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12例贲门失弛症合并严重并发症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12例中合并癌变者3例,反复呕吐、呕血者7例,全食管无功能者2例。手术行全食管切除、结肠代食管术8例;食管切除、胃代食管术4例。结论:本组的12例有别于常见的贲门失弛症,宜行全食管切除、结肠或胃重建食管。  相似文献   

2.
目的监测山莨菪碱肌注前后食管动力的变化,探讨其在假性贲门失弛症和贲门失弛症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10例贲门失弛症和3例胃底贲门癌致假性贲门失弛症的患者,通过8通道袖套式测压导管持续观察食管动力在肌注山莨菪碱前后的变化。结果 10例贲门失弛症患者在肌注山莨菪碱后下食管括约肌松弛程度达47.4%~74.0%,食管体部静息压明显降低;3例假性贲门失弛症患者食管括约肌松弛程度仅2.2%~8.8%,食管体部静息压亦无明显变化。结论山莨菪碱试验可作为贲门失弛症食管测压诊断时的重要补充,也是贲门失弛症和假性贲门失弛症鉴别诊断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内镜球囊扩张术治疗贲门失弛症的疗效。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2006年5月至2007年5月收治的12例贲门失弛症患者行内镜球囊扩张术。术后1、3、6、9、12个月各随访1次,此后每年1次。结果本组术后随访7个月至3年,有效10例,2例无效,1例胸痛岀现胸腔积液,1例上腹痛并上消化道出血,复发3例,再行扩张术,随访1年,无再发者。本组无食管穿孔及死亡病例发生。结论经内镜球囊扩张治疗贲门失弛症安全有效、简便易行,住院时间和费用明显低于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贲门失弛症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其治疗。方法 对 2 8例贲门失弛症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治过程进行总结分析。其中 2 0例行气囊扩张术 ,8例行手术治疗。结果 入院前有 6例患者发生误诊。气囊扩张术、手术治疗后 ,症状均明显缓解。结论 气囊扩张术可作为临床治疗贲门失弛症首选、最主要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贲门失弛症术后并发胃溃疡及胃结石1例周志强张珩张习敏河北省安国市医院放射科(276400)关键词贲门失弛症;胃溃疡;胃结石患者,男,27岁。左上腹痛、时有黑便3年余,近日加重。十年前因“贲门失驰症”行贲门手术,3年前又出现咽下困难,再次行贲门松解手术...  相似文献   

6.
孙斌  朱养荣 《苏州医学院学报》1997,17(6):1092-1092,1109
采用Heller术经胸切口作胃贲门食管下段肌层世开术治疗贲门失弛症22例,有效率为100%。并探讨并发胃食管返流的原因及其预防方法。  相似文献   

7.
采用Heller术经胸切口作胃贲门食管下段肌层切开术治疗贲门失弛症22例,有效率为100%。并探讨并发胃食管返流的原因及其预防方法。  相似文献   

8.
我们自1988~2000年12月对16例贲门失弛症患者施行手术,其中Heller's术5例,改良He儿er's术11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梁远国 《广东医学》2000,21(1):42-43
目的 探讨自制球形气囊低替气囊扩张器治疗贲门失弛症的疗效。方法 利用普通胃管自制球莆气囊,在胃镜直视引导下通过贲门,固定气囊中心位于贲门处,向气囊注气,使贲门得到扩张,结果 15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经19例欠扩张术后,有14例在 困难消失,进食速度正常;1例吞咽困难症状明显减轻,有效率100%,远期疗铲93.3%。结论采用胃管自制球形气囊扩张治疗贲门失弛缓症,方法简单,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寻求一种治疗贲门失弛症既不经手术治疗又能达到手术疗效的方法。方法:将食和渗疗术反置应用获得了预期的效果,它利用半透膜囊内的高渗透压,产生一个对失 弛贲门的缓慢增加,持续存在,柔和多向,。随意调节并可反复使用的液性压力,从而治愈贲门失弛症,结果:治疗贲门失弛症27例,除1例经2个疗程外,其余均经1个疗程治愈,随访17例,未见复发,结论:此种方法治疗贲门失弛症,方法简单,安全有效,病人边治疗边恢复,治疗结束即恢复正常的生活与工作,但机制有待进一步探讨,方法尚须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胸腔镜联合小切口手术治疗贲门失弛症。方法 45例贲门失弛症患者经病史、食管镜和食管钡餐造影确诊,胸腔镜下加小切FI进行改良Heller手术,随访并监测术后食管压力和pH值。结果 2例因术中食管粘膜破损改行开胸术,平均手术时间1.9h(1.0~3.8h),未发生术后食管瘘和手术死亡,所有患者于胃肠道功能恢复后即可常规进食,症状消失。随访35例优(78%),7例良(16%),3例劣(6%)因吞咽困难复发于术后3个月行食管扩张,4例(9%)患者出现返流,但不需手术或药物治疗。食管压力和pH值监测结果与患者临床表现相符。结论 胸腔镜治疗贲门失弛症具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2.
孙国龙  赵慧  付鑫  田晓巍  王登莉  王凯忠 《吉林医学》2011,32(26):5413-5414
目的:探讨Heller改良术在贲门失弛症治疗中的效果。方法:50例贲门失弛症患者中,男17例,女33例;年龄2~73岁,平均30.7岁。采用Heller改良术治疗。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结果:50例患者手术顺利,无1例食管破裂,康复率为99.60%。未出现胸腔积液。结论:Heller改良术治疗贲门失弛症操作简单、不良反应小、患者满意度高,效果优于传统手术,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术式。  相似文献   

13.
贲门失弛症经胸改良Heler's术15例治疗体会张苏和周凌云张福良(内蒙古自治区医院010017)我院自1985~1995年经胸行改良Heler's术式治疗贲门失弛症15例。其中男性6例,女性9例,年龄14~48岁,平均31岁。病程2个月~12年。多...  相似文献   

14.
贲门失弛症手术前后食管运动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贲门失弛症术前后食管动力学特征。方法 :对 12例贲门失弛症者经胸行Heller手术 ,并在手术前后进行食管测压检查。结果 :术后 1月~ 1年与术前相比 ,LESRR明显改善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LESP明显下降 ,有极显著性差异 (P <0 .0 1)。术前食管体部均为同步收缩波 ,术后有 1例恢复成蠕动收缩。结论 :Heller术可降低LESP、改善LESRR。LESP、LESRR对贲门失弛症的手术治疗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术后大多数患者食管体部并不能恢复成正常的蠕动收缩。  相似文献   

15.
<正>先天性巨结肠(无神经节细胞症)是小儿先天性胃肠道畸形的多发病[1],是以便秘为特点的病变肠段神经节细胞缺失。先天性巨结肠一旦确诊,应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择期手术。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国内外常用的手术方式、方法很多,自1998年墨西哥De la Torre-Mondragon等[2]报道经肛门Soave直肠拖出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获得成功后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我院自2007年5月~2012年8月共行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经肛门手术19例,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将手术护理配合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巨结肠根治术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的主要手段,1998年采用经肛门一期拖出(one-stagetransanal endorectal pullthrough,TAS)治疗先天性巨结肠获得成功以来,因该术式简便、不用开腹等优点,在国内外同行中引起广泛重视[1].我院2002~2007年施行TAS治疗先天性巨结肠40例,现就术后并发症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胸腔镜联合小切口手术治疗贲门失弛症.方法45例贲门失弛症患者经病史、食管镜和食管钡餐造影确诊,胸腔镜下加小切口进行改良Heller手术,随访并监测术后食管压力和pH值.结果2例因术中食管粘膜破损改行开胸术,平均手术时间1.9 h(1.0~3.8 h),未发生术后食管瘘和手术死亡,所有患者于胃肠道功能恢复后即可常规进食,症状消失.随访35例优(78%),7例良(16%),3例劣(6%)因吞咽困难复发于术后3个月行食管扩张,4例(9%)患者出现返流,但不需手术或药物治疗.食管压力和pH值监测结果与患者临床表现相符.结论胸腔镜治疗贲门失弛症具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8.
先天性巨结肠2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天性巨结肠是一种肠道发育畸形,又称无神经节细胞症(Aganglionosis),其病因、病理生理等机制尚未完全明了,所以诊断和治疗有一定困难。作者2002年3月至2004年1月采用改良Swenson术式治疗先天性巨结肠20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戈烽  李泽坚 《北京医学》1994,16(2):69-70
本文总结了48例手术治疗后的贲门失弛症病人,男23例,女25例。平均年龄41例。平均随诊15年。检查方法:症状评价、食道测压;结果:手术是治疗贲门失弛症的有效方法,Heller术应首选手术方式,Heller术加膈肌瓣修补术可有效地防止Heller术后某些并发症,但应有针对地采用。术后下食道括约肌压力(LESP)影响疗效及胃、食道反流。  相似文献   

20.
贲门失弛症是食管运动功能障碍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是指吞咽部食管体部无蠕动,贲门部括约肌弛缓不良所致,多见于20~50岁的青中年人。从1983年1月至2003年12月共收治85例贲门失弛症患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