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COPD患者BM I与肺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门诊及住院COPD稳定期患者78例[男55例,女23例,平均(64.46±7.63)岁]。健康对照33例[男18例,女15例,平均(67.60±9.18)岁]。使用Sensor Vax 22,Holland肺功能仪行肺功能检查,两组均空腹抽取静脉血检测血糖、血脂、总蛋白、球蛋白、白蛋白。结果BM I分别与FEV1/FVC(Pearson相关系数r=0.398,P=0.007)、FEV1%Pred(Pearson相关系数r=0.495,p=0.001)显著相关。结论改善COPD患者营养状况,有利于COPD患者改善肺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您来信提出的有关第一秒用力呼吸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诊断中价值的问题很重要。肺功能检测是诊断COPD最重要的客观指标。COPD患者的肺功能异常属于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其特点就是在FEV1降低的同时,伴有FEV1/FVC减小。COPD患者由于气道阻塞,气流受限,在用力最大呼气的第一秒时段内所能呼出的气体容积明显减少,也就是FEV1明显减少。然而,尽管患者因气流受限,在每个单位时段内所能呼出的气体容积明显减少,但他们可以通过延长呼气时间,比较缓慢地将较多的气体呼出体外,  相似文献   

3.
<正>肺脏是糖尿病攻击的靶器官之一,糖尿病引起的肺损害主要为限制性通气障碍和弥散功能障碍。本文研究糖尿病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的影响。1资料及方法1.1研究对象2011年1月至2012年10月在我院肺功能室行肺功能测定的住院患者中选取糖尿病合并COPD患者30例,其中男19例,女11例,病程0.5~30〔平均(10.05±9.6)〕年,  相似文献   

4.
步行试验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水平的一种常见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近年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我国COPD患病率超过9%。活动后憋气是COPD患者的最主要症状之一,导致患者的活动能力受限,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评估活动能力有助于了解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预测预后。临床医生往往习惯于依靠问诊评价患者活动能力,但这种主观评定方法的影响因素较多,比较粗糙,可靠性差。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倾向于应用运动试验客观评价患者的活动能力。目前有多种形式的运动试验可供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静态肺功能和弥散功能对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2-04~12中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稳定期COPD患者26例,进行症状限制性最大运动负荷观察(SLME)。运动前测量患者静态肺功能[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 )、努力肺活量(FVC)、肺活量(VC) ]和弥散功能[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 ];运动时代谢车测量患者呼吸困难指数(DI)和千克体重耗氧量(V·2 /kg)的变化;BorgScales(BS)被用于判定患者运动时呼吸困难的程度。结果 V·O2max/kg与诸变量的多元回归分析结果:V·O2max/kg=15. 37×DLCO% 28 .11×FEV1 /VC-7. 56×G。结论 静态肺功能和弥散功能障碍是导致COPD患者运动能力下降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徐桂兰  高荔 《山东医药》2007,47(22):89-89
2003年1月~2004年11月,我院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配合呼吸训练,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为规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药物治疗,提高其治疗效果,2005年5~11月.笔者对枣庄市COPD患者药物使用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调查。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呼吸操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肺功能及血气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8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逐渐加重的呼吸困难,影响工作学习和生活质量。本文通过呼吸操锻炼后肺功能和血气的变化,探讨呼吸操对COPD患者康复的作用,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60例患者均为2002年~2004年我院住院病人符合COPD诊断标准,随机分成锻炼组30例,男25例,女5例,年龄52~78岁,对照组30例,其中男22例,女8例,年龄56~73岁。两组身高、体重等一般情况相似,所有患者在急性发作期均有不同程度的低氧血症或高碳酸血症。对照组仅作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做呼吸操。1.2呼吸操方法:(1)缩唇呼吸法:患者闭嘴经鼻吸气,缩…  相似文献   

9.
最大用力呼气及其衍生指标是最常用的肺功能测定指标。但它需要患者的理解和配合。对危重患者、儿童则不能进行。而潮气呼吸只需平静呼吸 ,同样能反映肺的容量、通气、阻力和顺应性等变化。为了探讨潮气呼吸测定的临床意义 ,我们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患者潮气呼吸流量 容表 1  常规肺功能和潮气呼吸肺功能检测主要指标的比较 ( x±s)组别例数 常规肺功能TLC占预计值 %RV占预计值 % FEV1 /FVC(% )FEV1 占预计值 %正常组 12 93± 892± 1683± 7 97± 9COPD组 3 810 4± 1612 2± 3 164± 12 69± 2 0P值 <0 …  相似文献   

10.
<正>现有的药物治疗并不能缓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长期下降的趋势〔1〕。而合理运动可以提高老年人心肺功能,进而减少COPD对肺功能的影响。本文探讨太极拳在改善COPD患者肺功能、血氧饱和度(SaO2)方面起到的作用。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82012年未从事过太极拳运动的COPD稳定期患者112例,均符合COPD全球倡议(GOLD)制定的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 探讨COPD患者深吸气量等肺功能指标与生命质量的关系.方法 2006年1月至2007年3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门诊的COPD稳定期患者62例,其中男55例,女7例;年龄43~79岁,平均年龄(66±8)岁.均进行肺容量、肺通气功能和小气道功能检查,并经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评分,采用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SGRQ的分值与总分、SGRQ评分与肺功能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62例COPD稳定期患者的SGRQ总分为(43±17)分,其中呼吸症状分值为(54±23)分,活动受限分值为(54±19)分,疾病影响分值为(33±20)分;肺功能检查结果中FEV_1占预计值%为(43±13)%,FEV_1/FVC为(52±11)%,残气量占预计值%为(194±50)%,残气量/肺总量为(166±31)%,深吸气量占预计值%为(74±21)%.深吸气量占预计值%、残气量占预计值%、残气量/肺总量、FEV,占预计值%、FEV./FVC、呼气峰流量、用力呼出50%肺活量时呼气流量(FEF_(50%))、用力呼出25%肺活量时呼气流量(FE_(25%))和最大呼气中段流量(MMEF)与SGRQ总分均呈负相关,其中通气功能指标的相关系数为-0.336~-0.479,小气道功能指标的相关系数为-0.368~-0.411,而深吸气量占预计值%和SGRQ的3个能区分值和总分相关性最好,相关系数为-0.418~-0.521,均P<0.05.SGRQ的3个能区分值中呼吸症状和肺功能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肺功能检查中肺容量测定、肺通气功能和小气道功能均与COPD患者的生命质量相关,深吸气量占预计值%和FEV_1占预计值%应联合作为临床评价COPD患者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呼吸衰竭患者应用呼出气二氧化碳分压(PCO2)监测估算动脉血PCO2(PaCO2)的方法,为无创动态监测COPD呼吸衰竭患者的PaCO2提供方法学依据.方法 30例COPD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部分患者联用BiPAP呼吸机鼻(面)罩双水平正压辅助通气,疗程为5~7d,治疗前后均采用平静呼气法和延长呼气法记录呼出气PCO2曲线图.结果 患者治疗前平静呼吸呼气末PCO2[PETCO2(Q)]为(50.72±8.93)mm Hg(1mm Hg=0.133 kPa),延长呼气第5s末PCO2[(PETCO2(P)]为(70.35±8.91)mm Hg,PaCO2为(71.25±9.08)mm Hg.治疗前PETCO2(Q)显著低于PaCO2(F=38.73,P<0.01),PETCO2(P)与PaCO2基本一致(P>0.05),PETCO2(P)基本能反映PaCO2;治疗后复查的结果与治疗前类似.治疗前和治疗后PETCO2(P)和PaCO2均呈正相关(r=0.96和r=0.97,P<0.01).治疗前,根据从呼气开始到PCO2与PaCO2相等的时间(TABG)呼气时间,从平静呼气二氧化碳-时间拟合曲线公式求得PCO2(C)为(71.78±9.04)mm Hg,与PaC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复查的结果与治疗前类似.治疗前后PCO2(C)与PaCO2均呈正相关(r=0.97和r=0.98,P<0.01).结论 对于COPD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延长呼气法测定PETCO2(P)可较准确地预测PaCO2,适合于PaCO2的动态预测.对于部分重度和极重度COPD患者,延长呼气法测定受到一定限制,平静呼气外推PCO2(C)值与延长呼气法测定PETCO2(P),均可较准确地预测PaCO2.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初步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的变化与相关膈神经电生理改变的关系。方法分别对50例老年COPD患者和健康老年人进行肺功能及膈神经运动传导(PNC)、膈运动诱发电位(dMEP)及膈肌复合动作电位(dCMAP)检测。结果(1)50例老年COPD患者的呼吸功能状况显著低于非COPD健康老年人(P〈0.05)。(2)老年COPD组的PNC潜伏期平均值与健康老年人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CMAP波幅的平均值显著低于健康老年人(P〈0.01);老年COPD组的dMEP均正常,与健康老年人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dCMAP波幅的降低与老年COPD患者肺功能各指标的减退相关。结论老年COPD患者肺功能的下降与dCMAP降低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利用强迫振荡阻抗和电抗方法优化COPD患者经鼻罩无创通气压力水平的合理性.方法 研究对象为2007年6月至2008年2月在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住院的8例COPD合并2型呼吸衰竭患者,分别给予不同压力水平的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和连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采用5 Hz强迫振荡信号检测各呼吸周期的吸气相阻抗,以食道测压法测定的吸气相肺阻力为参照,比较两者的一致性和相关性;计算CPAP分别为4、8和12 cm H2O(1 cm H2O=0.098 kPa)时各呼吸周期的呼气相与吸气相电抗之差(△Xrs),分析各呼吸周期的跨肺压与流量的关系,将上述各呼吸周期划分为有或无呼气流速受限(EFL),比较CPAP水平、△Xrs值和显示为EFL的呼吸周期数之间的数量关系,计算检测EFL呼吸周期敏感度和特异度均最高的△Xrs阈值.正态分布资料均数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非正态分布资料采用非参数检验,相关分析采用直线相关分析方法.结果 8例COPD患者的吸气相阻抗和吸气相肺阻力的均值分别为(6.5±1.6)cm H2O·s-1·L-1和(9±5)cm H2O·s-1·L-1(相关系数为0.64,P<0.01),两者差值的中位数为-2.7(-5.7~0.7)cm H2O·s-1·L-1,一致性范围在(-10.6~4.9)cm H2O·s-1·L-1,吸气相肺阻力=-1.62+1.69吸气相阻抗(F=109.6,P<0.01).CPAP水平增高,△Xrs显著降低,显示为EFL的呼吸周期数显著减少,区分呼吸周期有或无EFL的△Xrs阈值为1.83 cm H2O·s-1·L-1,敏感度为94%,特异度为97%.结论 5 Hz强迫振荡吸气相阻抗可用于预测吸气相肺阻力,参照吸气相肺阻力设置无创通气的吸气相止压水平,能有效克服增高的肺阻力;△Xrs反映EFL程度,逐步增高CPAP或呼气末正压的水平,使△Xrs≤1.83 cm H2O·s-1·L-1,可消除绝大部分呼吸周期的EFL.  相似文献   

16.
低体质指数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临床和实验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低体质指数(BMI)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临床特征及与COPD患者BMI相关的因素. 方法 选取中、重度稳定期COPD患者38例,测量身高、体质量,按BMI分为低体质量组:16例,BMI<20}正常体质量组22例,20≤BMI<26.所有患者行肺功能检查;记录吸烟指数;测6 min步行距离(6MWD);采用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困难量表(MRC)记录气促分级并评分;St George's呼吸问卷(SGRQ)和一般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评价生活质量,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清瘦素、格列林的水平. 结果 低体质量组与正常体质量组比较,深吸气量(IC)明显降低(P<0.01);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l)、肺活量(VC)、最大通气量(MVV)、最大呼气峰值流速(PEF)均下降(P<0.05);残气量与肺总量比值(RV/TLC)明显增高(P<0.01).低体质量组吸烟指数增加,6MWD减少(P<0.05),MRC气促评分增高(P<0.01).低体质量组SGRQ评分中活动分、影响分与总均分增高(P<0.05),SF-36量表中情感职能、社会功能评分明显减低(P<0.05).低体质量组瘦素水平明显降低(P<0.01),格列林水平增高(P<0.05).经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与BMI独立相关的因素分别是:IC、SF-36量表的精神健康和生理机能、瘦索、6MWD、吸烟指数. 结论 低BMI COPD患者肺功能、营养状况、运动能力及生活质量较正常BMI患者下降;IC与BMI关系最密切,患者的精神健康、运动能力、血清瘦素水平、吸烟指数均与BMI独立相关;纠正低BMI应为COPD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评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右心功能,探讨不同肺功能损坏程度的COPD患者右心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方法将85例COPD患者行肺功能测定后根据疾病严重程度分为3组:轻度组36例,中度组33例,重度组16例。同时选取60名健康成人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比较4组之间的右心房、室大小指标、右心室舒张及收缩功能指标、肺动脉压指标的差异。结果 COPD轻度组患者仅有右心室基底径、三尖瓣反流(TR)最大压差及肺动脉收缩压(PASP)大于对照组[(3.28±0.71)cm比(3.20±0.79)cm,(22.22±1.76)mmHg比(18.31±2.17)mmHg,(35.63±2.25)mmHg比(23.83±2.56)mmHg,均为P<0.01]。与对照组、COPD轻度组和中度组比较,重度组的E/E'增大(7.79±1.73比5.04±1.78、5.37±1.19和5.64±1.81,均为P<0.01),右心室面积改变分数、三尖瓣环平面收缩移位降低[29.11%±8.41%比38.38%±9.45%、37.41%±8.49%和35.98%±10.59%;(18.08±4.62)cm比(22.37±4.09)cm、(21.09±2.46)cm和(20.71±4.82)cm,均为P<0.01]。COPD患者3组间右心室基底径、TR最大压差及PAS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28±0.71)cm比(4.58±0.57)cm比(4.92±0.80)cm;(22.22±1.76)mmHg比(31.00±8.51)mmHg比(49.00±7.45)mmHg;(35.63±2.25)mmHg比(40.17±2.97)mmHg比(59.00±2.54)mmHg,均为P<0.01],且随肺功能恶化而增大。结论 COPD患者随着肺功能的恶化,肺动脉压进行性升高,首先出现右心结构的改变,进而出现右心室心肌的舒张及收缩功能下降,且右心室舒张功能不全出现于明显收缩功能不全之前。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 探讨高分辨率CT评价COPD的方法,并依此判断COPD影像学分型及其与气道炎症的关系.方法 收集2007年11月至2009年3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收治的84例COPD稳定期患者,其中男59例,女25例,年龄34~81岁,平均年龄(67±11)岁,进行胸部高分辨率CT扫描和肺功能检查,根据高分辨率CT影像中肺气肿程度和支气管管壁增厚情况进行分型,并测定其中30例的呼出气冷凝液中白细胞介素(IL)-6的水平.结果 根据胸部高分辨率CT表现,将COPD患者分为3种类型:(1)A型(34例):无或轻微肺气肿,合并或不合并支气管管壁增厚;(2)E型(23例):有肺气肿,无支气管管壁增厚;(3)M型(27例):有肺气肿和支气管管壁增厚.A型患者的平均体重指数为(25.1±4.4)kg/m~2,明显高于E型和M型[(22.5±4.1)和(21.3±3.4)kg/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732,P<0.01).A型中轻度呼吸困难者(15/34例)明显多于E型(2/23例)和M型(6/27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97,P<0.05).E型的中、重度咳痰者(均为0/23例)明显少于A型(2/34)和M型(4/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02,P<0.05).A型患者的FEV_1/FVC和FEV_1占预计值%分别为(67±11)%和(72±24)%,明显高于E型[(53±14)%和(52±26)%]和M型[(53±14)%和(51±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0.252和6.508,均P<0.01).A型患者的深吸气量/肺总量为(41±17)%,明显高于E型和M型[(33±13)%和(28±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964,P<0.01).A型患者的残气容积/肺总量为(37±9)%,明显低于E型和M型[(44±10)%和(4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954,P<0.01).M型患者的呼出气冷凝液中IL-6水平为(25.6±4.4)ng/L,明显高于A型和E型[(19.9±6.3)和(16.7±2.1)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749,P<0.01).结论 COPD高分辨率CT3种分型的临床特征不同,且与肺功能及气道炎症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miR-150-5p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相关肺动脉高压(PH)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本研究为病例对照研究,采用非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2019年7月至2020年12月在长沙市第三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门诊随诊的稳定期COPD患者198例,根据肺动脉收缩压(SPAP)和匹配度,筛选出COPD合并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