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乳管镜引导下乳腺定位针在乳管内微小病变定位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们采用纤维乳管内视镜引导乳腺定位针技术定位乳管内微小病变,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收集我院2003年10月至2006年10月因乳头单孔溢液经乳管镜检查发现乳管内微小病变并行乳腺定位针术前定位及手术治疗患者32例,  相似文献   

2.
乳管镜下置定位针在乳管内肿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经乳管镜置定位针引导的方法在乳管内肿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9年1月至2010年3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76例采用乳管镜检查发现乳管内肿瘤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8例,分别在美兰标记和置定位针后进行手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切除标本重量、切口长度及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结果 定位组手术时间短于美兰组(31±8 min vs.42±9 min);定位组手术切除标本重量轻于美兰组(1.51±1.36 g vs.2.95±2.07 g);切口长度小于美兰组(34.4±7.1 mm vs.23.2±7.8 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乳管镜下诊断为乳腺癌者,手术后病理诊断均被证实,但定位组诊断符合率高于美兰组(94.7%vs.76.3%).结论 乳管镜下置定位针有助于精确定位病变乳管及肿瘤位置,缩小手术范围,减小手术创伤,可作为术前常规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3.
定位针引导下的乳管内隆起样病变切除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乳管镜和乳腺定位针对乳管内隆起样病变的诊断和指导微创手术的价值。方法对103例不伴有乳腺肿块的乳头溢液病人行乳管镜检查,其中63例乳管内隆起样病变行乳腺定位针定位,乳晕弧形切口手术切除定位针及周围1cm腺体组织一并送术中冰冻,导管内单发乳头状瘤者结束手术,乳管内乳头状瘤病行单纯乳房切除术,导管内癌行单纯乳房切除联合一期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DIEP)自体再造术。结果冰冻及术后病理诊断导管内单发乳头状瘤59例(93.6%),乳管内乳头状瘤病2例(3.2%),导管内癌2例(3.2%)。59例导管内乳头状瘤术后3个月复查,无溢液症状及明显不适。结论定位针引导下的乳管内隆起样病变手术切除范围小,创伤小,乳房外形基本无改变,手术切除率和病理标本检出率高,误诊和漏诊少。  相似文献   

4.
乳管镜结合美蓝染色在乳管内隆起性病变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自2005年12月开始对乳管内隆起性病变患者采用乳管镜检查后即刻注射美蓝染色定位,12~24h内再行染色导管及周围乳腺区段切除术,极大提高了病变的诊断率和手术切除率,临床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50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为24~64岁,平均45.2岁,6例未婚。乳头  相似文献   

5.
乳腺定位针在乳管内肿物定位中的价值(附53例报告)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目的评价硬性乳管镜下应用乳腺定位针对伴有乳头溢液的导管内隆起样病变的定位效果。方法应用硬性乳管内镜和乳腺定位针对53例伴有乳头溢液的导管内隆起样病变进行定位,并与手术和病理结果作对照。结果53例乳头溢液病例均于硬性乳管镜下观察到肿物后放置乳腺定位针,全部获准确地切除病变导管。其中50例肿物获准确定位,占94.34%;3例定位针位置距肿物>2cm,占5.66%。结论硬性乳管内镜下应用乳腺定位针有助于确定病变导管和导管内肿物的位置,使手术操作更加简便,并完整地切除病灶,减少创伤,缩小手术范围。  相似文献   

6.
乳管镜定位在乳管内乳头状瘤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术中乳管镜定位在乳头溢液微创手术中的应用价值及其与常规手术对比的优点。方法:将门诊乳管镜检查发现有乳管内占位病变的60例乳头溢液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乳管镜定位下的微创手术和常规部分腺体切除术;对比并评价两组的手术效果。结果:观察组中的30处病灶均证实被切除,平均手术时间(48.0±7.1)min,切口平均长度(2.7±0.2)cm,病理检出率93.3%。与常规部分腺体切除术相比,具有手术切口小、腺体破坏少、病理检出率高等优点。结论:术中乳管镜定位下乳管内病变的微创手术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纤维乳管内视镜(乳管镜)对双乳多孔溢液乳管内占位的诊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6月-2009年5月诊治的双乳多孔溢液乳管内占位性病变13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乳管镜诊断双乳乳管内乳头状瘤与病理符合率为75.0%,单乳乳管内乳头状瘤与病理符合率为78.2%,病理总符合率为82.2%,对于双乳乳管内乳头状瘤,黄色溢液较其他性质溢液明显为多(X<'2>=23.5675,P<0.05).结论 乳管镜对乳管内占位诊断符合率高,在乳头溢液的诊断上可作为首选检查方法,双乳多孔溢液中黄色溢液的双乳乳管内乳头状瘤所占比例较大,应予重视.  相似文献   

8.
硬性乳管中窥镜在诊断乳管内病变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宏传  游凯涛等 《中华外科杂志》2001,39(8):602-604,T005
目的 观察乳管内窥镜下乳管内病变的特点,探讨准确诊断及治疗乳腺疾病的低创性新方法及可靠依据。方法 用奥林巴斯硬性乳管内窥镜系统及计算机辅助设备,对62例乳头溢液患者进行检查,并对计算机图象 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2例患者共发现恶性肿瘤4例,癌前期病变6例,乳管内乳头状瘤15例,乳管扩张及浆细胞性乳管炎37例。结论 硬性乳管内窥镜能观察乳头溢液患者乳管内病变情况。并能追踪和记录病变,极大地提高了乳头溢液患者病因诊断的准确性,部分修改了乳头溢液患者的手术指征,是明确乳头溢液病因所不可缺乏的一种辅助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乳管镜协助下硬膜外麻醉导管引导定位切除乳管内病变的价值。方法纤维乳管镜诊断为乳管内肿瘤45例,定位其深度及体表方向。拔出乳管镜,在同一溢液导管内插入硬膜外麻醉导管做支撑引导,插入深度与纤维乳管镜插入深度一致。沿标记方向放射状切开乳头乳晕皮肤,硬膜外麻醉导管作支撑引导,解剖病变导管并切除。结果乳管镜诊断:导管内乳头状瘤41例,导管内多发乳头状瘤2例,乳头状瘤病2例。乳管镜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乳头状瘤95%(39/41),多发性乳头状瘤50%(1/2),乳头状瘤病50%(1/2);诊断不符合者:病理诊断导管扩张,上皮增生2例,多发性导管内乳头状瘤伴非典型导管上皮增生、部分重度增生1例,乳腺癌1例。术后乳头乳房形态良好。结论乳管镜协助下硬膜外麻醉导管引导下行乳管内病变切除术,定位准确,病变切除容易,美容效果好,便于在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经乳管镜置20G套管针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2例经乳管镜检查诊断的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患者在乳管镜下放置20G套管针,由套管针定位引导手术。结果 22例患者术后经病理证实均为导管内乳头状瘤,其中1例位于套管针1.5 cm以外导管内。结论术前经乳管镜放置20G套管针有助于提高手术切除率及病理检出率,并减少术中对病灶周围组织的损伤,但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伴有并存疾病的脾脏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2年6月江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5例和无锡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例伴有并存疾病的脾脏占位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行B超和CT检查,根据患者术前影像学检查结果施行脾切除术或联合器官切除术.术后根据病理检查结果选择化疗方案.采用门诊和电话随访至2013年6月.结果 脾脏占位性病变多无特异性症状,其中以左季肋区不适、胀痛为首发症状的4例,其余10例患者均无症状.患者术前诊断符合率为10/14,其中并存疾病为恶性肿瘤的患者术前诊断符合率为2/5.术前B超检查14例,明确诊断9例.CT检查9例,明确诊断7例.14例患者中,右侧卵巢癌、双侧卵巢癌与乙状结肠癌患者均与术后孤立性脾转移相关;其他11例患者的并存疾病与脾脏占位性病变不相关.合并左半结肠癌及2型糖尿病的脾脉管瘤患者、合并肾癌的脾硬化性血管瘤样转化患者和合并高血压及胆囊结石的脾淋巴管瘤患者的并存疾病和脾脏占位性病变为同期发现.其余11例患者的并存疾病与脾脏占位性病变为先后发现.14例患者中行单纯脾切除10例,行脾切除联合其他脏器切除4例.5例经病理检查明确的脾脏恶性占位性病变患者术后根据并存疾病选择化疗方案进行治疗.患者术后恢复均顺利,无全身凶险性感染发生.14例患者中,2例脾肉瘤患者分别于术后半年和1年出现全身转移;合并右侧卵巢癌的孤立性脾转移患者随访3年出现横结肠转移;合并双侧卵巢癌的孤立性脾转移患者随访2年出现腹腔广泛转移;合并乙状结肠癌的孤立性脾转移患者,术后4年死于腹腔肿瘤复发;合并左半结肠癌、2型糖尿病的脾脉管瘤患者因左半结肠癌分期早,随访6年仍生存.其余9例并存疾病为良性疾病的患者随访时间内均生存.结论 伴有并存疾病的脾脏占位性病变的患者依靠术前影像学和术后病理检查确诊,在排除绝对手术禁忌证后采取外科治疗安全可靠,预后由并存疾病的进展和脾脏占位性病变的肿瘤性质共同决定.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乳管镜治疗乳腺导管内渗出性疾病的效果。方法应用乳腺纤维导管内视镜对72例80侧伴乳头溢液的乳腺导管性疾病进行诊治,在镜下确诊后生理盐水反复冲洗至絮状物消失,退镜时做管内置药(地塞米松5mg和庆大霉素4万U)治疗。结果镜下诊断导管炎57侧,导管扩张症23侧。65侧痊愈(溢液完全消失,半年未复发),随访1~2年,无复发;15侧好转(溢液显著减少,半年内虽有少量溢液,但呈进行性减少,或偶见内衣湿渍,但未见液体溢出)。结论乳管镜对乳管内渗出性病变进行局部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分析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合并颅内占位性病变患者的临床病理类型,以提高对AIDS合并颅内占位性病变的诊断水平,改善患者预后。 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2013年5月至2017年5月神经外科手术收治的36例AIDS合并颅内占位性病变患者的CD4+ T淋巴细胞计数、脑脊液检查指标、脑活体组织检查以及临床表现。分别根据患者中外周血CD4+ T淋巴细胞计数和病理学类型进行分组。 结果颅内占位性病变AIDS患者占同期入院患者的1.45%。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头疼、呕吐、肢体障碍和意识障碍等。无特殊病原体感染的HIV脑病患者16例(44.4%);脑实质感染性病变患者12例(33.3%),其中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者6例(16.7%),真菌感染者3例(8.3%),弓形虫感染者1例(2.8%),巨细胞病毒感染者1例(2.8%),梅毒感染者1例(2.8%);发生颅内肿瘤患者8例(22.2%),其中弥漫大B淋巴细胞瘤患者4例(11.1%),Burkitt淋巴瘤患者3例(8.3%),少突胶质细胞瘤患者1例(2.8%),经治疗后,好转者27例(占75%),无变化者5例(占13.9%)和死亡4例(占11.1%)。36例患者中外周血CD4+ T淋巴细胞计数< 50个/μl者20例(55.6%),50~100个/μl者7例(19.4%),100~200/μl者5例(13.9%),> 200个/μl者4例(11.1%)。HIV脑病与脑实质感染性病变、颅内肿瘤患者CD4+ T淋巴细胞计数比较,HIV脑病患者CD4+ T淋巴细胞计数低于其他两种病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 = 0.4、P = 0.31,F = 0.17、P = 0.26)。 结论AIDS合并颅内占位性病变病理类型复杂,HIV脑病发病率最高,其次是机会性感染和肿瘤。当患者CD4+ T淋巴细胞计数< 200个/μl时,应尽早行脑活体组织学检查以明确诊断,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4.
Hong Ling  MD  Guang-yu Liu  MD  Jin-song Lu  MD  Susan Love  MD    Jia-xin Zhang  MD  Xiao-li Xu  MD    Wei-ping Xu  MD    Kun-wei Shen  MD  Zhen-zhou Shen  MD  Zhi-min Shao  MD 《The breast journal》2009,15(2):168-175
Abstract:  Fiberoptic ductoscopy (FDS)-guided intraductal biopsy is a minimally invasive technique developed to obtain pathologic diagnoses for patients with spontaneous nipple discharge. We performed biopsies of 53 intraductal lesions from March 2006 to April 2007 followed by surgical microdochectomy. FDS-guided intraductal biopsy was shown to be a minimally invasive, safe, and convenient technique with a high ability (90.6%) to get adequate samples. Twenty-seven solitary papillomas, 12 multiple intraductal papilloma, five ductal hyperplasia, three ductal carcinoma in situ, and one 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 were diagnosed. Compared with conventional microdochectomy, FDS-guided intraductal biopsy can significantly increase the detection rate of solitary papilloma (40.7% versus 92.6%, p < 0.05). It should be a routine procedure after intraductal lesion found by screening FDS. Since it would underestimate all multiple intraductal papilloma and some (50%) cancer, microdochectomy is inevitable if biopsies show atypical ductal hyperplasia.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 评价麦默通旋切活检和金属导丝定位活检对临床触诊阴性乳腺病灶(NPBL)诊断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方法 将84例NPBL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行麦默通旋切活检(MMT组,42例)和金属导丝定位活检(WL组,42例),比较两组的诊断结果、手术指标、费用和并发症等。结果 两组患者均成功活检。MMT组患者手术用时短、出血量少、标本体积小,与WL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费用和并发症发生率方面,MMT组显著高于WL组(P<0.05)。MMT组冰冻切片确诊41例(97.6%),未确诊1例;WL组冰冻切片确诊42例,两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活检后的切缘进行评价,MMT组5例行根治性手术的患者中,有1例切缘阳性,而WL组6例患者中,未见切缘阳性。结论 对于NPBL的活检,麦默通旋切活检和金属导丝定位活检均有很高的诊断准确性。麦默通旋切活检手术耗时短,切除乳腺组织标本量少,手术切口小,美容效果好,但其费用高,并发症发生率较金属导丝定位活检高。麦默通旋切活检后可能有较高的切缘阳性率,对于临床上考虑为高危的病灶,建议选择金属导丝定位活检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16.
钼靶图像定位技术下乳管内隆起样病变切除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钼靶图像定位技术对乳管内隆起样病变的定位诊断和指导微创手术的价值。方法 2003年1月到2007年10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外科对105例未扪及肿块乳头溢液病人行乳腺导管造影检查,钼靶图像定位方法精确定位导管内病灶,选择合适切口切除病变,将临床病理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分析。结果 105例肿瘤均完整切除,包括 3例恶性行局部扩大切除,良性病变术后乳房外形无明显改变。结论 钼靶图像引导下的乳管内隆起样手术切除范围小,创伤小,此方法简便易学、经济实用,有效地提高了乳管内隆起样病变的诊断和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内镜辅助下乳腺良性病变切除同期行乳腺后间隙隆乳术的可行性。方法 2013年5月至2017年6月,行手术治疗的合并乳腺良性病变的隆乳患者43例。根据患者情况,标记乳腺病损的切除范围,设计拟置入假体所需剥离的范围,选择适宜假体。经腋窝入路在内镜辅助下建立乳腺后间隙,应用穿刺引导技术定位乳腺病损并切除,然后置入假体。术后留置负压引流3~6 d。结果本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13.6±20.4) min,术中出血(36.6±4.8) m L,术后引流(3.4±1.2) d,单侧乳腺引流量为(216.5±21.7) mL。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2个月,均无乳头、乳晕感觉异常。2例出现局部腺体轻度凹陷,1例出现BakerⅡ级包膜挛缩。其余患者乳腺外形丰满圆润,手感柔软,活动度好,无假体移位、双侧不对称及双峰乳形等并发症。结论对于合并乳腺良性病变的隆乳患者,内镜辅助下乳腺良性病变切除同期行隆乳术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8.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