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许旺细胞源神经营养因子对脊髓背根节感觉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许旺细胞源神经营养因子是从许旺细胞胞浆中分离纯化出的一种活性蛋白质,能明显的维持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存活和促进周围神经的再生。目的:观察许旺细胞源神经营养因子对周围神经高位损伤所致脊髓背根节感觉神经元死亡的保护作用。
设计:随机对照动物实验。
单位: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
材料:选用清洁级出生3周SD幼鼠30只,雌雄不拘。随机分为营养因子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各15只。两组动物均以左侧为正常侧,右侧为损伤侧。方法:实验于2003—05/2003—07在中山大学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完成。①两组大鼠均建立L4.5,神经根高位离断动物模型,并将近侧神经残端与硅胶管吻接。根据分组,胶管内分别注入许旺细胞源神经营养因子(60mg/L)或生理盐水各20μL,凡士林封固硅胶管两端。②术后4周处死动物取材,观察损伤神经根背根节感觉神经元的存活率和形态学变化。
主要观察指标:①两组鼠损伤侧坐骨神经再生情况大体观察。②两组鼠背根节神经元存活情况。②背根节神经元形态学变化。
结果:30只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两组鼠坐骨神经再生情况大体观察:营养因子组神经新生轴突沿硅胶管生长,长度达1cm;对照组新生轴突较细少,长度约0.8cm。②两组鼠背根节神经元存活情况:营养因子组背根节内有少量纤维组织增生,神经元丢失不明显,存活率是91.8%,对照组背根节内纤维组织增生明显,神经元大量丢失,存活率是58.6%,营养因子组神经元存活率较对照组高33.2%(P〈0.01)。③背根节神经元形态学变化:对照组背根节神经元的直径和面积显著低于营养因子组和正常侧[(21.8&;#177;1.4)μm,(373.1&;#177;50.9)μm^2(24.8&;#177;1.1)μm,(482.8&;#177;42.2)μm^2(24.5&;#177;1.3)μm,(471.5&;#177;51.4)μm2P〈0.01],而营养因子组神经元直径和面积与正常侧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
结论:许旺细胞源神经营养因子对受损的背根节感觉神经元有明显的神经营养活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局部注射给予神经营养因子和许旺细胞,对大鼠脊髓损伤的修复作用。
方法:实验于2004-07/12在深圳第二人民医院完成。68只大鼠被分为正常对照组4只、空白对照组16只、神经营养因子组16只、许旺细胞组16只和神经营养因子复合许旺细胞组16只,空白对照组、神经营养因子组、许旺细胞组和神经营养因子复合许旺细胞组大鼠脊髓半横断手术后损伤部位分别给予生理盐水、神经生长因子和大鼠原代培养的许旺细胞,28d后考察大鼠运动能力和脊髓损伤节段背根节中神经元降钙素基因相关肽表达水平。
结果:68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大鼠协调运动行为评价结果:脊髓半横断后损伤大鼠后肢运动明显受损,驻杆时间减少超过30%,单独的神经营养因子和单独许旺细胞处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大鼠后肢协调运动能力,分别为对照的36%和65%,神经营养因子和许旺细胞协同作用效果理想,可达到正常对照的93%以上。②背根节中神经元降钙素基因相关肽表达水平检测结果:许旺细胞组和神经营养因子复合许旺细胞组阳性神经元数量和平均吸光度明显多于神经营养因子组[阳性神经元数量:(22.7&;#177;1.9),(31.3&;#177;5.3),(12.9&;#177;3.0)个/视野;平均吸光度:0.035&;#177;0.02l,0.075&;#177;0.033,0.023&;#177;0.011,P均〈0.01]。
结论:外源性给予神经营养因子的同时给予许旺细胞,能够更加优化神经修复微环境,有利于神经损伤后修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局部注射给予神经营养因子和许旺细胞,对大鼠脊髓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实验于2004-07/12在深圳第二人民医院完成。68只大鼠被分为正常对照组4只、空白对照组16只、神经营养因子组16只、许旺细胞组16只和神经营养因子复合许旺细胞组16只。空白对照组、神经营养因子组、许旺细胞组和神经营养因子复合许旺细胞组大鼠脊髓半横断手术后损伤部位分别给予生理盐水、神经生长因子和大鼠原代培养的许旺细胞,28d后考察大鼠运动能力和脊髓损伤节段背根节中神经元降钙素基因相关肽表达水平。结果:68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大鼠协调运动行为评价结果:脊髓半横断后损伤大鼠后肢运动明显受损,驻杆时间减少超过30%,单独的神经营养因子和单独许旺细胞处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大鼠后肢协调运动能力,分别为对照的36%和65%,神经营养因子和许旺细胞协同作用效果理想,可达到正常对照的93%以上。②背根节中神经元降钙素基因相关肽表达水平检测结果:许旺细胞组和神经营养因子复合许旺细胞组阳性神经元数量和平均吸光度明显多于神经营养因子组[阳性神经元数量:(22.7±1.9),(31.3±5.3),(12.9±3.0)个/视野;平均吸光度:0.035±0.021,0.075±0.033,0.023±0.011,P均<0.01]。结论:外源性给予神经营养因子的同时给予许旺细胞,能够更加优化神经修复微环境,有利于神经损伤后修复。 相似文献
4.
背景:许旺细胞能分泌多种营养因子,有保护和营养神经元的作用,并对神经损伤后的修复起促进作用。目的:观察正常成年大鼠和不同胎龄鼠及幼鼠腰髓组织中许旺细胞源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及其对脊髓不同发育时期的作用。设计:对照实验。动物实验。材料:实验于2003-09于南华大学动物实验室完成,采用Wister大鼠30只,雌雄不限,体质量为150-300g,由南华大学动物实验室提供。千预:①取材和切片:取体质量180-220g,成熟期为4-6周正常成年大鼠腰髓和背根神经节,继而行后固定。共8只雌鼠受孕,取不同孕龄母鼠中的胎鼠及幼鼠腰髓组织,分别行冰冻切片。②免疫组化染色:以抗许旺细胞源神经营养蛋白抗体作为一抗,行卵白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免疫组化染色,观察染色部位的灰度,通过电脑上扫描计算染色深度得出半定量值,分析许旺细胞源神经营养因子在腰髓的表达。主要观察指标:①正常腰髓免疫组化染色结果。②生长发育的腰髓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结果:共8只雌鼠受孕,实验样本均取自8只受孕雌鼠的胎鼠及所产幼鼠。①正常腰髓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许旺细胞源神经营养因子在成年大鼠腰髓的整个白质和灰质后角Ⅲ、Ⅳ,Ⅴ层有较低表达。②生长发育的腰髓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许旺细胞源神经营养因子在胎龄14d和胎龄15d开始有表达,胚胎时期表达先增高后下降,其中胎龄21d最高。出生后许旺细胞源神经营养因子在腰髓中表达明显下降,其中第7和12d最高。结论:许旺细胞源神经营养因子在成年大鼠腰髓及背根神经节有较低表达,在生长发育的腰髓中表达基本呈逐渐下降趋势。许旺细胞源神经营养因子对大鼠脊髓的发育可能起促进作用,此结果说明许旺细胞源神经营养因子在脊髓生长发育过程中,主要在胚胎发育时期起作用。 相似文献
5.
背景许旺细胞能分泌多种营养因子,有保护和营养神经元的作用,并对神经损伤后的修复起促进作用.目的观察正常成年大鼠和不同胎龄鼠及幼鼠腰髓组织中许旺细胞源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及其对脊髓不同发育时期的作用.设计对照实验,动物实验.
材料实验于2003-09于南华大学动物实验室完成,采用Wister大鼠30只,雌雄不限,体质量为150~300
g,由南华大学动物实验室提供.干预①取材和切片取体质量180~220 g,成熟期为4~6周正常成年大鼠腰髓和背根神经节,继而行后固定.共8只雌鼠受孕,取不同孕龄母鼠中的胎鼠及幼鼠腰髓组织,分别行冰冻切片.②免疫组化染色以抗许旺细胞源神经营养蛋白抗体作为一抗,行卵白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免疫组化染色,观察染色部位的灰度,通过电脑上扫描计算染色深度得出半定量值,分析许旺细胞源神经营养因子在腰髓的表达.主要观察指标①正常腰髓免疫组化染色结果.②生长发育的腰髓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结果共8只雌鼠受孕,实验样本均取自8只受孕雌鼠的胎鼠及所产幼鼠.①正常腰髓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许旺细胞源神经营养因子在成年大鼠腰髓的整个白质和灰质后角Ⅲ、Ⅳ、Ⅴ层有较低表达.②生长发育的腰髓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许旺细胞源神经营养因子在胎龄14d和胎龄15
d开始有表达,胚胎时期表达先增高后下降,其中胎龄21 d最高.出生后许旺细胞源神经营养因子在腰髓中表达明显下降,其中第7和12d最高.结论许旺细胞源神经营养因子在成年大鼠腰髓及背根神经节有较低表达,在生长发育的腰髓中表达基本呈逐渐下降趋势.许旺细胞源神经营养因子对大鼠脊髓的发育可能起促进作用,此结果说明许旺细胞源神经营养因子在脊髓生长发育过程中,主要在胚胎发育时期起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腺苷、前列腺素E1以及Zn^2+等环化酶激活剂对周围神经损伤后脊髓背根感觉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并与神经生长因子的作用进行比较。方法:实验于1996—07在吉林医学院神经生物实验室进行。取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6组(n=10):①前列腺素E1组:建立右侧坐骨神经夹毁模型,术后4h术侧股二头肌注射前列腺素E1溶液0.05mg/kg,1次/d,定时给药,连续14d。②腺苷组:造模同前,注射腺苷溶液20mg/kg,注射时间和部位同前列腺素El组。③高锌组:造模同前,术前10d开始喂以高锌饲料(饲料锌含量为52.7mg/kg)。④神经生长因子组:造模同前,术侧后肢足跖皮下注射β神经生长因子溶液0.1mg/kg,注射时间同前列腺素E1组。⑤模型组:造模同前,注射0.5mL灭菌生理盐水,注射时间和部位同前列腺素E1组。⑥假手术组:手术但不夹毁神经,余同模型组。在造模后21d,取大鼠L5背根节用图像分析法观测细胞数、核偏心率及核等圆径。
结果:经补充60只大鼠进入结果分析。①背根节细胞数:腺苷组及前列腺素E1组的细胞存活数均低于假手术组和神经生长因子组(P〈0.05);各组背根节大、中、小细胞构成比例无差别(P〉0.05),大细胞损失最大,其细胞平均数为假手术组的57.5%;中细胞损失最小,其细胞平均数为假手术组的89%。②核偏心率:神经生长因子组及高锌组与假手术组无差别(P〉0.05),腺苷组低于模型组(P〈0.05),前列腺素E1与模型组无差别(P〉0.05)。③核等圆径:神经生长因子组及高锌组与加手术组无差别(P〉0.05),腺苷组低于模型组(P〈0.05),前列腺素E1与模型组无差别(P〉0.051。
结论:腺苷等环化酶激活剂对周围神经损伤后的脊髓背根节神经元均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其中Zn^2+的保护效应与神经生长因子无差别,腺苷、前列腺素E1保护效应低于神经生长因子。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腺苷、前列腺素E1以及Zn2 等环化酶激活剂对周围神经损伤后脊髓背根感觉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并与神经生长因子的作用进行比较。方法:实验于1996-07在吉林医学院神经生物实验室进行。取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6组(n=10):①前列腺素E1组:建立右侧坐骨神经夹毁模型,术后4h术侧股二头肌注射前列腺素E1溶液0.05mg/kg,1次/d,定时给药,连续14d。②腺苷组:造模同前,注射腺苷溶液20mg/kg,注射时间和部位同前列腺素E1组。③高锌组:造模同前,术前10d开始喂以高锌饲料(饲料锌含量为52.7mg/kg)。④神经生长因子组:造模同前,术侧后肢足跖皮下注射β神经生长因子溶液0.1mg/kg,注射时间同前列腺素E1组。⑤模型组:造模同前,注射0.5mL灭菌生理盐水,注射时间和部位同前列腺素E1组。⑥假手术组:手术但不夹毁神经,余同模型组。在造模后21d,取大鼠L5背根节用图像分析法观测细胞数、核偏心率及核等圆径。结果:经补充60只大鼠进入结果分析。①背根节细胞数:腺苷组及前列腺素E1组的细胞存活数均低于假手术组和神经生长因子组(P<0.05);各组背根节大、中、小细胞构成比例无差别(P>0.05),大细胞损失最大,其细胞平均数为假手术组的57.5%;中细胞损失最小,其细胞平均数为假手术组的89%。②核偏心率:神经生长因子组及高锌组与假手术组无差别(P>0.05),腺苷组低于模型组(P<0.05),前列腺素E1与模型组无差别(P>0.05)。③核等圆径:神经生长因子组及高锌组与加手术组无差别(P>0.05),腺苷组低于模型组(P<0.05),前列腺素E1与模型组无差别(P>0.05)。结论:腺苷等环化酶激活剂对周围神经损伤后的脊髓背根节神经元均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其中Zn2 的保护效应与神经生长因子无差别,腺苷、前列腺素E1保护效应低于神经生长因子。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分析肌肉注射许旺细胞源神经营养因子能否提高端侧吻合后再生神经的质量。方法:①实验选取清洁级雌性SD大鼠24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许旺细胞源神经营养因子组、生理盐水对照组,12只/组。每组大鼠均随机切断一侧腓总神经,与胫神经外膜开窗处行端侧吻合,另一侧作为正常对照。②术后许旺细胞源神经营养因子组于神经端侧吻合的小腿外侧肌肉注射100mg/L许旺细胞源神经营养因子,1次/周,共4周。生理盐水对照组于相同位置注射0.1mL生理盐水,方法和疗程同上。两组作为正常对照的右侧神经不作任何处理。③术后12周,两组大鼠行腓总神经电生理特性检测、组织学检查及胫前肌湿重测定。结果:实验选取清洁级雌性SD大鼠24只,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两组术后12周电生理检测结果: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许旺细胞源神经营养因子组端侧吻合侧的神经传导速度加快[(17.33±1.59),(23.14±1.42)m/s,P<0.05],相应的潜伏期则缩短[(8.54±0.63),(5.57±0.78)ms,P<0.05],且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振幅升高[(2.35±0.51),(3.77±0.49)mV,P<0.05]。②两组术后12周胫前肌湿重及腓总神经纤维数量测定结果:许旺细胞源神经营养因子组胫前肌湿重比值及腓总神经纤维数量比值均显著高于生理盐水对照组(0.785±0.152,0.515±0.132;0.747±0.126,0.453±0.151;P<0.05)。③两组术后12周组织学检查结果: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许旺细胞源神经营养因子组端侧吻合侧再生的腓总神经横切面神经纤维数目相对较多,神经纤维粗,排列相对较齐,髓鞘厚,束间有少量结缔组织。结论:肌肉注射许旺细胞源神经营养因子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端侧吻合后再生神经的质量。 相似文献
9.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对中小型神经元痛温觉调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cellline-derivedneurotrophicfactor,GDNF)在神经系统内较多的区域均有分布,并且发挥营养、促进再生等生物学作用。最近的研究证明它在调节靶细胞功能方面具有更广泛的功能。通过研究GDNF及其受体GDNFR-α和Ret在背根节内的分布特点,探讨其对中小型神经元痛温觉调控作用。方法:背根节冰冻切片,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染色,观测GDNF及其受体GDNFR-α和Ret在背根节的分布。结果:GDNF及其受体GDNFR-α和Ret在背根节均有分布,而且主要分布于中小型神经元。结论:GDNF对背根节内的中小型神经元有特异性的作用,可能参与了痛觉过程的调控。 相似文献
10.
背景:许旺细胞源神经营养因子是从许旺细胞胞浆中分离纯化出的一种相对分子质量为58000的神经营养物质,具有明显的神经营养活性,能对抗一氧化氮神经毒性物质。
目的:建立根性撕脱伤动物模型,观察许旺细胞源神经营养因子对脊神经根性撕脱所致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死亡的保护作用。
设计:重复观察测量。
单位: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骨三科,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显微外科。
材料:实验于2003—03/05在中山大学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完成。选用清洁级3-4月龄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许旺细胞源神经营养因子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各10只。两组动物均以左侧为正常侧,右侧为损伤侧。
方法:①两组大鼠均建立颈6、7神经根性撕脱伤动物模型。②许旺细胞源神经营养因子组将一小块预浸有质量浓度为1g/L的许旺细胞源神经营养因子40μL的明胶海绵覆盖于损伤侧硬膜囊表面,生理盐水对照组将一小块预浸有等量生理盐水的明胶海绵覆盖于损伤侧硬膜囊表面。③明胶海绵表面置硅胶管,硅胶管一端与明胶海绵缝扎,另一端用凡士林封闭固定于皮下,关闭切口后伤口局部肌肉注射青霉素预防感染。术后两组动物分别通过硅胶管定期注射许旺细胞源神经营养因子或生理盐水20μL,1次/周,3周后取材。
④切取颈6.7脊髓节段,观察损伤侧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存活率和形态学变化以及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
主要观察指标:①脊髓运动神经元存活情况和形态学变化。②脊髓运动神经元一氧化氮合酶表达的变化。
结果:实验选用20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脊髓运动神经元存活情况和形态学变化:颈6.7神经根性撕脱术后3周,生理盐水对照组损伤侧68.6%的运动神经元死亡,存活率31.4%,明显低于正常侧(P〈0.01),且存活的神经元胞体严重萎缩;许旺细胞源神经营养因子组损伤侧脊髓运动神经元的死亡率较生理盐水对照组减少35%(P〈0.01),存活率为66.4%,且存活的神经元胞体代偿性增大,基本与正常侧相似(P〉0.05)。②脊髓运动神经元一氧化氮合酶表达的变化:正常情况下,脊髓中的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主要见于后角浅层,中央导水管周围、中间外侧柱和脊髓背根神经节中的内脏传入神经元,前角运动神经元不表达一氧化氮合酶。颈。神经根性撕脱术后3周,生理盐水对照组损伤侧脊髓运动神经元一氧化氮合酶表达明显增多,而其正常侧和许旺细胞源神经营养因子组损伤侧脊髓运动神经元均未见一氧化氮合酶表达增加。
结论:脊神经根性撕脱可引起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死亡和一氧化氮合酶表达,许旺细胞源神经营养因子则对受损的神经元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和抑制一氧化氮合酶表达。提示许旺细胞源神经营养因子的神经元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改变神经元的一些细胞分子例如一氧化氮合酶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1.
Seiji Ohtori Gen Inoue Takana Koshi Toshinori Ito Masaomi Yamashita Kazuyo Yamauchi Munetaka Suzuki Hideo Doya Hideshige Moriya Yuzuru Takahashi Kazuhisa Takahashi 《The journal of pain》2007,8(6):483-488
Characteristics of sensory dorsal root ganglia (DRG) neurons innervating the L5 vertebral body were investigated in rats by using a retrograde neurotransport method, lectin affinity- and immuno-histochemistry to further elucidate the causes of diffuse pain suffered by some elderly patients in their back, lateral trunk, and iliac crest, after lumbar osteoporotic vertebral fracture. We used 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 (CGRP) as a marker of small peptide-containing neurons and the glycoprotein binding the isolectin from Griffonia simplicifolia (IB4) as a marker of small non-peptide-containing neurons. Neurons innervating the L5 vertebral bodies, retrogradely labeled with fluoro-gold (FG), were distributed throughout DRGs from T13 to L6. The proportion of CGRP-immunoreactive (IR) FG-labeled neurons was 32%. The proportion of IB4-binding FG-labeled neurons was significantly smaller, at 4%. Other neurons that were non-CGRP-IR and non-IB4-binding were mostly large neurons, and they may transmit proprioception from vertebral bodies. Most neurons transmitting pain are CGRP-IR peptide-containing neurons. They may have a more significant role in pain sensation in the vertebral bodies as peptidergic DRG neurons. PERSPECTIVE: This article shows that vertebral bodies are innervated by CGRP-IR neurons. CGRP-IR neurons may play a role in pain sensation through peptidergic DRG neurons. These findings contribute to an understanding of pain associated with the vertebral body such as tumor, infection, or osteoporotic fracture.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运动神经的保护作用。方法:取成年SD大鼠27只,摸球法随机分为对照组、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组和生理盐水(NS)组。将大鼠右侧坐骨神经于梨状肌下缘0.5cm处锐性切断,硅胶管套接神经,将CNTF和生理盐水(NS)分别加入管中。于术后3,6,12,24d取L4~6脊髓作TUNEL标记检测,切片作苏木精-伊红染色计算脊髓内神经元的数目。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NTF组的神经元数目有明显的改善,其脊髓运动神经元计数3,6,12,24d分别为(83.3±1.2)%,(85.1±1.3)%,(85.6±1.2)%,(82.4±1.5)%(P<0.05,t=0.328),TUNEL标记运动神经元个数3,6,12,24d分别为(3.1±1.2)%,(8.8±1.5)%,(5.6±1.1)%,(4.5±1.7)%(P<0.05,t=0.614)。结论:CNTF通过抑制运动神经元的凋亡对周围神经损伤后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损害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背景:许旺细胞源神经营养因子是从许旺细胞胞浆中分离纯化出的一种相对分子质量为58000的神经营养物质,具有明显的神经营养活性,能对抗一氧化氮神经毒性物质。目的:建立根性撕脱伤动物模型,观察许旺细胞源神经营养因子对脊神经根性撕脱所致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死亡的保护作用。设计:重复观察测量。单位: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骨三科,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显微外科。材料:实验于2003-03/05在中山大学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完成。选用清洁级3~4月龄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许旺细胞源神经营养因子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各10只。两组动物均以左侧为正常侧,右侧为损伤侧。方法:①两组大鼠均建立颈6,7神经根性撕脱伤动物模型。②许旺细胞源神经营养因子组将一小块预浸有质量浓度为1g/L的许旺细胞源神经营养因子40μL的明胶海绵覆盖于损伤侧硬膜囊表面,生理盐水对照组将一小块预浸有等量生理盐水的明胶海绵覆盖于损伤侧硬膜囊表面。③明胶海绵表面置硅胶管,硅胶管一端与明胶海绵缝扎,另一端用凡士林封闭固定于皮下,关闭切口后伤口局部肌肉注射青霉素预防感染。术后两组动物分别通过硅胶管定期注射许旺细胞源神经营养因子或生理盐水20μL,1次/周,3周后取材。④切取颈6,7脊髓节段,观察损伤侧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存活率和形态学变化以及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主要观察指标:①脊髓运动神经元存活情况和形态学变化。②脊髓运动神经元一氧化氮合酶表达的变化。结果:实验选用20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脊髓运动神经元存活情况和形态学变化:颈6,7神经根性撕脱术后3周,生理盐水对照组损伤侧68.6%的运动神经元死亡,存活率31.4%,明显低于正常侧(P<0.01),且存活的神经元胞体严重萎缩;许旺细胞源神经营养因子组损伤侧脊髓运动神经元的死亡率较生理盐水对照组减少35%(P<0.01),存活率为66.4%,且存活的神经元胞体代偿性增大,基本与正常侧相似(P>0.05)。②脊髓运动神经元一氧化氮合酶表达的变化:正常情况下,脊髓中的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主要见于后角浅层,中央导水管周围、中间外侧柱和脊髓背根神经节中的内脏传入神经元,前角运动神经元不表达一氧化氮合酶。颈6,7神经根性撕脱术后3周,生理盐水对照组损伤侧脊髓运动神经元一氧化氮合酶表达明显增多,而其正常侧和许旺细胞源神经营养因子组损伤侧脊髓运动神经元均未见一氧化氮合酶表达增加。结论:脊神经根性撕脱可引起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死亡和一氧化氮合酶表达,许旺细胞源神经营养因子则对受损的神经元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和抑制一氧化氮合酶表达。提示许旺细胞源神经营养因子的神经元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改变神经元的一些细胞分子例如一氧化氮合酶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4.
Electrophysiological characterization of N-methyl-D-aspartate receptors in rat dorsal root ganglia neurons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In the peripheral nervous system, N-methyl-D-aspartate receptors (NMDAR) expressed on the central and peripheral terminals of primary afferent neurons are involved in nociception. We used single cell imaging of intracellular calcium concentration ([Ca2+]i) and patch clamp techniques to characterize the functional properties of NMDARs on adult rat dorsal root ganglia (DRG) neurons in primary culture and selectively on those innervating the distal colon. In Mg2+-free extracellular solution, rapid perfusion of DRG neurons with 250 microM NMDA and 10 microM glycine caused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Ca2+]i, and elicited inward currents in whole cell patch clamp recordings when the holding potential was -60 mV. Both effects were reversibly inhibited by 200 microM ketamine in a use-dependent manner. The EC50 values for NMDA and glycine were 64 and 1.9 microM with Hill slope coefficients of 1.4 and 1.3, respectively. At negative potentials, extracellular Mg2+ blocked currents in a concentration- and voltage-dependent manner. The IC50 for Mg2+ at a holding potential of -100 mV was 2.0 microM. The NMDAR subtype-selective antagonist, ifenprodil, inhibited 94% of the NMDA and glycine-induced current with an IC50 of 2.6 microM. There was no evidence of multiple binding sites for ifenprodil.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NMDAR current density on DRG neurons that had innervated the colon, nor was there a difference in the EC50 for ifenprodil. Thes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functional NMDARs expressed by DRG neurons innervating both somatic and visceral tissues of adult rats are composed predominantly of NR2B subunits.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周围神经损伤后外源性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对脊髓运动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手术+等渗盐水组)和实验组(手术+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组)。采用切断大鼠坐骨神经近端套接单盲管的实验模型。术后3d,1,2,4,8和12周处死动物并取材,对L4~6节段脊髓前角标本冰冻切片,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内氏体染色、胆碱酯酶染色、原位末端标记法染色、电镜观察。结果:①两组大鼠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存活率变化:1,2,4,8,12周实验组较对照组显著提高(对照组86.5%,64.4%,60.9%,58.8%,58.5%,53.5%;实验组88.7%,71.5%,79.9%,79.3%,72.4%,69.9%,P<0.05)。②神经元酶学功能评价:实验组胆碱酯酶阳性颗粒面积均比对照组有提高约20%(P<0.05)③原位末端标记法染色凋亡细胞计数(每张切片凋亡细胞个数):对照组为10.24±3.82;实验组为4.53±2.16。④神经元超微结构:实验组电镜观察神经元胞体形态改变,没有发现典型凋亡小体。结论:外源性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能防止成年大鼠神经损伤后运动神经元的退行性变死亡,对脊髓运动神经元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周围神经损伤后外源性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对脊髓运动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方法: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手术+等渗盐水组)和实验组(手术+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组)。采用切断大鼠坐骨神经近端套接单盲管的实验模型。术后3d,1,2,4,8和12周处死动物并取材,对L4-6节段脊髓前角标本冰冻切片,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内氏体染色、胆碱酯酶染色、原位末端标记法染色、电镜观察。
结果:①两组大鼠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存活率变化:1,2,4,8,12周实验组较对照组显著提高(对照组86.5%,64.4%,60.9%,58.8%,58.5%,53.5%;实验组88.7%,71.5%,79.9%,79.3%,72.4%。69.9%.P〈0.05)。②神经元酶学功能评价:实验组胆碱酯酶阳性颗粒面积均比对照组有提高约20%(P〈0.05)③原位末端标记法染色凋亡细胞计数(每张切片凋亡细胞个数):对照组为10.24&;#177;3.82;实验组为4.53&;#177;2.16。④神经元超微结构:实验组电镜观察神经元胞体形态改变,没有发现典型凋亡小体。
结论:外源性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能防止成年大鼠神经损伤后运动神经元的退行性变死亡,对脊髓运动神经元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