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双胎妊娠系高危妊娠 ,在妊娠期和分娩期并发症较多 ,对母儿双方均可造成严重危害 ,我们通过对 48例双胎妊娠进行回顾性分析 ,旨在探讨新生儿窒息率和产后出血与分娩方式的关系 ,以降低孕期并发症 ,保障母亲安全。临床资料1 一般资料 本文对我院 1995年 1月~ 2 0 0 0年 7月间 48例双胎妊娠进行分析 ,我院同期分娩 4889例 ,双胎妊娠0 98‰ ,孕妇年龄最大 33岁 ,最小 2 2岁 ,平均年龄 2 7 5岁 ,初产妇 39例 ,经产妇 9例。2 孕周与围生儿死亡  48例双胎妊娠中 ,<孕 37周分娩2 8例 ,早产率 5 8% ,≥孕 37周为 2 0例 ,占 42 % ,无过期妊娠。…  相似文献   

2.
双胎妊娠的早产发生率、围产儿死亡率、胎先露异常、手术产、分娩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等均高于单胎妊娠,因此,除积极防治各种并发症外,分娩方式的选择和处理对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提高婴儿生存率亦很重要.本文就2004年1月~2004年12月在我院分娩的双胎妊娠孕妇的资料做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本文就近 7年在我院住院分娩的 73例双胎妊娠的监护进行分析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991年 4月 1日至 1998年 2月 1日在我院住院分娩双胎妊娠共 73例 ,出生围产儿 146例 ,其中采用联合监测的 45例 ,围产儿 90例 ,监测阳性率为 6 9.7% ,新生儿窒息率 7.8% ,采用单一方法监测的 2 8例 ,围产儿 5 6例 ,监测阳性率为 2 1.4% ,新生儿窒息率为 19.6 %。联合监测是指 B超、胎心监护、胎儿心电图等多种监护仪器共同监护。单一监测是指应用联合监护中的 B超或胎心监护。2 结果73例双胎妊娠中 ,低体重儿发生率为 5 2 .9% ,早产儿发生率为 32 .7% …  相似文献   

4.
双胎妊娠分娩方式对新生儿窒息及产后出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芸 《中国妇幼保健》2005,20(15):1942-1943
目的:探讨双胎妊娠分娩方式与新生儿窒息和产后出血的关系。方法:将1995年1月~2004年12月106例双胎妊娠按分娩方式分为阴道分娩组及剖宫产组,分析不同分娩方式对新生儿窒息及产后出血的影响。结果:阴道分娩组新生儿窒息率显著高于剖宫产组(P<0·01),头/头先露及第1胎分娩新生儿窒息率阴道分娩组与剖宫产组无显著差异(P>0·05),非头/头先露及第2胎分娩新生儿窒息率阴道分娩组显著高于剖宫产组(P<0·01);产后出血率阴道分娩组与剖宫产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剖宫产是双胎妊娠非头/头先露分娩的主要手段,可显著降低新生儿窒息率;双胎妊娠产后出血率显著高于单胎妊娠,与分娩方式无关,应积极预防产后出血。  相似文献   

5.
新生儿窒息105例的产科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生儿窒息是产科常见的新生儿危重症 ,也是引起新生儿死亡及远期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发生率与孕期保健和产科质量有极其密切的关系。本文通过对 10 5例新生儿窒息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寻找预防措施 ,以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和围产儿死亡率。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2 0 0 0年 1月~ 2 0 0 1年12月在我院分娩的新生儿总数 12 17例 ,符合新生儿窒息诊断标准者 10 5例 ,发生率 8.62 %。其中轻度窒息 88例 ,重度窒息 17例 ,新生儿窒息死亡 3例 ,占活产新生儿总数的 2 .46‰。1.2 方法 新生儿窒息可由单一或多种因素引起 ,此文采用回…  相似文献   

6.
产前健康教育对分娩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精神心理因素是影响分娩的四因素之一。产前健康教育可以消除孕产妇的恐惧心理 ,能以良好的心态对待分娩 ,积极配合医生 ,对分娩有益。现就我院 2 0 0 0年 8~ 12月及 2 0 0 1年8~ 12月住院自然分娩的 82例初产妇的总产程、产后出血发生率及新生儿窒息率做一比较并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82例均选自我院住院分娩智力正常足月妊娠的产妇。其中 2 0 0 0年 8~ 12月 ,38例 ,年龄 2 0~ 2 5岁 (平均 2 2 5岁 )。2 0 0 1年 8~ 12月 ,4 4例 ,年龄 2 1~ 2 6岁 (平均 2 3 5岁 )。 82例均单胎头位经阴道自然分娩 ,无妊娠合并…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双胎妊娠的分娩方式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 将1998年1月~2005年12月104例双胎妊娠产妇按分娩方式分为阴道分娩组及剖宫产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两组的孕周、产后出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组新生儿体重显著高于阴道分娩组(P<0.01),两组第1胎儿分娩新生儿窒息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第2胎儿分娩新生儿窒息率剖宫产组显著低于阴道分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正确选择双胎妊娠的分娩方式,将有助于降低剖宫产率及新生儿窒息率.  相似文献   

8.
372例双胎妊娠分娩产妇临床统计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彭庆云 《中国医院统计》2007,14(1):51-52,55
目的 了解双胎妊娠并发症及妊娠结局。方法 对1996-2005年10年中372例双胎妊娠与同期单胎妊娠24110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双胎妊娠占1.52%,双胎妊娠产妇的早产、胎儿异常、妊娠高血压综合征高于单胎妊娠;围产儿并发症中新生儿死亡、低体重儿、新生儿窒息高于单胎妊娠的围产儿;第2胎围产儿病死率高;双胎妊娠分娩方式手术率高。结论 加强双胎围产期监护,掌握好两胎儿分娩间隔时间,选择适当的分娩方式,对降低母体并发症及双胎围产儿病死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新生儿窒息对新生儿危害性大,近远期并发症较多。为了探讨预防措施,现将我院1993年1月至1995年10月的168例新生儿窒息进行回顾性分析。1临床资料1.1病例选自1993年1月至1995年10月在我院分娩的新生儿共4080例为分析对象,其中发生新生儿窒息168例,发生率为4.1%。168例中新生儿轻度窒息142例,占新生儿总数的3.4%,重度窒息26例,占0.6%。1.2新生儿窒息的诊断标准常规于新生儿出生后1min、5min后各进行一次Apgar评分,0~3分为重度窒息,4~7分为轻度窒息,≥8分为正常。1.3新生儿窒息的产科因素168例新生儿窒息中,发生胎儿宫…  相似文献   

10.
1995年3月至1995年12月新生儿窒息96例复苏抢救,发现环境温度与复苏转归有关。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环境温度25℃以上分娩58例。男30例,女28例;其中早产9例,双胎7例;轻度窒息44例,重度窒息14例。环境温度25℃以下分娩32例。男18例,女14例;早产3例,双胎4例;轻度窒息25例,重度窒息7例。  相似文献   

11.
洪梅 《中国妇幼保健》2004,19(7):102-103
目的 :探讨双胎妊娠的并发症及妊娠结局。方法 :对双胎妊娠 116例做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单胎妊娠 12 0例做比较。结果 :双胎妊娠的妊高征、贫血、胎膜早破和早产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单胎妊娠 ,新生儿体重显著低于单胎妊娠 ,新生儿窒息率及围生儿死亡率均高于单胎妊娠 ,双胎妊娠的分娩方式以剖宫分娩为主。结论 :双胎妊娠的产前监护及并发症的积极预防和治疗 ,分娩方式的正确选择对于改善双胎妊娠的预后和降低双胎妊娠的围生儿死亡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36例子痫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莹 《中国妇幼保健》2003,18(7):416-417
目的 :探讨子痫的预防、终止妊娠时机、方式及对母婴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 36例子痫孕产妇临床资料。结果 :1 991年 1月~ 2 0 0 0年 1 2月总分娩人数为 1 0 0 57例 ,收治子痫患者 36例 ,发生率为 0 .36% ,年龄为 2 3~ 40岁 ,平均 2 5.1岁 ,初产妇占 94.44% ,经产妇占 5.56% ,发生孕周为 35~ 40 w,其中大于 37w者占 75.0 0 % ,随着孕周的增加其发病率也逐渐增高。分娩方式 :剖宫产 30例 ,占 83.33% ,围产儿共 38例 (单胎 34例 ,双胎 2例 ) ,新生儿窒息率为 34.2 1 % ,其中剖宫产新生儿窒息率明显低于阴道产。本组未做产前检查者及不定期检查者占 77.78%。结论 :预防为主 ,重视产前检查 ,提高产前检查质量 ,及时治疗妊高征 ,对于子痫患者迅速终止妊娠是极为重要的手段 ,终止妊娠的方式首选剖宫产  相似文献   

13.
曹玉兰  贾金平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10):1344-1345
目的:探讨双胎妊娠的分娩方式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将1996年1月~2004年12月96例双胎妊娠产妇按分娩方式分阴道分娩组及剖宫产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两组的分娩方式与分娩孕周有明显关系(P<0.01);产后出血率与分娩方式无关(P>0.05);剖宫产组新生儿体重≥2 500 g者显著高于阴道分娩组(P<0.01);两组第1胎新生儿窒息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而第2胎新生儿窒息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正确选择双胎妊娠分娩方式,将有助于降低新生儿窒息率。  相似文献   

14.
双胎妊娠的分娩方式与新生儿窒息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双胎妊娠的分娩方式与新生儿窒息的关系。方法:将1996年1月~2004年6月91例双胎妊娠产妇按分娩方式分为阴道分娩组及剖宫产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组的孕周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剖宫产组新生儿体重显著高于阴道分娩组(P<0.01),两组第1个胎儿新生儿窒息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第2个胎儿新生儿窒息率剖宫产组显著低于阴道分娩组(P<0.05)。结论:正确选择双胎妊娠分娩方式可降低剖宫产率及新生儿窒息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双胎妊娠的分娩方式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将1998年1月~2005年12月104例双胎妊娠产妇按分娩方式分为阴道分娩组及剖宫产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组的孕周、产后出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组新生儿体重显著高于阴道分娩组(P<0.01),两组第1胎儿分娩新生儿窒息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第2胎儿分娩新生儿窒息率剖宫产组显著低于阴道分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确选择双胎妊娠的分娩方式,将有助于降低剖宫产率及新生儿窒息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双胎妊娠分娩方式及分娩顺序对新生儿窒息发生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分娩的2035例产妇及4070例双胎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将产妇和双胎新生儿按分娩方式分为阴道分娩组(97例,194例)与剖宫产组(1938例,3876例),分析分娩方式及分娩顺序对双胎新生儿窒息的影响.结果 在2035例产妇中,平均年龄(31.83±4.44)岁,平均分娩孕周(35.23±2.19)周;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2327.84±486.11)g,双胎之大平均出生体重(2248.64±484.03)g,双胎之小平均出生体重(2307.03±478.42)g.阴道分娩组新生儿胎龄和出生体重均显著低于剖宫产组(t值分别为4.464、7.007),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显著高于剖宫产组(χ2=15.7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分娩组产妇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子痫或子痫前期、胎儿宫内窘迫、胎膜早破、胎盘异常的发生率与剖宫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9.448、11.683、5.681、13.858、6.780,P<0.05).在4070例双胎新生儿中发生窒息211例,窒息率占5.18%.在调整双胎新生儿胎龄、出生体重及产妇妊娠期合并症等混杂因素后,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双胎新生儿经阴道分娩的窒息风险高于经剖宫产分娩(OR=1.734,95%C I:1.051~2.861,P<0.05).结论 阴道分娩比剖宫产分娩的双胎新生儿窒息风险可能性高,临床需充分做好新生儿复苏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17.
新生儿窒息是围产儿死亡和儿童神经系统发育异常的重要因素,分析窒息发生的相关因素,在整个围产期给予足够重视,对提高围产期保健质量,优生优育,减少新生儿宫内窒息和生后窒息的发生有着重要意义。现将本院1995年1月~1996年12月新生儿窒息226例分析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1995年1月~1996年12月,我院共出生新生儿2756人,其中新生儿窒息226例,窒息发生率8.2%,轻度窒息120例,重度窒息106例。2.诊断标准:出生1、5、10分钟3次Apgar评分有1次≤7分,诊断为新生儿窒息,4~7分为轻度窒息,≤3分为重度窒息。  相似文献   

18.
新生儿窒息是产科临床中常见的新生儿疾患 ,也是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为探讨新生儿窒息发生的相关因素 ,寻找预防措施 ,本文通过对我院 2 0 0 0~ 2 0 0 2年分娩的新生儿窒息 132例进行分析 ,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1 诊断标准 :采用阿氏评分法 (Apgarscore)来确定窒息程度。生后一分钟评分为 4~ 7分为新生儿轻度窒息 ,0~ 3分为新生儿重度窒息[1] 。2 我院 2 0 0 0~ 2 0 0 2年住院分娩新生儿共 15 5 6例 (除外畸形儿 ) ,发生新生儿窒息 132例 ,发生率 8 4 8%。结 果1 本院 132例窒息新生儿的产科因素 ,见表 1。表 1 新生儿窒…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双胎妊娠不同分娩方式结局的比较。方法:分析109例双胎妊娠及11809例单胎妊娠围生儿情况。结果:1双胎的胎位异常、胎儿窘迫、早产儿发生率及围生儿死亡率明显高于单胎。2经阴道分娩的双胎妊娠的新生儿窒息率明显高于剖宫产。结论:孕34周后在促进胎肺成熟的基础上放宽剖宫产的指征,有利于改善双胎妊娠的围生儿状况及预后。  相似文献   

20.
窒息新生儿引起的缺氧缺血性脑病是围产期儿科神经系统常见的并发症 ,我们将围产期缺氧的 10 0例新生儿在如何加强早期预防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对象  1999年 3月 15日~ 2 0 0 0年12月 3 1日在我院分娩有围产期窒息的新生儿 10 0例作为观察对象 ,进行早期干预。对照组为 10 0例未进行早期干预的围产期缺氧的新生儿。观察组 10 0例中男 64例 ,女 3 6例 ;胎龄 3 5~ 3 7周 4例 ,3 8~ 41周 91例 ;体重 2 10 0克~ 2 5 0 0克 7例 ,2 60 0克~ 410 0克 93例 ;APGAR评分 :轻度窒息 4~ 7分 5 5例 ,重度窒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