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及其受体拮抗剂(AT1RA)对体外培养的肝星状细胞Ⅰ型胶原蛋白合成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HSC-T6肝星状细胞系作为活化的肝星状细胞的研究模型。将培养的肝星状细胞分为对照组、AngⅡ组、AT1RA组和AngⅡ+AT1RA组。采用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Ⅰ型胶原蛋白的含量。RT-PCR法检测肝星状细胞中Ⅰ型胶原mRNA的表达。结果细胞培养上清液中Ⅰ型胶原蛋白含量及肝星状细胞Ⅰ型胶原mRNA的表达水平,AngⅡ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T1RA组与AngⅡ+AT1RA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ngⅡ能够促进肝星状细胞Ⅰ型胶原蛋白的合成及其mRNA的表达,而AT1RA能够明显抑制这一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补肾方药对心肌局部血管紧张素Ⅱ及其Ⅰ型受体的影响。方法 采用腹主动脉狭窄术造成压力负荷增加大鼠心肌肥厚模型 ,观察补肾方药对左室重量指数 (LVWI)、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及局部心肌的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含量、反转录PCR测定心肌血管紧张素Ⅱ -Ⅰ型受体mRNA (AT1mRNA)表达及AT1受体蛋白免疫组化的影响。结果 模型组LVWI、血浆及局部心肌的AngⅡ含量、心肌AT1mRNA表达及AT1受体蛋白与对照组间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 ;补肾方药大、小剂量组LVWI、血浆及局部心肌的AngⅡ含量、心肌AT1mRNA表达及AT1受体蛋白均与模型组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补肾方药可通过抑制心肌局部AngⅡ含量及AT1受体发挥逆转心肌肥厚的作用 ,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增加补肾方药的剂量并不能增加疗效  相似文献   

3.
血管紧张素Ⅱ调节大鼠心肌胶原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对大鼠心肌Ⅰ、Ⅲ型胶原纤维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评价DMP811(新型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拮抗剂)对其干预作用.方法6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6只.(1)组生理盐水输注;(2)组AngⅡ输注;(3)组AngⅡ输注 DMP811管饲(3mg@kg-1@d-).1周后取其心脏,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及胶原染色的方法分别检测心肌Ⅰ、Ⅲ型胶原基因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2)组心重(CW)、心重/体重(C/B)、胶原Ⅰ、Ⅲ基因转录水平均高于(1)组,它们分别增加(4.7±0.4)%,(4.9±0.9)%,(22.0±4.7)%和(20.6±4.9)%(P<0.01);而且心肌Ⅰ、Ⅲ型胶原蛋白沉积也较(1)组明显.AngⅡ导致的上述改变能被DMP811完全阻断.结论AngⅡ通过其1型受体的介导,上调心肌Ⅰ、Ⅲ型胶原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4.
目的利用血管紧张素(AT)Ⅱ(AngⅡ)受体阻滞剂研究血管紧张素Ⅱ的1型和2型受体在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胶原合成中的作用。方法实验采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以及SD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分别分为空白对照组,血管紧张素Ⅱ作用组,血管紧张素Ⅱ+AT1受体阻滞剂组,血管紧张素Ⅱ+AT2受体阻滞剂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量上清中细胞分泌Ⅰ型胶原的含量,细胞ELISA法测量细胞中贮存的Ⅰ型胶原的含量,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RT-PCR)法测量Ⅰ型胶原mRNA水平的变化。结果阻断AT1受体后,两种大鼠VSMC分泌以及胞内胶原量较AngⅡ照组明显下降(P〈0.01);阻断AT2受体后,SHR大鼠VSMC分泌以及胞内胶原量均较Angli对照组下降(P〈0.01,后者P〈0.05),而在SD大鼠中,则无明显下降。结论在胶原合成方面,源自SHR的VSMC对于AngⅡ反应性高于源自SD大鼠的VSMC。AT1受体参与AngⅡ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胶原合成的过程;AT2受体参与AngⅡ诱导SHR的血管平滑肌细胞胶原合成的过程,但是在SD大鼠的VSMC巾没有作用。  相似文献   

5.
血管紧张素Ⅱ对造血祖细胞优势扩增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及其受体拮抗剂氯沙坦对不同系别造血祖细胞分化的影响. 方法 悬浮培养的单个核细胞分为5组:促红细胞生成素(EP0)组(Ⅰ组),EFO AngⅡ组(Ⅱ组),EPO AngⅡ 氯沙坦组(Ⅲ组),AngⅡ组(Ⅳ组)及对照组(Ⅴ组).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nested-RT-PCR)检测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基因的mRNA表达.计数红系爆式集落形成单位(BFU-E)和粒一单系集落形成单位(CFU-GM). 结果 ①EPO组及EPO AngⅡ组于第6,9天可检测到AT1R mRNA表达;在相同时间点EPO AngⅡ组较EPO组AT1R的mRNA表达量增多.②EPO AngⅡ组较其余各组红系集落明显增多,粒系集落明显减少.AngⅡ组及对照组均未检测到红系集落. 结论 AngⅡ在EPO存在下与AT1受体结合促使红系祖细胞向红系优势分化.氯沙坦通过抑制AngⅡ与AT1受体结合,抑制红系分化.  相似文献   

6.
景涛  王海东  何国祥  刘建平  苗莉  冉擘力 《重庆医学》2007,36(11):1045-1047,1050
目的 利用Dox-on可调控哺乳动物表达系统将AT2R基因引入体外培养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并经2次抗生素的筛选建立起了受四环素类似物Doxycycline(Dox)紧密调控、表达AT2R基因的双重稳定VSMC细胞系,在此基础上对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的mRNA表达受Ang Ⅱ及其受体拮抗剂的影响进行研究.了解其在再狭窄防治中的意义.方法 本研究通过常规分子生物学方法,建立Dox可调控表达AT2R基因的双重稳定大鼠VSMC细胞系.将该VSMC细胞系随机分为未转染对照组、转染组及Ang Ⅱ、Dox、CV-11974、PD123319分别或同时干预组共8组.应用免疫印迹方法、RT-PCR技术,观察该VSMC细胞系中AT2R受调控表达情况,以及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 Ⅱ,Ang Ⅱ)及其1型、2型其受体拮抗剂干预上述细胞后OPN的mRNA表达情况变化.结果 Dox-on可调控哺乳动物表达系统可成功介导AT2R基因在原代培养大鼠主动脉VSMC的表达,该表达受到Dox给予/去除的紧密调控;Dox干预可在48h内迅速诱导该VSMC细胞系表达AT2R,AT2R表达在Dox干预后72h进一步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T2R基因的可调控表达抑制由于Ang Ⅱ干预VSMC后引起的OPN表达的增强(P<0.01).这一作用被AT1R拮抗剂CV-11974进一步增强(P<0.01);而被加入AT2R拮抗剂干预而取消;同时给予AT1R拮抗剂和AT2R拮抗剂时OPN的表达与基础状态时的情况一致.结论 Ang Ⅱ干预增强OPN的表达,该作用是通过AT1R介导的;经Dox诱导表达AT2R基因可以明显抑制这一生物学作用,说明在这一生物学效应上,AT2R具有与AT1R相拮抗的生物学功能.AT2R基因经诱导后可以通过调节OPN表达,进而可能对VSMC迁移、增殖和细胞外基质形成进行有效调控.  相似文献   

7.
目的 在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存在情况下,探讨血管紧张素1-7(angiotensin1-7,Ang1-7)对SD大鼠心室成纤维细胞的影响.方法 采用新生1~3d的SD乳鼠,用胰蛋白酶和Ⅱ型胶原酶消化心室,采用差速贴壁法获取成纤维细胞,将细胞完全随机化分组为对照组(不予处理)、AngⅡ组、Ang1-7组、AngⅡ+Ang1-7组(先用Ang1-7预处理30 min,再加入AngⅡ处理).采用免疫荧光鉴定细胞,CCK-8检测细胞增殖,Western blot检测细胞Rac1、Rad、gp91 phox(Nox2)、P65、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蛋白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Ⅰ型、Ⅲ型胶原蛋白(Col Ⅰ、ColⅢ)和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 mRNA的表达.结果 AngⅡ能够促进SD大鼠心室成纤维细胞增殖,Ang1-7能减弱AngⅡ的促增殖作用(P<0.05);与对照组比较,AngⅡ组Rac1、Nox2、P65、CTGF表达增加,Rad表达下降,Col Ⅰ、ColⅢ、fibronectin转录增加(P<0.05);与AngⅡ组比较,AngⅡ+Ang1-7组Rac1、Nox2、P65、CTGF表达减少,Rad表达升高,Col Ⅰ、ColⅢ、fibronectin转录下降(P <0.05);Ang1-7组上述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ngⅡ存在时,Ang1-7对心室成纤维细胞具有保护作用.Ang1-7通过调节Rac1、Rad及下游蛋白的表达,能够抑制成纤维细胞合成细胞外基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计前凋亡因子Bim是否参与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内皮祖细胞(EPCs)调亡及其机制.方法 采集人脐静脉血,用6%羟乙基淀粉沉降和密度梯度离心法联合提取脐血中单个核细胞.培养7d,采用免疫荧光法和免疫组化法鉴定EPCs.AngⅡ诱导EPCs凋亡,加入AT受体拮抗剂1h后即刻加入AngⅡ.实验分为对照组、AngⅡ组和AngⅡ+AT受体拮抗刺组.24h后检测EPCs凋亡率,KT-PCK法分析各组BimmKNA的表达.结果 一定剂量AngⅡ可诱导EPCs凋亡,通过AT受体拮抗剂的阻断可降低EPCs凋亡率,KT-PCK显示BimmRNA在对照组中低表达,AngⅡ组表达最高,AngⅡ+AT受体拮抗剂组中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其表达变化趋势与EPCs凋亡率变化一致.结论 AngⅡ可诱导EPCs凋亡,BLM参与并促进了EPCs的凋亡.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对大鼠肝脏星状细胞(HSC)表达AngⅡ受体(ATR)及Ⅰ型前胶原mRNA的影响,探讨AngⅡ调控HSC分泌胶原的作用途径.方法 HSC分离培养后,采用细胞免疫技术、原位杂交技术及RT-PCR方法分别测定ATR和Ⅰ型前胶原mRNA表达水平.结果培养激活的HSC表达少量的AT1R蛋白和mRNA,10-6 mol/L AngⅡ刺激后AT1R 蛋白表达水平及mRNA转录水平显著升高,同时亦能促进Ⅰ型前胶原mRNA表达;而体外培养激活的HSC不表达AT2R,AngⅡ作用后亦不能刺激其表达.结论 AngⅡ能够促进激活的大鼠HSC表达AT1R,同时增强Ⅰ型前胶原mRNA表达,由此推测HSC表面AT1R的表达水平可能与胶原分泌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肝星状细胞血管紧张素Ⅱ1型(AT-1)受体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静默对肝星状细胞NF-κB活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HSC-T6细胞系.构建pSilencer/AT-1 α受体siRNA、pSilencer/ACE siRNA质粒,将其转染HSC-T6,予10-6 mol/L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或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干预,设立对照组.凝胶电泳移动抑制实验(EMSA)检测NF-κB DNA结合活性.结果 EMSA显示:AngⅡ可刺激肝星状细胞NF-κB DNA 结合活性增强;pSilencer/AT-1 α受体siRNA 转染细胞后可显著抑制AngⅡ诱导的NF-κB DNA 结合活性增强.pSilencer/ ACE siRNA 转染细胞后可抑制NF-κB DNA 结合活性.结论 AT-1受体、ACE基因静默可抑制肝星状细胞NF-κB 的活性.  相似文献   

11.
<正>经典的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由肝脏合成的血管紧张素原(AGT)、肾脏近球细胞合成的肾素、肺血管床内皮细胞表面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及其受体组成。在众多的血管紧张素家族成员中,AngⅡ的作用最为重要。在循环系统中,AngⅡ可与血管紧张素1型受体(AT1R)及血管紧张素2型受体(AT2R)结合发挥作用,其中AT1R的作用更为广泛和重要。过去认为,RAS为人体内重  相似文献   

12.
肝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肝损伤修复过程引起的肝脏疾病,以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增生和降解失衡导致过度沉积为特征。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是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enin-angiotensin system,RAS)中的主要效应成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AngⅡ及其1型受体(angiotensin receptor 1,AT1R)之间的相互作用在对长期肝脏损伤引起的纤维化中起重要作用,包括促进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HSC)的活化、增殖及收缩,诱导人类活化型HSCs产生活性氧簇(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促进胶原合成及沉积等。本文就AngⅡ及其受体AT1R在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及抗纤维化治疗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对大鼠肝脏星状细胞(HSC)表达AngⅡ受体(ATR)及Ⅰ型前胶原mRNA的影响,探讨AngⅡ调控HSC分泌胶原的作用途径。方法HSC分离培养后,采用细胞免疫技术、原位杂交技术及RT—PCR方法分别测定ATR和Ⅰ型前胶原mRNA表达水平。结果培养激活的HSC表达少量的AT1R蛋白和mRNA,10^-6mol/L AngⅡ刺激后AT1R蛋白表达水平及mRNA转录水平显著升高,同时亦能促进Ⅰ型前胶原mRNA表达;而体外培养激活的HSC不表达AT2R,AngⅡ作用后亦不能刺激其表达。结论AngⅡ能够促进激活的大鼠HSC表达AT1R,同时增强Ⅰ型前胶原mRNA表达,由此推测HSC表面AT1R的表达水平可能与胶原分泌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1-7)[Ang-(1-7)]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大鼠系膜细胞(GMC)增殖与细胞外基质分泌的影响。方法在AngⅡ诱导培养的GMC中,应用Ang-(1-7),通过[^3H]-Thynfidine及[^3H]-Leucine掺入分别测定GMC的DNA、蛋白质合成;结晶紫染色检测细胞数目,观察系膜细胞增殖睛况;放免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Ⅲ型前胶原(pcⅢ)和透明质酸(HA)的含量,观察GMC细胞外基质分泌情况。分别用特异性Ang Ⅱ受体1(AT1)拮抗剂[Sar^1,IIe^8]AngⅡ和AngⅡ受体2(AT2受体)拮抗剂PD123319与Ang-(1-7)共同培养,了解Ang-(1-7)的受体特点。结果Ang-(1-7)呈剂量依赖性抑制AngⅡ诱导GMC的DNA、蛋白质合成及细胞数目增加;Ang-(1-7)/还能呈剂量依赖性减少系膜细胞PcⅢ和HA的分泌。AT1和AT2受体拮抗剂对Ang-(1-7)的上述作用无影响。结论Ang-(1-7)能抑制基础和AngⅡ诱导的GMC增殖与细胞外基质分泌,该作用不通过AT1和AT2受体介导。  相似文献   

15.
血管紧张素Ⅱ和洛沙坦对肝星状细胞生长、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及其1型受体(AT1a)拮抗剂洛沙坦(losartan),对肝星状细胞(HSCs)生长,增殖的影响。方法:(1)分离大鼠HSCs,培养及鉴定;(2)在不同浓度的AngⅡ或losartan作用下,观察HSCs生长情况分别绘制细胞生长曲线,采用MTT法,3H-胸腺嘧啶核苷掺入释放法检测AngⅡ或losartan对HSCs生长,增殖的影响。结果:AngⅡ刺激组在浓度高于10^-9mol/L时,与对照组相比HSCs数量明显增多,DNA含量显著增加(P<0.05),losartan在浓度高于10^-8mol/L时,HSCs数量明显减少,DNA含量显著降低(P<0.05),(losartan AngⅡ)组HSCs数量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AngⅡ可以促使HSCs迅速增殖,其拮抗剂losartan明显抑制HSCs的生长,增殖。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摄入不同剂量53°食用白酒对大鼠收缩压、左心室内压及血管紧张素Ⅱ及其1型受体的影响.方法 成年雄性SD大鼠24只,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随机分为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和正常对照组.低剂量和高剂量分别给予4mL· kg-1·d-1、8mL·kg-1·d-1的53°食用白酒灌胃,对照组给予等体积量生理盐水(4mL·kg-1·d-1)灌胃.灌胃60天后,利用BL-420S生物信号系统测定收缩压和左室内压;光镜、电镜下观察心肌细胞形态;逆转录聚合酶联反应方法检测心肌血管紧张素( AngⅡ)1型受体(AT1) mRNA表达;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血管紧张素Ⅱ含量.结果 ①高剂量组的收缩压、左心室内压与低剂量组、正常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光镜下高剂量组的心肌细胞有部分区域空泡样变性,电镜下可见高剂量组心肌细胞核水肿、部分出现双核仁、线粒体明显肿胀;③各组间血浆血管紧张素Ⅱ含量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高剂量组AT1受体mRNA表达比低剂量组正常对照组降低(P<0.05).结论 摄入高剂量白酒2个月,可致心肌结构发生改变,并引起心肌AT1 mRNA表达降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1-7)[Ang-(1-7)]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大鼠系膜细胞(GMC)细胞外基质分泌的影响。方法在AngⅡ诱导培养的GMC中,应用Ang-(1-7),通过放射免疫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Ⅲ型前胶原(PcⅢ)和透明质酸(HA)的含量,观察GMC细胞外基质分泌情况。分别用非特异性AngⅡ受体拮抗剂[Sar1,Ile8]-AngⅡ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2(AT2受体)拮抗剂PD123319与Ang-(1-7)共同培养,了解Ang-(1-7)的受体特点。结果Ang-(1-7)呈剂量依赖性抑制AngⅡ诱导GMC PcⅢ和HA的分泌,其作用可被[Sar1,Ile8]-AngⅡ抑制,PD123319对Ang-(1-7)的上述作用无影响。结论Ang-(1-7)能抑制基础和AngⅡ诱导的GMC细胞外基质分泌,该作用可部分被非特异性AngⅡ受体拮抗剂[Sar1,Ile8]-AngⅡ抑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与哮喘发生的关系,为哮喘发病机制的研究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复制小鼠哮喘模型,小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坎地沙坦低剂量组及高剂量组,采集小鼠血清,测量血清中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与血管紧张素Ⅰ(AngⅠ)的含量;通过Western blotting和RT-PCR观察RAS中血管紧张素原(AGT)、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血管紧张素Ⅱ 1型受体(AT1R)和2型受体(AT2R)在各组小鼠肺组织中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小鼠血清AngⅡ含量较对照组增高(P<0.05),坎地沙坦组与模型组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各组小鼠血清中AngⅠ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小鼠AT1R和ACE蛋白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坎地沙坦组AT1R表达与模型组比较明显降低(P<0.05),ACE无明显变化(P>0.05)。AT2R蛋白表达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小鼠ACE mRNA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坎地沙坦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小鼠AT1R mRNA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坎地沙坦组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模型组AT2R mRNA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坎地沙坦组较模型组明显增加(P<0.05)。各组AGT mRNA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  结论:在小鼠哮喘发病过程中,RAS活化参与了哮喘的发病过程,并且AT1R拮抗剂坎地沙坦可以逆转ACE、AT1R和AT2R表达的改变。  相似文献   

19.
谭昭 《中国医药导刊》2008,10(6):821-823
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拮抗剂包括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ACEI)和血管紧张素AT1受体阻断剂(angiotensin AT1 receptor blocker,ARB)两类。它们都是治疗高血压的重要药物。ACEI能阻断血管AngⅡ生成,ARB能阻断AngⅡ与AT1受体结合,都能拮抗AngⅡ的致病作用,降低高血压并发挥肾脏保护效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抑制NF-кB活性对SD大鼠系膜细胞血管紧张素Ⅱ 1型受体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分离SD大鼠系膜细胞分为下列3组:正常葡萄糖培养组(5.6 mmol/L D-葡萄糖),高葡萄糖培养组(25 mmol/L),吡咯烷二硫氨基甲酸酯(pyrrolidinedithiocarbamate,PDTC)+高葡萄糖培养组.以电泳迁移率变动分析法(electrophoretic mobility shift assay,EMSA)检测NF-кB活性,RT-PCR方法检测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mRNA表达,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血管紧张素Ⅱ 1型受体蛋白表达,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培养液血管紧张素Ⅱ水平.[结果]NF-кB活性在高葡萄糖培养组(20±7)显著高于正常葡萄糖培养组(8±4,P<0.01)与PDTC+高葡萄糖培养组(8±3,P<0.01),正常葡萄糖培养组与PDTC+高葡萄糖培养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1).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mRNA表达,在高葡萄糖培养组(0.60±0.26)与正常葡萄糖培养组(0.50±0.22)及PDTC+高葡萄糖培养组(0.45±0.23)均无显著性差异;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蛋白质表达,在高葡萄糖培养组(0.54±0.22)与正常葡萄糖培养组(0.37±0.14)及PDTC+高葡萄糖培养组(0.40±0.13)均无显著性差异.培养液血管紧张素Ⅱ水平在高葡萄糖培养组(9.8±2.1)显著高于正常葡萄糖培养组(7.5±1.5,P<0.05),PDTC+高葡萄糖培养组(7.8±1.7,P0.05)与正常葡萄糖培养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高葡萄糖可激活SD大鼠系膜细胞NF-кB,伴随血管紧张素Ⅱ产生增加,但是不影响血管紧张素Ⅱ 1型受体表达;抑制NF-кB活性似乎可降低血管紧张素Ⅱ产生但不影响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