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2006~2012年济南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6~2012年济南市网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6~2012年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58起,发病2847例,死亡82例。158起事件中,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Ⅱ级)1起,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UI级)23起;传染病事件126起,高温中暑事件19起,126起传染病事件中,甲型H1N1流感、水痘、手足口病分别占12.03%、11.39%、11.39%和10.76%。82例死亡病例中,高温中暑事件导致的死亡人数居首位,占46.34%。[结论]应进一步加强急体系与工作机制建设,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和预警,加强乙、丙类传染病、高温中暑等预防控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2007~2012年济南市非职业性一氧化碳(CO)中毒流行病学特点,为有针对性地开展预防控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济南市2007~2012年非职业性CO中毒事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2007~2012年济南市共报告非职业性CO中毒信息(事件)2 414起,发病(中毒)3 467例,死亡118例。2 414起事件中,IV级事件4起;报告事件起数居前3位的区县为市中区(495起)、槐荫区(336起)和历城区(327起);发病例数居前3位的为市中区(686例)、历城区(472例)和槐荫区(456例);1、12、2月共报告1 946起和2 772例。中毒原因以燃煤取暖不当为主,占发生起数(2414起)的97.14%;中毒场所主要为家庭,占发生起数的98.22%。[结论]家庭冬季燃煤取暖不当是济南市非职业性CO中毒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2009-2010年上海市中暑死亡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探讨可能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中2009-2010年上海市中暑死亡病例的个案报告,并收集各年报告的首例高温中暑死亡病例发病前1周至末例死亡病例发病后1周的逐日气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共报告28例死亡病例,平均年龄63岁,男女性别比为2.5:1.职业以工人(35.71%)和离(退)休人员(28.57%)为主.22例病例在日出-日落的时段内发生中暑.57.14%死亡病例发生中暑的地点是住所,28.57%发生在工作场所.28例死亡病例发生中暑当日均为持续2d以上的≥35℃高温日.除2例病例发病时间不详外,其余26例从发病(发现)到入院,平均用时3h左右. [结论]中暑死亡病例以中年为主,男性多于女性;住所和工作场所是防控的重点场所;气温与中暑的关系最为密切;中暑死亡病例往往病程较短,进展较快.  相似文献   

4.
  目的  描述淄博市2018年高温中暑患者发病特征,分析中暑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为制定高温中暑的防控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2018年6月1日—9月30日淄博市高温中暑病例报告以及同期淄博市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和湿度等数据,采用SPSS 20.0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结果  淄博市2018年共报告高温中暑178例,其中重症中暑104例(占58.4%),死亡5例,病死率为2.8%;男性126例(占70.8%),女性52例(占29.2%);男性平均年龄(59.3±19.5)岁,低于女性的(68.4±19.8)岁(P < 0.01)。60岁以上年龄组高温中暑病例占50.6%。30 ~ 59岁年龄组中,男性在重症中暑中占比更高(P<0.05)。淄博市2018年高温中暑发病率为4.1/10万。患者以临淄区最多,占31.5%。患者以农民和工人较多,分别占38.8%和36.5%。农民在重症患者中占比高(P<0.05)。104例重症中暑患者中,中暑时身处户外的有86例(占82.7%),室内中暑的有18例(占17.3%),户外发病的患者以农田劳作和户外工作较多。户外重症中暑病例分布的工作场所主要包括石化生产、建筑工地、物流企业等。男性在户外中暑的比例高于女性(P < 0.01)。轻症中暑、重症中暑病例数与最高气温、最低气温、相对湿度均呈正相关(P < 0.05)。
  结论  淄博市2018年高温中暑病例多发于7—8月,重症中暑病例较多且主要分布在临淄区,户外工作人群以及老年群体是重点防控人群。建议改善工作环境,减少高温接触时间,加强对气温、气湿等气象数据的监测,进一步推进职业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
  相似文献   

5.
《口岸卫生控制》2007,12(4):60-60
2007年8月1日消息:自2007年8月1日起各地卫生部门要监测、报告高温中暑事件,并将高温中暑病例列为网络直报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子系统中的"其它公共卫生事件"进行报告。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近3年济南市麻疹发病特征,为制定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5~2007年济南市麻疹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5-2007年济南市合计报告麻疹762例,年均发病率为4.18/10万。年均发病率城区与近郊为4.89/10万,远郊为3.44/10万(P〈0.01)。762例病例中,3~7月占64.70%,11~12月占20.47%;男性占56.56%,女性占43.44%;〈8月龄占17.19%,15-34岁占36.35%,35-69岁占6.56%;流动人口占9.97%;有麻疹疫苗免疫史的占14.44%;暴发疫情25起,发病127例。[结论]济南市麻疹发病近几年呈上升趋势,存在局部暴发。  相似文献   

7.
目的全球变暖已是不争的事实,因高温热浪导致的健康危害已引起广泛关注,综合分析近年来济南市高温月(5—8月)期间气温特征和高温中暑病例分布特征,评估高温热浪期间病例发生风险,为病例监测和预警管理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1—2014年济南市高温月期间气温数据和高温中暑病例个案信息,并进行描述性分析。定义热浪研究期为1次高温热浪前后出现间隔≤3 d的高温日或高温热浪时间段;选择与研究期季节就近、天数相同、星期匹配、以及期间无高温日的时间段作为参考期。通过计算研究期相对参考期高温中暑病例的相对危险度(RR)评估高温热浪导致的发病风险。结果 2011—2014年间济南市高温月同期日均温、日最高温5月和8月逐年升高显著。4年间205例中暑病例以2013年报告最多(55.1%),病例主要集中于7月。病例以重症报告为主(71.2%),男性病例年龄组分布以60~79岁年龄组(36.0%)和40~59岁年龄组(34.4%)为主,年轻于女性。识别出的5个热浪期间报告病例129例,占本年度病例总数比例均在50%以上,除2个热浪期间病例发生风险无法估计外,另3个热浪病例发生风险均出现显著性增加。结论济南市高温月期间气温呈现出逐年升高趋势,中暑病例以重症为主,男性病例年轻于女性。热浪期间病例的发生风险可出现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2010-2014年上海市某郊区高温中暑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并结合气温资料,探讨中暑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10—2014年上海市金山区高温中暑病例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同时收集金山区有中暑病例当月的逐日气温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0—2014年上海市金山区共报告高温中暑病例155例,男女性别比为2.4∶1,平均年龄50岁。有职业和行为等详细信息的103例中暑病例中,男性中暑主要发生在工作场所(67.6%)和住所(17.6%),女性中暑地主要为住所(44.8%)和农田(24.1%);在住所发生中暑的病例中有80.8%年龄≥60岁。5年间日最高气温≥35℃的高温日共48 d,高温日和中暑病例均集中在7、8月份,68.8%的高温日发生中暑病例,高温日中暑的病例数占总病例数的74.8%。中暑人数与高温持续天数、日最大8 h滑动平均气温、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和日均气温等气温因子均呈显著正相关,其中高温持续天数的相关系数最大(r=0.690)。结论该郊区中暑病例男性多于女性,体力劳动工人、居家老年人和户外劳作的农民是防控的重点对象;中暑主要发生于高温较集中的7、8月,最高气温≥35℃的高温日、尤其是持续高温期间是中暑防控的重点时期。  相似文献   

9.
士兵中暑防范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数千名士兵武装越野跑训练中,中暑士兵发病内因及多项气象因素与中暑的关系,为防范中暑提出有效措施。(方法)对4a间41位中暑士兵的病例资料结合当时气象条件进行回顾总结,并依据《职业性中暑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进行分析。(结果)患者发病在6-7月,高温、湿热季节。41例患者有不同程度血清酶学改变,15例重度中暑患者热射病者6例,其中1例因重度急性肾功能衰竭死亡。(结论)士兵幼年疾病、心理因素及个体热适应是其内因,气象因素中高温起决定作用,但不可忽视31℃气温时的高湿因素。加强急救系统功能是防范或减少、减轻中暑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铜陵市高温中暑流行特征,分析中暑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为相关部门制定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2-2016年铜陵市间高温中暑病例信息和同期天气逐日气温、湿度数据,采用SPSS 19.0分析高温中暑的流行特征,分析中暑人数与气温、湿度的相关性.结果 2012-2016年铜陵市共报告155例中暑病例,其中,轻症中暑132例(85.16%),重症中暑23例(14.84%),男性121例(78.06%),女性34例(21.94%),<40岁48例(30.97%),≥40~<60岁73例(47.10%),≥60岁34例(21.93%),7月16日至8月15日共发生中暑112例(72.26%),为中暑高发期.轻症中暑人数和重症中暑人数均与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与湿度无明显正相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铜陵市高温中暑病例以中年男性、轻症为主,多发生于7月16日至8月15日,中暑人数与气温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湖南省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控制及有效处理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7--2012年湖南省各市县网络直报的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资料,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2007-2012年期间湖南省报告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别为84、112、208、65、56、55起,共580起,发病27628例,平均罹患率为3.57%(27628/773397);死亡10例,病死率0.04%。事件起数以2009年最多(208起,占35.86%),时间分布以30月和9~11月为2个高峰,分别占事件总起数的41.38%(240起)、39.66%(230起),事件类型以传染病暴发为主(513起,占88.45%);事件主要分布在县乡中小学(421起,占72.59%)。结论2007—2012年湖南省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县乡级学校及低龄组学生是目前学校卫生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深圳市宝安区和光明新区2006—2012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特征,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深圳市宝安区和光明新区2006—2012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深圳市宝安区和光明新区2006—2012年共发生59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共有2984人发病,6例死亡,罹患率为2.90%,死亡率为0.59/10万,病死率为0.20%;报告较大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起1例,一般级事件58起2983例,较大级的死亡率(x2=34.54,P〈O.01)、病死率(Xz=123.62,P〈O.01)比一般级高,差异有统计意义。传染病类报告57起,发病2916例,罹患率为2.81%,死亡率为0.59/10万,病死率为0.20%;食物中毒类2起,发病68例,无死亡病例,罹患率为29.72%。报告以8月居多,8月发生病例数占总数的37.60%。发生在工厂企业1547例,占总数的51.80%;发生在学校1269例,占总数的42.50%。结论宝安区和光明新区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传染病类和食物中毒类为主,发生场所主要是工厂企业和学校。应加强工厂企业和学校的卫生管理,加强传染病疫情防控和食品安全规范化管理,对易感人群进行预防接种,预防传染性疾病的扩散,完善公共场所的卫生设施,做好消毒工作,开展广泛的健康宣传和培训。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北京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特征,为开展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北京市2012—2021年通过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2—2021年北京市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 029起,发病9 094例,死亡87例。事件级别以未分级和一般级别事件为主,分别占78.04%和21.77%。事件类别以环境因素事件和传染病事件为主,分别占56.95%和38.97%;环境因素事件主要为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导致的空气污染事件,占99.49%。87例死亡病例中,高温中暑、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和传染病事件分别占37.93%、34.48%和25.29%。春季的1—3月、冬季的11—12月和夏季的8月为发生高峰;发生场所主要为家庭和学校,分别占55.78%和13.02%。结论 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和传染病事件是北京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的重点,极端高温天气下高温中暑事件的防控也不容忽视,应采取综合措施加强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济南市肺结核的发病特征及流行规律,为今后肺结核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济南市1997~2011年肺结核发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济南市1997~2011年肺结核报告发病32959例,死亡120例,年均发病率为37.23/10万,2008年发病率最高为55.72/10万,2001年发病率最低为17.46/10万(P〈0.01);郊县发病率为35.37/10万,市区发病率为40.89/10万(P〈0.01);男性发病率为59.94/10万,女性为30.68/10万(P〈0.01)。32959例中,1月份占18.54%;20~69岁占76.84%,农民占49.26%,学生占10.43%,工人占10.32%。结论济南市1997~2011年肺结核城区发病高于农村,男性发病明显高于女性,发病年龄以青壮年为主。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济南市2012年手足口病聚集性病例的流行特征,为有效防控手足口病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2年济南市报告的手足口病聚集性病例进行流行特征、病原分布等方面分析。结果2012年济南市共报告342起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累计病例1254例。市区聚集性病例发病率(27.99/10万)显著高于郊区(县)(8.49/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282.61,P〈0.01)。自4月起,手足口病聚集性病例开始上升,5—7月报告起数较为集中。病例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发病1077例,占聚集性疫情病例总数的85.89%。聚集性病例的主要发生单位为托幼机构,占总起数的62.57%。聚集性疫情主要以CoxAl6病毒感染为主,存在肠道病毒合并感染的疫情。结论托幼机构是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防控的重点场所,5—7月是其防控工作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合肥市高温中暑的发生情况,分析高温中暑病例的特征,为制定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合肥市2014年高温中暑和气象数据,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和Poission广义可加模型分析。结果 2014年合肥市共发生高温中暑160例,男性114例(71.25%),女性46例(28.75%),其中轻症中暑115例(71.88%),重症中暑45例(28.12%)。年龄16~86岁之间,平均(43.79±16.05)岁,其中40岁以上的中老年病例占61.88%。中暑者主要为农民60例(37.50%)和工人77例(48.12%)。其中7月份中暑病例达116例(72.50%),为中暑高发期。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高温中暑人数与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日均气温成正相关关系,与日最小湿度、日均湿度、日最高气压、日最低气压、日均气压成负相关,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oisson广义可加模型结果显示日均气温是影响高温中暑的主要因素,日均气温与高温中暑呈正相关,随着日均气温的升高,发生高温中暑的风险也增加。结论合肥市高温中暑以轻症中暑为主,多为中老年男性,7月份为高发期,日均气温是影响高温中暑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2005—2009年广东省流行性腮腺炎(简称腮腺炎)报告发病情况,为开展预防控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2005—2009年广东省报告的腮腺炎病例及腮腺炎公共卫生事件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05—2009年广东省共报告腮腺炎病例92 968例,死亡1例,5年平均发病率为19.9/10万。5—7月发病数占病例总数的38.7%(35 949/92 968);广东省5年的平均报告发病率最高的为广州、深圳、佛山、东莞、江门5市。病例男女性别比为1.9∶1,〈15岁病例数占病例报告总数的83.2%(77 378/92 968)。疫情直报系统共报告54起腮腺炎公共卫生事件,53起发生在学校(其中乡小学33起),暴发规模以〈50例病例为主(占81.5%)。结论广东省腮腺炎发病高峰主要在5—7月份,集中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发病人群以〈15岁青少年为主,乡村小学是腮腺炎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主要场所。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大连市传染病相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订和实施传染病相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大连市2005-2009年传染病相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5-2009年大连市合计报告传染病相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56起,发病998例,波及29 531人,死亡1例(手足口病)。56起事件中,一般事件48起,未分级事件8起;发生起数最多的是手足口病(22起)和水痘(13起),发病数最多的是水痘(329例);2005-2009年分别发生2起、4起、11起、15起、24起,发生在5月、7月和8月的合计34起、392例;发生在学校的44起,其中幼托机构24起。[结论]2005~2009年大连市传染病相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重点疾病为手足口病和水痘,发生时间集中在5月、7月和8月,主要发生在幼托机构和学校。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2007-2017年济南市因燃煤导致的非职业性一氧化碳(CO)中毒的时空特征,以便有针对性的探讨可行的预防和干预措施。方法 对2007-2017年济南市因燃煤导致的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07-2017年济南市共报告因燃煤导致的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3153起,发病病例4403例(年均发病率为5.99/10万),死亡病例154例(年均死亡率为2.09/100万),病死率为3.50%。报告事件最多的区县为市中区:事件数572起(18.14%),病例数763例(17.33%),死亡数19例(12.34%),但发病率最高的区县是济阳县(12.09/10万)。2007-2017年之间,报告事件数整体呈下降趋势。事件主要集中在11-3月份,在1月份时达到高峰,且在24小时内有明显的时间分布趋势,事件主要集中在06:00-08:59时间段。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数与天气温度呈负相关。结论 2007-2017年济南市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起数多,分布广,虽然整体呈下降趋势,但偶有升高,表明群众的防范意识还不够,预防控制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20.
摘要:目的 分析2007-2012年济南市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为手足口病的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对济南市2007-2012年手足口病疫情监测数据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济南市2007-2012年手足口病报告47 708例,平均发病率为128.95/10万。病例分布广,人口密度大的区(市)发病率高;5-7月为发病的主要季节;发病年龄主要集中5岁以下,2~3岁为高发年龄,男性发病多于女性,以散居、托幼儿童发病为主,幼儿园有聚集发病现象。病原学监测结果肠道病毒EV71型感染占38.60%,CoxA16型感染占38.26%。结论 济南市手足口病具有明显的地区、季节、年龄、性别差异,应加强疫情监测,防控重点为各类托幼机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