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5 毫秒
1.
目的:研究湘语族群成人皮褶厚度状况.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在湖南双峰县调查了730例(城市男性157例,城市女性163例;乡村男性196例,乡村女性214例)湘语族群成人的6项皮褶(面颊、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肩胛下、髂前上棘、小腿内侧皮褶)厚度值,分析了湘语族群成人皮褶厚度值随年龄变化的特点.结果:城市男性与城市女性间、乡村男性与乡村女性间6项皮褶厚度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男性6项皮褶明显薄于女性;城市人皮褶厚度值大于乡村人;城市、乡村男性及乡村女性6项皮褶厚度值多在40~岁组达到最大,城市女性最大值出现的年龄组较为分散.相关分析显示,随年龄增长,湘语族群面颊皮褶、髂前上棘皮褶逐渐变厚,乡村男女性小腿内侧皮褶逐渐变薄.结论:湘语族群男性皮褶厚度具有北亚类型族群特点,女性皮褶厚度虽具有北亚类型族群特点,但却是北亚类型族群中皮褶相对较薄的族群.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山西汉族成人皮褶厚度状况。方法 采用随机取样方法,在山西祁县调查了803例(城市男性150例,城市女性153例;乡村男性251例,乡村女性249例)山西汉族成人的6项皮褶(面颊、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肩胛下、髂前上棘、小腿内侧皮褶)厚度值,分析了山西汉族成人皮褶厚度值随年龄变化的特点。结果 女性各项皮褶厚度值均比男性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城市男性皮褶厚度值高于乡村男性,城乡男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6项皮褶厚度值随年龄增长而变化。相关分析显示,随年龄增长,山西汉族面颊皮下脂肪逐渐增厚,小腿皮下脂肪逐渐变薄。此外女性背部的皮下脂肪亦逐渐变厚。结论 山西汉族皮褶发育具有北亚类型族群特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湖南汉族成人皮褶厚度发育状况.方法:采用随机抽样调查法在湖南调查了737例(城市男、女149、170例,乡村男、女197、221例)汉族成人的面颊部、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肩胛下、髂前上棘、腓肠肌6项皮褶厚度值,分析了湖南汉族成人皮褶厚度值随年龄变化的特征.结果:除面颊部和髂前上棘皮褶外,女性其他皮褶厚度值均高于男性;肱三头肌、肩胛下和髂前上棘皮褶厚度的城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着年龄增长,湖南汉族6项皮褶厚度值逐渐增大,多在30~49岁达最大值,之后略有下降,部分指标在60~岁组有回升趋势;聚类结果显示,湖南汉族与江西汉族等南方人群的皮褶厚度值较近.结论:湖南汉族皮褶发育具有南亚类型族群特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广东省梅州地区客家人皮褶厚度特征.方法:应用人体测量法对该地区成年客家人进行皮褶厚度的测量,分析了其皮褶厚度随年龄变化的特征,并将其与我国部分省份群体的皮褶厚度进行比较.结果:广东成年客家人皮褶发育躯干优于四肢,背部优于腹部,面部居中;6项皮褶厚度值均与年龄呈正相关;6项皮褶厚度在性别间存在差异;男、女同年龄组比较,女性皮褶厚度高于男性皮褶厚度;在广东男性客家人中,面颊皮褶厚度城乡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该地区女性客家人中,腓肠肌皮褶厚度城乡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城乡对比显示,城市族群皮褶发育优于乡村族群;广东客家人男性皮褶厚度与安徽汉族最为接近,女性皮褶厚度值与内蒙古的俄罗斯族最为接近.结论:广东梅州客家人皮褶厚度属于我国北亚类型.  相似文献   

5.
江苏淮安地区汉族Heath-Carter法体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 探讨江苏省淮安市成年人体型特征.方法 应用Heath-Carter人体测量法对该地区汉族成人20-85周岁,总计732人,其中包括城市311人(城市男性157人,城市女性154人)、乡村421人(乡村男性213人,乡村女性208人)进行了体型评定,并将该地区汉族的体型与我国部分省份的群体体型进行比较.结果 1.江苏淮安汉族城市男性和乡村男性平均体型值分别为5.3-5.1-1.5和5.1-5.0-1.8;城市女性和乡村女性平均体型值为6.3-4.6-1.4和6.5-4.7-1.5.2.江苏淮安汉族城市男性和乡村男性的体型都属于内胚层-中胚层均衡体型;城市女性和乡村女性的体型都属于偏中胚层的内胚层体型.3.随着年龄的增长,城市、乡村男性外因子值普遍下降,内因子值和中因子值均先上升后下降;城市、乡村女性内因子值和中因子值上升,外因子值下降.4.江苏淮安汉族成人体型城、乡间差异不显著,性别间差异显著.5.与国内其他汉族族群相比,江苏汉族男、女体型与山东汉族和四川汉族比较接近.6.与国内其他民族相比,江苏淮安汉族男、女平均体型点与蒙古族比较接近,与壮族和仡佬族关系最为疏远,该地区的体型接近于我国北方族群.结论 江苏淮安汉族体型接近我国北方族群.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鄂温克族成人皮褶厚度值的年龄变化特点以及与中国其他族群之间的差异。方法: 采用随机取 样方法,在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调查了195 例( 男性129 例,女性66 例)鄂温克族人的6 项皮褶厚度( 面颊、肱 二头肌、肱三头肌、肩胛下、髂前上棘、小腿内侧皮褶厚度)厚度值,分析了鄂温克族人成人皮褶厚度值随年龄 变化的特点。结果:鄂温克族男性肩胛下皮褶最厚,以肱二头肌皮褶最为菲薄。女性则是髂前上嵴皮褶、肱三头 肌皮褶最厚,肱二头肌皮褶最为菲薄。男性、女性躯干部的皮下脂肪厚度均高于四肢。女性6 项皮褶厚度值均大 于男性。男性肩胛下皮褶值随年龄增长,明显的线性上升,其余5 项皮褶厚度均与年龄不相关。女性面颊、肩胛下、 髂前上嵴、小腿内测皮褶与年龄呈正相关。男性除髂前上嵴皮褶厚度值的年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女性6 项皮褶厚度值的年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鄂温克族男性、女性6 项皮褶厚度值大于中国南方少数 民族,也大于北方少数民族,与一些汉族族群较接近。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临高人的皮下脂肪发育状况。方法:采用人体测量法,在海南临高县随机测量了417例(男211例,女206例)临高人的7项皮褶厚度值。结果:临高人四肢皮褶厚度薄于躯干皮褶厚度;随年龄增长,除女性面颊皮褶、髂前上棘皮褶在年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外,女性其余5项皮褶及男性7项皮褶在年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临高男性7项皮褶厚度与年龄无相关性,而女性面部和躯干皮褶厚度值均与年龄呈正相关。聚类结果显示,临高人男、女性均与湖南汉族最接近。结论:临高人躯干和四肢的皮下脂肪发育在15个族群中处于中等水平,低于多数北方族群,但高于南方族群。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辽宁省清原县满族成人体脂发育水平及年龄变化特征.方法:对390名(男192名,女198名)满族成人的6项皮褶厚度(面颊、二头肌、三头肌、肩胛下、髂前上棘、腓肠肌皮褶厚度)及体脂发育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男、女性皮褶厚度值分别在4.01~16.05mm之间和 8.15~28.96mm之间,满族成人躯干部皮下脂肪发育优于四肢,以背部皮下脂肪最厚;随年龄的增长,男性6项皮褶厚度变化不大,女性20岁组最小(腓肠肌皮褶仅次于60岁组),30岁组最大(髂前上棘皮褶40岁组最大),达到高峰后呈不同程度的下降;男、女同年龄组比较,女性皮褶厚度值和体脂百分含量均高于男性,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我国部分人群皮褶厚度比较,辽宁省清原县满族成人皮下脂肪比较发达,体脂百分含量较高,身体偏胖.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广西罗城仫佬族成人皮下脂肪的发育现状及年龄变化趋势。方法采用人体测量法调查了410例(男167,女243)仫佬族成人的肱三头肌位、肩胛下位、髂前上棘位和腓肠肌位共4项皮褶厚度状况,分析了仫佬族男女皮褶厚度随年龄变化的特点。结果①仫佬族成人躯干部的皮下脂肪厚于四肢部,其中背部脂肪最厚;②4项皮褶厚度值女性均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男女性皮下脂肪的发育随第二性征的发育成熟而达到高峰,女性优先于男性;④四肢的脂肪含量男女均以青年期最高,而躯干的脂肪发育略有不同,男性以中年早期含量最高,女性在青年期达到高峰后稍下降再上升并维持在较高水平;⑤仫佬族男女皮下脂肪的发育总体劣于我国的北方民族,优于侗族、壮族等南方民族。结论广西仫佬族成人皮下脂肪的发育在我国各民族中属中等水平,结果可为仫佬族的体成分研究及疾病预防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0.
汉族江淮方言族群的体质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江苏江淮方言族群城市、乡村汉族人的体质特征。方法 按照Martin、《人体测量方法》和《人体测量手册》规定的方法,在江苏省淮安市、郊调查了370例男性(城市男性157例,乡村男性213例)和362例女性(城市女性154例,乡村女性208例)成人的86项体质指标,计算了26项体质指数,统计了指数分型情况,与我国族群资料进行了比较,对江苏汉族江淮方言族群体质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1.江苏汉族江淮方言族群男女均表现为上眼睑皱褶率高,有蒙古褶率低;眼裂高度多为中等型;眼外角高型者居多;鼻根高度多为中等型;鼻梁侧面观多为直型;鼻基部多为上翘;颧骨多不突出;鼻翼高度多为中等;鼻孔最大径多为斜位;耳垂三角形率与圆形率接近;上唇皮肤部高度多为中等型;红唇厚度以薄型率为主;发色几乎均为黑色;眼色多为褐色;肤色以黄色为主。鼻翼宽度男性多为宽阔型,女性多为中等型。2.按头面部、体部指数均数,江苏汉族江淮方言族群男女均为圆头型、高头型、中头型、中鼻型、长躯干型、亚短腿型、宽胸型。此外男性为阔面型、宽肩型、宽骨盆型,女性为中面型、中肩型、中骨盆型。3.江苏汉族江淮方言族群城市与乡村男女均为超中等身材。结论1.江苏汉族江淮方言族群男性主要表现为城市围度和皮褶厚度大于农村,而女性则结果相反。2.头面部、体部主要指标、指数,江苏汉族江淮方言族群更接近于北亚类型族群,但也具有一些南亚类型族群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湖南农村侗族成人的体型特征.方法 采用Heath-Carter体型测量法,对749名(男性304人,女性445人)湖南农村侗族成人的体型进行评价.结果 侗族男性平均体型为内胚层-中胚层均衡体型(4.83-4.95-1.80),女性为偏中胚层的内胚层体型(6.09-4.68-1.37).随年龄增长,男性内因子值...  相似文献   

12.
During April–May 2000 somatic data were collected on 236 males and 191 females ages 6, 9, 13, and 15 years residing in rural areas around the communities of Ankye, Euisung, and Kunwi in Kyungsang Puk Do province, South Korea, and 237 males and 219 female of the same ages born and reared at Taegu in families of “rural to urban migrants.” Comparisons were made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groups for measures of body size and form, skinfold thickness, the body mass index (BMI), and estimated arm muscle area (ARM). Age at menarche was obtained from school records for the 13‐ and 15‐year‐olds. The data were analyzed in separate 2 (urban–rural) × 4 (age) analyses of variance with an alpha level of P < 0.01. Age differences were significant for all dimensions.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main effect for urban–rural differences in arm girth, upper limb index, and ARM. Rural males were larger in these variables. Among females, only arm girth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Age at menarche was significantly earlier in the urban sample (12.6 years) than in the rural sample (13.0 years). Compared with both recent and earlier data for South Korea, present‐day 6‐, 9‐, 13‐, and 15‐year‐old males and females are taller and heavier at every age, indicating secular gains. Am. J. Hum. Biol. 14:476–485, 2002. © 2002 Wiley‐Liss, Inc.  相似文献   

13.
江西汉族体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江西城市、乡村汉族的体质特征.方法 按照Martin、<人体测量手册>和<人体测量方法>规定的方法,2010年5月赴江西省丰城市调查了城市汉族307例(男性151例,女性156例)、乡村汉族398例(男性203例,女性195例)成人86项体质指标.结果 江西汉族上眼睑皱褶率中等,有蒙古褶率较低,眼裂高度多为中等型;半数人为水平眼裂,鼻根高度中等型率最高;鼻背侧面观多为直型;颧骨突出度约一半为中等型,鼻基部多水平;鼻翼高度多为中等,鼻孔最大径多为斜位,耳垂圆形率最高;发色多为黑色,眼色多为褐色、肤色以黄色率与浅黄色率接近;鼻翼宽以中等型率最高;上唇皮肤部高度多为中等型,红唇厚度多为窄型.江西男女性均为圆头型、高头型、中头型、中面型、中鼻型.汉族城市男性与女性均为中等身材,农村男性与女性均为亚中等身材.城乡男女性均为长躯干型、中骨盆宽型、中胸型.城市男性、城市女性还为窄肩型、亚短腿型,乡村男性还为中肩型、中腿型.乡村女性还为中肩型、亚短腿型.头面部和身体高度、宽度方面的指标方面,江西汉族较接近南亚类型族群,而头面部、体部指数方面,显示江西汉族体质也受到北亚类型族群的一定影响.结论 江西汉族人具有南亚类型族群的体质特征.  相似文献   

14.
浙江汉族的体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中国浙江汉族人的体质特征并分析其在蒙古人种中的分型地位。方法 采用国际学术界规定方法,在浙江绍兴地区调查了330例男性(城市男性为144例,乡村男性为186例)和357例女性(城市女性为153例,乡村女性为204例)成人的86项体质指标,计算了24项体质指数,统计了指数分型情况,与我国族群资料进行了比较,对浙江汉族体质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 浙江汉族人上眼睑有皱褶率较低,有蒙古褶率低,眼裂高度多为狭窄型,眼外角多高于眼内角,鼻根高度多为中等型,鼻背侧面观多为直型,颧部突出度男性多为微弱型,女性多为中等型;鼻基部多呈水平;鼻翼高度多为中等,鼻孔最大径多为斜位,鼻翼较宽;耳垂多为圆形;上唇皮肤部高度多为低,红唇男性中等型较高,女性中等型率最高、薄型率次之。发黑,肤黄、眼褐。总体说来,浙江汉族头面部测量指标值接近于北亚类型族群。浙江汉族头面部指数值介于南亚、北亚类型族群之间。浙江汉族的体部指标值接近于北亚类型族群,体部指数值更接近于北亚类型族群,但亦有南亚类型族群特点。从指数均值来看,浙江汉族男性女性均为圆头型、高头型、中头型、阔面型,中鼻型。按体部指数均值,浙江汉族男女性均为长躯干型、窄肩型、中骨盆型;男性为中胸型,女性为窄胸型;城乡男性和城市女性为中腿型,乡村女性为亚短腿型。结论 浙江汉族体质更接近于北亚类型族群。聚类分析结果表明,9个汉族族群未能聚在一起。汉族族源的多元性,导致不同地区汉族体质的较大差异。将整个汉族笼统地归入一个体质类型,可能并不恰当。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中国城市汉族人的身高、体质量与纬度的相关性。方法:根据随机采样原则,按照《人体测量方法》的规定,2009年~2013年在中国22个省共31个地区测量了10 451例城市汉族人的身高、体质量等20项指标值,并计算了7项指数和体脂率。结果:随纬度增加,男性、女性的头部、面部、躯干、下肢的高度值均增大,共同导致身高与纬度呈正相关。下肢全长增加的速度均超过身高增加的速度,北方汉族人的下肢占身高的比例大于南方汉族。随纬度增加,汉族城市人身体脂肪逐渐增多,胸腔、腹腔内脏器官和脂肪的体积增加、躯干宽度增大、躯干骨骼增重、臀部肌肉及脂肪增多;女性上臂、背部、腹部、小腿的皮下脂肪厚度呈线性增加,男性背部皮下脂肪厚度随纬度增加而呈线性增厚,男性大腿骨骼、女性上臂骨骼变得粗大,女性上臂肌肉逐渐发达,这些变化共同导致了体质量与纬度呈正相关。结论:汉族城市成年男性、女性的身高、体质量均与纬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围度、皮褶厚度和体脂表型在汉族人群间的地区差异。方法:2015 年至2019 年,在广西南宁、 河南郑州、江苏泰州3 个地区,调查了共计3 003 例汉族个体样本的32 项围度、皮褶厚度和体脂等表型,并对其 进行性别差异分析、年龄与表型间的相关性分析、地区差异分析、主成分分析。结果:绝大多数围度、皮褶厚度 和体脂表型在3 个汉族人群中均存在明显的性别间和地区间差异,年龄与部分表型呈正或负相关性。无论男女, 广西汉族的围度与体脂明显小于河南和江苏汉族,在第一主成分上与河南、江苏两地区较好地区分开,而河南汉 族的皮褶厚度则明显大于广西和江苏汉族。此外,在女性样本中,江苏女性的内脏脂肪率、身体脂肪率明显大于 河南和广西女性。结论:围度、皮褶厚度和体脂等表型在3 个汉族人群间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支持汉族人群存 在南、北、中部3 个地区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