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脑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是脑血管病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了解粥样硬化性狭窄在颅内外颈动脉和椎动脉的发生率,对于预防和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国对脑动脉狭窄的检测,多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彩色双功能超声及磁共振血管造影,很少有金标准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的资料。  相似文献   

2.
三维DSA在脑动脉瘤栓塞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在脑动脉瘤栓塞治疗中是否优于二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方法:45例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均在破裂急性期行电解脱弹簧圈栓塞治疗。应用二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患者的资料(A组,25例)和应用三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患者的资料(B组,20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动脉瘤的位置、大小、电解脱弹簧圈的数目、DSA曝光次数和造影刑的用量。结果:两组中年龄、性别、动脉瘤的位置、大小和电解脱弹簧圈的数目无统计学差异。应用三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可以减少总曝光次数(P〈0.01),不仅在选取参考图像时曝光次数减少(P〈0.01),而且在手术过程中曝光次数也减少(P〈0.01)。两组造影剂的用量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三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可以从多方位观察颅内血管的结构,可以提供可靠的参考图像,从而可减少DSA的曝光数目。三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优于二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CCS)及经颅超声造影(CE-TCCS)在颅内动静脉畸形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1例疑为颅内动静脉畸形的患者分别行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及经颅超声造影检查,比较造影前后畸形血管团及供血动脉的显示率,并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或计算机体层摄影血管成像(CTA)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1)经CTA或DSA证实30例为颅内动静脉畸形,1例为颅内海绵状血管瘤。(2)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颅内动静脉畸形的显示率为70%(21/30),经颅超声造影对颅内动静脉畸形的显示率为96.7%(29/30)。对位于颞叶(11例)、岛叶(1例)、小脑(1例)的颅内动静脉畸形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动静脉畸形血管团大小与DSA测量结果一致,而5例位于额叶、1例位于顶叶及1例位于枕叶的动静脉畸形血管团测值(2.4cm×3.0cm)明显小于DSA测值(3.0cm×3.6cm)。经颅超声造影测量畸形血管团的大小均与DSA测值一致(3.5cm×4.4cm)。(3)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供血动脉的显示率为59.5%(22/37),经颅超声造影对供血动脉的显示率为83.7%(31/37),造影后供血动脉流速较造影前略增快,但造影前后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流速(EDV)及阻力指数(RI)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颅超声造影可提高颅内动静脉畸形及供血动脉的显示率,经颅超声造影测量畸形血管团大小与DSA检查结果更为一致。  相似文献   

4.
颅内动脉瘤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诊断及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价值及电解式可脱弹簧圈栓塞颅动脉瘤的疗效。方法:对6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例行全脑血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总结颅内动脉瘤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表现;对适合进行血管内治疗的8例进行了电解式可脱弹簧圈栓塞治疗。结果:60例中,发现颅内动脉瘤26例、共33个,其中单发病例2l例,多发病例5例;后交通动脉瘤12例,颈内动脉瘤11例,前交通动脉瘤7例,大脑中动脉瘤3例;动脉瘤呈囊状16例,梭形5例,球形4例,葫芦形4例,其他不规则形4例;动脉瘤直径在2~21mm之间;8例伴脑血管痉挛,7例动脉瘤内有血栓形成。8例GDC栓塞病例中,动脉瘤腔100%栓塞5例,95%栓塞2例,80~90%栓塞l例。弹簧圈少量脱出动脉瘤l例次,过度栓塞l例次。结论: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是确诊颅内动脉瘤不可缺少的检查方法;电解式可脱弹簧圈栓塞是一种治疗颅内动脉瘤有效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5.
脑膜瘤的定性诊断主要依靠CT和脑血管造影,这两项技术互为补充。脑膜瘤的颈外动脉供血特点乃众所周知,但颈内动脉和椎动脉系统的脑膜血管供血,尚未引起普遍重视。为了提高脑血管造影对脑膜瘤的定性诊断率,我们分析了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脑膜瘤57例,着重观察动脉期脑动脉脑膜支的供血,并以41例脑胶质瘤和桥小脑角听神经瘤8例,共49例作为对照。本组脑膜瘤发生的部位:矢旁8例,镰旁9例,大脑凸面13例,蝶骨嵴8例,前颅凹底2例,嗅沟3例,鞍结节2例,中颅凹底7例,天幕1例,后颅凹桥小脑角区4例。  相似文献   

6.
郭淑琴  贾战斗  王佩 《临床荟萃》2010,25(16):1424-1425
经颅多普勒超声(TCD)作为无创检测颅内外血管血流动力学的方法,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为探讨其准确度,我们将5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的TCD检测结果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进行了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7.
动脉数字减影下血管造影(IADSA),临床应用较为广泛,也是神经内科近年来常用的检查诊断操作之一。它是利用电子计算机与血管相结合的X线诊断技术,清晰地显示造影血管的影象[1],对颅内占位性病变、动静脉畸形、脑动脉闭塞性病变作筛选检查,尤其是对脑膜瘤和动静脉畸形,可显示供血动脉来源,脑膜瘤染色,为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我科自1992年1月~1998年12月,成功地为39例脑血管病患者进行了股动脉插管IADSA,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就其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资料与方法本组39例,男28例,女11例,年龄18~49岁,平均423岁。均采用日本岛津公…  相似文献   

8.
颅外颈动脉狭窄是引起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仍是诊断颅外颈血管狭窄的“金标准”,但血管造影有一定的危险性并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随着影像技术发展,各种无创伤性影像技术开始应用于颅外颈动脉的检查中。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dynamic contrast enhanced MRA,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咯血患者肋间动脉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影像特征及临床价值。方法:对73例大咯血患者的支气管动脉和其他可能的体循环供血动脉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并栓塞靶血管止血。结果:病灶多支供血动脉有:单独支气管动脉36例(49.32%),支气管动脉与肋间动脉共干共同参与供血37例(50.69%),起始胸主动脉的肋间动脉18例(24.56%)。肋间动脉是支气管动脉外最常见的病灶供血动脉。结论:肋间动脉造影检查和介入治疗对大咯血有着重要的诊断及治疗价值,超选择靶血管栓塞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探讨增强T2 FLAIR序列上脑膜瘤周边弧线状强化的特点及其病理改变,明确肿瘤与脑实质交界面的血供情况,给临床提供术前指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在我院手术证实的89例脑膜瘤MRI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3.0 T MR扫描,包括矢状面和横断面T1WI,横断面T2WI、T2 FLAIR,增强后矢状面和横断面T1WI,以及最后加扫T2 FLAIR。结果 89例病例中所有脑膜瘤都显示明显强化。在增强T2 FLAIR上,54例(60.7%)脑膜瘤显示出周边弧线状强化,其中25例(28.1%)在平扫T2 FLAIR序列或增强的T1加权像上都未见该征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显示颅内外双重血供,病理证实该征象阳性的脑膜瘤表面具有更高的微血管密度,可能为软脑膜动脉血供区。52例(58.4%)显示脑膜尾征,该征象显示在35例患者的增强T2FLAIR比T1增强序列更明显。结论脑膜瘤增强T2FLAIR上可显示周边弧线形强化特征,可有效判断肿瘤与脑实质交界面的病理特征,从而判断脑膜瘤的软脑膜动脉供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脑动静脉畸形(AVM)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5例经血管数字减影(DSA)证实为脑AVM的患进行了TCD检测。结果:检测出脑AVM供血动脉的TCD血流参数明显异常,其中血流速度峰值高于正常1~2倍,以舒张期血流速度增高为主,搏动指数降低24例;频谱及音频异常24例;出现颅内“盗血”9例。检测出供血动脉TCD与DSA结果符合率为96%。结论:TCD是一种无创、方便、快捷的检测方法,可作为脑AVM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前后效果评价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2.
叶海棠  邰素琴 《全科护理》2011,9(33):3068-3068
颅内动脉瘤是由于颅内局部血管异常改变而出现的脑血管瘤样突起,是一种病死率和致残率均较高的脑血管疾病,亦是神经外科常见病[1]。近年来随着我院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SA)的开展,颅内动脉瘤的确诊率增高,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告30例小儿脑血管病IADSA,其中AVM9例,Mosamoga病4例,广泛性脑血管闭塞6例,颅内动脉瘤及脑深部肿瘤各4例,脑动脉炎3例。18例同时作了CT扫描.文章讨论动脉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诊断小儿脑血管疾病的重要临床意义,小儿脑血管造影剂的使用及麻醉方法等问题,并对CT诊断脑血管病变进行对比分析。认为选择性全脑血管DSA,是确诊小儿脑血管病必不可少的方法,可清晰地显示靶血管,有利于发现小血管及小病变;可判断供血动脉的先天变异和异常供血;还能较好地显示病交部位血液动力学改变及静脉系统;另对引流流脉及静脉系统移…  相似文献   

14.
例 1男 ,42岁。被碎裂砂轮击中左颈部 ,伤后 7h出现失语、右侧偏瘫 ;伤后第 2d头颅CT扫描显示左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大面积脑梗死。查体 :嗜睡 ,失语 ,右肌力 0级 ,张力增高。左颈部中段有伤口长 6cm。经颅彩色多普勒显示左颈内动脉内膜碎裂 ,局部闭塞 ,颈动脉分叉部至颈内动脉颅外段全部被血栓充填 ,局部无血流信号 ;颅内左侧大脑前、中动脉血流明显减低 ,可见前交通向左代偿供血 ,Vmax 1.86m /s。数字减影全脑及双侧颈动脉血管造影显示左颈内动脉闭塞。于伤后第 5周行左颞浅 -大脑中动脉吻合术。术后神经功能逐渐恢复 ,2周后右上肢肌力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3D CE-MRA)在颅颈部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3D CE-MRA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的颅颈部动脉狭窄患者4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3D CE-MRA共发现颅颈部动脉狭窄52处,41处与DSA分级相符,高估11处,其中在颅外段颈动脉狭窄评价方面与DSA取得相当高的一致性,在颅底段、颅内段颈动脉和脑内动脉狭窄评价方面与DSA一致性稍差.结论:3D CE-MRA可作为颅颈部动脉狭窄的有效筛查手段,但在评价颅底、颅内段颈动脉和脑内动脉狭窄方面的准确度不够,不能完全替代DSA检查.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在脑动脉瘤患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14年12月至2015年10月来我院接诊的疑似脑动脉瘤的81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对81例患者实施诊断,并与临床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81例患者的病理结果均为脑动脉瘤,采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81例患者实施诊断的准确率为95.1%,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对81例患者实施诊断的准确率为85.2%,两种诊断方法的诊断准确率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比较,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脑动脉瘤的准确性更高,更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数字减影主动脉弓及全脑血管造影方法观察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的血管结构异常类型、好发部位,探讨其对血管病变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2003-01/2004-12在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临床拟诊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住院患86例,全部进行数字减影主动脉弓及全脑血管造影检查,分析血管结构异常的类型、好发部位以及受累血管数目。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86例患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49例患存在颈及颅内血管结构异常:单纯前循环病变10例;后循环病变39例,累及两条或两条以上血管的共20例,以椎动脉合并其他血管狭窄最为常见;其余37例造影未见血管结构异常。②不同血管受累分布情况:颈内动脉受累21例,锁骨下动脉6例,椎动脉31例,基底动脉1例,大脑后动脉4例。结论:各种类型的血管形态异常是导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前庭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以椎动脉合并其他血管狭窄的复合病变发生率最高,单纯颈内动脉狭窄也比较常见。  相似文献   

18.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与血管结构异常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廖瑜  江卫  周军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36):178-180,i0002
背景:近年来国外有研究报道称血管结构异常是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发病的主要形态学基础。但国内极少有关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血管结构异常的报道。目的:观察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血管结构异常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表现及临床意义。设计:病例分析。单位: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第二医院(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及南华大学附属怀化医院神经内科。对象:2003—08/2004—05在南华大学附属怀化医院神经内科就诊及2004—10/2005—05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第二医院(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就诊、以发作性眩晕,恶心或呕吐症状的门诊及住院患者57例。方法:对两年来收治的57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行数字减影主动脉弓及全脑血管造影:采用股动脉穿刺逆行血管造影法,以预灌装针筒形式供应的Optiray(安射力)非离子型造影剂行主动脉弓造影。数字减影机从多角度显示双侧颈动脉、椎动脉,范围包括颈总动脉起始至颈内动脉虹吸弯,由2位神经科医生分别进行测量和评价。主要观察指标:主动脉弓、颈内动脉及椎基底动脉系统血管结构异常的类型、分布及比例。结果:参加实验57例患者。1例患者因左椎动脉不能进入而放弃。1例在行主动脉弓造影时并发大面积脑梗死手术中止。进入结果分析55例。经检查发现共有71%(39/55)患者存在颈及颅内血管结构异常。单纯前循环病变占11%(6/55);后循环病变占60%(33/55),其中合并有前循环异常的复合病变9例(16%),累及两条或两条以上血管的共24例(24/55,44%),以椎动脉合并其他血管狭窄最为常见;其余16例(16/55,29%)造影未见血管结构异常。结论:各种类型的血管结构异常是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主要病因,诊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的金标准应为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相似文献   

19.
目的提高对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认识。方法总结22例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影像检查结果。结果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而无特异性,易误诊误治。结论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易误诊误治,对无明确原因出现头痛、呕吐等颅压增高者,头颅CT、MRI仍无阳性发现,要及时行头颅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有助于确诊。  相似文献   

20.
颅内动脉瘤的影像诊断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潞  毛伯镛 《华西医学》2006,21(2):424-425
颅内动脉瘤(AN)是脑动脉的局限性病理性扩张,主要临床表现为颅内出血、局灶性神经功能障碍、脑血管痉挛等。AN破裂出血后致死致残率非常高,其治疗、预后和康复与临床治疗时机有很大关系。目前多主张在AN破裂之前进行早期外科手术,因此临床对颅内动脉瘤的早期诊断准确性要求很高。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既是AN影像学诊断的金标准,也是能否进行手术的唯一可靠证据。近年来,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和三维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3D-CTA)作为AN的无创性诊断筛查方法又受到重视并广泛运用于临床。将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CCS)与血管造影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