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对1973年1月~1987年12月治疗的408例Ⅰ或ⅡA期原发性宫颈癌患者病历做回顾性分析。408例除65例初次治疗选择放疗及6例微小浸润癌外,其余337例为手术初次治疗或先行手术探查后行放射治疗。其中鳞癌273例(81%),腺癌64例(19%)。手术方式包括: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剖腹探查术、手术探查分期及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术中取盆腔  相似文献   

2.
卵巢癌有很高的淋巴结转移率 ,腹主动脉旁和盆腔淋巴结几乎有同等的机会。在恶性生殖细胞肿瘤 ,更趋向有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 ,甚至在盆腹腔外观完全正常的情况 ,亦会有 30 %左右的腹主动脉旁淋巴结阳性率 ,即所谓“悄悄地转移”(silentmetastasis)。通常在卵巢癌的肿瘤细胞减灭术时 ,腹主动脉淋巴结切除做到腹主动脉分叉 (分为左右髂总动脉 )处上 3~ 4cm ,相当于肠系膜下动脉 ,如图 1之a水平。图 1 腹主动脉淋巴结切除范围如果淋巴结转移瘤在此以上水平 ,则清除手术可达图1之b高度 ,手术难度也便明显增加了。若达到…  相似文献   

3.
一般子宫颈癌和体癌的进展期分类多采用国际临床分期分类法(FIGO),并据此决定治疗方针。但 FIGO 分类所反应的癌扩散程度实际上并不完全正确。Nelson(1970)等报告13例Ⅱ_b期至Ⅲ期宫颈癌中7例在治疗前已发现主动脉旁淋巴结(PAN)转移。这很重要,因如有 PAN  相似文献   

4.
患者25岁,未婚。因腹胀6个月,发现下腹包块10天,于1993年5月13日入院。入院前6个月自觉下腹胀,无腹痛,食欲无明显改变,未就医。入院前10天,自己扪及下腹部“包块”就诊。临床查体:一般情况尚可,心、肺正常,肝、脾未扪及。妇科检查:子宫前位,大...  相似文献   

5.
宫颈癌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的照射问题尚有争论。作者从1975~1984年对29例高危而未作淋巴结切除分期的宫颈癌作主动脉旁淋巴结照射研究,并作为整体放疗中的一部分。22例作淋巴造影,凡淋巴结有充盈缺损、完全破坏或淋巴管梗阻者为异常,否则为正常。25例未行手术,4例作开腹探查。20例因淋巴造影异常,另9例因肿瘤巨大且分化程度为中度或差而照射主动脉旁。这些病例均预计至少有主动脉旁淋巴结微小转移。照射方法:用10MV光子线,25例以前后、后前野,3例用4野,1例用旋转技术照射主动脉旁淋巴结,野上界延伸至T_(11~12)间隙(10例)、或T_(12)~L_1间隙(19例)。21例同时包括主动脉旁与盆部,8例则分开照射。主动脉旁野每次1.5~1.8Gy,总量42~50Gy,宫颈(A点)与盆部淋巴结  相似文献   

6.
子宫内膜癌是妇科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逐年上升。淋巴结转移为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主要转移途径,其中盆腔淋巴结转移较为常见,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较为少见。但存在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的患者预后相对较差。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情况可以通过术前、术中相关方法进行预测。预测子宫内膜癌患者是否存在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方法的研究近年来发展迅速,但目前尚无预测方法的统一标准。综合分析患者的病理、血清学和影像学检查方法对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对指导临床决策,避免不必要的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减少不良反应,降低手术费用以及选择合适的术后辅助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子宫内膜癌是妇科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逐年上升。淋巴结转移为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主要转移途径,其中盆腔淋巴结转移较为常见,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较为少见。但存在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的患者预后相对较差。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情况可以通过术前、术中相关方法进行预测。预测子宫内膜癌患者是否存在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方法的研究近年来发展迅速,但目前尚无预测方法的统一标准。综合分析患者的病理、血清学和影像学检查方法对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对指导临床决策,避免不必要的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减少不良反应,降低手术费用以及选择合适的术后辅助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在临床上局限于子宫的子宫内膜癌的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率及用两种治疗方案治疗后的生存情况,109例患者施子宫全切、双附件切除及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其中5例因淋巴结固定仅行主动脉旁淋巴结活检。两种治疗方案为:①盆腔放疗;5040cGy)加孕激素治疗;②盆腔放疗(5040cGy)加主动脉旁放疗(4500cGy)。 109例患者中临床Ⅰ期89例,Ⅱ期20例。组织学3级29例,深肌层浸润31例。主动脉旁淋巴浸润19例(17.4%)。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与组织分级及深肌层浸润有密切关系。在19例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者中14例(68.4%)为深肌层浸润。组织学1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癌(EC)患者腹主动脉旁淋巴结(PALN)转移的相关临床病理因素。方法:回顾分析159例E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探讨PALN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肌层浸润(OR=2.094,95%CI为1.173~4.095,P=0.046)、分化程度(OR=6.662,95%CI为3.864~10.164,P0.001)及髂外淋巴结转移(OR=5.428,95%CI为2.759~8.854,P0.001)是子宫内膜癌PALN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临床上对于子宫内膜癌患者,应重视肌层浸润、分化程度及髂外淋巴结转移等因素,以对PALN转移进行合理评估。  相似文献   

10.
晚期卵巢癌盆腔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与生存率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期卵巢癌约50%~70%有淋巴结转移,但其对预后的影响尚不清楚。为分析晚期卵巢癌患者淋巴结受侵对预后的影响,对首次组织学诊断证实为浸润性的上皮性卵巢癌,FICA3分期Ⅲ~Ⅳ期,年龄<75岁,按照美国东部地区肿瘤协作组的病人体力状况评分为0,1或2,无其他恶性肿瘤病史及心脏病史,既往无化疗、放疗史的456例卵巢癌患者进行随机临床研究,对Ⅲ~Ⅳ期卵巢癌患者行选择性盆腔和/或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及肿瘤细胞减灭术后,再给以顺铂为基础的联合化疗两种方案进行比较分析。患者均按标准方式行肿瘤细胞减灭术,术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妇科恶性肿瘤,尤其在子宫颈癌治疗腹主动脉旁淋巴结(下简称腹结)的意义受到重视。我们自1980年8月以来,按常规进行腹结放疗,本文将对照比较行腹结放疗的病例,和未行腹结放疗病例的效果进行分析。其目的在于阐明腹结放疗的意义,以明确今后在宫颈癌治疗上腹结放疗的适应标准。  相似文献   

12.
腹主动脉旁淋巴结(PALN)转移是影响宫颈癌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2015年宫颈癌治疗指南中提及部分早期宫颈癌可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取样术,部分中晚期宫颈癌可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PAL)。然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范围及其临床价值的评判等相关问题,国内外专家尚无统一意见,仍存较多争议。现对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应用于宫颈癌治疗中的争议问题做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3.
宫颈癌的转移以淋巴转移常见,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可明显影响预后。在宫颈癌的治疗中,对腹主动脉旁淋巴结的评估尤为重要。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作为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评估的金标准,目前已成为研究热点。综合分析近年关于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相关文献,发现其仍存不同方面的争议。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的临床价值仍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范围。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6年7月辽宁省肿瘤医院收治的子宫内膜癌患者149例。分为两组:研究组(高位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共36例,对照组(低位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共113例。对两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总结,分析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率、手术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结果研究组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率为11.1%,高位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率为5.6%;对照组低位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率为8.8%,其中孤立性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3例,转移率2.7%。手术时间研究组[(205±58)min]长于对照组[(175±37)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情况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淋巴囊肿、淋巴脓肿、下肢静脉血栓、肠梗阻、神经损伤、乳糜漏、二次手术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内膜癌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时不应该忽视肾血管水平淋巴结。  相似文献   

15.
晚期妇科恶性肿瘤常累及主动脉旁淋巴结。其Ⅱ期宫颈癌为5%~22%,Ⅲ期为20%~46%;低分化宫内膜癌为17%,有深肌层浸润者为28%。应用术中电子束放射治疗(IOEBRT)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灶,可给予局部肿瘤较高的剂量,而对周围重要组织结构无影响。 对16例已明确或可疑有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行IOEBRT,其中,8例为首次治疗;8例为肿瘤在主动脉旁区复发,IOEBRT剂量和电子束能量根据肿瘤体积而定,肿瘤越大,需要电能越高。  相似文献   

16.
系统性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普遍用于原发妇科肿瘤及复发肿瘤分期和治疗。对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相关影响、术后恢复时间及生活质量进行评价。为比较行系统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PALN)与只行盆腔淋巴结切除术(PLN)术后患者出现胃肠道症状的情况,前瞻性对51例行系统开腹式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进行研究(切除主动脉旁淋巴结数量≥10个)。  相似文献   

17.
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严重危害女性生命健康.以往宫颈癌采用临床分期,2018年FIGO发布了全新的宫颈癌分期标准,首次将淋巴转移纳入分期,而且其诊断既可通过影像学也可依据手术病理.有关临床早期患者实施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的指征以及是否改善预后,局部晚期宫颈癌应用影像或手术方式确诊淋巴转移的优劣以及淋巴结...  相似文献   

18.
为评价病理证实的腹主动脉旁淋巴结(PAN)转移的宫颈癌患者扩大野放疗(ERT)联合5-氟尿嘧啶(5-Fu)和顺铂(DDP)化疗的可行性,确定无瘤生存率、总生存率和复发部位,1992年1月~1993年11月,对病理证实PAN转移的宫颈癌患者95例进行研究,其中可评估病例86例,Ⅰ期14例,Ⅱ期40例,Ⅲ期27例,ⅣA期5例。宫颈肿瘤≥4cm占75.5%。87.2%为鳞状细胞癌。70例术前行腹盆腔CT检查,其中33例存在PAN肿大。若影像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上皮性卵巢癌患者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除术与其生存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卵巢癌肿瘤细胞减灭术的80例患者,将其中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PAN)+盆腔淋巴结(PLN)清除术分为A组(30例),仅行PLN清除术者分为B组(50例),分析PAN清除与患者生存预后的相关性。结果:行卵巢肿瘤细胞减灭术的80例患者中,32例(40.0%)发生淋巴结转移。A组中19例发生淋巴结转移,其中仅PAN阳性7例,仅PLN阳性3例,PAN和PLN均阳性9例;B组中13例发生PLN转移。A与B组患者的淋巴结转移与临床分期、肿瘤细胞分化程度和组织学类型显著相关(P0.05)。A组中淋巴结转移部位以PAN最多16例,其余依次为髂内、闭孔、髂总、腹股沟及髂外淋巴结。A组患者的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77.9%和46.7%,均高于B组(69.0%和39.2%),但无显著差异(P0.05)。A与B组患者中转移至PLN者的3年生存率分别是68.5%和41.4%,5年生存率是49.7%和26.4%,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44)。A组患者中淋巴结阳性与阴性患者3年生存率分别为43.5%和72.7%,5年生存率是27.2%和58.5%,差异显著(P=0.048)。Cox模型单因素分析提示,淋巴结状态对患者的生存率有影响(P0.01),而且是死亡风险因素。结论:腹主动脉旁淋巴结的清除对改善卵巢癌患者预后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子宫内膜癌盆腔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的必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分析子宫内膜癌腹膜后淋巴结(RLN)转移与临床、病理危险因素间的关系,阐明宫内膜癌RLN转移存在与否对患者生存率的影响,1988年4月~1995年12月,手术治疗原发性宫内膜癌110例,对其中63例(57.3%)进行系统的盆腔淋巴结(PLN)和腹主动脉旁(PAN)切除、根治性子宫全切、双侧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