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研究老年冠状动脉扩张(coronary artery ectasia, CAE)患者和白细胞与平均血小板体积比值(WMR)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1日至2023年1月1日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心内科接受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 CAG)的患者238例,根据CAG检查结果及年龄分为老年CAE组100例、非老年CAE组138例。根据CAG检查结果,选择同期年龄匹配的127例患者为老年冠状动脉正常组。检测所有患者WMR水平。结果 老年CAE组WMR高于非老年CAE组和老年冠状动脉正常组[(745.50±237.46)vs(672.43±194.52)、(610.11±144.22),P=0.000]。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WMR与血小板计数、中性粒细胞和高敏C反应蛋白呈正相关(r=0.380,P=0.000;r=0.819,P=0.000;r=0.283,P=0.000)。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再入院、男性、TC和WMR是老年CAE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0.01)。WMR区分老年CAE患者的RO...  相似文献   

2.
湛疆  张淳 《心脏杂志》2014,26(6):680-683
目的:探讨基线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PLA)水平对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近期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的预测价值。方法:共纳入114例患者,其中NSTE-ACS组72例,对照组42例,比较两组患者相关临床资料;采用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GRACE)评分将NSTE-ACS患者分为低危组和高危组,比较两组PLA、血小板-单核细胞聚集体(PMA)、血小板-中性粒细胞聚集体(PNA)及血小板-淋巴细胞聚集体(Ply A)水平,并对PLA、PMA、PNA及Ply A水平与GRACE评分分数进行Spearman相关性检验;对NSTE-ACS组患者近期(出院后8个月内)MACE进行随访,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基线PLA水平对NST-ACS患者近期MACE的预测价值。结果:与对照组相比,NSTE-ACS组PLA、PMA、PNA及PLy A显著升高(P0.01);高危组NSTE-ACS患者PLA、PMA、PNA及PLy A较低危组升高(P0.01);NSTE-ACS患者GRACE评分分数与基线PLA、PMA、PNA及Ply A水平均成正相关(分别为r=0.597、r=0.634、r=0.487和r=0.435,均P0.05);经随访,共有14%的NSTE-ACS患者发生了近期MACE;入院时PLA水平预测NSTE-ACS组出院后8个月内MACE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53(95%CI:0.737-0.779,P0.05)。结论:基线PLA水平升高可能预示NSTE-ACS患者的不稳定状态;基线PLA水平不仅可用于NSTE-ACS患者的早期快速危险分层,还可对NSTE-ACS患者近期MACE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3.
血小板-白细胞聚集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发病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是近年心血管疾病研究的热点,它的主要病理基础为不稳定粥样斑块破裂及其继发性病理改变。血栓和炎症是粥样斑块破裂的关键环节。许多研究表明,血小板-白细胞聚集在粥样斑块的形成中起重要作用。作为活化血小板的特异标记物P选择素与其配体P选择素糖蛋白配体(PSGL-1)的相互作用能影响血小板-白细胞聚集过程。血小板-白细胞聚集可成为心血管疾病新的重要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冠状动脉痉挛与血小板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5.
白细胞、血小板和凝血酶与脑微循环障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脑缺血后,脑微循环障碍的原因大体上可分为血管内、血管壁和血管外3个方面。在血管内因素中,以白细胞、血小板、凝血酶和内皮细胞的作用为中心。血小板和凝血酶相互影响,在缺血性神经元损害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这一认识在脑缺血的方面将越来越受到关注。  相似文献   

6.
川崎病易导致儿童冠状动脉损伤.虽然该病至今原因不明,但近年研究表明血小板活化参与了川崎病的病理过程.现就血小板活化在川崎病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与抗血小板治疗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黏附分子的作用下,血小板和白细胞之间形成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PLA)。PLA在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性疾病的发生发展中有重要作用。临床研究发现,在此类疾病中PLA明显增加。不同的抗血小板药物对PLA形成的影响有所差异,监测PLA有助于指导抗血小板药的临床应用和筛选。  相似文献   

8.
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与抗血小板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黏附分子的作用下,血小板和白细胞之间形成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PLA)。PLA在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性疾病的发生发展中有重要作用。临床研究发现,在此类疾病中PLA明显增加。不同的抗血小板药物对PLA形成的影响有所差异,监测PLA有助于指导抗血小板药的临床应用和筛选。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PLA)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的预后价值。方法入选连续就诊并行直接PCI的STEMI患者156例,采集主动脉窦动脉血,利用流式细胞仪测定PLA,将患者分为PLA高值组与低值组。根据心电图ST段回落率及冠状动脉造影评价心肌灌注,随访患者术后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MACCE)。结果 (1)PLA高值组与PLA低值组相比,发病至介入时间长,中性粒细胞比例、高敏C反应蛋白、丙二醛升高,射血分数及ST段回落率降低(P<0.05)。平均随访17.50个月,发生MACCE 36例(23.07%),PLA低值组MACCE 19例(17.8%),PLA高值组MACCE 17例(34.7%),PLA高值组MACCE发生率明显高于PLA低值组(χ~2=5.43,P<0.05)。(2)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PLA高值组MACCE的发病风险明显高于PLA低值组(Log-rank检验P<0.01)。(3)Cox回归模型显示,中性粒细胞比例(RR:1.132,95%CI:1.002~1.280)与PLA升高(RR:1.101,95%CI:1.013~1.196)与MACCE事件发生相关。结论 PLA可用于评价心肌灌注不良,并与急性心肌梗死直接PCI后MACCE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0.
十余年前,美国病理学家Ross提出了动脉粥样硬化(As)发生的损伤反应学说.该学说指出,包括脂质、血小板损伤因子在内的多种因素所致的动脉内皮损伤是As发生的始动环节。其后在血小板促生长因子(PDGF)等作用下,动脉中膜的平滑肌细胞(SMC)迁移到内膜增殖、分泌,加之SMC内外脂质沉积,形成了As斑块。继而Ross又提出,应该重视对与As发生密切相关的三种细胞成份—内皮细胞(EC)、SMC和血小板的研究。内膜损伤是As发生的始动环节。目前已发现二百多种易致内膜损伤的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11.
血小板活化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血小板膜糖蛋白作为血小板活化的特异分子标志物对冠心病的诊断、预后及抗血小板治疗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合并血小板减少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 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北京友谊医院共完成PCI术1186例,有11例术前血小板低于100×10^9/L的ACS患者,占总例数的0.93%,回顾性分析11例患者的相关临床情况.结果 11例患者中,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6例(54.5%),非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3例(27.3%),不稳定型心绞痛(UAP)2例(18.2%).5例(45.5%) STEMI患者行急诊PCI治疗,其余6例(54.5%)行择期PCI治疗.造影显示左主干+三支血管病变3例(27.3%),其余8例(72.7%)均为三支血管病变.术后随访(14.4±2.3)个月,期间3例(27.3%)发生出血并发症,3例(27.3%)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结论 本组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以多支病变、复杂病变为主,临床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浓缩血小板和冰冻浓缩血小板中白细胞的表型和功能变化。方法用N ageotte法计数新鲜浓缩血小板和冰冻浓缩血小板中的白细胞数量,台酚蓝拒染法计数白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仪对白细胞表面标记进行测定,用双向混合淋巴细胞培养法对同种免疫功能进行分析。结果新鲜浓缩血小板中的白细胞数约为2.4×106/U,经3个月的冻存有85%的白细胞存活,浓缩血小板中白细胞表型为CD3+CD8+、CD3+CD4+、CD3+CD4-和CD3+CD8-等,并存在较强的同种免疫活性。结论新鲜浓缩血小板和冰冻浓缩血小板中的白细胞均有免疫原性和免疫反应性,此为输注过程中产生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为预防输注浓缩血小板引起非溶血性输血发热反应、血小板输注无效、输血相关的移植物抗宿主病(TA-GVHD)等,建议应用滤除白细胞输血器(PL型滤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大鼠冠状动脉微栓塞(CME)后外周血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PLA)和CD62P的变化及阿托伐他汀对其的影响。方法通过左心室内注射自体微血栓,同时短暂夹闭主动脉建立CME模型。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未治疗组及阿托伐他汀干预组、假手术组,每组12只,于术后7 d处死。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ME大鼠及治疗组大鼠PLA和CD62P。结果 CME大鼠PLA、CD62P均显著高于阿托伐他汀干预组和假手术组,阿托伐他汀显著抑制CME后PLA和CD62P表达(P<0.05或P<0.01)。结论 PLA、CD62P的测定反映CME后血栓形成及炎症激活,阿托伐他汀显著抑制血小板活化及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血液成分的不断推广,成分血以安全、高效、不良反应少、节约血源等优点,已成为采供血机构主要的血液产品,特别是单采血小板以所需供者少,输血风险小,血小板数量相对较多,纯度高等优点,临床用量逐年快速上升,但由于采集时间长,成本高,加之人们认识的局限,无偿机采献血员相对短缺,这就成为当前制约采供血平衡的突出问题。手工血小板因其单份血小板含量低,一个治疗量需至少5人次(以每人献400ml/次计算)手工血小板,  相似文献   

16.
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与冠状动脉狭窄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与冠状动脉狭窄的关系,探寻冠心病的发病原因。方法对220例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及外周血白细胞的测定,采用Gensini评分系统衡量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按照Gensini积分的三分位间距将观察对象分为三组,Gensini积分0~3.00分(CHD1)组74例,Gensini积分3.01~32.67分(CHD2)组73例,Gensini积分32.68~180.00分(CHD3)组73例。应用方差分析研究白细胞计数在三组中的分布情况,应用多因素回归分析研究Gensini评分与白细胞计数的关系。结果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及白细胞计数与Gensin评分有统计学相关;多因素逐步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总数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积分独立相关,其偏相关系数为0.223,P=0.001。结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总数与冠状动脉狭窄独立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观察血小板内皮细胞粘附分子1基因多态性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关系。方法117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作为病例组,根据年龄和性别进行1∶1匹配,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完全正常冠状动脉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利用多聚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法分析基因型,部分样本基因型经基因测序核实。结果血小板内皮细胞粘附分子1的125Leu和563Ser等位基因频率在病例组中显著升高(病例组∶对照组分别为51.7%∶39.7%和54.3%∶42.3%,均P<0.05);基因型125Leu/Leu 125Leu/Val和563Ser/Ser 563Ser/Asn病例组较对照组高(P<0.05),回归分析后发现Leu125Leu Leu125Val基因型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有相关(P<0.05);两个等位基因有紧密连锁(D’=0.896);冠状动脉病变数目与基因多态性无相关性(P>0.05);急性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基因分布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第3外显子基因多态性可能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发病过程中不稳定班块有关。  相似文献   

18.
实验性急性冠状动脉狭窄对血小板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19.
白细胞、血小板和凝血酶与脑微循环障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脑缺血后 ,脑微循环障碍的原因大体上可分为血管内、血管壁和血管外 3个方面。在血管内因素中 ,以白细胞、血小板、凝血酶和内皮细胞的作用为中心。血小板和凝血酶相互影响 ,在缺血性神经元损害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这一认识在脑缺血的防治方面将越来越受到关注。  相似文献   

20.
在美国65岁以上的老人中,心血管病是最常见致残、致命的医学难题.估计目前65岁以上患冠状动脉病(CAD)者已超过360万人,几乎有60%急性心肌梗塞(AMI)的住院患者是65岁以上的老人,预测在今后的10年,患者人数还将增加20%。当前对CAD老年患者的临床科研不足过去10年,对心血管病的治疗都是基于几种临床试验结果来进行的.即欧洲冠状外科研究和冠状动脉外科研究(CASS)的成果,对有轻、中度症状的CAD患者外科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