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坏死性淋巴结炎在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中的特点。方法采用一次性10 ml注射器及7号细针(外径7 mm),经皮超声引导下对体表可疑坏死性淋巴结进行穿刺抽吸,所得标本进行常规涂片,针头内残余标本注入泰普提供的细胞专用固定保存液中,应用液基细胞薄层制片技术( LCT)制片。结果细针穿刺细胞学诊断坏死性淋巴结炎139例,其中42例进行淋巴结活检,有37例经组织病理学证实为坏死性淋巴结炎、3例为淋巴结淋巴组织增生、1例为淋巴结结核、1例为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结节硬化型)。细胞学诊断与组织病理结果对比,准确率为88.1%。结论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对坏死性淋巴结炎诊断正确率高,可减少不必要的手术活检,使患者得到及早治疗,并降低诊疗费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细针抽吸细胞学检查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07年8月至2011年4月在本院进行细针抽吸细胞学检查的93例乳腺癌病患作为研究对象。结果与病理学检查结果相比较,细针抽吸细胞学检查共查出良性乳腺肿瘤47例,检出率92.1%,查出恶性乳腺癌46例,检出率为92.8%。结论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可以作为乳腺癌的一项重要检查手段,它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但也存在一定局限性,对一些疑难病例有一定的漏诊误诊率。  相似文献   

3.
淋巴结针吸细胞病理学对淋巴结核早期诊断的研究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淋巴结针吸细胞病理学对淋巴结核早期诊断的研究,提高淋巴结核诊断准确率。方法根据显微镜下淋巴结核不同时期的针吸细胞病理学特点及特征性结构改变,结合抗酸染色和结核抗体检测做出分型诊断。结果在1090例结核性淋巴腺炎中,男360例,占33.0%,女730例,占67.0%,年龄1-78岁,平均28.3岁。结核初期-炎性增殖期60例占5.5%;结核早期-淋巴结节期130例占11.9%;结核中期-结核性结节期有590例,占54.1%;结核晚期-干酪样脓样坏死期有280例占25.7%;结核恢复期-纤维素增殖期30例占2.8%。炎性增殖反应期非特异性形态学变化,需要结合结核抗体阳性和腺苷脱氨酶明显增高有助于诊断,结核结节期主要可有较多类上皮样细胞及郎罕氏细胞;而干酪样脓样坏死主要见大量坏死组织及碎屑、少数残碎不全类上皮样细胞,此期主要能查到抗酸菌为特点;纤维增殖期,抽出物难取,仅见少数纤维组织、纤维细胞和粘液间质为其特征,提示结核恢复、疤痕形成所致。结论应用淋巴结针吸细胞病理学分型诊断,而且为淋巴结核早期诊断、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提供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4.
341例颈部淋巴结细针穿刺细胞病理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细针穿刺吸取颈部浅表淋巴结细胞学涂片的病理特点及临床价值。方法对341例颈部浅表淋巴结细胞病理学涂片进行分析。结果在341例淋巴结中,以反应性增生、淋巴结结核及淋巴结转移性癌为主,穿刺细胞学诊断符合率96.2%(328/341),难以诊断3.8%(13/341),穿刺成功率100%。结论淋巴结细针吸取细胞学诊断操作简便安全,为临床快速诊断提供了病理依据,减少不必要的淋巴结切除。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肝细针抽吸细胞学检查(FNAC)联合AFP、CA19-9、CA125检测对PHC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37例PHC患者行肝细针抽吸细胞学检查,并同时测定血清中的AFP、CA19-9、CA125。结果 37例PHC患者细针抽吸细胞学阳性率为94.6%(35/37),AFP阳性率为70.3%(26/37),血清CA19-9的阳性率为48.6%(18/37),血清CA125阳性率为40.5%(15/37),AFP、CA19-9、CA125三者联合检测阳性率为89.2%(33/37)。结论 肝细针抽吸细胞学检查联合AFP、CA19-9、CA125检测可以提高原发性肝癌的检出率,对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王玲  谭郁彬 《河北医药》2002,24(3):175-177
目的:探讨细针抽吸细胞学检查(Fine-Needle Aspiration)在甲状腺某些疾病中的诊断意义。方法:对418例甲状腺疾病做细针抽吸细胞学检查。结果:418例甲状腺细针抽吸细胞学检查对6类甲状腺疾病做出细胞学诊断;甲状腺腺瘤68例占16.26%,结节性甲状腺肿47例占11.24%,桥本甲状腺炎145例占34.68%,弥漫毒性甲状腺肿128例占30.62%,亚急性甲状腺炎5例占1.20%,甲状腺癌25例占6%。尤其是对桥本甲状腺炎和甲状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以及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诊断有较高的参考价值。结论:FNA是甲状腺疾病诊断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原发性颈部淋巴结结核的临床特征和早期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原发性颈部淋巴结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皮肤PPD试验、肺部X线检查、B超检查及细针吸取细胞病理学检查(fineneedle aspiration cytology,FNAC)。结果原发性颈部淋巴结结核临床特征为颈部肿块为首发症状,多数位于颈后三角区,手术切除肿块确诊1例,通过细针吸取细胞病理学检查确诊28例,通过抗痨治疗有效而确诊3例。结论原发性颈部淋巴结结核临床特征不典型,早期明确诊断依赖于细针吸取细胞病理学检查结合皮肤PPD试验。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针吸细胞学结合PCR检测技术诊断淋巴结结核的效果。方法观察68例体表淋巴结结核的针吸细胞学特征,记录抗酸染色情况并利用PCR技术检测穿刺组织中的结核分枝杆菌的DNA,计算阳性率。结果根据细胞学所见,淋巴结结核以干酪样坏死物、变性的中性粒细胞及少量淋巴细胞多见,而似上皮样细胞及朗汉斯巨细胞较少见;镜检及抗酸染色阳性率58.8%;PCR检测阳性率则高达88.2%。结论由于结核菌发生变异所致非典型性结核病变增多,其针吸涂片细胞学特点也随之改变,仅依赖镜下及抗酸染色漏诊率高;细胞学结合PCR检测技术可大大提高淋巴结结核的阳性检出率。  相似文献   

9.
笔各在广泛开展甲状腺、乳腺、淋巴结、肝、脾及睾丸等部位穿刺抽吸细胞学检查的基础上,对外科、骨科、妇产科、五官科等需要手术的患者,在手术前或手术中用细针穿刺抽吸作细胞学检查或组织印片检查,以确定肿块的性质,及时为临床提供了较为可靠的诊断依据。452例的穿刺抽吸细胞学诊断与组织切片的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了对照,两者诊断的符合率在90%以上,现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本组均为住院治疗的患者,临床诊断为恶性肿瘤或怀疑恶性肿瘤或诊断为良性肿瘤而准备手术治疗者,包括乳腺肿块、甲状腺肿块、淋巴结、睾丸、胸  相似文献   

10.
曹永政  杜毅力  刘权 《贵州医药》2000,24(10):600-601
目的 研究细地不抽吸法活检术对骨骼恶性病变的价值。方法 在超声引导下,对骨骼X线片或CT疑诊为恶性病变的35例患者在相同病变上进行细针不抽吸法与抽吸法活检术比较,结果 不抽吸法与抽吸法细胞学检查对骨骼恶性病变诊断的敏感性均为91.6%(22/24),抽吸法细胞学加组织学检查敏感性为95.8%(23/24),经统计学处理,两者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两种方法对骨骼恶性病变诊断的特异性均为10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腋窝淋巴结结核的临床病理及淋巴循环途径,以引起对这个特殊部位结核病变的重新认识,减少漏诊和误诊的发生。方法对8例腋窝淋巴结结核患者活检标本,常规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显微镜观察分析。结果干酪坏死型3例,增殖型4例,粘连混合型1例。结论在结核杆菌耐药的今天,腋窝淋巴结结核病核已成为常见的结核病变,在临床上不能随意臆断为转移癌或淋巴肉瘤或其他普通性炎症,应认真了解和剖析腋窝淋巴的循环途径,提高对腋窝淋巴结结核病变诊断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估电子线阵式超声内镜(EUS)对上消化道黏膜下病变诊断价值。方法用电子线阵式超声内镜对138例上消化道黏膜下病变进行检查,并对其中17例行细针穿刺抽吸细胞学检查(EUS—FNA)。结果其中食管癌2例,胃淋巴瘤1例,黏膜下肿瘤113例,消化道壁外压迫22例。17例行细针穿刺抽吸细胞学检查(EUS—FNA),其中14例取材成功可以进行病理诊断(82.5%)。结论电子线阵式超声内镜能满意的对上消化道黏膜下病变进行起源和初步定性诊断.结合细针穿刺抽吸细胞学检查能有效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FNAC)在颈部肿大淋巴结的临床应用,分析检查中出现的问题,寻找解决方法.方法 选择320例颈部淋巴结肿大患者,对其行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回顾性分析患者细胞学检查结果、病理学检查结果、临床资料和细针穿刺手术记录.结果 FNAC诊断:淋巴结炎212例(66.3%),淋巴结核43例(13.4%),转移癌41例(12.8%),淋巴瘤10例(3.1%),可疑2例(0.6%),不明确12例(3.8%).FNAC对淋巴结炎漏诊率为6.3%,总准确率为94.4%;对淋巴结核漏诊率为8.8%,总准确率为98.1%;对转移癌漏诊率为7.1%,总准确率为98.4%;对淋巴瘤漏诊率为27.2%,总准确率为98.6%.结论 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是一种准确率高,安全可靠的检查方法;在检查中采取规范适当的方法可以提高检查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细针针吸病理细胞学(以下简称FNAC)诊断并经临床确诊的体表淋巴结结核患者,评价未液化坏死(结节型及浸润型)、液化坏死(脓肿型及窦道型)细针吸取标本抗酸染色涂片及罗氏培养(结核分枝杆菌培养)的阳性率。方法对1129例体表淋巴结结核患者细针吸取标本,其中未液化742例、液化387例,行抗酸染色涂片及罗氏培养检查。结果未液化标本中抗酸染色涂片阳性8例,阳性率1.08%,罗氏培养阳性19例,阳性率2.56%;液化标本中抗酸染色涂片阳性101例,阳性率26.10%,罗氏培养阳性152例,阳性率高达73.64%。结论结节型、浸润型淋巴结结核细针针吸标本抗酸染色涂片及罗氏培养阳性率极低,而脓肿型、窦道型细针针吸标本抗酸染色涂片阳性率较高,罗氏阳性阳性率则更高,应积极开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细针穿吸细胞学检查在腮腺区肿块术前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241例腮腺区肿块行细针穿吸细胞学检查,并与术后病理诊断作对照。结果 细胞学检查定性诊断的准确率为92.9%,细胞学诊断与组织病理诊断完全一致的诊断符合率,良性肿瘤为81.3%,恶性肿瘤为66.2%。无出血、感染、面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细针穿吸细胞学检查是术前诊断腮腺区肿块的一种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6.
回顾性研究了经直肠手指引导前列腺穿刺活检或细针抽吸的方法,对59例临床上怀疑为前列腺癌的病人作诊断性检查。结果发现前列腺癌的总阳性率为56%,其中前列腺穿刺活检为54.5%,细外抽吸为60%,两种不同的取材活检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但细针抽吸的并发症少,适应证广。如果能在直肠指检的基础上结合超声波和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检查的材料来选择活检的适应证,则可使活检的阳性率提高到83%。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采用颈淋巴结穿刺细胞学检查进行颈淋巴结转移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本院2003年1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甲状腺癌颈淋巴结转移患者8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颈淋巴结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对患者的细胞学检查结果进行观察记录,并同术后常规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80例患者经颈淋巴结穿刺细胞学检查,其中74例患者诊断为存在甲状腺癌颈淋巴结转移,阳性率为92.50%;颈淋巴结穿刺细胞学检查的灵敏度(85.19%)明显高于甲状腺切片细胞学检查结果(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淋巴结穿刺细胞学检查可对甲状腺癌合并颈淋巴结转移患者进行准确的术前诊断,有助于手术方案的制定和治疗的顺利开展,建议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对甲状腺微小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于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98例甲状腺微小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患者的细胞学诊断结果,分析患者的细胞学和组织病理学比对结果。结果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98例甲状腺微小癌患者(135结节),经细胞学诊断,其中良性结节数为20(14.81%)、不确定结节数为32(23.70%)、可疑恶性结节数(39.26%)、恶性结节数(22.22%)。组织病理学中诊断,恶性共85个,良性50个。采用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和组织病理学检查具有一致性。结论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能够为甲状腺微小癌的诊断提供可靠的细胞学依据,提升诊断的准确率,对甲状腺微小癌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结核性淋巴腺炎针吸细胞病理学诊断与结核抗体相互关系的研究,提高淋巴结核诊断准确率。方法根据淋巴结核针吸细胞病理学诊断不同时期细胞学特点及特征结构改变,结合结核抗体检测做出分型诊断。结果在445例结核性淋巴腺炎中,结核初期—炎性增殖期1例占0.2%;结核早期—淋巴结节期82例占18.4%;结核中期—结核发性结节期有174例,占39.1%;结核晚期—干酪脓样坏死期有61例占13.7%;结核恢复期—纤维间质增殖期6例占1.3%。同时存在结核初期—炎性增殖期与结核早期—淋巴结节期有2例,占0.5%;结核早期—淋巴结节期与结核中期—结核性结节期有107例,占24.0%;结核中期—结核性结节期与结核晚期—干酷样脓样坏死期12例,占2.7%。期中进行结核抗体实验的有195例,ICT法共142例,阳性75例,占52.8%;DOT法160例,阳性100例,占62.5法;ELISA法共69例,阳性32例,占46.4%,炎性增殖反应期形态学变化,需要结合结核抗体阳性和腺苷脱氨本科明显增高更有助于诊断,结核结节期主要可有较多类上皮样细胞及郎罕氏细胞;而干酷样脓样坏死,主要见大量坏死组织及碎屑、少数残碎不全上皮样细胞,此期主要能查到抗酸菌为特点;纤维增殖期,抽出物难取,仅见少数纤维组织、纤维细胞和粘液间质为其特征,提示结核恢复、疤痕形成所致。细胞病理学结核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传统诊断方法,高达98.4%。结论应用淋巴结针吸细胞病理学分型诊断与结核抗体相结合方法,为淋巴结核早期诊断、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提供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20.
陈东波  李俊 《安徽医药》2012,16(11):1646-1648
目的评价细针吸取细胞学对乳腺癌的病理诊断价值,分析漏诊误诊原因。方法选择2009年6月-2011年6月在该院门诊和住院行乳腺肿块细针穿刺细胞学并有术后病理对照病例185例,其中术后病理对照结果为乳腺癌的患者117例,将其术前细针吸取细胞学诊断结果与其术后病理组织学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117例乳腺癌术前的细针吸取细胞学诊断符合率为91.5%,假阴性率为8.5%。结论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可以作为乳腺癌的一项重要检查手段,它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但也存在一定局限性,对一些疑难病例有一定的漏诊误诊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