵行PCA治疗。其PCA设置为Bolus 1ml/次,锁定时间为5min,1h限量12ml。镇痛效果和副作用评定:(1)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0为无痛、10为剧痛。(2)BCS舒适评分。(3)病人对PCA总体印象评分。(4)记录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病人的一般情况相似,24h硬膜外罗哌卡因使用剂量均为192mg,L组与M组未按压PCA泵的病人各为5例(21.7%),静脉PCA用药剂量分别为(3.4±2.8)mg(L组)和(4.7±3.5)mg(M组),两药用量比值为1:1.4(P>0.05);相同时间段内两组间VAS、BCS、Bromage评分及D1/D2比值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0.2%罗哌卡因硬膜外持续输注(4ml/h)能明显减少静脉PCA用量,新型非甾体类抗炎药氯诺昔康与吗啡静脉用药效价相似,但氯诺昔康对病人恶心呕吐的不良反应具有明显减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与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后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法(PCEA)进行比较,观察曲马多病人自控静脉镇痛法(PCIA)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及其对分娩过程和胎儿的影响。方法 选择单胎足月初产妇80例,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n=30)按产科常规处理,未行分娩镇痛。A组(n=30):蛛网膜下腔注射罗哌卡因2.5mg+芬太尼5μg,然后连接硬膜外镇痛泵,PCEA输注0.1%罗哌卡因与芬太尼1.5μg/ml,单次剂量4ml,锁定时间15min,背景剂量4ml/h;B组(n=20):先静脉注射1mg/kg负荷量的曲马多,然后连接静脉镇痛泵,PCIA输注0.75%曲马多,单次剂量2 ml,锁定时间10min,背景剂量2 ml/h,总剂量不超过500 mg。连续监测呼吸循环情况,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评估镇痛效应,运动阻滞程度按改良的Bromage标准进行测定,观察记录产程进展、宫缩及胎心情况、新生儿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 第一产程中A、B组的VAS评分分别为33±13、47±23,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减低(P<0.01),A、B组间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第二产程A、B组的VAS评分分别为39±22、51±27,与对照组比较,仍显著减低(P<0.01),但A、B组间无显著性差异。A组的镇痛起效时间(2.4±1.2)min快于B组(5.3±2.7)min(P<0.05)。B组新生儿各时点Apgar评分均低于A组(P<0.05)。A组的第二产程(67±51)min较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布托啡诺对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罗哌卡因EC_(50)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胃癌根治术患者64例,男38例,女26例,年龄43~58岁,BMI 21~24 kg/m~2,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两组:罗哌卡因组(R组)和布托啡诺复合罗哌卡因组(BR组),每组32例。所有患者选择T_(8-9)间隙行硬膜外穿刺并置管。R组硬膜外镇痛泵配方为罗哌卡因和生理盐水混合液共100 ml,BR组硬膜外镇痛泵配方为罗哌卡因、布托啡诺5mg和生理盐水的混合液共100 ml,采用序贯法测定罗哌卡因浓度,初始浓度为0.1%,相邻药物浓度比值为1.2。采用Dixon-Massey法确定罗哌卡因EC_(50)及其95%CI。术后2 h患者VAS评分3分则镇痛有效,VAS评分≥3分则镇痛无效。记录患者术前15 min(T_0),术后1 h(T_1),术后3h(T_2),术后6 h(T_3),术后12 h(T_4),术后24 h(T_5),术后48 h(T_6)HR、MAP和RR,并进行VAS评分,运动阻滞评分。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嗜睡、皮肤瘙痒和尿潴留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并记录。结果 R组EC_(50)为0.19%(95%CI 0.17%~0.20%);DR组EC_(50)为0.11%(95%CI 0.10%~0.12%)。两组T_0—T_6时HR、MAP、RR和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组运动阻滞评分达到1分的发生率明显高于BR组(P0.05),R组恶心发生率明显高于BR组(P0.05)。两组均无皮肤瘙痒、尿潴留和嗜睡等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布托啡诺可增强罗哌卡因PCEA镇痛效果,降低罗哌卡因浓度,对患者呼吸循环无影响,不伴有皮肤瘙痒和恶心呕吐。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患者使用盐酸羟考酮复合罗哌卡囚行硬膜外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epiduralanalgesia,PCEA)的安全性、可行性以及治疗效果. 方法 选择择期剖宫产产妇60例,采用蛛网膜下腔联合硬膜外麻醉(combined spinal epidural anesthesia,CSEA),术后连接恒速镇痛泵与硬膜外导管.所有产妇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20例):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组(FR组),2 mg/L芬太尼+0.15%罗哌卡因;盐酸羟考酮复合罗哌卡因组(OR组),100 mg/L盐酸羟考酮+0.15%罗哌卡因;盐酸羟考酮复合低浓度罗哌卡因组(ORL组),100 mg/L盐酸羟考酮+0.1%罗哌卡因.镇痛泵参数为:背景剂量2 ml/h,单次剂量为2 ml,锁定时间为30 min.记录产妇入手术室时(T0)、手术开始时(T1)及术后2 h(T2)、4 h(T3)、8 h(T4)、16 h(T5)、24 h(T6)、48 h(T7)和去除镇痛泵后2 h(Ts)共9个时间点的MAP、HR、下肢运动神经阻滞评分(Bromage评分)、产妇静息时和按摩子宫时的VAS评分,统计药物总用量及副作用发生例数. 结果 按摩子宫时,VAS评分OR组[(3.4±0.5)分]和ORL组[(3.3±0.6)分]较FR组[(5.3±0.6)分]明显减轻(P<0.05);OR组和ORL组患者在整个镇痛期间镇痛药物用量[(103±5) ml和(102±6) ml]较FR组[(124±7)ml]明显减少(P<0.05);VAS评分和药物用量方面,OR组和ORL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盐酸羟考酮复合罗哌卡因用于剖宫产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安全可行,并且可以减少局部麻醉药的浓度和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硬膜外单次注射吗啡与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自控静脉镇痛(PCIA)在术后镇痛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美国麻醉医学会(ASA)Ⅰ~Ⅱ级行妇科手术的病人60例。随机分为吗啡组(A组)、吗啡PCEA组(B组)和吗啡PCIA组(C组)。每组20例。A组在手术结束时硬膜外腔注射吗啡2 mg+盐酸罗哌卡因15 mg,B组在手术结束时硬膜外腔注射吗啡0.5 mg+盐酸罗哌卡因15 mg,并经硬膜外导管接自控止痛泵,C组在手术结束时硬膜外腔注射吗啡0.5 mg+盐酸罗哌卡因15 mg,并经静脉接自控止痛泵。记录A、B、C 3组术后4、8、12、24、48h各时间点VAS评分和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呼吸抑制、下肢麻木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B、C组8、12、24、48h各时间点VAS评分均低于A组(P0.01)。B组下肢麻木的发生高于A组、C组(P0.05)。结论PCIA泵、PCEA泵均能产生良好的术后镇痛效果。PCIA泵具有避免PCEA泵一些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和654-2在椎管内应用预防产妇分娩的镇痛效果.方法:分娩单胎初产妇270例,随机分成A 、B、C 3组,各90例.A组为空白组,无镇痛干预,B、C两组均蛛网膜下腔注入舒芬太尼5ug+盐酸罗哌卡因 2mg,共1ml.B组硬膜外按0.1%罗派卡因+0.1ug/ml舒芬太尼,C组在硬膜外腔注入10mg 654-2,并按B组配方在泵中再加入10 mg 654-2,5ml/h恒速泵入.结果:B、C组均有效镇痛,产程缩短,剖宫产率下降,阴道助产率无增加,C组反而减少(P<0.05),对胎儿及新生儿无影响(与A组比较),而C组在镇痛和缩短产程上效果更明显(p<0.05).结论:654-2复合罗哌卡因舒芬太尼椎管内分娩镇痛效果明显,产程缩短,是极好的分娩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分析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对200例产妇分娩自控硬膜外镇痛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自然分娩的初产妇200例,麻醉医师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右美托咪定和罗哌卡因组(D组)100例,罗哌卡因组(S组)100例。各组患者于宫口开大2~3cm时,常规吸氧,建立静脉通路,采取左卧位,于L2~3椎间隙行硬膜外穿刺,穿刺完成后头端置硬膜外导管并留置腔内4cm,试验量注入0.5mg/L的罗哌卡因5ml,观察5分钟,无全脊麻硬膜外追加药物6ml,经硬膜外导管连接镇痛(PCA)泵。D组患者以0.2μg·kg-1·h-1的速度经静脉泵注5ml右美托咪定,S组患者泵注等容积的生理盐水。硬膜外给药15分钟后若疼痛无缓解,即启动PCA泵,泵内药液为罗哌卡因0.5mg/L,采用LCP模式:负荷剂量为5ml,背景输注剂量5ml·h-1,追加剂量3ml,锁定时间为10分钟。观察两组产妇生命体征(MAP、HR、RR、SPO2);镇痛效果、PCA期间罗哌卡因的用量和按压次数;各产程的时间、产妇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价;改良的Bromage法评价患者产后运动功能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在T0~T7各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呼吸频率、SPO2的监测指标无显著差异,两组患者的潜伏期、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总产程及产后出血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新生儿在出生后1分钟、5分钟的Apgar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D组与S组产妇分娩镇痛前后Bromage评分均无出现运动阻滞患者,所有患者均为0分。两组患者在硬膜外注药前、给药后10、30、60、120、180分钟、宫口开大7~8cm及宫口开全时的VAS评分比较,D组与S组在硬膜外注药前的VA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D组在给药后10、30、60、120、180分钟、宫口开大7~8cm及宫口开全时的VAS评分均显著小于S组,镇痛效果更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D组在0~2小时、2~4小时、4~8小时、8~12小时、12~24小时的罗哌卡因用量均明显低于S组,D组在0~2小时、2~4小时、4~8小时、8~12小时、12~24小时的PCA泵实际按压次数均显著少于S组(P0.05)。结论采用硬膜外自控镇痛并将右美托咪定、罗哌卡因联合应用对产妇分娩具有更好的镇静、镇痛疗效,显著优于单纯应用罗哌卡因进行硬膜外自控镇痛,是临床产妇分娩镇痛优选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测定产妇硬膜外分娩镇痛时不同浓度舒芬太尼混合罗哌卡因的半数有效浓度(EC50),寻找舒芬太尼混合罗哌卡因的适宜浓度。方法100例ASAⅠ或Ⅱ级的足月初产妇,妊娠37~42周,随机分为2组:0.4μg/ml舒芬太尼混合罗哌卡因组(A组)(n=45)和0.6μg/ml舒芬太尼混合罗哌卡因组(B组)(n=55)。2组均在宫口扩张至2~3 cm时行硬膜外穿刺,置管。2组第1例产妇罗哌卡因浓度均为0.12%,随后的罗哌卡因浓度按序贯法确定:即前1例若镇痛有效(注药后30 min时VAS评分≤3分)。则下1例接受的药物降低一个浓度梯度,若镇痛无效,则上升一个浓度梯度,浓度梯度0.01%。若镇痛效果可疑,则下1例接受的药物维持原浓度,计算罗哌卡因的EC50及其95%可信区间。观察镇痛期间发生的不良反应。结果A组、B组皮肤瘙痒发生率分别为11.9%、29.4%(P< 0.05),A组、B组各有1例发生恶心呕吐(P>0.05)。A组罗哌卡因的EC50为0.059%(95%可信区间为0.056%~0.062%),B组罗哌卡因的EC50为0.054%(95%可信区间为0.053%~0.055%)。结论硬膜外混合0.4、0.6μg/ml舒芬太尼分娩镇痛时,罗哌卡因的EC50分别为0.059%、0.054%;舒芬太尼的推荐浓度为0.4μg/ml。  相似文献   

10.
罗哌卡因联合曲马多术后硬膜外镇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健 《临床麻醉学杂志》2007,23(12):1042-1042
我院应用罗哌卡因联合曲马多术后硬膜外镇痛,并就镇痛效果、并发症与罗哌卡因联合吗啡进行比较。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选择腹部手术40例,男26例,女14例,年龄(40.2±7.2)岁,ASAⅠ或Ⅱ级,随机均分为两组,Ⅰ组行罗哌卡因联合曲马多硬膜外镇痛,Ⅱ组行罗哌卡因联合吗啡硬膜外镇痛。方法两组患者均术前肌注苯巴比妥钠0.1g、阿托品0.5mg。于T8~12或L1~2间行硬膜外腔穿刺置管,术中硬膜外腔间断注入1.5%利多卡因 0.2%地卡因维持麻醉。术毕Ⅰ组患者硬膜外注入0.25%罗哌卡因5ml加曲马多100mg,接镇痛泵,内含0.125%罗哌卡因100ml、曲马多800mg、氟哌利…  相似文献   

11.
硬膜外分娩镇痛对分娩方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评价硬膜外分娩镇痛对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 初产妇400例,ASA Ⅰ或Ⅱ级,足月、单胎、头位,无妊娠并发症及硬膜外麻醉禁忌证.分为硬膜外镇痛组和非镇痛组(n=200).硬膜外镇痛组宫口开至3 cm时,采用0.1%罗哌卡因混合0.5 μg/ml舒芬太尼行硬膜外镇痛,宫口开全后停止镇痛.记录镇痛前和镇痛15 min时VAS评分;评价运动阻滞程度;记录分娩方式、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新生儿出生后1、5 min时Apgar评分和新生儿体重;记录镇痛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硬膜外镇痛组镇痛15 min时VAS评分由(8.3±0.8)分降至(1.6±1.1)分(P<0.05).与非镇痛组比较,硬膜外镇痛组顺产率和阴道器械助产率升高,剖宫产率降低,第一产程和第二产程延长(P<0.05).2组新生儿出生后1、5 min时Apgar评分和新生儿体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硬膜外镇痛组下肢运动阻滞发生率为0.5%,下肢麻木发生率为9.0%,恶心呕吐发生率为1.5%.结论 硬膜外分娩镇痛可降低剖宫产率,提高自然分娩率.  相似文献   

12.
硬膜外超前镇痛对上腹部手术病人应激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比较硬膜外超前镇痛和术后硬膜外镇痛对上腹部手术病人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择期全麻下拟行上腹部手术的病人30例,ASA Ⅰ或Ⅱ级,随机分为2组(n=15):术后硬膜外镇痛组(C组)和硬膜外超前镇痛组(P组).于T_(10,11)间隙行硬膜外穿刺并置管.P组切皮前20 min时硬膜外注射0.5 μg/ml舒芬太尼+0.15%罗哌卡因混合液15 ml,30 min后接镇痛4泵,以5 ml/h的速率硬膜外输注250 ml.C组病人术后硬膜外注射0.5μg/ml舒芬太尼+0.15%罗哌卡因混合液15 ml,30 min后接镇痛泵,以5 ml/h的速率硬膜外输注250 ml.于硬膜外穿刺前(T_0),术后2 h(T_1)和18 h(T_2)时,采集静脉血样6 ml,测定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浓度和血清皮质醇(Cor)、C反应蛋白(CRP)的浓度.结果 与T0时比较,两组,T1和T2时血清Cor、CRP的浓度和血浆ACTH浓度均升高(P<0.01);与C组比较,P组T1和T2时血清Cor、CRP的浓度和血浆ACTH浓度均降低(P<0.05).结论 与术后硬膜外镇痛相比,硬膜外超前镇痛可更好地抑制上腹部手术病人术后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3.
硬膜外分娩镇痛对产妇子宫收缩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研究硬膜外分娩镇痛对产妇子宫收缩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择20例有分娩镇痛要求且无产科并发症的单胎初产妇为试验组(E组),另随机选取拒绝接受分娩镇痛的同类产妇20例为对照组(C组)。在 E 组产妇宫口开3.0cm 时行 L_(2~3)间隙硬膜外穿刺,接电脑镇痛泵行病人自控镇痛。分别测定产妇宫口开3cm(T_1)、宫口开3cm 后1h(T_2)和宫口开全时(T_3)血浆前列腺素 E_2(PGE_2)、催产素和皮质醇浓度,以及胎儿娩出时脐静脉血浆和羊水中皮质醇、催产素和 PGE_2浓度。同时记录产妇宫缩情况、产程经过、分娩方式及新生儿 Apgar 评分。结果 与 T_1时相比,两组 T_2、T_3时血浆 PGE_2升高(P<0.05或O.01),T_3时 C 组皮质醇浓度升高(P<0.05);与 C 组相比,E 组产妇 T_2、T_3时血浆皮质醇浓度降低(P<0.05或0.01),T_2时宫腔压力和宫缩持续时间降低(P<0.05或0.01),_2时宫缩间隔时间较 C 组延长(P<0.01)。脐血和羊水各指标及 VAS 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硬膜外分娩镇痛可引起子宫收缩力的—过性下降,但其与子宫收缩激素无关,对分娩过程也没有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4.
15.
Epidural analgesia for elective Caesarean section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塞 (AMI)患者进行自控硬膜外镇痛 (PCEA)治疗期间血清心肌肌钙蛋白 T(c Tn T)的变化。方法 选择 18例 AMI患者随机分成两组 ,A组 (n=9)选择 T2~ 3行常规硬膜外穿刺置管成功后 ,推注 0 .2 5 %丁哌卡因 5 ml,测定阻滞平面为 T1~ 5 观察 30分后接 PCA泵持续治疗 10天。PCEA治疗模式采用 L CP模式。 B组 (n=9)不用 PCEA治疗 ,用止痛药解除疼痛 ,其它治疗两组相同。结果 两组病人发病后血清 c Tn T均升高 ,A组病人治疗后下降明显 ,6天左右降到正常值水平。B组病人血清中高浓度 c Tn T持续时间长 ,第 10天仍高于正常值。结论  PCEA治疗 AIM能明显降低血清 c Tn T浓度 ,提示 PCEA有缓解心肌缺血 ,治疗缺血性心肌病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不同浓度舒芬太尼与左旋布比卡因混合用于经腹子宫切除术后病人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的效果。方法 择期经腹行子宫切除术病人90例,年龄41~64岁,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3组(n=30):Ⅰ组(舒芬太尼0.4μg/ml配伍0.2%左旋布比卡因)、Ⅱ组(舒芬太尼0.5μg/ml配伍0.2%左旋布比卡因)、Ⅲ组(舒芬太尼0.6μg/ml配伍0.2%左旋布比卡因)。均采用LCP模式给药,负荷剂量5ml,持续剂量1ml/h,单次给药剂量2ml,锁定时间10min,全程镇痛24h。观察和记录病人PCA泵开启时和开启后4、8、16、20、24hMAP、HR、视觉模拟法(VAS)评分、Ramsay评分、总按压次数/实际有效进药次数(D1/D2)比值及术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与Ⅰ组比较,Ⅱ组、Ⅲ组PCA泵开启后8、12hVAS评分降低(P〈0.05);3组术后镇痛期间未按压的例数Ⅰ组最少,Ⅲ组最多(P〈0.05);3组按压次数〉9次的例数Ⅲ组最少(P〈0.05);D1/D2比值Ⅰ组高于Ⅱ组、Ⅲ组。Ⅰ组有4例需硬膜外追加吗啡,Ⅰ组发生低血压1例,Ⅱ组发生头晕1例。3组均未发生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结论 舒芬太尼0.6μg/ml与0.2%左旋布比卡因混合用于经腹子宫切除术后PCEA效果满意,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产妇产程潜伏期和活跃期罗哌卡因混合舒芬太尼硬膜外分娩镇痛的效应,评价潜伏期镇痛的可行性。方法120例无产科及硬膜外阻滞禁忌症的单胎孕初产妇,随机分为2组。潜伏期组(L组):当进入产程、但宫口〈3cm进行镇痛;活跃期组(A组):当宫口≥3cm进行镇痛。硬膜外穿刺成功后,两组分别单次给予0.1%、0.15%罗哌卡因与0.5μg/ml舒芬太尼混合液10—15ml。30min后行硬膜外自控镇痛,药物为0.1%罗哌卡因和0.5μg/ml舒芬太尼的混合液,PCA量6ml,锁定时间20min(L组)、15min(A组)。行VAS评分和运动神经阻滞分级,记录产后产妇的不良反应,对新生儿行Apgar评分。结果两组镇痛后VAS评分均降低,与A组比较,L组镇痛前VAS评分降低,镇痛后20、30min VAS评分升高,下肢麻木发生率升高,镇痛前催产素使用率及镇痛后催产素追加率降低(P〈0.05)。两组产程、剖宫产率和器械助产率及镇痛满意度的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超过95%)(P〉0.05)。结论产妇产程潜伏期0.1%罗哌卡因混合0.5μg/ml舒芬太尼硬膜外分娩镇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0.2%左旋布比卡因(LBUP)硬膜外持续泵注的镇痛效应,并与0.2%罗哌卡因(ROP)比较。方法 60例妇科下腹部择期手术ASA Ⅰ-Ⅱ级病人随机分为两组,LBUP组(L组)和ROP组(R组),每组30例。术毕采用双泵法镇痛,一泵持续泵注0.2% LBUP或0.2% ROP 4ml/h;另一泵病人硬膜外自控镇痛(PCA)0.01%吗啡2ml/次,锁定时间为10min。结果 两组的镇痛效果均满意,术后24h VAS评分L组略低、BCS及Ramsey镇静评分两组基本相似,L组和R组分别有7例(23%)和5例(17%)未按压PCA泵,两组24h吗啡需求量分别为(0.6±0.4)mg、(0.7±0.6)mg。下肢运动完全恢复时间L组(7.8±2.8)h长于R组(5.9±2.5)h,P<0.05,术后4h时Bromage评分分别为1.3±0.9和1.1±1.0。结论 硬膜外0.2%LBUP 4ml/h 吗啡硬膜外PCA术后镇痛效果满意,同等浓度的LBUP阻滞效果比ROP强。  相似文献   

20.
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用于可行走硬膜外分娩镇痛的可行性   总被引:43,自引:0,他引:43  
目的 探讨0.075%罗哌卡因或布比卡因与芬太尼2μg/ml的混合液用于可行走硬膜外分娩镇痛的可行性。方法 60例初产妇随机分为三组:A组(n=20)0.075%罗哌卡因+芬太尼2μg/ml;B组(n=20)0.075%布比卡因+芬太尼2μg/ml;C级(n=20)为对照组。采用双盲法进行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和行走功能的评定。记录各组产妇的生命体征、胎心率(FHR)、产程时间、分娩方式、催产素用量以及新生儿Apgar评分和脐静脉血气分析,并测定用药前和宫口开全时母体血清皮质醇浓度。结果 A、B两组产妇均获得良好镇痛效果,镇痛后A组所有产妇均能下床行走和自主排尿,而B组仅70%产妇能下床行走和自主排尿,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A、B两组第一产程末血清皮质醇浓度明显低于C组(P<0.05)。产程时间、分娩方式和新生儿Apgar评分各组间均无差异(P>0.05)。结论 0.075%罗哌卡因和芬太尼2μg/ml的混合液有效安全地用于可行走硬膜外分娩镇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