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432例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病毒血清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病毒性肝炎病原学与慢性肝炎重症化及其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 43 2例重型病毒性肝炎 (重肝 )的病原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在引起重肝的肝炎病毒中以HBV单一或重叠感染率最高 95 8% (4 14 / 43 2 ) ,未发现单一HAV、HDV和HGV感染引起者。 10例 (2 3 % )未能确定病原。乙型慢性重肝的HBV前C区变异率为5 9 8% (5 5 / 92 ) ,显著高于乙型急性或亚急性重肝 0 % (P <0 0 5和P <0 0 1)。HBV重叠HEV感染者病死率为 73 4%(69/ 94) ,HEV重叠其他肝炎病毒感染者的病死率为 68 6% (72 / 10 5 ) ,均比单一HBV或单一HEV感染者高 (P <0 0 1和P <0 0 5 )。结论 HBV感染仍是广东地区重肝的主要病因。乙型慢性重肝与HBV前C区变异相关。HBV与HEV重叠感染可加重病情 ,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2.
重型病毒性肝炎代谢功能紊乱状况与营养治疗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涂燕云 《右江医学》2004,32(6):590-592
肝功能衰竭在国外多由酒精或中毒引起 ,在我国则几乎都是由嗜肝肝炎病毒引起。急、慢性病毒性肝炎都可发展为重型肝炎 (重肝 ) [1] 。重肝虽然只占全部病毒性肝炎的 0 .2 %~ 0 .5 % ,但由于其病死率高而早已引起广泛重视[2 ] 。急性重肝多由甲型肝炎病毒 (hepatitisAvirus ,HAV)和乙型肝炎病毒 (hepatitisBvirus,HBV)引起 ,亚急性和慢性重肝 92 .8%是由HBV引起 ,HAV引起重肝较罕见[3~ 5] 。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Cvirus,HCV)或HBV/HCV重叠感染可使肝炎重症化[6] 。过去对重肝引起严重营养障碍并互为因果以及对重肝的营养治疗均…  相似文献   

3.
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的病原学及其对妊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的病原学分布情况及其临床特点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85例妊娠合并肝炎患者的产科情况、肝炎病原学分布情况、肝炎临床类型和妊娠合并肝炎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情况.结果 ①妊娠合并肝炎以中晚期妊娠为主,重型肝炎发生率高;妊娠肝炎病原以乙肝病毒感染为主,其次为甲型、丙型、戊型肝炎病毒感染,CMV散发感染亦可见,部分肝炎病原不明.②妊娠重肝为乙肝病毒及乙肝合并戊肝病毒感染为主,孕产妇及新生儿病死率高.结论 对妊娠期病毒性肝炎应高度重视,及早采用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4.
文睿  刘伟  王坚 《世界感染杂志》2002,2(3):108-110,118
目的:探讨慢性重型肝炎(CSH)的病原学与肝组织损伤、疗效的关系。方法:选择208例CSH患者,进行血清病原学、肝组织中HBcAg检测和肝组织损伤、疗效观察。结果:单纯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177/208例,单纯感染甲型肝炎病毒(HAV)、戊型肝炎病毒(HEV)各l例;重叠感染28/208例,其中二重感染18/208例,三重感染7/208例,四重感染3/208例;血清病毒复制指标阳性者、血清病毒复制指标阴性者但肝组织中病毒复制指标阳性者,死亡率高;HBV HCV(丙型肝炎病毒)HBV、HEV重叠感染的发病率较高,肝组织损伤重、死亡率高。结论:病毒复制、重叠感染者,可加重病情,影响预后。  相似文献   

5.
卢平宣 《广西医学》2004,26(7):1026-1027
重型肝炎病情重,病死率高,目前无特殊治疗方法,为了提高重型肝炎的治愈率,笔者应用血浆置换术治疗重型肝炎5 7例,达12 5次,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1998年至2 0 0 3年住院的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诊断符合2 0 0 0年9月西安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1〕。治疗5 7例,男34例,女2 3例。年龄17~6 8岁,平均36 8岁。其中乙型4 8例,乙型重叠戊型3例,丙型重叠甲型2例,乙型重叠丙型2例,乙型重叠丁型1例,戊型重叠庚型1例;急性重型肝炎3例,亚急性重型肝炎2 6例,慢性重型肝炎2 8例。5 7例重型肝炎早期行…  相似文献   

6.
重型肝炎感染模式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重型肝炎病原学感染模式,及临床类型与病原学关系。方法:采用ELISA、fWR等方法检测98例重型肝炎的血清肝炎病毒标志物。结果:表明急性重型肝炎发生率较低(1.0%),以甲、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为主,亚急性重型肝炎和慢性重型肝炎占重型肝炎的97%,以乙型肝炎病毒为主,病毒之间的重*感染促使重型肝炎的发展。结论:研究提示乙型肝炎病毒仍是引起重型肝炎的主要病毒。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重型病毒性肝炎 (重肝 )的临床分型预后与病原学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聚合酶链反应 (PCR)等检测方法对 114例重肝患者进行病原学分析。结果  114例重肝患者中 ,急性重肝 5例 (4.39% ) ,亚急性重肝 2 4例 (2 1.0 5 % ) ,慢性重肝 85例 (74 .5 6 % )。其中乙型病毒感染 88例 ,戊型病毒感染 31例 ,乙戊病毒重叠感染 16例 ,其他肝炎病毒感染 (包括甲、丙、丁型和未分型 ) 2 5例。重肝病死率高 ,本组病例重肝死亡 81例 (71.0 % ) ,重肝的死亡与病毒感染类型有密切关系 ,其中单纯乙肝病毒感染所致死亡占 5 3 0 9% ,其次为乙戊病毒感染重叠占 12 .35 % ,单纯戊肝病毒感染和未分型病毒感染分别占 11.11%。 2 2例老年重肝患者中 ,死亡 18例 (81.82 % )。结论 在引起重肝的肝炎病毒的单一或重叠感染中 ,乙肝和戊肝病毒感染所占比例较高。乙肝病毒是引起重肝的主要病原体。戊肝与乙肝病毒重叠感染也占很大比例应予重视。重肝的病死率高 ,尤其是老年性重肝。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戊型肝炎重叠感染其它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特点及意义。方法对110例戊型肝炎的临床资料、肝功能改变及病原学检查进行分析,其中7例行肝活检。结果110例戊型肝炎中49例重叠感染其它病毒性肝炎。重叠感染组比单纯感染组发病年龄下移,在肝功能检测方面两组无显著性差异,但重叠感染组病程延长,复常率降低,部分病情加重,死亡率增加。结论检查戊型肝炎与其它病毒性肝炎的重叠感染,有条件者行肝活检,对病情估计、预后判断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乙型肝炎及其与戊型肝炎重叠感染临床对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乙型肝炎患者重叠戊型肝炎感染状况及重叠感染对病情的影响. 方法对单纯HBV感染者与HBV重叠HEV感染者进行临床对照研究.结果 726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抗-HEV阳性率为12.25%(89/726).其中重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中抗-HEV阳性率分别为22.41%和18.83%;急性肝炎和慢性肝炎分别为8.69%和7.24%.重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抗HEV阳性率高于急性肝炎和慢性肝炎(P<0.01).各型肝炎重叠感染戊型肝炎后其肝功能恢复正常时间延长(P<0.05),且在乙型肝炎基础上重型肝炎和肝硬化重叠感染戊型肝炎血清胆红素明显升高(P<0.01).重叠感染者并发症及病死率较单纯感染者高. 结论乙型肝炎重叠感染戊型肝炎是病情加重及重症化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戊型肝炎患者重叠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后的临床表现、肝功能变化及预后.方法 收集急性戊型肝炎患者65例和急性戊型肝炎重叠慢性乙型肝炎感染48例,对两组患者进行临床分析,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两组患者HBV标志物及抗HEV IgM.结果 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活动度、白蛋白、重型肝炎发病率及病死率在重叠感染组和单纯急性戊型肝炎组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戊型肝炎重叠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肝功能损害严重,病死率高,预后差.  相似文献   

11.
慢性HBV感染重叠HEV感染实验指标检测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秀云 《广西医学》2007,29(8):1165-1166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重叠戊型肝炎病毒(HEV)感染实验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及预后关系。方法对HBV感染重叠HEV感染与HEV感染进行血清学检测并进行临床比较分析。结果163例戊型肝炎中,慢性HBV感染重叠HEV感染(简称乙戊肝组)78例(47.8%),单纯戊型肝炎组85例(52.1%)。乙戊肝组重度黄疸、低蛋白血症、白细胞减少、中重度贫血、血小板减少及重型肝炎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单纯戊肝组(P=0.000)。结论临床急性重症肝病患者应同时进行乙型肝炎和戊型肝炎重叠感染指标的联合检测。  相似文献   

12.
重型病毒性肝炎18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重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分型与其发病和病原学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PCR等方法检测重型肝炎的血清病毒标志物,并以地22例死亡病例进行病原学分析。结果:189例重型肝炎中,急性重型肝病毒性肝炎发生率2.12%,亚急性重型病毒性肝生型型病毒性肝炎发生率高。发病年龄以20岁以上为主,HBV感染是主要病因,HBV与其它病毒重叠感染较多见,189例中,治愈29例,好转 20例,自动出院18  相似文献   

13.
李莉 《广西医学》2001,23(3):648-649
重型肝炎 (以下简称重肝 )是肝功能衰竭综合征 ,预后严重 ,病死率达 50 %~ 80 % (1)。主要为嗜肝病毒引起 ,其中以乙型、戊型、丙型肝炎病毒最常见。但对于混合感染所致的重型肝炎报道不多。本文对 95例重肝的病毒标志检测 ,探讨重肝的病因及预后关系。1 资料和方法1 .1 一般资料 :1 992年 1 2月至 1 999年 1 2月在我院住院的 95例重肝病人。男 73例 ,女 2 2例 ,年龄1岁 6个月~ 85岁 ,其中慢性重肝 54例 ( 56.8% ) ,亚急性重肝 30例 ( 31 .6% ) ,急重肝 1 1例 ( 1 1 .6% ) ,均符合 1 995年北京第五次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关于病毒…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戊型肝炎(戊肝)占临床急性散发性病毒性肝炎的10%~20%,病死率约0.5%~1.5%。戊肝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以隐性感染为主,显性感染主要发于成年,冬春季为高峰期。且主要以散发为主,几乎无家庭聚集[1、2]。在我县区戊型肝炎约占散发性病毒性肝炎的18.9%,并且近几年病死率及重型肝炎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而且戊型病毒性肝炎家庭聚集性的发生率逐渐增加。戊型病毒性肝炎家庭聚集  相似文献   

15.
慢性活动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慢活肝)、肝炎后肝硬化(肝硬化)与戊型病毒性肝炎(戊肝)重叠感染曾有文献提示,但其临床特征、重症肝炎(重肝)发病情况以及转归未见有报道。本科自2002年11月-2004年4月收治45例慢活肝、肝硬化与戊肝重叠感染临床研究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本地区小区散发性急性肝炎的病原学分布。方法:使用可靠试剂由专人严格按说明书操作。结果:本地区小儿散发性急性病毒性肝炎甲型、乙型、戊型均较常见。黄疸型肝炎以甲型、戊型为主,无黄疸型肝炎以乙型为主。单独感染明显高于重叠感染,丙型、丁型极为少见。结论:疫苗接种和积极的个人防护是减少小儿肝炎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481例小儿肝炎病原学分析及预防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丽如  黄奕兰  王盈盈  陈志成 《重庆医学》2002,31(11):1087-1088
目的 分析小儿肝炎病原学情况及探讨预防对策。方法 用ELISA法对住院病人进行甲,乙,丙,丁,戊型肝炎病毒及巨细胞病毒标志物检测。结果 抗HAV-IgM阳性率为64.03%,HBsAg阳性率为30.35%,各型病毒重叠感染率为13.31%,以甲,乙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为主,占6.24%;无丁型肝炎病毒感染病例。结论 应加强小儿肝炎,尤其是甲,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预防。  相似文献   

18.
病毒性肝炎是临床常见的传染病,发病率高,而重型肝炎的病死率极高。我们自97年以来在常规的综合治疗基础之上,采用血浆置换疗法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重型肝炎患者分型设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38例,男33例,女5例,年龄18~70岁,平均4515岁,其中急性、亚急性16例(甲型2例、乙型5例、戊型5例、甲乙型重叠感染2例、甲戊型混合感染1例、乙戊型重叠感染1例)慢性22例(乙型21例,丙型1例)治疗前有明显的消化道症状,血清总胆红素最高达744μmol/L,…  相似文献   

19.
重型病毒性肝炎与肝炎病原学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107例重型病毒性肝炎与肝炎病原学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亚重肝病人HBV复制指标HBeAg、HBcAbIgM及HBV-DNA阳性率高于慢重肝,而慢重肝的HbeAb阳性率(54.2%)明显高于亚重肝(27.8%)。此外,还发现51.4%的重肝病人由单纯HBV感染引起,HBV合并HCV感染的重肝病人仅为23.4%。但是HBV与HCV重叠感染的重肝病人的病死率(52.0%)明显高于单纯HBV感染(29.1%)。以上结果提示:慢重肝可能主要由抗HBe阳性的HBV病毒株所引起。HBV与HCV的重叠感染能加重病人病情,增加病死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散发性戊型肝炎的发病规律及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7年1月收治的散发性戊型肝炎143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男98例,女45例.年龄20-82岁.经住院保肝、退黄、降酶等综合治疗,临床治愈129例(90.21%)均为单纯性戊型肝炎,好转11例(7.69%),死亡3例(2.09%)均为重叠性(戊与甲、或乙、或丙型肝炎病毒两重或三重重叠感染).春季发病率最高为58.85%,老年发病率占24.47%,7例重型者均为重叠性.结论 重视春季及老年、有其他病毒性肝炎基础者对戊型肝炎的预防,是降低戊型肝炎发病率及其重型发病率与病死率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