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2.
目的:研究抗丝虫抗独特型抗体(抗fil-抗Id-Ab)对丝虫感染沙鼠的保护性免疫作用。方法:从班氏丝虫病乳糜尿和鞘膜积液患者血清中分离含有高滴度的IgG,免疫家兔,获得兔抗fil-抗Id-IgG,免疫沙鼠,再用马来丝虫感染期幼虫攻击,观察其免疫效果。结果:抗fil-抗Id-IgG一次脾内注射或多次皮下及腹腔内免疫后,50%和80%沙鼠产生保护性免疫效果,沙鼠体查不到微丝蚴和成虫,而从马来丝虫成虫可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抗丝虫抗独特型抗体 (抗 fil-抗 Id- Ab)对丝虫感染沙鼠的保护性免疫作用。方法 :从班氏丝虫病乳糜尿和鞘膜积液患者血清中分离含有高滴度的 Ig G,免疫家兔 ,获得兔抗 fil-抗 Id- Ig G,免疫沙鼠 ,再用马来丝虫感染期幼虫攻击 ,观察其免疫效果。结果 :抗 fil-抗 Id- Ig G一次脾内注射或多次皮下及腹腔内免疫后 ,50 %和 80 %沙鼠产生保护性免疫效果 ,沙鼠体内查不到微丝蚴和成虫 ,而从马来丝虫成虫可溶性抗原或兔抗正常人 Ig G为对照组的沙鼠中 ,80 %沙鼠感染丝虫 ,与正常感染组相近似。结论 :用抗 fil-抗 Id- Ab对马来丝虫感染沙鼠 ,证实有保护性免疫作用。  相似文献   

4.
<正> 近年来,基于免疫网络理论,人们正在研制一种新型的疫苗,即抗独特型抗体。该疫苗与现行疫苗的主要区别是,其免疫化学性质属免疫球蛋白,而不是病原体的抗原性物质。经多方研究,已证实该种疫苗具有可行性和实用性,是一种有希望的疫苗类型。本文拟就近年来的研究现状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5.
6.
在证明了牛种布鲁氏菌抗独特型抗体具有抗原“内影像”和布病的疫苗作用之后,我们选用了2ml免疫2次、2ml免疫3次和4ml免疫2次、4ml免疫3次的四种免疫程序对牛进行免疫程序试验。  相似文献   

7.
抗牛布鲁氏菌独特型抗体在牛体中的免疫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众所周知,布鲁氏菌病是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近年来,羊布鲁氏菌病得到控制,但牛布鲁氏菌病日趋严重,新疆则更为突出,有些牛场发病率高达33%以上。为了尽快控制本病,我们在研制出牛种544A布鲁氏菌单抗的基础上,又将新疆分离的布病牛强毒S85A研制成单抗,并选用ELISA高效价中和性单抗-A7免疫家兔,经提纯制成抗独特型苗,免疫杂种牛和土种黄牛。通过平板凝集,试管凝集和Coomb's试验证明,凝集抗体消失很快,不完全抗体则可维持一年以上。这表明抗细菌性抗体在体内存在时间较长,这为抗独特型抗体苗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很好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时常有免疫失控,例如出现各种血清抑制因子等,但机制大多不明。由于独特型及抗独特型抗体在免疫调控网中起重要作用,作者对此采用 Irshad 法检测了70例 HBsAg(-)血清,156例 HBsAg(+)血清中抗 HBs 的抗独特型(抗 HBs-抗 Id),并加以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用布鲁氏菌属6种布鲁氏菌第1生物型参考菌株,S19和M5菌苗菌株,Ye O:9,E.coli O:116和O:157以及土拉伦斯菌分别感染豚鼠每组10只,从感染后7天开始取血检查,观察17个月。以布鲁氏菌声波抗原和BSAg作ELISA试验,证实所有布鲁氏菌株感染动物中,在观察期内均存在抗声波抗原和抗BSAg的抗体。除Br.ovis和Br.neotmae感染的动物外(5个月),在其他布鲁氏菌感染动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日本血吸虫单克隆抗独特型抗体NP30对虫卵肉芽肿的影响。方法 NP30腹腔注射主动免疫ICR小鼠,对照组腹腔注射SP2/0腹水,分别在尾蚴攻击感染后第4、8、12、16、20、24周处死,观察和比较肝内虫卵肉芽肿的形成和演变。应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测量虫卵肉芽肿大小。结果尾蚴攻击感染第 12周以后, NP30免疫组虫卵肉芽肿的直径明显低于 SP2/0对照组,虫卵肉芽肿的演变时相提前,并出现2种特殊类型的肉芽肿。结论NP30能减轻日本血吸虫对宿主造成的免疫病理损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摸索建立用布氏菌乳环抗原的血清学试验,以用于人畜血清中布氏菌抗体的检测。方法在制备并标化布氏菌乳环抗原的基础上,用此抗原分别做PAT、SAT、CAT、CFT、及DAgS-ELISA,同时与这些试验的常规方法对部分布氏菌感染的人畜血清及正常血清进行对比检测。结果5种常规血清学试验即RBPT、SAT、CAT、CFT及DAgS-ELISA与用布氏菌乳环抗原的5种血清学试验即PAT、SAT、CAT、CFT及DAgS-ELISA对部分布氏菌感染人畜血清进行对比检测,其阳性率分别为91.5%(65/71)、83.3%(60/72)、58.2%(39/67)、46.4%(26/56)、81.9%(59/72)以及94.4%(67/71)、83.3%(60/72)、56.7%(38/67)、54.5%(30/55)、80.6%(58/72)。并且对两种抗原的试验所得阳性率进行显著性差异检验,差异均无显著性。(χ2分别为0.220、0.000、0.950、0.360、0.005,P>0.05)。其所测抗体的几何平均滴度(GMT)分别为1∶121、1∶23、1∶6和1∶19以及1∶109、1∶23、1∶10和1∶19。结论用布氏菌乳环抗原不仅适用做MRT对布氏菌感染奶特异性抗体的检测,而且可用此种抗原PAT、SAT、CAT、CFT及DAgS-ELISA对人畜血清布氏菌抗体的检测。  相似文献   

12.
13.
应用SCEs(SisterChiomatidExchanges)的方法,对35例布病患者和30例健康人淋巴细胞染色体SCE频率及PHA淋巴细胞转化现象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病例组与正常对照组间SCE频率无显著性差异;而患者的淋巴细胞转化反应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经分析,羊种布氏杆菌对人的DNA损伤作用和削弱DNA修复作用不明显;同时说明机体细胞反应失调与布氏杆菌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14.
布鲁氏菌强毒感染和菌苗免疫绵羊的鉴别诊断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用多种诊断方法进行绵羊布鲁氏菌病人工强毒(544A和羊Ⅱ)感染和菌苗(M_5和Rev-1)免疫鉴别诊断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改良ELISA、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圆盘电泳)及查抗原的“BA-免疫斑点”试验,基本能将感染和免疫的绵羊区分开来,而其它标准试管凝集反应、微量补体结合反应、L-半胱氨酸凝集试验、离子交换法等对鉴别强毒感染和菌苗免疫只有不同程度的参考价值或区别不开。  相似文献   

15.
本实验采用强毒羊种布鲁氏菌16M菌株感染豚鼠,于感染后3个月时取脾组织在透射电镜下观察其超薄切片,发现了亚细胞结构(细胞器)的病理改变。所见到的主要改变为线粒体普遍发生肿胀增大,嵴减少和断裂等表现,同时有高尔基复合体和溶酶体明显地增多。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寻找一种快速检测布鲁菌病的方法,并且用这种方法鉴别布鲁氏菌的种和部分型。方法根据布鲁氏菌编码312 kDa布鲁氏菌蛋白的基因(BSCP31)和IS711插入序列及相邻单染色体DNA种的不同,设计引物,建立AMOS-PCR方法,用于诊断布鲁氏菌病,并鉴定种。结果布鲁氏菌蛋白的基因(BSCP31)为引物可以扩增出牛、羊、猪型布鲁氏菌,用IS711插入序列及相邻单染色体设计的引物可以区别不同型别的布鲁氏菌,最低可检测到1 pg的布鲁氏菌DNA。结论AMOS-PCR方法是一种快速、简便、准确的布鲁氏菌病诊断方法,并能鉴定布鲁氏菌的种。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告用布鲁氏菌外膜蛋白抗原。对142份布鲁氏菌病急,慢性患者血清进行免疫酶斑点试验,为减少样品的交叉凝集、省试剂和携带方便,又将纤维素膜用打孔器打成小圆片备用。结果表明,就敏感性、特异性和操作程序而言,免疫酶斑点试验要优于ELISA,可供大量布病血清检查之用。所采用的外膜蛋白抗原,将为今后诊断粗糙型及非典型布鲁氏菌引起的布鲁氏菌病提供了广谱抗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慢性布氏菌病(简称布病)是否可以造成肝脏损害及肝脏损害在慢性布病中发生的几率和规律。方法 对273例慢性布病患进行临床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三个方面的观察。结果 发现52例患有肝脏损害,占19.05%。其肝损害与布氏菌素皮试验强度有正相关关系,而与布病血清学及病程无直接关系。结论 说明慢性布病仍可造成肝脏损害,但比急性布病发生率低,其发病机理可能与Ⅳ型变态反应对肝脏的损害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9.
本实验观察了用标准羊种布鲁氏菌16M菌株10000个菌感染豚鼠,感染后三个月取心肌和脾组织在透射与扫描电镜下观察了心肌和脾组织的超微结构。观察所见,感染后的心肌组织不仅在心肌间的南内出现了弥漫性的炎症细胞浸润,而且心实质细胞也发生了广泛性的心肌纤维变性等病理损害。在脾脏的脾索内有转化的淋巴母细胞增生,各级溶酶体增多,高尔基复合体发达以及线粒体凝集变性和粗面内质网扩张及脱颗粒等主要表现。  相似文献   

20.
牛种布鲁氏菌杂交瘤细胞A7株分泌高中和性的牛种布鲁氏菌单抗IgG1,该细菌被培养在Techne-T104gajf1.5升细胞培养装置中,此显示很低的机械剪切力。在悬浮培养时,A7细胞密度可达1.23×106^6ml以上,单克隆抗体效价达1L5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