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张金胜 《中国民康医学》2012,(20):2491-2492
大黄载于《神农本草经》,是中医常用的攻下药物,别名"川军"、"西庄"等,属于"寒热邪气,破积聚,不可多服"的下品药。该药材的商品主流为掌叶大黄,此外,唐古特大黄和药用大黄亦有少量生产,以上为药材的正品。现对大黄性味  相似文献   

2.
大黄配伍的临床应用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讨论了大黄与30种药物配伍应用的认识体会,将每对配伍药物所治病的病因病机、临床主证、应用范围、使用方法作了介绍,认为大黄的临床配伍应用范围很广,只要配伍得当,使用合理,可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具有临床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3.
谈临床中西药的不合理配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西药配伍应用,已成为临床上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并且在很多顽固性疾病的治疗上取得显著疗效,但由于配伍失当以致影响疗效,产生药源性疾病,疗效降低,甚至引起不良反应,这种不合理的配伍用药值得临床工作者重视。  相似文献   

4.
大黄性味苦寒,是一味泻火、破积、行瘀的要药,由于泻下力猛,有斩关夺隘之势,故称为“将军”,以川产者佳,故又名川军。如果少量使用,还有健胃作用。俗语说:“良药苦口利于病”,说明大黄虽味苦,但其药用作用却是很大的。  相似文献   

5.
大黄是中医各科常用药物之一,价廉药源广,临床配伍得当,常能收事半功倍之效。作者介绍了以大黄配伍他药,治疗常见病、危急病的经验。  相似文献   

6.
大黄,为蓼科多年生高大草本植物,常叶大黄及药用大黄的干燥根及根茎,味苦、寒,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功能泻热通便,凉血解毒。内服攻积导滞,泻火止血,活血祛瘀及清热解毒;外用祛腐生肌,消肿止痛。随着临床的需要,大黄应用越来越广泛。如在脑血管中,大黄可改善血液循环,促进代谢,排出肠道毒性物质,并有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作用,治疗。肾脏、胆管疾病等。  相似文献   

7.
大黄苦寒沉降,走气分兼入血分,既泻肠胃实热积滞,又泻血分实热,兼可破血行瘀,故临床上常用它通便泻热、清热解毒、消痈散肿、破血行瘀,以治属热属实的便秘及热毒证为主。其临床配伍应用有:  相似文献   

8.
从学习《伤寒论》蓄血证方引发的思考到认为大黄与活血祛瘀药配伍是治疗瘀血证的主要治疗方法。同时阐述活血化瘀伍用大黄的起源、历代医家伍用大黄的机理。  相似文献   

9.
张仲景<伤寒论>、<金匮要略>所载诸方,上溯岐黄,下逮百世,倍受历代医家推崇,为中医学理论的经典方剂,被后世奉为制方之圭皋,方剂之始祖.其对大黄的应用,因证配伍,权宜应变,常因配伍不同,用量用法各异,而作用不同,探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 建立前列宁颗粒中大黄素和大黄酚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方法. 方法 采用Shimadzu LC-10A高效液相色谱仪,以Shimadzu C18(4.6 mm×250mm,5μm)为色谱柱,流动相为磷酸-0.1%磷酸溶液(75:25),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为254 nm. 结果 大黄素在0.01803~0.9016μg(r为0.99992)、大黄酚在0.01198~0.5992μg(r为0.99993)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样品平均回收率:大黄素98.04%,RSD为0.75%;大黄酚97.74%,RSD为0.62%. 结论 大黄素和大黄酚的HPLC方法精密度、重现性和分离效果好,分析快速,适合于前列宁颗粒中大黄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2.
附子与大黄配伍是中药反佐配伍中增效减毒的重要方式。本文从历代文献方面论述这一配伍的沿革,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荧光法测定大黄及其煎剂中有效成分含量的方法,对大黄煎煮过程中有效成分的在煎出量进行了跟踪分析.方法:用岛津RF-5000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测量波λex=440nm,λem=515nm.测量时的最佳pHλ=7.结果:几种主要成分的混合液平均浓度在0.4~2.5μg范围内与荧光强度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0.9996,文火煎煮大黄至20min时,汤中有效成分的煎出量达到高峰.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可直接用于大黄及其煎剂中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4.
目的:优选散结消肿贴中大黄、重楼的渗漉提取工艺。方法:以总固体物得率和总蒽醌得率为指标,用正交实验优选。结果:工艺中影响最大的因素是乙醇浓度,其次是乙醇用量,浸泡时间影响较小。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65%,乙醇用量8倍量。浸泡时间24h。结论:渗漉法操作简单,成份破坏少,用优选所得条件进行提取,总蒽醌和总固体物得率均较高,优选结果可用于散结消肿贴中大黄、重楼的提取。  相似文献   

15.
电子舌在评价大黄颗粒矫味效果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电子舌在评价矫味效果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利用电子舌对3种大黄颗粒矫味处方进行测定,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分析,判断分析结果是否和志愿者口尝药物评判方法所得结果一致.结果:电子舌客观评价矫味效果与志愿者主观评价结果一致.结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用电子舌客观评价矫味效果代替志愿者主观评价.  相似文献   

16.
大黄药材HPLC指纹图谱的化学模式识别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通过指纹图谱的相似度比较和化学模式识别,确定TY719注射液原料大黄的产地,并建立指纹图谱共有模式。方法应用中南大学梁逸曾教授的中药指纹图谱相似度计算软件,对不同产地的掌叶大黄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进行相似度比较和主成分分析。结果有4个样品有明显的差异性,主成分分析进一步证明了相似度比较的结果。而后对同一产地多批药材进行相似度比较和主成分分析,确立了大黄指纹图谱共有模式的方法,筛选出建立指纹图谱共有模式的10批大黄的药材。结论该方法简便,灵敏,可操作性强,为控制TY719注射液原料药材质量提供了有效的手段。可作为TY719注射液质量控制标准的判断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泻心汤中大黄和黄芩配伍前后的活性成分变化。方法采用HPLC法对两药合煎液和单煎混合液的各峰进行检测和分析,并对两药合煎液和单煎混合液中黄芩苷、大黄素等活性成分进行测定和动态分析。结果大黄与黄芩配伍合煎后产生了活性成分的动态变化。结论中药复方配伍并非是单味药的简单加合,本实验结果有助于阐明泻心汤的化学成分基础。  相似文献   

18.
大黄不同炮制品的HPLC指纹图谱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大黄不同炮制品进行HPLC指纹图谱的比较研究,为大黄不同炮制品的鉴别及炮制的作用机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HPLC色谱法,色谱柱Diamonsil C18(4.6 mm×250 mm,5μm),流动相:甲醇-0.05%磷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80 nm,柱温35℃,流速1.0 mL/min,以指纹图谱软件计算相似度,并进行图谱比较。结果大黄不同炮制品的HPLC指纹图谱共有峰特征明显,不同大黄炮制品间的成分差异显著。结论本法简便、快捷、重复性好,利用HPLC指纹图谱分析方法,可较全面的反映大黄不同炮制品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经典烘干工艺对大黄中总蒽醌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索用于大黄药材干燥的经典烘干工艺的最佳条件。方法:以烘干后大黄总蒽醌含量为指标,采用HPLC法测定5种蒽醌成分(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的含量,采用单因素试验以及正交试验考察烘干温度、烘干时间、"发汗"时间对大黄总蒽醌含量的影响。结果:筛选的烘干工艺的最佳条件为烘干温度60℃、烘干时间15 h、"发汗"时间18 h,大黄总蒽醌的含量为41.2 mg/g。结论:在最佳烘干条件下,大黄总蒽醌含量较高,此法适用于大黄生药材的初加工。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大黄对慢传输型便秘大鼠结肠传输能力的影响,揭示大黄与该病发展的相关性。方法将健康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大黄组及对照组,大黄组应用中药大黄喂养制作慢传输型便秘的动物模型。分别于禁食后,经口灌入活性炭悬液10 mL/kg,动物处死后剖腹取出幽门到直肠末段的全部肠管并测量肠管长度、碳末推进长度及肠道传输功能。取结肠组织进行HE染色及电镜下观察。同时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血管活性肠肽(VIP)的表达状况。结果大黄组碳末推进长度、肠道传输功能低于对照组。大黄组大鼠结肠肌间神经丛VIP含量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光镜及电镜下均可见结肠细胞结构明显退行性改变,结肠肌间神经丛内未找到Cajal间质细胞(ICC)。结论大黄等蒽醌类泻剂损伤结肠壁神经丛,使结肠传输功能下降。因此,对慢传输型便秘患者治疗时,应避免长期应用此类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