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口服和肌注两种给药途径用于促排卵人工授精周期黄体支持及对人工授精结局的影响。方法:前瞻性分析97例患者,共126个促排卵人工授精周期的结果。患者经超声监测确定排卵日期,将排卵后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口服黄体酮组50例,共66个周期,自排卵当日起口服黄体酮进行黄体支持;肌注黄体酮组47例,共60个周期,肌注黄体酮进行黄体支持。结果:两组临床妊娠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口服黄体酮在促排卵人工授精周期中进行黄体支持的临床疗效与肌注黄体酮相似,是促排卵人工授精周期中进行黄体支持的一种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2.
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IUI)是将丈夫精液在体外经过处理去除精浆,集中活动力较强的精子,注入女方子宫腔内,从而获得妊娠的一种辅助生殖技术.IUI操作简单方便,侵袭性小,无痛苦,易被不孕不育夫妇接受,但妊娠率低是其弊端.笔者分析就诊于桂林市妇幼保健院生殖中心的284对夫妇577个IUI周期的临床资料,通过比较不同促排卵方式对IUI结局影响,以期找到最佳的个体化促排方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促排卵周期血清雌二醇(E2)比值及孕酮/雌二醇(P/E2)比值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妊娠率的关系。方法接受常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的不孕患者695例,于HCG日、移植前1d、移植第7d检测血清E2水平;移植第7d同时检测血清P水平。分别比较HCG日E2与移植前1dE2的比值、HCG日E2与移植第7dE2的比值、移植第7dP的绝对值及P/E2的比值与妊娠率的关系。结果HCG日E2与移植前1d E2的比值与妊娠率无相关性;HCG日E2与移植第7dE2的比值与妊娠率呈负相关性,比值越高妊娠率越低,有显著性差异;移植第7dP/E2的比值与妊娠率呈负相关性,比值越高妊娠率越低,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在IVF周期中,HCG日E2与移植第7dE2的比值、移植第7d孕雌激素比值可以作为预测IVF妊娠结局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每卵子雌激素水平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中预测妊娠率的临床价值。方法:控制性超促排卵周期中采用磁性分离酶联免疫法测定HCG注射日血清E2浓度。结果:每卵子E2水平为70~140pg/ml时妊娠率最高。结论: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周期中,注射HCG日的每卵子E2水平是预测妊娠成功的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5.
丘映  莫凤媚  邓李文 《广西医学》2009,31(9):1249-1250
目的研究比较在自然排卵周期与促排卵周期中施行宫腔内供精人工授精的妊娠情况。方法对施行宫腔内供精人工授精的1014个自然排卵周期和213个促排卵周期进行回顾分析,比较两组的临床妊娠率和流产率。结果自然排卵组年龄为(30.4±11.4)岁,不孕年限为(5.6±4.5)年;促排卵组年龄为(30.6±12.1)岁,不孕年限为(5.3±4.8)年。两组年龄、不孕年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然排卵组临床妊娠率为21.89%,流产率为19.82%;促排卵组临床妊娠率为16.43%,流产率为20%。两组临床妊娠率和流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促排卵治疗下施行供精人工授精,不能提高临床妊娠率,但可以获得与自然排卵周期相同的临床妊娠率,若女方有自然排卵,不必进行促排卵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芬吗通在克罗米芬(CC)促排卵患者中改善子宫内膜厚度提高临床妊娠率的作用。方法:选择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就诊于承德市妇幼保健院生殖中心不明原因排卵障碍的不孕妇女340例。全部应用克罗米芬,随机应用芬吗通(研究组)、戊酸雌二醇对照组);观察两组病人排卵率、HCG 日的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内膜类型、排卵后7d 子宫内膜厚度、孕酮(P)水平、生化妊娠及临床妊娠率。结果:研究组组病人 HCG 日,子宫 A 型内膜所占比例、临床妊娠率高于对照组。结论:芬吗通纠正克罗米芬促排卵引起的子宫内膜发育不良,对提高临床妊娠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选择性卵泡穿刺在促排卵周期人工授精中的应用. 方法:214例预行药物促排卵人工授精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当优势卵泡直径≥14mm,且卵泡个数≥4个时,行阴道B超导引下选择性卵泡穿刺,保留2个优势卵泡,用药至卵泡成熟,肌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HCH珠海丽珠制药) ,24~36小时行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对照组病例成熟卵泡个数≥4个,卵泡成熟,肌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针,24~36小时行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 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临床妊娠率(37. 1%vs.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卵泡不破裂黄素化综合征(LUFS)发生率(3.2%vs.16.7%)及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率(1.6%vs.21.4%),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胎率(17.4%vs.42.9%),亦有统计学差异( p<0.05). 结论:选择性卵泡穿刺术可提高促排卵周期多卵泡发育患者人工授精临床妊娠率,且降低卵泡不破裂黄素化综合征( LUFS)发生率、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发生率以及多胎率.  相似文献   

8.
不同促排卵方案对子宫内膜厚度和类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促排卵方案对子宫内膜的影响,分析子宫内膜厚度和类型与周期妊娠率与继续妊娠率的关系.方法:从不孕症患者中筛选出有自然周期无成熟卵泡180例,随机分为三组,每组60例.采用阴道超声观察克罗米芬(CC)(A组),CC联合绝经期促性腺激素(HMG)(B组),CC HMG 补佳乐(C组),观察三组不同促排卵治疗周期的子宫内膜厚度和类型加以分析统计,以探讨其对妊娠率及继续妊娠率的影响.结果:A组和B组促排卵方案子宫内膜厚度明显小于C组促排卵方案.子宫内膜厚度>6 mm,周期妊娠率和继续妊娠率明显高于≤6 mm组,P<0.01,在妊娠病例中A型、B型内膜妊娠率明显提高,C型无妊娠发生.结论:CC对子宫内膜周期性增殖具有不良影响,而补佳乐可以提高子宫内膜厚度,提高妊娠率.子宫内膜厚度和类型可能预测促排卵周期的妊娠几率.  相似文献   

9.
氯米芬在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治疗中应用已经很广泛,其促排卵成功率约为70%~80%,但其妊娠率却较低约为30%~40%。为提高单纯应用氯米芬的排卵率与妊娠率,我们在临床中采用中药方剂配合氯米芬进行尝试,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HCG联合孕酮行黄体支持对低OHSS风险患者IVF-ET结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后孕酮(P)联合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支持黄体对低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风险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140名接受IVF-ET助孕的低OHSS风险女性不孕患者,根据黄体支持方案随机分成P+HCG组和P组。化学发光法测定注射HCG日(d0)、ET前日(d4)、ET后第3日(d8)患者血清E2、P水平。比较两组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同时比较妊娠组与非妊娠组d4、d8的E2、P水平。结果:P组和P+HCG组的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及流产率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P+HCG组d4、d8的E2水平显著高于P组(P<0.05)。妊娠组与非妊娠组d4、d8的E2与P水平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低OHSS风险患者IVF-ET后加用HCG行黄体支持不影响IVF-ET妊娠率和种植率,但可以减少早期妊娠丢失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人工授精中促排卵药物对流产率影响。方法 选择702例不孕症妇女,所用药物为克罗米酚(CC)、尿促性腺激素(HMG)、绒促性腺激素(HCG)、雌激素(E2)(补佳乐),其中CC+HMG+HCG+E2316例,CC+HCG+E2386例,另750例普通妇女作对照,观察妊娠率及流产率。结果 使用CC+HMG+HCG+E2316例,妊娠47例,流产16例,流产率34.04%;CC+HCG+E2386例,妊娠55例,流产19例,流产率为34.55%;普通妇女750例,妊娠653例,流产68例,流产率10.34%,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人工授精中促排卵药物增加不孕症患者的流产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控制性促排卵(COH)前后外周血白细胞(WBC)变化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拟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的患者136例,于COH前、HCG日检测外周血WBC浓度,分析WBC变化与妊娠结局的关系。结果妊娠组COH前(t=2.049,P=0.043)和HCG日(t=2.168,P=0.038)的WBC浓度均高于未妊娠组,HCG日外周血WBC浓度较COH前有明显增高(t=10.922,P=0.000),HCG日雌激素与COH后WBC浓度差值呈显著正相关(r=0.199,P=0.021)。结论在COH过程中,血雌激素升高的同时外周血WBC浓度也适度的升高将有利于胚胎的着床。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超促排卵刺激后免疫指标的变化及其与所获卵子数、受精率、卵裂率及妊娠成功率的关系。方法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一ET)患者50例,分为两组:妊娠组与非妊娠组,利用速率散射比浊法和美国B—D公司的FACSCALIBUR型流式细胞仪测定每例患者用药前及HOG日IgG、IgA、IgM、C3及CD3、CD4、CD8、CD4/CD8、CD20、CD25、CD3^ CD25^ 的水平并记录各个患者的卵子数、受精数、卵裂数。结果 50例患者超促排卵刺激前后IgA、CD4含量及CD4/CD8比值间的差别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IgG、IgM、C3、CD3、CD8、CD20、CD25、CD3^ CD25^ 的含量间的差别均无显著性义(P>0.05)。妊娠组超促排卵刺激后IgA含量间的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非妊娠组超促排卵刺激后IgG、C3、CD4的含量及CD4/CD8比值间的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超促排卵刺激后IgG、IgA、IgM、C3的含量与获卵子数、受精率、卵裂率无直线相关;CD25、CD3^ CD25^ 与所获卵子数无直线相关,与受精率、卵裂率呈负相关。结论 超促排卵刺激合影响免疫指标的变化,而免疫指标的变化合影响受精率、卵裂率、妊娠的成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3种黄本支持方法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妊娠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IVF-ET周期的结果,根据注射HCG当天血E2水平,B超提示直径>14mm卵泡数目及所用的黄体支持方法分组。A组:直径>14mm卵泡数目<10个者。使用HCG给予黄体支持;B组:对卵泡数≥10个者,使用黄体酮给予黄体支持:C组:随机选择E2水平小于10000mmol/L,卵泡数≤15个者予HCG 黄体酮联合用药。结果:3组间35岁以下年龄段比较,C组的妊娠率显著升高,与A组、B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A组与B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黄体酮 HCG联合用药用于进行黄体支持应该是黄体支持较好的方案,但由于病例数少,且要选择OHSS低风险的病例,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长方案中促排卵天数对试管婴儿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年4月-2012年6月在本中心行IVF-ET治疗的长方案周期共599例。将所有的周期按促排卵天数分为〈10天、10-12天、〉12天3个组,比较各组间总的Gn(gonadotropin)使用量、成熟卵泡数、取卵个数、授精卵个数、优质胚胎数、原发不孕率和临床妊娠率。评估促排卵天数对这些参数的影响。将卵巢功能好的周期再次分组,分析促排卵天数对以上这些参数的影响。结果对总的周期来说,3组间的妊娠率分别为28.6%、31.5%、29.7%,3组间比较U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3组间Gn使用量、卯泡数量随着促排卵时间的延长而增多(P〈0.05)。重新分组后,3个促排卵天数问的Gn使用量、成熟卵泡数、取卵个数、受精卵个数、优质胚胎数、原发不孕率和临床妊娠率等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促排卵天数不能预测长方案IVF-ET的妊娠结局,增加促排卵天数能增加卵泡数量,但是不能增加成熟卵泡数量,并没有改善临床妊娠结局,提示为获取更多卵泡而延长促排卯时间的做法是不经济的,且费时费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反复控制性超促排卵(COH)对胚胎发育潜能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0年7月于河南省人民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助孕治疗的7 08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COH次数将患者分为A组(首次行COH者)、B组(第2次行COH者)、C组(第3次或第4次行COH者),比较3组患者的胚胎发育指标(卵子成熟率、正常受精率、正常卵裂率、可利用胚胎率)和妊娠结局(胚胎种植率、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异位妊娠率、流产率、早期流产率)。结果 3组患者的卵子成熟率、正常受精率随COH次数的增加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正常卵裂率和可利用胚胎率均高于B组和C组(P<0.05);B组与C组患者的正常卵裂率、可利用胚胎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胚胎种植率、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均显著高于B组和C组(P<0.05);B组与C组患者的胚胎种植率、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异位妊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7.
18.
三种不同超促排卵方案对宫腔内人工授精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玲  季钢 《安徽医学》2002,23(4):17-18
目的探讨宫腔内人工授精(IUI),超促排卵的最佳方案.方法对56例宫腔内人工授精,使用不同超促排卵方案的结局进行比较.结果克罗米芬(CC)周期7例,无妊娠;妊娠率0%.CC 10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HMG)周期16例,妊娠人数3人,妊娠率18.75%.HMG周期33例,妊娠人数11例,妊娠率33.33%.结论 HMG超促排卵方案在宫腔内人工授精中有较高的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促排卵药物治疗不孕不育症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63对不孕夫妇进行的723个宫腔内人工授精(IUI)周期,根据是否使用促排卵药物及应用促排卵药物的种类分为自然周期组(143对)、枸橼酸氯米芬(CC)组(40对)、尿促性腺激素(HMG)组(126对)及CC+HMG组(54对)促排周期组;各组患者均在排卵前1d、排卵后1d进行一次IUI治疗,比较各组的临床妊娠率、宫外孕率、多胎率及OHSS率。结果促排卵周期总妊娠率为14.5%,略高于自然周期组妊娠率(1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促排卵周期中CC+HMG组的妊娠率22.7%(20/88),明显高于自然周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C组的妊娠率为3.0%(2/66)(P〈0.05)明显低于自然周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MG组妊娠率为14.6%(40/274)与自然周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宫外孕率、多胎率及卵巢过度刺激综合症的发生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IUI治疗中,CC+HMG促排周期妊娠率高于自然周期,是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控制性超促排卵(COH)过程中雌激素水平对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472例采用黄体期长效GnRH-a降调节方案进行IVF-ET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计算COH过程中雌二醇(E2)水平的曲线下面积(AUC),以E:水平AUC(AUCE2)的百分位数定义卵巢反应并分组,比较各组一般情况及与IVF-ET治疗结局相关指标.结果 AUCE2第10和第90百分位数分别为3 347.0 pmol/L和14 414.3 pmol/L.472例患者分为卵巢低反应组(AUCE2≤3 347.0pmol/L,48例)、正常反应组(14 414.3 pmol/L>AUCE2 >3 347.0 pmol/L,376例)和高反应组(AUCE2≥14 413.3 pmol/L,48例).各组年龄、体质量指数、基础促卵泡激素水平、促性腺激素应用天数、移植日子宫内膜厚度和移植胚胎数等一般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低反应组和正常反应组比较,高反应组获卵数和可冷冻胚胎数明显增多(P<0.01),中、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的发生率较高(P<0.05);各组受精率、累计胚胎评分、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和种植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VF-ET治疗COH过程中的持续超生理状态的E2水平,在一定范围内对于卵子和胚胎质量以及妊娠率和种植率无明显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