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肿瘤新生血管在肿瘤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临床医生常根据肿瘤大小、淋巴结状态、多倍体数量以及S期比例等来决定乳癌术后是否进行化疗,然而目前还没有一项指标或联合指标能可靠地预测乳癌术后的转归[1].近年发现肿瘤血管密度有可能较精确地预测肿瘤的转移趋势,是乳癌预后既独立而又可靠的一个指标,对乳癌术后的治疗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就这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肿瘤新生血管形成在胃瘤预后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外科杂志》1998,36(5):307-309,I057
  相似文献   

3.
血管新生与肿瘤休眠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肿瘤出现后,转移灶可在几个月到几年内不迅速生长,这种休眠状态与血管新生的负调节有关。  相似文献   

4.
肿瘤新生血管形成在胃癌预后中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Tao H  Lin Y  Yin H  Wang R 《中华外科杂志》1998,36(5):0-9, 57
目的探讨肿瘤新生血管形成在胃癌进展中的作用。方法利用抗人因子Ⅷ相关抗原(F-ⅧRAg)抗体的免疫组织化学LSAB法,对131例胃癌患者手术切除标本中微血管进行定量。计数200×视野下5个最高血管密度区的微血管数(MVC),取其均数,分析MVC与不同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MVC随TNM分期而增加(P<0.01)。MVC与癌组织浸润的深度(P<0.05)、淋巴结转移(P<0.01)和远处转移(P<0.05)有关。高MVC组(MVC≥16)根治术的复发率(58.4%)明显高于低MVC组(MVC<16)的复发率(29.7%)(P<0.05),高MVC患者预后较低MVC者差(P<0.05),5年生存率可通过P=e1.6231-0.1036·MVC1+e1.6231-0.1036·MVC进行估算。多因素分析表明,MVC是胃癌的一个独立预后因子。结论胃癌组织内的MVC是预测肿瘤恶性行为的一个有用指标,可用于识别有高危复发和不良预后的病例  相似文献   

5.
肿瘤的血管新生(Angiogenesis,AG)是指源于已经存在的毛细血管和毛细血管后微静脉的新毛细血管性血管生长,是肿瘤细胞诱导的毛细血管形成和肿瘤中血液循环建立的复杂过程。泌尿系统恶性肿瘤如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一样,其生长和转移也必须依赖于新生血管的生成〔1,2〕。因此,进行泌尿系统肿瘤的AG研究,将可能为更好地了解肿瘤的生物学特性,更准确地评价肿瘤的预后,并为探索肿瘤的抗AG治疗提供有益的启示。1 肿瘤AG的细胞生物学基础〔1~3〕肿瘤AG是一个多步骤、多环节过程,涉及到内皮细胞(Endot…  相似文献   

6.
肿瘤新生血管形成对无转移大肠癌预后判断的价值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肿瘤新生血管形成在无转移大肠癌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鼠抗人第八因子相关抗原单克隆抗体的免疫组织化学ABC法 ,对 5 8例无转移大肠癌手术切除标本中微血管进行定量检测。计数 2 0 0倍视野下 3个最高血管密度区的微血管数 (MVC) ,取其均数。结果MVC与无转移大肠癌术后复发 (P <0 0 5 )及肝转移 (P <0 0 1)有关 ,当MVC值大于 2 1时 ,发生肝转移及局部复发的风险极大 ;MVC与患者预后 (P <0 0 1)有关 ,当MVC值大于 11时 ,5年内死亡的风险显著增加 ,MVC值大于 2 1时 ,所有患者 5年内死亡。结论大肠癌组织内的MVC在无转移大肠癌术后局部复发、肝转移及预后判断中具有重大意义 ,可用于识别有高危复发转移和不良预后的病例  相似文献   

7.
肿瘤新生血管产生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新生血管与肿瘤的产生、发展和转移关系密切,控制血管形成是抑制肿瘤生长和治疗肿瘤的重要途径。本文主要介绍了肿瘤新生血管的产生机制即新生血管开关的平衡假说,有关新生血管诱生剂的信号传导以及受体,配体在血管形成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血管新生是肿瘤生长转移的必要条件,膀胱肿瘤的血管新生与其预后有一定的关系,本文就抗膀胱肿瘤血管新生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肿瘤内血管生成与胃癌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用抗FⅧ因子多克隆抗体对56例进展期胃癌内的血管进行标记分析,并用Cox模型对瘤内血管密度影响预后的几个临床病理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瘤内血管密度淋巴结转移组(32.01±2.32)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20.36±1.87,P〈0.01),瘤内血管密度与胃癌术后5年生存率呈明显负相关(P〈0.005)。结论 瘤  相似文献   

10.
抗肿瘤新生血管形成治疗实体肿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抗肿瘤新生血管形成治疗实体肿瘤的可行性。方法:对近5年的国内,外有关文献进行综述。结果:实体肿瘤的生长,发展,转移及预后好坏均与肿瘤新生血管形成密切相关,体外及动物实验表明,抑制,阻断肿瘤新生血管形成后可以抑制肿瘤的生长及转移。结论:抗肿瘤新生血管形成将成为治疗实体肿瘤的一个有希望的新策略。  相似文献   

11.
原发肿瘤出现后,转移灶可在几个月到几年内不迅速生长,这种休眠状态与血管新生的负调节有关。  相似文献   

12.
综述新生血管与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关系及NSCLC中新生血管生成调控的研究现状。近几年研究表明,在NSCLC中存在活跃的血管生成,肺癌中微血管密度(microvascular density,MVD)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独立判断患者预后的指标。肺癌新生血管形成是涉及多因素的复杂过程,各种血管生成的相关因素都是通过直接或间接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来诱导血管生成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um growth factor,VEGF)是目前发现的最重要的刺激微血管生长因子,多种因素可调节VEGF的生成。  相似文献   

13.
肿瘤的生长转移依赖于血管新生,中医古籍记载有“行气通脉”“补气活咀”“脉者皿之府”等理论,为中药调节肿瘤血管新生提供了理论依据,中药调节肿瘤血管新生已经成为防治肿瘤复发转移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14.
血管新生是肿瘤生长转移的必要条件 ,膀胱肿瘤的血管新生与其预后有一定的关系 ,本文就抗膀胱肿瘤血管新生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乳腺良、恶性肿瘤中微血管密度 (microvesseldensity,MVD)和VEGF(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表达情况 ,评价MVD及VEGF与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对预后判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 :1989~ 1991年间于我院住院经手术治疗 ,病理证实为乳腺癌的女性患者 74例 ,年龄 33~ 6 4岁 ,平均 47岁 ;腋淋巴结阴性者 31例 ,阳性 43例 ;肿瘤最大径≤ 5cm者43例 ,>5cm者 31例 ;组织学分级Ⅰ级 10例 ,Ⅱ级 12例 ,Ⅲ级 5 2例 ;雌激…  相似文献   

16.
17.
18.
血管形成与肿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肿瘤血管形成在实体肿瘤的发生、发展、转移及预后中起着重要作用,对指导治疗也有深远的影响,文中综述了肿瘤血管形成的研究简史、血管形成的机理、肿瘤血管的特点、血管形成在肿瘤生长、预后、转移中的作用,以及在泌尿系肿瘤中的作用,血管形成可作为一个重要的判断预后的指标;针对抗血管形成药物的研制更具有光明的前景  相似文献   

19.
血管生成是肿瘤生物学特性之一,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血管生成诱导因子与生成抑制因子的失衡是血管生成的主要原因,近年来关于血管生成调控因子的研究较多,本文就有关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血管生成是肿瘤生物学特性之一 ,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血管生成诱导因子与生成抑制因子的失衡是血管生成的主要原因 ,近年来关于血管生成调控因子的研究较多 ,本文就有关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