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株Th2样T细胞杂交瘤表型及胞内细胞因子的检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按照分泌细胞因子和介导免疫功能的不同 ,可将小鼠及人类的 CD4 T细胞分为 Th1和 Th2两个亚群。本文应用膜表面和细胞内免疫荧光染色以及流式细胞仪分析 ,对一株人T细胞杂交瘤进行了检测 ,表明其是属于 Th2样的 T细胞杂交瘤。1 材料和方法急性 T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株 CEM与活化 T细胞融合而获得的 T细胞杂交瘤 47C7由澳大利亚 IMVS BU RNS教授惠赠 [1 ] 。 PMA、ionomycin、saponin、m onensin及 FITC标记的兔抗鼠 Ig G抗体均购自美国 Sigma公司。系列单抗均由本室制备。将处于对数生长期的 T细胞杂交瘤 47C7细胞调整细胞…  相似文献   

2.
目前,人细胞毒T淋巴细胞克隆的体外长期培养,已在一些实验室建立。但是,这些克隆的生长有限,且需要饲养细胞、IT-2和一些未知的生长因子。为克服这些限制,作者进行了制备人细胞毒T细胞杂交瘤的探索细胞系已报道的有细胞溶解活性的杂交瘤细胞系只有鼠-鼠和人-鼠系统,建立人-人T细胞杂交瘤,存在着在融合过程中或融合程序后细胞毒T细胞对瘤细胞或杂交瘤细胞的非特异溶解、融合细胞始动生长太慢(常需一个月以上才能观察)、杂交瘤细胞的杂色体不稳定等困难。作者通过使用修改的PEG法和电融合法来克服这些困难,以求建立有稳定的细胞毒功能的人T细胞杂交瘤。  相似文献   

3.
众所周知,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是参与移植免疫、病毒感染和某些抗肿瘤反应的效应细胞。CTL识别和杀伤靶细胞的机制尚不清楚。不断增殖的细胞毒性T细胞杂交瘤将是研究靶细胞识别和溶解机制的理想工具。 由于在融合前和融合时,CTL能溶解其融合伙伴,细胞毒性T细胞杂交瘤的产生受到严  相似文献   

4.
Kozbo 等人首次建立人T-B 细胞杂交瘤。但其融合细胞均系肿瘤细胞,T 细胞系SUP-T_1来源于淋巴白血病细胞,B 细胞系GM-1500来源于骨髓细胞。作者用正常T 细胞与正常B 淋巴母细胞样细胞系729-HF 成功构建了人T-B 细胞杂交瘤。T 细胞融合前先体外激活;选择的729-HF B 细胞是EBV 转染的细胞.产生Ig 能力很弱,敏感的ELISA 仅能测到表面少量IgM。融合后筛选出三株细胞,研究表面标志、有关基因和功能。杂交瘤细胞同时表达了T 细胞表而标志CD3、CD8、CD2和B 细胞  相似文献   

5.
白细胞介素-HP 1(InterleukinHP1,HP1)是小鼠T细胞释放的淋巴因子,最近在巨噬细胞、辅助T细胞、纤维母细胞培养上清液中也发现了HP1,它最初被认为是B细胞杂交瘤和浆细胞瘤的生长因  相似文献   

6.
将免疫的淋巴细胞和瘤细胞融合而产生淋巴细胞杂交瘤,这种新杂种既具有瘤细胞在体外大量繁殖的能力,又继承了免疫淋巴细胞的功能,携带特异信息,从而大量合成特异性抗体。1975年kohler和Milstein成功地创建了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获得了高特异性、高纯度的单克隆抗体;1980年Fazekas和Scheidegger建立了PEG之化学方法诱导细胞融合的标准化程序。这项新技术在短短几年内得到迅速发展,迄今已广泛应用于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肿瘤学、病毒学、药理学及临床各学科中,日趋发展成一个新“产业”成为生物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采用B细胞杂交瘤技术,将T细胞系CEM免疫的,BALA/c小鼠脾细胞与小鼠NS1骨髓瘤细胞融合,以间接免疫荧光法筛选,获得一株CD38单抗,命名为HI157。 经琼脂双向免疫扩散方法测定,HI157单抗的Ig亚类为IgG2a。组织分布结果表明,HI157主要分布于胎儿胸腺细胞、脐血单个核细胞和激活的T、B细胞表面。与胎儿  相似文献   

8.
80年代中期建立了产生人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的T细胞杂交瘤并制备单克隆抗体,证明不同种属不同组织细胞来源的MIF具有共同抗原决定簇,从人T细胞杂交瘤所建cDNA文库中克隆化MIFcDNA确定了碱基序列。  相似文献   

9.
抗原刺激的B细胞的增殖与成熟受到一些可溶性因子的调节,这些可溶性因子由巨噬细胞和T细胞分泌,根据功能的不同可分为B细胞生长因子(BCGF)和B细胞分化因子(BCDF)两类.鼠T细胞杂交瘤细胞株B151K12可分泌一种T细胞替代因子(TRF),具有BCDF的作用,能诱导B  相似文献   

10.
<正> 自从 Kohler和 Milstein(1975,1976)成功地发展了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后,自内外已有不少学者先后建立起分泌抗不同抗原的单克隆抗体细胞系。为了便于对脊灰炎病毒株特征的研究以及对脊灰炎活疫苗的安全性和流行病学监测,我们建立了  相似文献   

11.
应用B细胞杂交瘤技术,将胎儿胸腺细胞免疫的BALB/c小鼠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融合,以扁桃体冰冻组织切片免疫酶染色技术作为筛选方法。从两次融合筛选建立了四株分泌抗人T细胞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系(分别命名为SM,SM_2,SM_3和SM_4)四次克隆化后,阳性孔率均达100%。经七个月传代培养仍能稳定分泌特异性抗体。液氮冷冻复苏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了基因工程重组的IL-2和IFN-γ对人-人B细胞杂交瘤的作用。结果发现1000u/ml rIL-2短期作用于人-人杂交瘤细胞,即可以提高抗体分泌量2倍,如果和rIFN-γ合并使用即可以提高3倍。当杂交瘤细胞培养于低血清培养基时,500u/ml的rIL-2可以提高抗体分泌量4倍,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抗体技术表明,约7%~8%的B细胞杂交瘤表面呈现抗Tac抗体染色阳性。  相似文献   

13.
应用B细胞杂交瘤技术,将胎儿胸腺细胞免疫的BALB/c小鼠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融合,以扁桃体冰冻组织切片免疫酶染色技术作为筛选方法,从两次融合筛选建立了四株分泌抗人T细胞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系(分别命名为SM,SM2,SM3和SM4)四次克隆化后,阳性孔率均达100%。经七个月传代培养仍能稳定分泌特异性抗体:液氯冷冻复苏后不影响其产生抗体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单克隆抗体     
(1)高度特异性追踪单克隆抗体(McAb)已在医学中取得成效,本文介绍了这种免疫防御武器的应用可能性和限度。Kohler应用细胞杂交瘤技术,将致敏的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形成杂交瘤细胞,可按照人们的意愿生产大量纯的McAb。Kohler和Milstein由于发展了生产McAb的技术于1984年获诺贝尔医学奖金。目前McAb已广泛应用于医学领域。  相似文献   

15.
杀伤性T 细胞(Tc)在恶性肿瘤和病毒感染的免疫监视机构中具有重要作用。Tc 的活化除需要IL-2外,还必须有二种以上的杀伤性T 细胞分化因子(KHF)。因而对人KHF的研究不仅有助于了解T 细胞活化机制,而且对建立癌症的新免疫疗法也有重要意义。现已知KHF 分二类,即来自24A,CA2的KHF-1和来自55A 的KHF55A。人的KHF-1是24A,CA2人T 细胞杂交瘤产生的,分子量为20K,等电点为6.4,  相似文献   

16.
正1993年,Rouvier等~([1])首次从激活的啮齿类T细胞杂交瘤中克隆出CTLA-8(cytotoxic T lymphocyte-associated antigen-8)的cDNA序列,并发现其与一种T细胞疱疹病毒——松鼠猴疱疹病毒的第13个开放阅读框(ORF)有57%同源性。1995年,Yao等~([2])发现CTLA-8蛋白可以分泌到胞外,能激活成纤维细胞的NK-κB,诱导IL-6的分泌,可以共激活T细胞增殖,并基于其类似细胞因子的性质,提议将其命名改为白细胞介素17(IL-17)。  相似文献   

17.
80年代中期建立了产生人巨噬细胞(Mφ)移动抑制因子(MIF)的T细胞杂交瘤并制备单克隆抗体,证明不同种属不同组织细胞来源的MIF具有共同抗原决定簇,从人T细胞杂交瘤所建cDNA文库中克隆化MIFcDNA,确定了碱基序列。从牛脑细胞和小鼠垂体细胞纯化及克隆化的MIF与由人MIFcDNA序列推导的MIFN-端有高度同源性。本文拟就有关内容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用金黄色葡萄球菌(Cowan 1株)死菌制剂(SAC)刺激人B淋巴细胞建立了人B细胞生长因子(BCGF)的检测系统。发现经PHA刺激的人扁桃体细胞培养上清可以促进SAC活化的B细胞的生长,~3H-TdR掺入率提高了2~3倍。同时,用~3H-TdR掺入法和有限稀释法观察了该上清对人-人B细胞杂交瘤生长和克隆率的影响,发现其可以促进人-人B细胞杂交瘤的生长、~3H-TdR掺入率提高2~3倍,可提高克隆率3倍以上。但人-人B细胞杂交瘤可吸收掉上述BCGF活性上清中的促杂交瘤细胞生长因子(HGF)活性,而对BCGF活性无明显影响。提示该上清同时具有人BCGF和HGF活性,部分BCGF活性与HGF活性可能是由不问的分子所介导。  相似文献   

19.
1975年Khler与Milstein报告了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开创了在体外定向地制造单克隆抗体的新时期.1978年Koprowski等报告了第一株分泌黑色素瘤抗体的杂交瘤,之后各实验室相继制备了抗胃肠道癌、肺癌、乳癌、白血病、淋巴瘤、胰癌、胃癌、神经胶质瘤等的单克隆抗体.  相似文献   

20.
用斑点试验检测血吸虫虫卵抗原的进一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自助  除伏牛 《现代免疫学》1991,11(3):162-163,156
<正> 研究表明,血吸虫卵具有强免疫原性,对检测抗体诊断血吸虫病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我们曾采用细胞杂交瘤技术制备了一株高效价的单克隆抗体SM21-3,该抗体能识别分子量20~67KD多个重复表位的虫卵抗原;标记过氧化物酶后,用于夹心法ELIS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