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为了探讨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血清Ⅳ型胶原 (typeⅣcollagen ,Ⅳ -C)和α1 -微球蛋白 (α1 -microglobulin ,α1 -MG)含量的变化和临床意义。方法  76例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以血肌酐 (Cr)水平分为氮质血症组和尿毒症组 ,用放免分析法对全部患者血清Ⅳ -C和α1 -MG进行检测。结果 氮质血症组与尿毒症组血清Ⅳ -C和α1 -MG分别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相差均有显著性 (P<0 .0 5) ,尿毒症组血清α1 MG水平明显高于氮质血症组 (P <0 .0 1 ) ,尿毒症组与氮质血症组血清Ⅳ -C水平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结论 血Ⅳ -C和α1 -MG测定可作为肾功能不全的实验室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 :为了探讨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血层粘连蛋白 (LN)和α1-微球蛋白 (α1-MG)含量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79例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以血肌酐 (Cr)水平分为氮质血症组和尿毒症组 ,用放免分析法对全部患者血清LN和α1-MG进行检测。结果 :氮质血症组与尿毒症组LN和α1-MG分别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2 ) ,尿毒症组血清α1-MG水平明显高于氮质血症组 (P <0 .0 1) ,尿毒症组与氮质血症组血清LN水平无差异 (P >0 .0 5 )。结论 :血中LN和α1-MG水平测定可作为肾功能不全的实验室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3.
洛汀新佐以黄芪当归合剂治疗糖尿病肾功能不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霍飞蛟  崔嵬 《中原医刊》2003,30(3):40-40
糖尿病肾病是导致终末期肾病的三大病因之一 ,糖尿病肾病后期约 5 0 %~ 70 %有肾功能损害 ,其中 2 5 %发生尿毒症 ,延缓肾功能恶化进展 ,是治疗糖水病肾病肾功能不全的关键。1998年以来我们应用洛汀新联合黄芪当归合剂治疗本病 ,取得较好疗效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共 5 1例 ,其中住院病人 31例 ,门诊病人2 0例 ,均符合糖尿病肾病及肾功能不全氮质血症期诊断标准[1] 。肾小球滤过率均小于 2 5ml/min ,其中男 2 3例 ,女 2 8例 ,年龄 2 9~ 70岁。糖尿病病程 ( 9 6± 4 4)年 ,糖尿病肾病病程( 3 2± 1 1)年 ,血压 (…  相似文献   

4.
高血压是加快肾功能衰竭进程的重要因素之一 ,精确评价高血压的危害性成为延缓肾功能衰竭患者病程的关键。本研究通过监测 1999年 8月~ 2 0 0 2年 4月我院住院及门诊肾功能衰竭患者的 2 4h动态血压 ,分析其血压分布规律及肾功能进展情况 ,为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降压治疗提供依据。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 135例 ,男 6 5例 ,女 70例。按肾小球滤过率 (GFR)水平分为 3组 :肾功能衰竭代偿期组 (代偿组 ) 4 4例 ,平均年龄为 (5 8.3± 19.2 )岁 ,血尿素氮为 (6 .1± 2 .7)mmol/L ,血肌酐为 (94 .9± 31.5 )μmol/…  相似文献   

5.
慢性肾炎患者外周血CD62P表达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慢性肾炎患者外周血CD62P的表达同慢性肾炎进展的关系。方法 慢性肾炎患者 52例根据BUN、Cr分为Ⅰ组 :肾功能不全代偿期 (BUN≤ 9mmol/L ,Cr≤ 178μmol/L) 2 0例 ,Ⅱ组 :氮质血症期 (9mmol/L2 0mmol/L ,Cr >445μmol/L) 13例 ,用流式细胞仪分别测定 3组患者外周血CD62P的表达 ,并同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3组外周血CD62P的表达分别为 9.12 %± 2 .5%、7.13 %± 2 .1%、3 .41%± 1.5% ,均高于正常对照组的 1.87%± 0 .65% (P <0 .0 1,P <0 .0 5) ,Ⅰ、Ⅱ组又显著高于Ⅲ组 (P <0 .0 1)。各组间血小板的常规指标比较无明显差异 (P >0 .0 5)。结论 慢性肾炎患者外周血CD62P的表达与肾脏病变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血浆内皮素检测在肾脏疾病中的应用。 [方法 ]应用体外放射免疫分析法进行检测 6 0例正常健康体检者和 5 6例各种肾脏疾病患者的血浆内皮素水平 (ET) ;其中急性肾小球肾炎 12例 ,急性肾盂肾炎 10例 ,慢性肾炎 11例 ,尿毒症 2 3例 ,并对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6 0例正常健康体检者组ET值范围是 :(5 0 .81± 7.5 8) pg/ml;急性肾小球肾炎组ET值范围是 :(5 5 .82± 19.73) pg/ml,与正常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急性肾盂肾炎组ET值范围是 :(5 2 .33± 19.0 2 ) pg/ml;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慢性肾炎组ET值范围是(47.30± 10 .10 ) pg/ml,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尿毒症组ET值范围是 :(30 8.99± 10 5 .81) pg/ml,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 (P <0 .0 1)。 [结论 ]血浆ET水平显著升高可以导致肾脏功能严重受损 ,表明血浆内皮素水平的检测对肾脏疾病的诊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尿毒症病人的心脏损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尿毒症毒素对心肌的毒性作用 ,探讨尿毒症心肌病变的发生原因。 [方法 ]选择5 7例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 ,分为 3组 :氮质血症组、尿毒症血液透析组、尿毒症腹膜透析组及正常对照组 2 0例 ,测量其血肌酐、尿素氮、血PTH ,并行超声心动图检查。 [结果 ]慢性肾功能不全早期(氮质血症期 )即出现左室心肌厚度 (LVM )增加 ,这种心肌肥厚为一种非对称性的心肌肥厚 ,即左室舒张末内径增大、左室厚度增加 ,二者不成比例导致左室半径厚度比 (R/Th)增加。此期观察到血肌酐与LVM呈正相关 ,到尿毒症期LVM增加更明显 ,PTH亦进一步升高 ,PTH与LVM有显著正相关 (r =0 .4 983,P <0 .0 5 )未观察到肌酐与LVM的相关性。尿毒症血透组的PTH、LVM均显著高于腹透组 (P <0 .0 5 )。 [结论 ]尿毒症毒性物质对心肌有毒性作用 ,增高的肌酐、PTH可引起尿毒症非对称性心肌肥厚。  相似文献   

8.
慢性肾功能衰竭与心率变异性时域分析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价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自主神经损伤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肾内科住院患者及健康体检人员共 40例 ,按肾功能水平分为正常对照组、肾功能正常组、氮质血症组和尿毒症组 ,分别检测患者心率变异性 (HRV )时域指标并同步监测患者动态血压 ,进行显著性差异检验。 结果 :(1)尿毒症组 HRV时域指标中主要观察指标显著低于其余各组 (P<0 .0 1或P<0 .0 5 ) ,而其余各组间 HRV时域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 ;(2 )尿毒症肾性高血压患者 HRV时域指标显著低于尿毒症正常血压患者 (P<0 .0 5 )。 结论 :(1)随着慢性肾功能衰竭病程进展 ,患者逐步出现心脏自主神经系统损害及功能失调 ;(2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心脏自主神经系统损害与肾功能水平呈正相关 ;尿毒症本身即为心脏自主神经系统损害的独立因素。 (3)尿毒症肾性高血压将加重患者心脏自主神经系统损害  相似文献   

9.
使用国产724弱阳离子交换树脂的微柱层析法对正常健康人、糖尿病、尿毒症和高脂血症等惠者进行糖基化血红蛋白(HbA_1c)的检测。发现正常人健康含量是6.98±1.26%、糖尿病组 HbA_1c 含量是11.98±3.98%,两组之间的差异在统计学上具有非常显著的意义(P<0.01)。空腹血糖与 HbA_1c 的水平呈正相关,提示 HbA_1c的检测对糖尿病的诊断和治疗效果的判断有一定的意义。尿毒症和氮质血症组的HbA_1c 含量为12.6±2.85%,亦较正常对照组为高,这是由于在患尿毒症和氮质血症时,氨基甲酰血红蛋白增高而导致 HbA_1c 含量增加。非糖尿病的高脂血症组 HbA_1c的变化是属于假性升高。  相似文献   

10.
1.临床研究将符合美国心肾学会诊断分期标准的CPF病人随机分组试验。①肾康平丸(治疗)组:1420例。男862例,女558例。年龄21~78岁,平均52.4岁。其中氮质血症期926例,尿毒症期494例。Scr466.21±107umol/l,ccr16.2±2.8ml/min。病因为慢性肾炎940例,慢性肾盂肾炎247例、糖尿病肾病126例,其他107例。本组病例以肾康平丸10~30粒,一日三次口服。②对照组(复醛氧化淀粉组)124例。男69例,女  相似文献   

11.
老年人糖尿病并发糖尿病肾病 (DN)时较易进展至肾功能不全。本文探讨其影响因素 ,从而采取有效对策。我院伴肾功能不全的老年人DN患者 2 6例 ,现分析报告如下。临 床 资 料1 一般资料  1 992年 3月— 1 999年 3月我院内科住院老年DN病人 (均为Ⅱ型糖尿病 ) 74例中伴肾功不全 2 6例 ,男 1 6例 ,女 1 0例 ,平均年龄 69.4(60~ 82 )岁。糖尿病诊断按WHO1 980年标准 ,DN符合Mogesen分期Ⅳ~Ⅴ期。 2 6例中氮质血症 2 0例 ,尿毒症 6例。入院时空腹血糖 (1 7.43± 5 .93 )mmol/L ,尿素氮 (1 7.2 0±6.1 7)mmol/L…  相似文献   

12.
中药在肾功能不全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中药在慢性肾功能不全氮质血症期及肾功能衰竭期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选定氮质血症 期(Scr186-442umol/L)患者28例,肾功能衰竭期(Scr451-707 umol/L)患者22例,随机设置中药组(治疗组)23例 及西医组(对照组)27例进行比较。结果 疗程后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率及血Bun、Cr下降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 中药(尿毒症方)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血Bun、Cr,保护残余肾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拉米夫定对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疗效。方法 将 5 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每组 2 5例 ,两组基础治疗相同 ,治疗组加用拉米夫定 1 0 0mg口服 ,每日 1次 ,观察时间为 1个月。观察两组的症状、体征、Child pugh积分 ,血清胆红素及白蛋白的变化 ,HBVDNA的转阴率。结果 治疗 4周后两组患者症状均有一定改善 ,治疗组好转率为 84% ,对照组为 60 % (P <0 .0 5 ) ,Child pugh积分下降数治疗组为 2 .92±1 .1 5 ,对照组为 1 .72±1 .0 6(P <0 .0 1 ) ;血清胆红素下降数治疗组为 2 8.91±2 2 .1 3 μmol/L ,对照组为 1 2 .2 3±2 9.74μmol/L ,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治疗 4周时治疗组HBVDNA转阴率为 44% ,对照组则均未转阴 (P <0 .0 5 ) ,两组均未见明显副作用。结论 拉米夫定对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短期临床疗效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血清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钙(Ca2+)、磷(P) 浓度对肾脏疾病的辅助诊断价值.方法 检测231 例慢性肾炎综合征患者、106 例肾病综合征患者、422 例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 分为4 期) 和54 名正常人( 对照组) 血清iPTH、Ca2+、P 水平.结果 血清iPTH、Ca2+、P 浓度在慢性肾炎综合征组分别为37.02(26.61,51.33)pg/ml、(2.16±0.15)mmol/L、(1.25±0.27)mmol/L,肾病综合征组分别为29.08(22.65,42.63)pg/ml、(2.00±0.19)mmol/L、(1.27±0.24)mmol/L,对照组分别为38.78(32.39,51.19)pg/ml、(2.32±0.83)mmol/L、(1.16±0.15)mmol/L ;血清Ca 浓度在慢性肾功能不全4 期分别为(2.24±0.13)mmol/L、(2.09±0.18)mmol/L、(2.05±0.17)mmol/L、(2.01±0.30)mmol/L,血清iPTH、P 浓度慢性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组111.15(75.05,151.50)pg/ml、(1.40±0.31)mmol/L,肾功能衰竭期组187.10(130.20,285.93)pg/ml、(1.64±0.3)4mmol/L,尿毒症期组269.45(158.70,416.33)pg/ml、(2.09±0.53)mmol/L,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肾功能进一步损害,iPTH、P 水平进一步升高(P<0.01) ;各肾脏病组血清Ca2+ 浓度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慢性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组、肾功能衰竭期组和尿毒症期组血清iPTH 与Ca2+ 呈明显负相关;肾功能衰竭期组和尿毒症期组血清iPTH 与P 呈明显正相关.结论 血清iPTH 联合Ca2+、P 检测可作为肾功能失代偿的预警指示之一,对临床不同类型肾脏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我院1965~1986年收住院治疗慢性肾炎813例,其中合并原发性腹膜炎16例,发生率1.9%,死亡13例,病死率81.3%(13/16).现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一、性别和年龄:男12例,女4例.年龄17~51岁,平均32.6岁. 二、原发病:慢性肾炎普通型5例,肾病型8例,高血压型3例. 三、肾功能:发生于肾功能代偿期1例,氮质血症期1例,尿毒症期14例.  相似文献   

16.
肾功能不全是临床多发病及难治病之一。我科自 1 996年以来用大剂量速尿联合小剂量胰岛素治疗肾功能不全各期取得了一定效果 ,延缓了肾功能衰竭的进程。兹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 1 32例住院肾功能衰竭患者中 ,原发病为 :慢性肾小球肾炎 93例 ,糖尿病肾病 1 6例 ,肾输尿管结石 ,前列腺增生等梗阻性肾病 1 1例 ,痛风性肾病 8例 ,多囊肾 2例 ,狼疮性肾炎 2例 ,分期 :代偿期 (Scr1 33~ 1 77μmol/L) 30例 ,氮质血症期 (Scr1 78~ 450 μmol/L) 60例 ,衰竭期 (Scr451~ 70 7μmol/L) 2 0例 ,尿毒症期 (Scr>70 7μmol/…  相似文献   

17.
用单向免疫扩散法检测60例慢性肾小球肾疾病病人血清α_1-抗胰蛋白酶的含量。结果表明,肾病综合征、慢性肾炎肾功能代偿期组血清α_1-抗胰蛋白酶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异,慢性肾炎尿毒症组血清α_1-抗胰蛋白酶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同时也高于肾病综合征和慢性肾炎肾功能代偿组(P<0.01)。提示血清α_1-胰蛋白酶测定可作为肾脏疾病肾功能损害程度的指标,对其发生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清IL-2、IL-13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清IL- 2、IL -13水平在肾病综合征发病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法测定30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口服强的松(1mg/kg) 8周治疗前后血清IL- 2、IL -13水平变化,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同时对30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进行肾活体组织检查。结果 30例肾病综合征患者治疗前血清IL 2水平(6 7.16±6 .5 5 )pg/ml,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98.2 9±2 5 .96 )pg/ml(P <0 .0 5 ) ,血清IL 13水平(48.79±3.0 5 )pg/m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47.13±3.0 6 )pg/ml(P <0 .0 5 ) ;激素治疗后19例患者缓解(激素敏感型) ,11例患者无效(激素抵抗型)。激素敏感型患者治疗后血清IL- 2水平(72 .11±16 .95 )pg/ml与治疗前无显著差异,较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P <0 .0 5 ) ,而治疗后血清IL 13水平(46 .37±3.32 )pg/ml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 <0 .0 5 ) ,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激素抵抗型患者治疗后血清IL- 2及IL-13水平均显著升高。结论 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清IL-2水平降低,血清IL- 13水平升高,两者均参与炎症过程,IL- 2、IL -13水平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可提示病情变化,监测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本文应用二维超声对50例慢性肾病及50例正常肾进行对照研究。50例慢性肾病中肾功能不全代偿期31例,氮质血症6例,尿毒症期13例;超声测值(肾三径及肾皮实质厚度)在正常肾与肾病组之间,其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在各肾病组之间的差异亦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但在正常肾与肾功能不全代偿期之间的差异沅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20.
庞东彦 《右江医学》2008,36(2):159-160
目的探讨头发微量元素含量测定在急性肾功能衰竭(ARF)和慢性肾功能衰竭(CRF)的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分别对ARF 20例、代偿期CRF 19例、氮质血症期CRF 20例和尿毒症期CRF 21例患者的头发进行微量元素锌(Zn)和锰(Mn)含量测定,并与健康对照组21例进行对比观察。结果ARF组两种微量元素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CRF各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高度显著性(P<0.01)。ARF组两种微量元素含量与CRF代偿期组及氮质血症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与CRF的尿毒症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或高度显著性(P<0.01)。结论头发微量元素含量检测在ARF和CRF鉴别诊断及CRF病情判定方面有很大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