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以病证结合的方法调查一对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双生子,分析双生子肾虚证随病程延长的动态变化特征。方法连续2年每年5次评估双生子病情,采用包含39项症状指标的肾虚证量表对双生子各临床症状逐项进行四级评分。结果:大双和小双的肾虚程度均随病程延长而逐渐加重,但是加剧的程度不一致,小双重于大双。肾虚证细化分型可见二者都辨为肾阴阳两虚证,随病程递增,以肾阴虚程度加重更为突出,小双的这种表现更明显。讨论:同卵双生子由于遗传物质完全相同,双生子间表现出西医病和中医证的属性也基本相同。但是由于个体差异、外在环境等的影响,二者在病情程度和发病进程上有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以糖尿病双生子为模型,进行六纲(寒、热、表、里、虚、实)及脏腑辨证,以病证结合的方法探索糖尿病不同发展阶段中医证型分布特征及其与微观基因表达的关系。方法:首先,卵型鉴定处于患糖尿病不同发展阶段的双生子对;其次,采用158项的六纲调查量表和68项的肾虚量表评分不同时间段的肾虚证候;最后应用基因芯片技术,筛选这对单卵双生子之间的差异表达基因谱,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大双与小双这对双生子的六纲症状和肾虚证候积分存在着明显差异,小双的积分是大双的1.5~3倍。基因芯片结果发现有19条基因的表达值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其中与细胞生理程序、新陈代谢相关的基因表达均出现下调。讨论:双生子的病与证、宏观与微观结合研究是可行性的,双生子糖尿病与中医肾虚证具有相关性。基因芯片结果提示糖尿病肾虚证的发生与新陈代谢、细胞生理程序功能相关基因表达异常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以双生子血瘀证为切入点研究病理性肿块与血瘀证症状积分的关系,从而为血瘀证的分子生物学研究作铺垫。方法:采用3种量表(双生子四诊量表、肾虚量表和血瘀证量表)对一对双生子进行4次症状评分,并对四诊量表的症状因子进行寒、热、虚、实、表、里分类和记分。同时进行双生子卵型鉴定和西医理化检测,即问卷调查、指纹图谱鉴定和微卫星DNA基因图谱鉴定。结果:经过血瘀证症状评分,大小双达到血瘀证的诊断标准,均为重度血瘀证。同时,大双病理性肿块随血瘀证积分、肾虚积分和六纲积分的减少而增长,小双病理性肿块随血瘀证积分、肾虚积分和六纲积分的减少而消退。其西医妇科检查均诊断大小双为子宫颈纳氏囊肿。结论:病理性肿块随血瘀证症状积分的增减而消长变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脾肾两虚型脑瘫双生子的差异基因表达谱,从基因表达水平探讨脾肾两虚型脑瘫发生的分子机制。方法利用基因芯片技术对筛选的两对"正常-脑瘫"脾肾两虚型双生子进行基因表达谱实验,利用GO、KEGG等数据库对获得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生物信息挖掘。结果两对脑瘫双生子差异表达基因均涉及多个GO类及KEGG通路,其差异表达基因注释到的通路大多与免疫功能相关。结论免疫功能的异常可能是脾肾两虚型脑瘫发生的关键病机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以双生子血瘀证为切入点研究病理性肿块与血瘀证症状积分的关系,从而为血瘀证的分子生物学研究作铺垫。方法:采用3种量表(双生子四诊量表、肾虚量表和血瘀证量表)对一对双生子进行4次症状评分,并对四诊量表的症状因子进行寒、热、虚、实、表、里分类和记分。同时进行双生子卵型鉴定和西医理化检测,即问卷调查、指纹图谱鉴定和微卫星DNA基因图谱鉴定。结果:经过血瘀证症状评分,大小双迭到血瘀证的诊断标准,均为重度血瘀证。同时,大双病理性肿块随血瘀证积分、肾虚积分和六纲积分的减少而增长,小双病理性肿块随血瘀证积分、肾虚积分和六纲积分的减少而消退。其西医妇科检查均诊断大小双为子宫颈纳氏囊肿。结论:病理性肿块随血瘀证症状积分的增减而消长变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以双生子为切入点比较三代家系成员的血瘀证等症状积分,从而为家系的病证结合研究提供新思路。方法:首先采用双生子量表对比双生子性状、形态的相似程度,进行四级评分,即十分、相当、较为、不太分别记3、2、1、0分,并比较两名双生子的指纹图谱,同时进行微卫星DNA基因图谱鉴定。然后用三种量表(血瘀证量表和四诊量表、肾虚量表)对三代家系7个成员进行症状评分。结果:通过卵型鉴定,这对双生子性状、形态大致相似,指纹图谱中10指纹型完全相同,微卫星DNA基因图谱鉴定中大小双15个基因座完全相同,均异于她们的妹妹,因此确认为单卵双生子。经过评分,大小双均为重度血瘀证,而三代家系7个成员中,均表现为虚证积分最高。虽然大小双父母血瘀证分数较低,但大小双与父母均表现为舌下静脉曲张等血瘀证症状因子。结论:三代家系成员症状积分分析显示大小双血瘀证的发病是遗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郝淑芳  刘欣 《光明中医》2014,(6):1246-1248
目的探讨穴位注射联合推拿疗法对脾肾虚弱型小儿脑瘫的临床疗效。方法240例脾肾虚弱型脑瘫患儿按住院号奇偶数分为观察组(n=120)和对照组(n=120),两组均接受为期3个月的常规康复治疗,包括运动治疗(主要采用Bobath神经发育学治疗法)、作业疗法、肌兴奋治疗仪及采用脑细胞营养药物等,观察组另外加用穴位注射和中医传统推拿治疗,同时观察患儿股四头肌肌力和GMFM评分的变化状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的Lovett分级和GMFM评分均较治疗前好转,且观察组相比较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注射联合推拿疗法能明显提高脾肾虚弱型小儿脑瘫的肌力,改善其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医针刺结合补肾健脾汤治疗小儿脑瘫(痉挛型)的疗效。方法:取本院接诊的痉挛型脑瘫患儿60例。利用奇偶数法随机均分为A组及B组,各30例。A组患儿行头皮针治疗,B组行头皮针结合补肾健脾汤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并分析两组治疗前后MAS(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GMFM(粗大功能评定)、ADL(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和TCSS(多伦多临床症状量表)评分及踝关节活动度评分。结果:B组总有效率(93.33%)高于A组(73.33%)(P0.05)。B组MAS评分低于A组,而ADL评分及GMFM评分高于A组(P0.05)。B组治疗后TCSS评分显著低于A组,踝关节活动度评分明显低于A组(P0.05)。结论:中医针刺结合补肾健脾汤治疗小儿脑瘫(痉挛型)疗效确切,能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和各系统功能评分,并提高患儿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脾肾虚弱证痉挛型脑瘫患儿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对脑血流动力学的改善作用。方法:脾肾虚弱证痉挛型脑瘫患儿2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10例。两组均给予康复训练,对照组给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针刺足三里、悬钟、三阴交、脾俞等穴,每次10 min,隔日治疗1次,3次/周,连续治疗3个月。观察两组患儿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评分、精细运动能力量表(FMFM)评分、脑瘫患儿综合功能评分并评价临床疗效;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患儿脑血流动力学指标[脑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m)、收缩期峰流速度(Vs)以及血管阻力指数(RI)]。结果:治疗结束后,两组患儿GMFM(A、B、C、D、E区)评分、FMFM(A、B、C、D、E区)评分以及综合功能(认知功能、言语功能、运动能力、自理动作以及社会适应性)评分明显高于本组治疗前(P<0. 01),且观察组患儿GMFM(A、B、C区)评分、FMFM(B、C、D、E区)评分及综合功能各项评分优于对照组(P<0. 01)。观察组总有效率(93/110,84. 55%)显著高于对照组(80/110,72. 73%,P<0. 05)。观察组患儿的Vm、Vs显著高于对照组,RI明显低于对照组(P<0. 01)。结论:针刺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脾肾虚弱证痉挛型脑瘫,可明显改善患儿的运动功能和综合功能,提高临床疗效,可能与调节患儿的脑血流动力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鼠神经生长因子(m NGF)穴位注射辅助治疗小儿脑瘫痉挛型双瘫的临床疗效,及对患儿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新乡市中心医院2015年2月-2018年2月80例脑瘫痉挛型双瘫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30 min/次,每日2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mNGF,每穴0.5mL,隔日注射1次。2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分析2组临床疗效,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乳酸(Lac)、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比较2组治疗前后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估量表(ADL)评分、盖泽尔发育量表(GDS)评分、小腿三头肌肌张力评分及踝关节被动关节活动度。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0%(36/40),对照组为62.50%(25/40),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Lac、TNF-α水平下降(P0.05);2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Lac、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GMFM、ADL、GDS、踝关节被动关节活动度升高,小腿三头肌肌张力评分降低(P0.05);2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治疗后GMFM、ADL、GDS、踝关节被动关节活动度高于对照组,小腿三头肌肌张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mNGF穴位注射治疗小儿脑瘫痉挛型双瘫疗效显著,可降低患儿LaC、TNF-α水平,改善患儿运动能力,降低小腿三头肌肌张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同卵双生子间的差异表达基因,初步探讨双生子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罹患差异性的可能分子生物学特征。方法:根据双生子卵性相似诊断法,评判双生子的指纹、中指毛、耳垂、毛发等26项指标的相似度,判断双生子的卵性(同卵或异卵)。应用基因芯片技术,以双生子的同胞弟弟为健康对照,筛选同卵双生子(Monozygotic Twins,MZT)之间的差异基因表达谱,并通过FatiGO数据库进行基因功能比较。结果:这对双生子为MZT。与健康对照比较,得到双生子的差异表达基因,大双为968个,小双为478个,二者之间相同的显著表达基因有15个,基因功能比较结果见免疫反应功能类基因及细胞因子通路显著表达。结论:同卵双生子T2DM患病的差异性主要与个体的免疫功能差异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悬吊运动疗法对不随意运动型脑瘫的疗效观察。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8年11月在本科室进行康复治疗的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常规康复基础上给予悬吊运动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儿GMFM量表评分。结果:治疗3个月,两组患儿GMFM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治疗组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悬吊运动训练可以明显提高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延伸护理模式在脑瘫患儿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7年3月厦门市妇幼保健院收治住院的脑瘫患儿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出院后施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出院后施行延续护理。对两组患儿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对比两组患儿出院时和出院后6个月的GMFM量表及Barthel(BI)量表结果。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的GMFM、Barthel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干预后的GMFM、Barthe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延伸护理模式进行随访干预有利于提高脑瘫患儿的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头部针刺配合MOTOmed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济南市儿童医院2017年7月—2019年7月收治的116例痉挛型脑瘫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8例。对照组采用MOTOmed训练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头部针刺辅助治疗。用改良巴氏指数评定表(PADL)和粗大运动功能(GMFM)系统评分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下肢功能进行评定。结果 2组治疗前GMFM、PADL分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0周后试验组GMFM、PADL分值明显提高(P <0.05)。结论头部针刺配合MOTOmed训练模式对脑瘫儿下肢功能障碍有明显的改善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有效改善脑瘫患儿的运动功能,观察针灸在小儿脑瘫运动功能障碍康复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85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两组均接受运动功能训练.治疗组在接受运动功能训练的同时加用针灸治疗.对照分析两组治疗后效果及两组治疗前后粗大运动功能测量量表(GMFM)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7%,对照组为66.7%,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对照两组患者治疗前粗大运动功能测量量表(GMFM)评分显示,差异无显著性,对照治疗后评分显示,差异有显著性.结论:针灸能有效提高脑瘫患儿的治疗效果,明显改善其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运动发育推拿法治疗痉孪型小儿脑性瘫痪的作用和临床疗效。方法:对27例脑瘫患儿采用运动发育推拿法;进行治疗,并采用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以及精细运动功能测试量表(FMFM)对其治疗前后进行疗效评估,以、观察其临,床效果。结屎:经过运动发育推拿法治疗后,患儿的运动功能障碍明显好转,肌力增加、肌张力降低、异常姿势改善,GMFM88项、,GMFM66项以及。FMFM分值治疗前后均有明显差异,p〈o.01。结论:运动发育推拿法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确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定量评价运动发育推拿法治疗61例小儿脑瘫的康复效果.方法:运用运动发育推拿法进行治疗,每星期3-6次,每次20 min.采用GMFM66评估方法对患儿进行评估,其中有15例进行了基线评估,26例进行了短期随访评估.结果:患儿治疗后GMFM 66项分值上升显著(P<0.001).治疗阶段GMFM 66项每月变化值与基线阶段和随访阶段GMFM66项每月变化值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运动发育推拿法治疗小儿脑瘫效果显著,脑瘫儿童需要持续康复治疗才能不断提高运动发育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针刺推拿配合运动疗法治疗痉挛型脑瘫的疗效。方法将65例脑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治疗组采用头针、推拿、常规运动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运动疗法治疗,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12星期后,采用改良Ashworth痉挛分级和粗大运动功能评分(GMFM)比较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9%(31/33),对照组总有效率87.5%(28/3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改良Ashworth痉挛分级方面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粗大运动功能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更加明显(P0.05)。结论针刺推拿配合运动疗法治疗痉挛型脑瘫有很好的疗效,优于单纯常规运动疗法。  相似文献   

19.
余珊  章薇 《河南中医》2020,40(4):544-547
中医认为,小儿脑瘫病因病机为先天不足,肝肾亏虚;后天失养,气血虚弱。小儿脑瘫临床分为六型:痉挛型四肢瘫、痉挛型双瘫、痉挛型单瘫、不随意运动型、共济失调型以及混合型。章薇教授认为,临床上治疗脑瘫要根据不同的临床类型和体征进行辨证论治,采取个体化治疗,才能取得较好疗效。症状以痉挛为主的脑瘫,多辨证为实证,治疗过程中常采用泻法。而表现为不随意运动,共济失调型,则多为虚证,故采用补法,在治疗过程中多选取补益脾胃的穴位配伍来协助治疗。章教授临床上对于小儿脑瘫患儿一般采用焦氏头针联合体针的方法治疗,并根据临床所表现的症状选取相应的配穴。章教授还认为,治疗小儿脑瘫,除了运用头针外,对患儿言语、肢体的训练也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